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尾部的攜車架的製作方法
2023-12-05 05:55:11 1
專利名稱:汽車尾部的攜車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於一種汽車尾部的攜車架。
背景技術:
習用的汽車尾部的攜車架50結構(如圖9所示),是由一吊掛部51、一支撐部52及一連結部53所組成;其中該連結部53是設成套掣框體結構,可與後車廂蓋下方突伸的固定座杆(圖中未示)相互套固,以確實固定攜車架50,該吊掛部51則設有一承板511,並於承板511頂緣面前後分別固設一座片512,於承板511上方搭設一壓板513,於底端緣前、後側各搭設一對應座板512的壓製片514,再透過壓板513與承板511中央部間相互螺設一頂端具旋鈕515的螺杆516,使自行車的車架置放於座片512後,得藉由掣轉旋鈕515連動螺杆516,使壓板513的壓製片514恰好壓掣迫緊於承板511座片512上的車架上,而可鎖固定位一自行車,且該攜車架50尤其適用於現有大型的休旅車、廂型車安裝使用,以解決自行車的攜行困擾。
上述攜車架50雖具有不錯的攜車功能,但在整體使用上卻仍發現具有下列的諸多缺失與弊端1、由於該習用攜車架是直接安裝於後車廂蓋的下方,且本身並無任何傾斜調整設計,故當欲掀啟後車廂蓋時,通常會受到攜車架的阻擋,而無法順利開啟,其唯一方法是將攜車架整體拆卸下來,方能予以順利開啟,但拆卸後又需重新安裝,故整體的使用操作極為不便。
2、由於該習用攜車架吊掛部的承板、支撐部與連結部間是一體相互焊接所構成,故於平時未安裝狀態時,其體積極為龐大,且相當佔據空間,而不利於儲放與收藏。
3、由於該習用攜車架是安裝於車體的後方,且吊掛部及其上的自行車通常會稍微往後突伸,故當車體於夜間行駛時,若其上沒有任何警示效果作搭配,極容易讓後方來車無法清楚觀視與辨視,而造成碰撞的情況。
因此,針對現有攜車架於使用過程中發現的諸多缺失與弊端,確有加以改良的必要。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於提供一種汽車尾部的攜車架,可供自行車車架平穩置放與牢固鎖掣於汽車尾部,且在攜車架安裝狀態下可輕易掀啟後車廂蓋,並具有結構穩固、便於收折存儲、可確保行駛安全性等優點。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汽車尾部的攜車架,安裝於車尾部位後車廂蓋下方的固定座杆上,其包括一吊掛部、一支撐部及一連結部;其中該吊掛部設有一承板及一壓板,於該承板上設有座片並於該壓板上設有壓製片;該承板與該壓板間搭設有一具有旋鈕的螺杆,該支撐部與該承板一端相互連接,該連結部與該支撐部底端相互連接,該連結部的框體套固於車尾部的該固定座杆,其特徵在於該承板前端內部是搭接有一鞍座板,並於該鞍座板與該承板兩側設有相對應的閂孔與固定軸孔,該承板與該鞍座板間通過一抽取式閂軸及一固定軸分別穿過該閂孔與該固定軸孔而相互軸設固定;該連結部的框體後側是連設有左右對稱的樞接片,該樞接片的前底角、後底角及後上角處分別設一活動軸孔、一固定軸孔及一閂孔,於該鞍座板兩側的閂孔與固定軸孔間設一中間軸孔;該支撐部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及第三支杆,該第一支杆頂端設有一固定軸孔,該第一支杆頂端通過一固定軸穿過該鞍座板的中間軸孔及該第一支杆的固定軸孔與該鞍座板相互軸設固定;該第一支杆底端設有一活動軸孔,該第一支杆通過一活動軸栓穿過該活動軸孔及該樞接片的活動軸孔與該樞接片相互軸設固定;該支撐部的第二、三支杆呈左右對稱相連且設於該第一支杆後側,該第二、三支杆頂端設有固定軸孔,該第二、三支杆頂端通過一固定軸穿過該第二、三支杆頂端的固定軸孔及該鞍座板、該承板兩側的固定軸孔與該鞍座板、該承板相互軸設;該第二、三支杆底端上方設有一閂孔,該閂孔下方設有一固定軸孔,該第二、三支杆通過一抽取式閂軸及一固定軸分別穿過該第二、三支杆底端的閂孔、固定軸孔及該左右樞接片的閂孔及固定軸孔與該樞接片相互軸設固定。
藉由以上構件組成,使該攜車架安裝於車尾部後,得提供一吊掛攜車功能,且將左右樞接片的抽取式閂軸拉出時,是可使支撐部的第一支杆與第二、三支杆朝後方作適當旋轉傾斜位移,以便支撐部前方獲致較大空間供後車廂蓋順利掀轉開啟,攜車架於拆卸後,可透過將承板的抽取式閂軸拉出,使承板連同其上壓板朝第二、三支杆壁作旋轉收折動作,再透過將左右樞接片上的抽取式閂軸及活動軸栓拉出,使連結部亦能朝第二、三支杆壁作旋轉收折,令整體確具諸多實用功效。
所述的汽車尾部的攜車架,其特徵在於該第二、三支杆間的後側緣面是可固設一旋柄座板,並於板體的後側搭設有一具偏心軸緣的旋柄,且於板體前側搭設有一前端具勾掣緣的勾掣杆與旋柄相互連設,使該穿伸容設於第一支杆穿槽中的勾掣杆前端勾掣緣,得隨旋柄扳轉向後拉掣或向前推移,而適時與左右樞接片前方頂側相連處凸伸的卡掣緣產生勾持鎖固或放鬆脫離,而可提供攜車架於組裝時的極佳輔助鎖固功效。
所述的汽車尾部的攜車架,其特徵在於該承板末端處是樞設有一警示反光片,且該反光片的底側與承板間適當連設有一彈簧,令承板收折時,該反光片得與支撐部的第二、三支杆壁緣相互抵頂,並透過彈簧產生一彈性翻轉的收折動作。
所述的汽車尾部的攜車架,其特徵在於該鞍座板頂緣末端處是可連設一適當厚度的緩衝墊,使承板承載自行車的車架,且於行駛搖晃或震動過程中,得與鞍座間保持較佳的彈性抵頂,以達避震與防噪音的效果。
所述的汽車尾部的攜車架,其特徵在於該抽取式的閂軸與其對應穿設的閂孔間是設有可茲相互定位卡扣的結構。
所述的汽車尾部的攜車架,其特徵在於該閂孔可設為具定位槽的葫蘆狀結構,而閂軸則可於軸體上設相對的定位凸緣,使該閂軸需處於一定的旋轉方位,方可順利插入與拉出,而達安全鎖扣的功效。
所述的汽車尾部的攜車架,其特徵在於該活動軸栓的末端是可搭設一插扣件,使該活動軸栓穿伸左右樞接片上的活動軸栓後,得其末端插扣件予以固定,以防止鬆脫掉落,亦能提供簡易的拆卸組合。
所述的汽車尾部的攜車架,其特徵在於該第二、三支杆的前側緣間是可連設一向前適當突伸的定位塊,使支撐部的第一支杆於收折狀態時,得透過其後方杆壁緣與第二、三支杆的定位塊相互抵頂,使支撐部可準確獲致預期的傾斜角度。
所述的汽車尾部的攜車架,其特徵在於該承板左右側板的固定軸孔後方與第二、三支杆位於頂端固定軸孔下方適當處,是可分別設一相對應呈葫蘆狀的定位扣孔,使承板收折後恰可相互重疊,可透過承板上已拉出的抽取式閂軸予以穿設固定。
所述的汽車尾部的攜車架,其特徵在於該連結部於旋轉收折後,是可於左右樞接片上的活動軸孔與第二、三支杆的底端閂孔相互重疊處,透過已拆卸的活動軸栓予以穿設固定,而左右樞接片上已拆卸的抽取式閂軸亦可再行插入原閂孔中以供定位。
所述的汽車尾部的攜車架,其特徵在於該承板與左右樞接片的抽取式閂軸是可分別以一牽引繩維繫於第一支杆與框體壁緣適當處,以避免其於拆卸作業中遺失。
所述的汽車尾部的攜車架,其特徵在於該吊掛部的承板與壓板間亦可搭配夾掣鎖固一置物框架,藉以額外提供一置物功能。
茲由以上說明得知,本實用新型誠具有如下的諸多優點1、具有平穩攜車功效由於本實用新型的攜車架是由吊掛部、支撐部與連結部相互軸設定位所組成,同時吊掛部設有承板、壓板及螺杆等壓制鎖扣結構,故可提供自行車車架平穩置放與牢固鎖掣。
2、可輕易掀啟後車廂蓋由於本實用新型吊掛部與連結部前、後側處,分別適當軸設支撐部的第一支杆及左右對稱相連的第二、三支杆,同時透過適當軸設點搭配有抽取式閂軸及固定軸的設計,故可使第一支杆與第二、三支杆所組成概呈平行四邊形的支撐結構,恰可作一旋轉傾斜位移動作,使支撐部前方形成較大空間,令後車廂蓋可於攜車架未拆卸狀態下,順利予以掀轉開啟,而達極佳的使用便捷性。
3、具簡易的收折定位功效由於本實用新型的承板下方是適當軸設有一鞍座板,且於連結部框體後方連設有左右樞接片,加上支撐部第一、二、三支杆與鞍座板、左右樞接片上搭配有活動式、抽取式及固定式栓軸及定位扣孔等結構設計,使承板與連結部整體得作適當的收折與定位,而達簡易的收折定位功效。
4、具輔助鎖扣功能由於本實用新型的第二、三支杆與連結部的左右樞接片間是搭設有可供相互勾持鎖固與脫離放鬆的旋柄與勾掣杆輔助鎖扣結構,故可藉以確保攜車架組裝結構的穩固連結及平穩支撐,以避免發生閂軸脫離,而造成組裝結構解體的危險,亦可確切提升攜車架組裝結構的穩固性與使用安全性。
5、具夜間安全警示功效由於本實用新型的承板後方是加裝有一具彈性樞轉功能的反光片,故不僅可使該攜車架得於夜間狀態產生反光警示功效,能讓後方來車更能清楚觀視與辨別,以確保行駛安全性,同時亦可於收折時產生適當樞轉,以達簡易收折功效。
為使能夠對本實用新型能進一步的了解,以下茲舉一較佳實施例配合附圖,將本實用新型的構成內容及其所達成的功效詳細說明如後
圖1是本實用新型汽車尾部攜車架的立體組合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攜車架的立體分解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攜車架的側視平面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攜車架的安裝實施例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攜車架的擺轉調整狀態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攜車架於後車廂蓋掀啟時的狀態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攜車架的另一實施狀態圖。
圖8A、8B是本實用新型攜車架的收折動作圖。
圖9是習用攜車架的立體組合圖。
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1至圖4所示,是一種供安裝於汽車尾部位於後車廂蓋40下方固定座杆41的攜車架A(如圖4所示),其包括有一吊掛部10、一支撐部20及一連結部30;其中該吊掛部10具有一斷面呈形的承板11,於承板11頂端固設有二座片111,二座片111間藉一具旋鈕121的螺杆12定位有一壓板13,並於壓板13底緣設二相對於座片111的壓製片131,使該座片111置設自行車的車架後,得藉掣轉螺杆12的旋鈕121,掣動壓板13的壓製片131向下夾掣車架,以行夾持固定功能,同時透過支撐部20與承板11一端相互連設,連結部30與支撐部20底端相互連設,使該連結部30的框體31套固於車尾部座杆41後,具有吊掛攜車的功能。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改良在於上述承板11前端內部是搭接有一鞍座板14,並於鞍座板14與承板11兩側板適當處設有相對應的閂孔141、112與固定軸孔142、113,使承板11與鞍座板14間可通過一抽取式閂軸114及一固定軸115分別穿過閂孔141、112與固定軸孔142、113,以相互軸設固定;另連結部30的框體31後側是連設有左右對稱的樞接片32,並透過左右樞接片32的前底角、後底角及後上角處分設一活動軸孔321、一固定軸孔322及一閂孔323,於鞍座板14兩側板閂孔141與固定軸孔142間設一中間軸孔143。
該支撐部20包括第一支杆21、第二支杆22及第三支杆22』,該第一支杆21頂端設有一固定軸孔211,該第一支杆21頂端通過一固定軸144穿過該鞍座板的中間軸孔143及該第一支杆21的固定軸孔211與該鞍座板14相互軸設固定;該第一支杆21底端設有一活動軸孔212,該第一支杆21通過一活動軸栓324穿過該活動軸孔212及該樞接片32的活動軸孔321與該樞接片32相互軸設固定;該支撐部20的第二、三支杆22、22』呈左右對稱相連且設於該第一支杆21後側,該第二、三支杆22、22』頂端設有固定軸孔221,該第二、三支杆22、22』頂端通過一固定軸115穿過該第二、三支杆22、22』頂端的固定軸孔221及該鞍座板14、該承板11兩側的固定軸孔142、113與該鞍座板14、該承板11相互軸設;該第二、三支杆22、22』底端上方設有一閂孔222,該閂孔222下方設有一固定軸孔223,該第二、三支杆22、22』通過一抽取式閂軸325及一固定軸326分別穿過該第二、三支杆22、22』底端的閂孔222、固定軸孔223及該左右樞接片32的閂孔323及固定軸孔322與該樞接片32相互軸設固定。
又該第二、三支杆22、22』間的後側緣面是固設有一旋柄座板224,於板體的後側搭設有一具偏心軸緣231的旋柄23,且於板體前側搭設有一前端具勾掣緣241的勾掣杆24與旋柄23相互連設,使該穿伸容設於第一支杆21穿槽213中的勾掣杆24前端勾掣緣241得隨旋柄23扳轉向後拉掣或向前推移,而適時與左右樞接片32前方頂側相連處凸伸的卡掣緣327相互勾持或放鬆脫離;藉由以上構件組成,使該攜車架A安裝於車尾部後,得透過支撐部20第一、二、三支杆21、22、22』與連結部30左右樞接片32及吊掛部10鞍座板14間的軸設固定結構,使吊掛部10得提供一平穩吊掛攜車功能;又於掀起後車廂蓋40前,可先將左右樞接片32的抽取式閂軸325拉出,再透過掣動旋柄23將勾掣杆24放鬆,使呈平行四邊形的第一、二、三支杆21、22、22』,得適時透過其間的樞轉結構,朝後方作一適當的傾斜擺轉調整,而使支撐部20前方得獲致一較大空間,以供後車廂蓋40順利掀轉開啟(如圖5、6所示);另該攜車架A於拆卸後,是可透過將承板11的抽取式閂軸114拉出,使承板11連同其上的壓板13,恰得以其與鞍座板14後方固定軸孔142間的軸設結構為旋轉中心作一旋轉收折(如圖8A、8B所示),再透過將左右樞接片32上的抽取式閂軸325及活動軸栓324拉出,同時放鬆旋柄23的勾掣杆24,使連結部30恰得以後底角固定軸孔322處的軸設結構為旋轉中心作270度的旋轉收折,而使整體不僅可達確切平穩的攜車功能,亦能提供後車廂蓋40的簡易掀背及攜車架A的快速收折等諸多功效。
其中,上述承板11末端處是樞設有一警示反光片116,且該反光片116的底側與承板11間適當連設有一彈簧117,令承板11收折時,該反光片114得與支撐部20的第二、三支杆22、22』壁緣相互抵頂,並透過彈簧117產生一彈性翻轉收折動作。
其次,上述鞍座板14頂緣末端處是可連設一適當厚度的緩衝墊145,使承板11承載自行車的車架,且於行駛搖晃或震動過程中,得與鞍座板14間保持較佳的彈性抵頂,以達避震與防噪音的效果。
上述各抽取式的閂軸114、325與其對應穿設的閂孔112、141、222、323間是設有可茲相互定位卡扣的結構;其中該閂孔112、141、222、323可設為具定位槽的葫蘆狀結構,而閂軸114則可於軸體上設相對的定位凸緣,使該閂軸114需處於一定的旋轉方位,方可順利插入與拉出,而達安全鎖扣的功效;另外,該穿伸於左右樞接片32上的活動軸栓324末端是搭設一插扣件324a,藉以固定活動軸栓324,使可防止鬆脫掉落,亦能提供簡易的拆卸組合。
且,上述第二、三支杆22、22』的前側緣間是可連設一向前適當突伸的定位塊225,使支撐部20的第一支杆21於收折狀態時,得透過其後方杆壁緣與第二、三支杆22、22』的定位塊225相互抵頂,使支撐部20可準確獲致預期的傾斜角度;又值得注意的是,該承板11左右側板的固定軸孔113後方與第二、三支杆22、22』位於頂端固定軸孔221下方適當處,是可分別設一相對應呈葫蘆狀的定位扣孔118、226,使承板11收折後相互重疊,即可透過承板11上已拉出的抽取式閂軸114予以穿設固定;另當連結部30以左右樞接片32的固定軸326為旋轉中心作270度旋轉收折後,是可使左右樞接片32上的活動軸孔321恰與第二、三支杆22、22』的底端閂孔222相互重疊,此時即可透過已拆卸的活動軸栓324穿設其中而達固定的功效,同時該左右樞接片32上已拆卸的抽取式閂軸325則可再行插入原閂孔323中以供定位;另該承板11與左右樞接片32的抽取式閂軸114、325是可以一牽引繩114a、325a分別維繫於第一支杆21與框體31壁緣適當處,以避免其於拆卸作業中遺失。
再者,上述吊掛部10在未攜車狀態下,是可於承板11與壓板13間夾掣鎖固一置物框架15(如圖7所示),可藉以提供置物功能。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車尾部的攜車架,是提供一種吊掛部的承板下方鞍座板與連結部框體後方左右樞接片間,各適當軸設有一平行四邊形支撐部所組成的攜車架結構,同時透過其間各軸點採用適當活動式、抽取式及固定式的結構設計,搭配支撐部與連結部設勾掣杆與旋柄所組成的輔助鎖固結構,不僅使攜車架可提供穩定的攜車吊掛功能,亦可透過支撐部的旋轉傾斜位移,使後車廂蓋的掀轉開啟更為方便,加上拆卸後的攜車架,亦能予以快速收折定位以利儲藏。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尾部的攜車架,安裝於車尾部位後車廂蓋下方的固定座杆上,其包括一吊掛部、一支撐部及一連結部;其中該吊掛部設有一承板及一壓板,於該承板上設有座片並於該壓板上設有壓製片;該承板與該壓板間搭設有一具有旋鈕的螺杆,該支撐部與該承板一端相互連接,該連結部與該支撐部底端相互連接,該連結部的框體套固於車尾部的該固定座杆,其特徵在於該承板前端內部是搭接有一鞍座板,並於該鞍座板與該承板兩側設有相對應的閂孔與固定軸孔,該承板與該鞍座板間通過一抽取式閂軸及一固定軸分別穿過該閂孔與該固定軸孔而相互軸設固定;該連結部的框體後側是連設有左右對稱的樞接片,該樞接片的前底角、後底角及後上角處分別設一活動軸孔、一固定軸孔及一閂孔,於該鞍座板兩側的閂孔與固定軸孔間設一中間軸孔;該支撐部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及第三支杆,該第一支杆頂端設有一固定軸孔,該第一支杆頂端通過一固定軸穿過該鞍座板的中間軸孔及該第一支杆的固定軸孔與該鞍座板相互軸設固定;該第一支杆底端設有一活動軸孔,該第一支杆通過一活動軸栓穿過該活動軸孔及該樞接片的活動軸孔與該樞接片相互軸設固定;該支撐部的第二、三支杆呈左右對稱相連且設於該第一支杆後側,該第二、三支杆頂端設有固定軸孔,該第二、三支杆頂端通過一固定軸穿過該第二、三支杆頂端的固定軸孔及該鞍座板、該承板兩側的固定軸孔與該鞍座板、該承板相互軸設;該第二、三支杆底端上方設有一閂孔,該閂孔下方設有一固定軸孔,該第二、三支杆通過一抽取式閂軸及一固定軸分別穿過該第二、三支杆底端的閂孔、固定軸孔及該左右樞接片的閂孔及固定軸孔與該樞接片相互軸設固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尾部的攜車架,其特徵在於該第二、三支杆間的後側緣固設有一旋柄座板,該旋柄座板後側搭設有一具偏心軸緣的旋柄,且於該旋柄座板前側搭設有一前端具勾掣緣的勾掣杆,該勾掣杆與該旋柄相互連接,該第一支杆上設有一穿槽,該左右樞接片前方頂側相連處凸伸設有一卡掣緣,該勾掣杆前端的勾掣緣穿設過該穿槽並勾持鎖固於該卡掣緣。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尾部的攜車架,其特徵在於該承板末端處樞設有一警示反光片,且該反光片的底側與該承板間連設有一彈簧,該反光片與該支撐部的第二、三支杆壁緣相互抵頂。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尾部的攜車架,其特徵在於該鞍座板頂緣末端處設一具有一定厚度的緩衝墊,該承板抵頂於該鞍座板的緩衝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尾部的攜車架,其特徵在於該閂孔設為具有定位槽的葫蘆狀,而該閂軸上設有相應的定位凸緣。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尾部的攜車架,其特徵在於該抽取式的閂軸與其對應穿設的閂孔相互卡扣定位。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尾部的攜車架,其特徵在於該活動軸栓的末端是搭設有一插扣件。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尾部的攜車架,其特徵在於該第二、三支杆的前側緣間連設一向前突伸的定位塊,該支撐部的第一支杆抵頂於該第二、三支杆的定位塊。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尾部的攜車架,其特徵在於該承板左右側板的固定軸孔後方與該第二、三支杆位於頂端固定軸孔下方處分別設一相對應呈葫蘆狀的定位扣孔。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尾部的攜車架,其特徵在於該連結部的左右樞接片上的活動軸孔與該第二、三支杆的底端閂孔相互重疊,該一活動軸栓穿設固定於該活動軸孔與該閂孔,該一抽取式閂軸插入定位於該左右樞接片的閂孔中。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尾部的攜車架,其特徵在於該承板與該左右樞接片的抽取式閂軸是分別以一牽引繩維繫於該第一支杆與該框體壁緣。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尾部的攜車架,其特徵在於該吊掛部的承板與壓板間搭配夾掣鎖固一置物框架。
專利摘要一種汽車尾部的攜車架,其包括一吊掛部、一支撐部及一連結部;該吊掛部設有一承板及一壓板,該支撐部與該承板一端連設,該連結部與該支撐部底端連設,該連結部的框體套固於車尾部座杆,該承板搭接有一鞍座板;該連結部連設有左右對稱的樞接片,該支撐部設有第一支杆以及第二、三支杆。本實用新型於使用上具有方便、快捷、安全、穩固,且便於收折定位的優點。
文檔編號B60D99/00GK2547542SQ02230398
公開日2003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02年4月15日 優先權日2002年4月15日
發明者王秋桂 申請人:王秋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