中華民國開國元勳蔣翊武簡介 他是怎麼死的?
2023-11-09 22:21:03 1
泱泱華夏五千年的歷史,英才輩出,然而真正青史留名,被後世人所熟知的卻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有些人也許在當時為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卻漸漸的淹沒在人潮中,被後世人所忽視和遺忘。本文要介紹的主角——蔣翊武,就是這樣一個被後世人淡忘的存在。
蔣翊武是中國近代非常著名的革命活動家,同時也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他不畏艱險,拋開生死的從事革命活動,最終帶領革命者們獲取了革命的勝利,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建立了中華民國。孫中山將蔣翊武稱為中華民國的「開國元勳」,他當之無愧,可惜的是後世人對這位革命家卻了解極少。
蔣翊武,清光緒十年在溧州一個普通的平民家庭出生。父親蔣皋年輕的時候到城內一家小油坊裡學做豆油皮,後來因為店主沒有子女,就將這座小作坊傳給了蔣皋。蔣皋也因此在城內站穩了腳跟,隨後生下了蔣翊武。
蔣翊武是家中的長子,蔣皋對他充滿了期望,小作坊的收入並不高,卻也緊衣縮食的將自己的孩子送到私塾讀書。而除了蔣翊武之外的四個弟弟,則沒有那麼好的條件,都先後出去當了學徒。
光緒十五年,六歲的蔣翊武拜在周宣生、晏開甲門下啟蒙讀書,十四歲的時候轉讀安福梅溪橋私塾。當時的老師是蔣作霖,因此蔣翊武在這個時候開始接觸到了維新政治思想。
光緒二十八年,清廷舉行了最後一次科舉考試,同族的兄長考取了秀才,而蔣翊武則表示不願意參試,並且表達了對滿清八股取士的鄙視。他說:「奴隸功名,要它何用?」從這一句話,就已經可以看出他對滿清的不滿情緒,也難免日後會加入民主資產階級革命,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為己任了。
1904年,蔣翊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湖南西路師範學堂。這個時候革命思潮在湘北流行,當地人或多或少都知道這一思潮。而蔣翊武所在的學生團體,又是最意氣風發,滿腔熱血的團體,許多學生都加入到了宣傳革命思想中。蔣翊武早年就已經有革命思想的基礎,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接受了資產階級民主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思想。
1904年秋天,華興會帶頭與一些革命團體準備在長沙發動起義,蔣翊武積極運作,幫助宋教仁集結革命力量。後來長沙起義因為事前消息走漏而被清廷所知,隨後大肆搜捕革命人士。蔣翊武也因此被開除學籍,為了避難回到老家。
1905年,準備從上海前往日本留學的蔣翊武,得知了日本政府歧視中國留學生,留日學生紛紛歸國的消息,於是放棄了留學的打算。隨後加入了有歸國留學生創辦是中國公學,因為中國公學中革命者很多,蔣翊武與他們來往密切,革命思想越發成熟,並且在劉復基的介紹下加入中國同盟會。
蔣翊武加入同盟會後,曾經與楊卓霖創辦《競業旬報》,用白話文宣傳革命。沒兩年就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報紙停刊,蔣翊武也回到家鄉。
1909年,劉復基辦《商務報》,蔣翊武前往幫忙,任《商務報》編輯。當時新軍成立,許多革命者潛伏在新軍之中,宣傳革命思想,的確有許多官兵接受了這個思想。蔣翊武也想策動新軍從事革命,於是經人介紹加入新軍,投第二十一混成協四十一標三營左隊。在他的努力和帶領下,革命宣傳得到了很大的成果,當時武漢的新軍有一鎮、一混成協,兵額共計1。5萬人,革命思想者竟佔1/5以上。
武昌起義之時,蔣翊武任革命軍臨時總指揮,在起義前夜,消息走失,許多革命黨人被捕。好在蔣翊武偽裝逃脫,並成功領導了此次起義,獲得了勝利。
中華民國成立後不久,袁世凱就竊取了革命果實,並開始進行獨裁統治,甚至有了復闢帝制的打算,革命黨人因此發動二次革命。蔣翊武積極反對袁世凱,進行二次革命,最後被袁世凱通緝,1913年8月29日在廣西被捕,隨後英勇就義,享年二十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