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快速更換電機的電動幕升降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5 23:56:56 2
專利名稱:一種可快速更換電機的電動幕升降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幕傳動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快速更換電機的電動幕升降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的電動幕傳動機構,都是將電機直接固定在端蓋或軸承座上,而端蓋及軸承座均為承重件,安裝後是不便拆卸的,且在拆除電機後,轉管及幕布失去電機的制動,在離心重力的作用下會發生旋轉,出現意外。若拆下屏幕,特別是大型電動幕,由於幕體較重,安裝點離地很高,拆裝需花費較大的人力物力成本,而且在維修期間銀幕不能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可快速更換電機的電動
幕升降裝置。為實現上述目的,所述可快速更換電機的電動幕升降裝置,包括固定機構、驅動電機和傳動機構,所述驅動電機與傳動機構傳動連接,其特點是,所述固定機構分別與驅動電機和傳動機構可拆卸地連接,所述電動幕升降裝置還包括用於在拆卸驅動電機後限制傳動機構相對運動的制動機構。優選的是,所述固定機構包括外殼、左端蓋、支撐架、左軸承座、右軸承座和右端蓋;其中,所述左、右端蓋分別蓋合於外殼的左端和右端並螺栓連接於外殼上,所述左、右端蓋外側分別設置有左端蓋蓋板和右端蓋蓋板,設置於外殼腔體內的左、右軸承座分別與左、右端蓋螺栓連接,所述支撐架固裝於左軸承座上。優選的是,設置於所述外殼腔體內的所述傳動機構包括左軸承、惰性輪、驅動輪、電機連接管、轉管、從動輪和右軸承;其中,所述惰性輪套設於電機連接管的外側,所述驅動輪固裝於電機連接管的右端,所述惰性輪、驅動輪和電機連接管三者焊接為一體後置於所述轉管內,所述惰性輪鉚固於轉管的左端內側;並且,所述左軸承的外圈固裝於左軸承座上,左軸承的內圈套設並固裝於電機連接管的左端外側;所述右軸承的外圈固裝於右軸承座上,右軸承的內圈通過從動輪與所述驅動輪固連;所述驅動電機貫穿電機連接管後,所述驅動電機的支架固裝於所述支撐架上,驅動電機的驅動頭套裝於所述驅動輪內,以帶動驅動輪、電機連接管、惰性輪和轉管同步旋轉。優選的是,所述制動機構包括制動螺栓;在所述左軸承座上沿圓周方向等間距地開設有多個第一制動孔,在所述惰性輪上沿圓周方向等間距地開設有多個第二制動孔;當需要制動時,所述制動螺栓順次插入一第一制動孔和一第二制動孔內。優選的是,在所述左軸承座上沿圓周方向等間距地開設有4個孔徑為10mm、向心角為90°的第一制動孔,在所述惰性輪上沿圓周方向等間距地開設有19個孔徑為16mm、向心角為18. 9°的第二制動孔;並且,所述制動螺栓的外徑為10mm。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本專利中左端蓋與驅動電機的分體式設計,可以保證在驅動電機承重的情況下,仍然可以順利取出電機,解決了當傳統電動幕傳動機構出現故障時,需要把銀幕拆卸下來,送去維修的困難;另外,所述制動機構保證了承載有幕布的轉管在無驅動電機制動情況下,不會發生旋轉,幕布脫落等意外。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快速更換電機的電動幕升降裝置的結構剖視圖。圖2示出了圖1所示的可快速更換電機的電動幕升降裝置的結構分解圖。圖3示出了圖1和圖2中制動機構及驅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4示出了圖2中左軸承座上開設的第一通孔的示意圖。圖5示出了圖2中的惰性輪上開設的第二通孔的示意圖。圖6示出了圖1和圖2中所示的可快速更換電機的電動幕升降裝置處於制動狀態時的局部結構圖。圖7示出了圖1和圖2中的電機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圖1至圖7所示,所述可快速更換電機的電動幕升降裝置包括固定機構、驅動電機10、傳動機構和制動機構;其中,所述驅動電機10與傳動機構傳動連接,所述固定機構分別與驅動電機10和傳動機構可拆卸地連接,所述制動機構用於在拆卸驅動電機10後,限制傳動機構相對運動。具體地,如圖1和圖2所示,所述固定機構包括三檔開關1,外殼12、左端蓋4、支撐架2、左軸承座5、右軸承座16和右端蓋17 ;其中,所述左端蓋4、右端蓋17分別蓋合於外殼12的左端和右端並螺栓連接於外殼12上,所述左端蓋4、右端蓋17外側分別設置有左端蓋蓋板3和右端蓋蓋板,設置於外殼12腔體內的左軸承座5、右軸承座16分別與左端蓋4、右端蓋17螺栓連接,所述支撐架2固裝於左軸承座5上。如圖1、2、3和7所示,所述傳動機構設置於外殼12腔體內,所述傳動機構包括左軸承6、惰性輪7、驅動輪11、電機連接管8、轉管9、從動輪14和右軸承座16。其中,所述惰性輪7套設於電機連接管8的外側,所述驅動輪11固裝於電機連接管8的右端,所述惰性輪7、驅動輪11和電機連接管8三者焊接為一體後置於所述轉管9內,所述惰性輪7鉚固於轉管9的左端內側;並且,所述左軸承6的外圈固裝於左軸承座5上,左軸承6的內圈套設並固裝於電機連接管8的左端外側;所述右軸承座16的外圈固裝於右軸承座16上,右軸承座16的內圈通過從動輪14與所述驅動輪11固連。所述驅動電機10安裝於惰性輪7、電機連接管8及驅動輪11內部,其中驅動電機10的皇冠輪102套於惰性輪7內,驅動電機10的驅動頭103套裝於驅動輪11內,驅動電機10的支架101通過支撐架2固定於左軸承座5上,以帶動驅動輪11、電機連接管8、惰性輪7和轉管9同步旋轉。上述結構中,左端蓋4與驅動電機10的分體式設計,可以保證在驅動電機10承重的情況下,仍然可以順利取出電機。另外,所述制動機構包括制動螺栓13,如圖2至6所示,在所述左軸承座5上沿圓周方向等間距地開設有多個第一制動孔51,在所述惰性輪7上沿圓周方向等間距地開設有多個第二制動孔71 ;當需要制動時,所述制動螺栓13順次插入一第一制動孔51和一第二制動孔71內。特別地,在所述左軸承座5上沿圓周方向等間距地開設有4個孔徑為10mm、向心角為90°的第一制動孔51,在所述惰性輪7上沿圓周方向等間距地開設有19個孔徑為16mm、向心角為18. 9°的第二制動孔71。所述可快速更換電機的電動幕的工作原理為正常情況下,驅動電機10的驅動頭帶動驅動輪11同步旋轉,驅動輪11通過電機連接管8帶動惰性輪7同步旋轉,惰性輪7通過鉚接方式帶動轉管9同步旋轉。當驅動電機10無法正常工作時,若不採取任何措施,而取出驅動電機10,則轉管9在無驅動電機10制動情況下,因其上附有幕布及下軸,重心偏移,會發生旋轉,幕布脫落等意外。為防止此意外發生,本實用新型按照上述方式在惰性輪7和左軸承座5上設置第一制動孔51和第二制動孔71,由於第一制動孔51和第二制動孔71的孔徑、向心角不同,在某一特定差值下,即可保證惰性輪7旋轉至任一角度時,與左軸承座5上制動孔直徑同大小的制動螺栓13均可同時穿過左軸承座5上的第一制動孔51和惰性輪7上的第二制動孔71,從而達到制動的目的。綜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並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範圍。即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範圍的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及修飾,皆應屬於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範疇。
權利要求1.一種可快速更換電機的電動幕升降裝置,包括固定機構、驅動電機和傳動機構,所述驅動電機與傳動機構傳動連接,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機構分別與驅動電機和傳動機構可拆卸地連接,所述電動幕升降裝置還包括用於在拆卸驅動電機後限制傳動機構相對運動的制動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更換電機的電動幕升降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機構包括外殼、左端蓋、支撐架、左軸承座、右軸承座和右端蓋;其中,所述左、右端蓋分別蓋合於外殼的左端和右端並螺栓連接於外殼上,所述左、右端蓋外側分別設置有左端蓋蓋板和右端蓋蓋板,設置於外殼腔體內的左、右軸承座分別與左、右端蓋螺栓連接,所述支撐架固裝於左軸承座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快速更換電機的電動幕升降裝置,其特徵在於設置於所述外殼腔體內的所述傳動機構包括左軸承、惰性輪、驅動輪、電機連接管、轉管、從動輪和右軸承;其中, 所述惰性輪套設於電機連接管的外側,所述驅動輪固裝於電機連接管的右端,所述惰性輪、驅動輪和電機連接管三者焊接為一體後置於所述轉管內,所述惰性輪鉚固於轉管的左端內側;並且,所述左軸承的外圈固裝於左軸承座上,左軸承的內圈套設並固裝於電機連接管的左端外側;所述右軸承的外圈固裝於右軸承座上,右軸承的內圈通過從動輪與所述驅動輪固連; 所述驅動電機貫穿電機連接管後,所述驅動電機的支架固裝於所述支撐架上,驅動電機的驅動頭套裝於所述驅動輪內,以帶動驅動輪、電機連接管、惰性輪和轉管同步旋轉。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快速更換電機的電動幕升降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制動機構包括制動螺栓;在所述左軸承座上沿圓周方向等間距地開設有多個第一制動孔,在所述惰性輪上沿圓周方向等間距地開設有多個第二制動孔;當需要制動時,所述制動螺栓順次插入一第一制動孔和一第二制動孔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快速更換電機的電動幕升降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所述左軸承座上沿圓周方向等間距地開設有4個孔徑為10mm、向心角為90°的第一制動孔,在所述惰性輪上沿圓周方向等間距地開設有19個孔徑為16mm、向心角為18. 9°的第二制動孔;並且,所述制動螺栓的外徑為10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快速更換電機的電動幕升降裝置,其包括固定機構、驅動電機和傳動機構,所述驅動電機與傳動機構傳動連接,所述固定機構分別與驅動電機和傳動機構可拆卸地連接,所述電動幕升降裝置還包括用於在拆卸驅動電機後限制傳動機構相對運動的制動機構。本專利中左端蓋與驅動電機的分體式設計,可以保證在驅動電機承重的情況下,仍然可以順利取出電機,解決了當傳統電動幕傳動機構出現故障時,需要把銀幕拆卸下來,送去維修的困難;另外,所述制動機構保證了承載有幕布的轉管在無驅動電機制動情況下,不會發生旋轉,幕布脫落等意外。
文檔編號H02K7/10GK202886826SQ20122044864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5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5日
發明者張雪飛 申請人:深圳市白雪投影顯示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