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山苦瓜的組培快繁方法與流程
2023-11-10 10:30:02 2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種苗繁育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山苦瓜的組培快繁方法。
背景技術:
:
山苦瓜(momordicacharantiavar)又名土瓜、苦瓜蓮,葫蘆科山苦瓜屬多年生宿根草質藤本,喜溫怕寒。山苦瓜的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均可供藥用,性寒味苦,入心脾胃三經,清暑解熱,明目解毒。研究證實其果實中富含豐富的苦瓜甙、苦瓜素,能夠明顯降低血糖濃度,對健康非常有益,極具開發價值。
山苦瓜的繁殖方式常採用種子繁殖,繁育速度較慢,另外,其單果含種量僅有10餘粒,難以在短期內獲得大量種苗,嚴重製約了優良品種的推廣速度。因此研究山苦瓜的離體快繁方法,進一步提高山苦瓜的開發、利用價值,對其大規模生產和新優品種的快速推廣,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山苦瓜組培快繁的技術,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外植體處理
山苦瓜的外植體選取主要以帶腋芽的莖段為主,帶腋芽莖段可以由無菌幼苗途徑或大田實生苗途徑獲得。
①無菌幼苗途徑:選取成熟飽滿的種子,用50-55℃的溫水攪拌20min後浸種6-8h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使用0.1%hgcl2消毒10-15min,無菌水衝洗3-5次後,剝去種皮,胚根端朝下接種於ms培養基中培養,培養溫度28-30℃;光照強度2000-3000lux;連續光照培養10-12小時/天,7-10d後長出兩片真葉且展葉後備用。
其中,0.1%的hgcl2需提前4小時配製,保證充分溶解,配製時取1ghgcl2粉劑溶於1l無菌水中,避光保存;hgcl2粉劑採購於天津市致遠化學試劑有限公司。
②大田實生苗途徑:當年採收的種子播種後獲得大田實生苗,選取生長25-45天的帶腋芽的莖段作為外植體,剪成5-8cm小段,每段含有1-2個芽點,流水下衝洗10min-20min,再用0.1%hgcl2處理7-8min,無菌水振蕩衝洗3-5次,每次2-3min,消毒完成後備用;
2)腋芽誘導
將步驟1)所得的外植體切取3-5cm大小的莖段,確保每段含有1-2個腋芽,接入誘導培養基上,每30-50ml誘導培養基接種1-2個外植體,5-7天後即可誘導出腋芽。培養溫度28-30℃;光照強度2000-3000lux,連續光照時長10-12小時/天。
其中,改良基本培養基為:硝酸銨1650mg/l,硝酸鉀1900mg/l,七水硫酸鎂370mg/l,磷酸二氫鉀170mg/l,二水氯化鈣440mg/l,寶力健0.5-1.0g/l,蔗糖20-30g/l,瓊脂6.0-6.3g/l,用蒸餾水按常規方法配製培養基,用1mol/l的naoh或hcl調節ph到5.8-6.2。
誘導培養基為每升改良基本培養基中加入0.5mg的6-ba和0.05mg的iba組成
「寶力健」為一種新型有機微量元素添加劑,可以代替ms配方中的微量、有機、鐵鹽等,使效果更加突出,採購於北京康倍斯科技有限公司。
3)增殖培養
將步驟2)所誘導出的腋芽轉到增殖培養基上,每50ml培養基轉接5個腋芽進行增殖培養,培養溫度28-30℃,光照強度2000-3000lux,連續光照時長10-12小時/天。培養12-17天,待增殖係數達到4.0-5.0獲得分化苗叢生芽。
其中,增殖培養基為每升改良基本培養基添加0.2-0.5mg的6-ba和0.02-0.05mg的iba組成;
增殖係數為增殖後芽數與增殖前芽數的比值。
4)生根培養
將步驟3)所得的分化苗叢生芽分單株,每株切取大小3-5cm,轉接到生根培養基上進行生根培養,每50ml培養基上轉接5株進行培養,培養溫度28-30℃,光照強度2000-3000lux,連續光照時長10-12小時/天,7-10天後待生根苗株高至5-7cm,主根5條以上,健壯有活力,即可進行馴化移栽;
其中,生根培養基為每升改良基本培養基添加0.1-0.2mg的naa組成。
本發明採用組織培養的方法,通過不同外植體選取與處理、誘導、增殖、生根培養,獲得優質的山苦瓜快繁苗。使用本發明方法快繁山苦瓜的有益效果為:第一,可以明顯促進植株茁壯生長、提高繼代次數,緩解普通組織培養過程中組培苗玻璃化、黃化等問題;第二,避免普通山苦瓜繁殖過程中病毒侵害問題,提高山苦瓜繁殖品質;第三,本發明方法可以選擇性的快速大量繁殖優質山苦瓜品種,解決優質品種少,繁殖困難和繁殖周期長的問題,促進山苦瓜的開發、利用研究的進展,以滿足其大規模生產和新優品種快速推廣的需求。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實施例形式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的上述內容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不應將此理解為本發明上述主題的範圍僅限於以下的實例。凡基於本發明上述內容所實現的技術均屬於本發明的範圍,除特殊說明外,下述實施例中均採用常規現有技術完成。
實施例1
所述的山苦瓜組培快繁技術,具體步驟如下:
首先,選取成熟飽滿的種子,用50℃的溫水攪拌20min後浸種6h後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使用0.1%hgcl2消毒10min,無菌水衝洗5次後,剝去種皮,胚根端朝下接種於ms培養基中培養,培養溫度28-30℃;光照強度2000lux;連續光照時長10小時/天,7天後長出兩片真葉且展葉後備用。
第二:將已經展葉的無菌播種獲得的外植體切取3cm大小的莖段,每段含有1個腋芽,接入誘導培養基上,每30ml培養基接種1個外植體,7天後誘導出腋芽。
其中,改良基本培養基為:硝酸銨1650mg/l,硝酸鉀1900mg/l,七水硫酸鎂370mg/l,磷酸二氫鉀170mg/l,二水氯化鈣440mg/l,寶力健0.5g/l,蔗糖20g/l,瓊脂6.0g/l,用蒸餾水按常規方法配製培養基,用1mol/l的naoh或hcl調節ph到5.8。
誘導培養基為每升改良基本培養基中加入0.5mg的6-ba和0.05mg的iba組成。
第三:將誘導出的腋芽轉入增殖培養基上,每50ml培養基轉接5個腋芽進行增殖培養,培養溫度28-30℃,光照強度2000lux,連續光照時長10小時/天,17天增殖係數即可達到4.1,獲得分化苗叢生芽。
其中,增殖培養基為每升改良基本培養基添加0.2mg的6-ba和0.02mg的iba組成;
增殖係數為增殖後芽數與增殖前芽數的比值。
第四:將分化苗叢生芽分單株,每株切取3cm大小轉接到生根培養基,每50ml培養基上轉接5株進行生根培養,培養溫度28-30℃,光照強度2000lux,連續光照時長10小時/天,10天後平均株高5.4cm,生根8條並且健壯有活力,此時可進行馴化移栽;
其中,生根培養基為每升改良基本培養基添加0.1mg的naa組成;
實施例1中,在對山苦瓜組培過程中,無菌播種出芽率100%,腋芽誘導率達97%,增殖係數為3.7,生根率100%,馴化成活率90%。
實施例1中的改良基本培養基,與ms作為基本培養基組培快繁過程中生長指標差異如表1。
表1、以ms、改良基本培養基培養差異情況表
註:生長勢分三個等級,a:葉色濃綠,葉片厚實,根莖粗壯;b:葉色翠綠,葉片較厚實,根莖較粗壯;c:葉色黃綠,葉片薄,根莖細弱
實施例2
所述的山苦瓜組培快繁技術,具體步驟如下:
首先,選取成熟飽滿的種子,用55℃的溫水攪拌20min後浸種8h後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使用0.1%hgcl2消毒15,無菌水衝洗5次後,剝去種皮,胚根端朝下接種於ms培養基中培養,培養溫度28-30℃;光照強度2500lux,連續光照培養11小時/天,8天後展出兩片真葉。
第二:將已經展葉的無菌播種獲得的外植體切取4cm大小的莖段,每段含有2個腋芽,接入改良基本培養基,每40ml培養基接種2個外植體,6天後誘導出腋芽。
其中,改良基本培養基為:硝酸銨1650mg/l,硝酸鉀1900mg/l,七水硫酸鎂370mg/l,磷酸二氫鉀170mg/l,二水氯化鈣440mg/l,寶力健0.8g/l,蔗糖25g/l,瓊脂6.2g/l,用蒸餾水按常規方法配製培養基,用1mol/l的naoh或hcl調節ph到6.0。
誘導培養基為每升改良基本培養基中加入0.5mg的6-ba和0.05mg的iba組成。
第三:將誘導出的腋芽轉入增殖培養基上,每50ml培養基轉接5個腋芽進行增殖培養,培養溫度28-30℃,光照強度2500lux,連續光照時長11小時/天,15天增殖係數即可達到4.4;
其中,增殖培養基為每升改良基本培養基添加0.4mg的6-ba和0.04mg的iba組成;
增殖係數為增殖後芽數與增殖前芽數的比值。
第四:將將分化苗叢生芽分單株,每株切取4cm大小轉接到生根培養基,每50ml培養基上轉接5株進行培養,培養溫度28-30℃,光照強度2500lux,連續光照時長11小時/天,8天後生根苗平均株高至6.5cm,主根7條,並且健壯有活力,可進行馴化移栽;
其中,生根培養基為每升改良基本培養基添加0.15mg的naa組成;
實施例2中,在對山苦瓜組培過程中,無菌播種出芽率99%,腋芽誘導率達95%,增殖係數為4.4,生根率100%,馴化成活率90%。
實施例2中採用改良基本培養基,與ms作為基本培養基組培快繁過程中生長指標差異如表2。
表2、以ms、改良基本培養基培養差異情況表
註:生長勢分三個等級,a:葉色濃綠,葉片厚實,根莖粗壯;b:葉色翠綠,葉片較厚實,根莖較粗壯;c:葉色黃綠,葉片薄,根莖細弱
實施例3
所述的山苦瓜組培快繁技術,具體步驟如下:
首先,選取溫室生長35天的帶腋芽的莖段為外植體,剪成5-8cm小段,每段含有2個芽點,流水下衝洗20min,用0.1%hgcl2處理8min,無菌水振蕩衝洗5次,每次3min,空水後備用;
第二:將消毒好的莖段外植體切取5cm大小,每段含有2個腋芽,接入改良基本培養基,每50ml培養基接種2個外植體,培養溫度28-30℃,光照強度3000lux,連續光照時長12小時/天,5天後誘導出腋芽。
其中,改良基本培養基為:硝酸銨1650mg/l,硝酸鉀1900mg/l,七水硫酸鎂370mg/l,磷酸二氫鉀170mg/l,二水氯化鈣440mg/l,寶力健1.0g/l,蔗糖30g/l,瓊脂6.3g/l,用蒸餾水按常規方法配製培養基,用1mol/l的naoh或hcl調節ph到6.2。
誘導培養基為每升改良基本培養基中加入0.5mg的6-ba和0.05mg的iba組成。
第三:將誘導出的腋芽切下轉入增殖培養基上,每50ml培養基轉接5個腋芽進行增殖培養,培養溫度28-30℃,光照強度3000lux,連續光照時長11小時/天,14天增值係數達到4.7;
其中,增殖培養基為每升改良基本培養基添加0.5mg的6-ba和0.05mg的iba組成;
增殖係數為增殖後芽數與增殖前芽數的比值。
第四:將將分化苗叢生芽分單株,每株切取5cm大小,轉接到生根培養基,每50ml培養基上轉接5株進行培養,培養溫度28-30℃,光照強度3000lux,連續光照時長12小時/天,7天後生根苗平均株高至7cm,主根10條並且健壯有活力,可進行馴化移栽;
其中,生根培養基為每升改良基本培養基添加0.2mg的naa組成;
實施例3中,在對山苦瓜組培過程中,莖段外植體消毒萌芽率40%,腋芽誘導率達99%,增殖係數為4.7,生根率100%,馴化成活率90%。
實施例3中採用改良基本培養基與ms作為基本培養基組培快繁過程中生長指標差異如表3。
表3、以ms、改良基本培養基培養差異情況表
註:生長勢分三個等級,a:葉色濃綠,葉片厚實,根莖粗壯;b:葉色翠綠,葉片較厚實,根莖較粗壯;c:葉色黃綠,葉片薄,根莖細弱
通過實施例的具體數據對比得到結論為:本發明通過對基礎培養基的優化,使得山苦瓜組培苗的黃化率、玻璃化比例顯著下降,生長周期明顯縮短,生長勢顯著提高,這對於山苦瓜優良品種的開發、利用與推廣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