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根瘤菌的快速劃線分離方法
2023-11-06 11:05:02 2
一種根瘤菌的快速劃線分離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菌的快速劃線分離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根瘤菌能夠與豆科作物形成共生固氮關係,為豆科作物提供需要的氮素,因此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然而獲得根瘤菌的純培養物,只能通過在酵母粉(YMA)培養基上通過平板劃線法純化獲得,這種方法尤其在進行大量根瘤菌分離試驗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直接影響試驗的進展和效率。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方法進行大量的根瘤菌分離時存在耗時長、效率低和成本高的問題,而提供一種根瘤菌的快速劃線分離方法。
[0004]—種根瘤菌的快速劃線分離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
[0005]—、根瘤菌培養皿:在培養皿皿體部分設置7個隔板,將培養皿分成8個平行且等寬的區域,每個隔板與培養皿底部均有0.4?0.6cm的間隔,隔板兩端固定在培養皿側壁,隔板上部高度與培養皿側壁齊平,獲得根瘤菌培養皿;
[0006]二、移液器槍頭預處理:用酒精燈外焰燒制移液器槍頭的頂端,形成圓滑球狀後冷卻凝固,獲得預處理後的槍頭;
[0007]三、劃線分離:無菌條件下操作,將YMA培養基倒入步驟一中的根瘤菌培養皿中,至YMA培養基的高度為0.7?0.8cm,冷卻凝固,8個經過表面滅菌後的根瘤樣品,分別放入到滅菌後的8連PCR管中並編號,8頭排槍插好步驟二中預處理後的槍頭,然後將8連PCR管中的根瘤樣品同時搗碎,並蘸取根瘤菌液,在根瘤菌培養皿中劃線,進行分離培養,即完成根瘤菌的快速劃線分離方法。
[0008]本發明優點:
[0009]本發明中根瘤菌培養皿和移液器槍頭預處理可大量製作後備用;本發明方法便於應用在大量根瘤菌分離試驗中,能快速提高劃線的速度及精準度,提高試驗效率和加速試驗進展,具有耗時短、效率高和成本低的特點,適合推廣使用。
【附圖說明】
[00?0]圖1是本發明中根瘤菌培養皿的不意圖,其中I表不培養皿,2表不隔板,3表不皿蓋;
[0011]圖2是本發明中移液器槍頭預處理前後的對比示意圖,其中4表示預處理後的槍頭,5表示預處理後槍頭的頂端,呈圓滑球狀,6表示處理前的槍頭。
【具體實施方式】
[0012]本發明技術方案不局限於以下所列舉【具體實施方式】,還包括各【具體實施方式】間的任意組合。
[0013]【具體實施方式】一:本實施方式一種根瘤菌的快速劃線分離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
[0014]一、根瘤菌培養皿:在培養皿皿體部分設置7個隔板,將培養皿分成8個平行且等寬的區域,每個隔板與培養皿底部均有0.4?0.6cm的間隔,隔板兩端固定在培養皿側壁,隔板上部高度與培養皿側壁齊平,獲得根瘤菌培養皿;
[0015]二、移液器槍頭預處理:用酒精燈外焰燒制移液器槍頭的頂端,形成圓滑球狀後冷卻凝固,獲得預處理後的槍頭;
[0016]三、劃線分離:無菌條件下操作,將YMA培養基倒入步驟一中的根瘤菌培養皿中,至YMA培養基的高度為0.7?0.8cm,冷卻凝固,8個經過表面滅菌後的根瘤樣品,分別放入到滅菌後的8連PCR管中並編號,8頭排槍插好步驟二中預處理後的槍頭,然後將8連PCR管中的根瘤樣品同時搗碎,並蘸取根瘤菌液,在根瘤菌培養皿中劃線,進行分離培養,即完成根瘤菌的快速劃線分離方法。
[0017]本實施方式中每個隔板與培養皿底部均有0.4?0.6cm的間隔,在製備過程中每個培養皿中隔板與培養皿底部的間隔是相同的。
[0018]本實施方式中根瘤菌培養皿和移液器槍頭預處理可大量製作後備用,便於應用在大量根瘤菌分離試驗中。
[0019]【具體實施方式】二: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驟一中隔板的材質為高透光塑料或玻璃。其它步驟及參數與【具體實施方式】一相同。
[0020]【具體實施方式】三: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步驟一中隔板的厚度為I?2_。其它步驟及參數與【具體實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0021]【具體實施方式】四: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驟一中每個隔板與培養皿底部均有0.4cm的間隔。其它步驟及參數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0022]【具體實施方式】五: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驟一中每個隔板與培養皿底部均有0.5cm的間隔。其它步驟及參數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0023]【具體實施方式】六: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驟一中每個隔板與培養皿底部均有0.6cm的間隔。其它步驟及參數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0024]【具體實施方式】七: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步驟三中將YMA培養基倒入步驟一中的根瘤菌培養皿中,至YMA培養基的高度為0.7cm。其它步驟及參數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六之一相同。
[0025]【具體實施方式】八: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步驟三中將YMA培養基倒入步驟一中的根瘤菌培養皿中,至YMA培養基的高度為0.75cm。其它步驟及參數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六之一相同。
[0026]【具體實施方式】九: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步驟三中將YMA培養基倒入步驟一中的根瘤菌培養皿中,至YMA培養基的高度為0.8cm。其它步驟及參數與【具體實施方式】一至六之一相同。
[0027]採用以下實施例驗證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0028]實施例:
[0029]—種根瘤菌的快速劃線分離方法,按以下步驟進行:
[0030]一、根瘤菌培養皿:在培養皿皿體部分設置7個隔板,將培養皿分成8個平行且等寬的區域,每個隔板與培養皿底部均有0.5cm的間隔,隔板兩端固定在培養皿側壁,隔板上部高度與培養皿側壁齊平,獲得根瘤菌培養皿;
[0031]二、移液器槍頭預處理:用酒精燈外焰燒制移液器槍頭的頂端,形成圓滑球狀後冷卻凝固,獲得預處理後的槍頭;
[0032]三、劃線分離:無菌條件下操作,將YMA培養基倒入步驟一中的根瘤菌培養皿中,至YMA培養基的高度為0.8cm,冷卻凝固,8個經過表面滅菌後的根瘤樣品,分別放入到滅菌後的8連PCR管中並編號,8頭排槍插好步驟二中預處理後的槍頭,然後將8連PCR管中的根瘤樣品同時搗碎,並蘸取根瘤菌液,在根瘤菌培養皿中劃線,進行分離培養,即完成根瘤菌的快速劃線分離方法。
[0033]本實施中根瘤菌培養皿的示意圖見圖1;移液器槍頭預處理前後的對比示意圖見圖2。
[0034]本實施中根瘤菌培養皿和移液器槍頭預處理可大量製作後備用;本實施方法便於應用在大量根瘤菌分離試驗中,能快速提高劃線的速度及精準度,提高試驗效率和加速試驗進展,具有耗時短、效率高和成本低的特點。
【主權項】
1.一種根瘤菌的快速劃線分離方法,其特徵在於它按以下步驟進行: 一、根瘤菌培養皿:在培養皿皿體部分設置7個隔板,將培養皿分成8個平行且等寬的區域,每個隔板與培養皿底部均有0.4?0.6cm的間隔,隔板兩端固定在培養皿側壁,隔板上部高度與培養皿側壁齊平,獲得根瘤菌培養皿; 二、移液器槍頭預處理:用酒精燈外焰燒制移液器槍頭的頂端,形成圓滑球狀後冷卻凝固,獲得預處理後的槍頭; 三、劃線分離:無菌條件下操作,將YMA培養基倒入步驟一中的根瘤菌培養皿中,至YMA培養基的高度為0.7?0.8cm,冷卻凝固,8個經過表面滅菌後的根瘤樣品,分別放入到滅菌後的8連PCR管中並編號,8頭排槍插好步驟二中預處理後的槍頭,然後將8連PCR管中的根瘤樣品同時搗碎,並蘸取根瘤菌液,在根瘤菌培養皿中劃線,進行分離培養,即完成根瘤菌的快速劃線分離方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根瘤菌的快速劃線分離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一中隔板的材質為高透光塑料或玻璃。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根瘤菌的快速劃線分離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一中隔板的厚度為I?2mm。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根瘤菌的快速劃線分離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一中每個隔板與培養皿底部均有0.4cm的間隔。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根瘤菌的快速劃線分離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一中每個隔板與培養皿底部均有0.5cm的間隔。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根瘤菌的快速劃線分離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一中每個隔板與培養皿底部均有0.6cm的間隔。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根瘤菌的快速劃線分離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三中將YMA培養基倒入步驟一中的根瘤菌培養皿中,至YMA培養基的高度為0.7cm。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根瘤菌的快速劃線分離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三中將YMA培養基倒入步驟一中的根瘤菌培養皿中,至YMA培養基的高度為0.75cm。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根瘤菌的快速劃線分離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三中將YMA培養基倒入步驟一中的根瘤菌培養皿中,至YMA培養基的高度為0.8cm。
【專利摘要】一種根瘤菌的快速劃線分離方法,它涉及一種菌的快速劃線分離方法,它要解決現有方法進行大量的根瘤菌分離時存在耗時長、效率低和成本高的問題。方法:一、根瘤菌培養皿;二、移液器槍頭預處理;三、YMA培養基倒入根瘤菌培養皿中,冷卻凝固,8個根瘤樣品分別放入到8連PCR管中並編號,8頭排槍插好預處理後的槍頭,將8連PCR管中的根瘤樣品同時搗碎,並蘸取根瘤菌液,在根瘤菌培養皿中劃線,進行分離培養,即完成。本發明中根瘤菌培養皿和移液器槍頭預處理可大量製作後備用;本發明方法便於應用在大量根瘤菌分離試驗中,能快速提高劃線的速度及精準度,提高試驗效率和加速試驗進展,具有耗時短、效率高和成本低的特點,適合推廣使用。
【IPC分類】C12R1/41, C12N1/20, C12N1/02
【公開號】CN105713864
【申請號】CN201610236100
【發明人】嚴君, 韓曉增, 鄒文秀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