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路散熱器的製作方法
2023-12-06 20:07:56 1
專利名稱:油路散熱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程機械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採用閉式液壓傳動的工程機械設備例如攪拌車中採用的油路散熱器。
背景技術:
混凝土攪拌車採用閉式液壓傳動,為保證系統壽命,對液壓油的清潔度要求很高。 然而目前的液壓油汙染問題在行業內很普遍。具體地,攪拌車中的油路散熱器在工作時,高溫液壓油會從排氣管溢出造成散熱器周圍油汙嚴重,而且外部雜質易通過排氣孔進入到箱體內部,造成液壓油油質破壞。對此,傳統的油路散熱器雖然增加了排氣導氣管,將溢出液壓油排放至地面或者容器中,但治標不治本,而且會汙染環境,造成油液浪費。現有對油路散熱器的改進是在油箱容積一定的情況下,即對油箱加油至視窗中線部位的情況下,對油箱內置堵板,且增加排氣管的高度,但攪拌車正常工況下,箱體內油液還是會溢出,說明了在結構布置允許的管長範圍內,提高排氣管的高度不足以將熱油氣迅速冷凝回流,而且影響外觀。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於提出一種油路散熱器,可避免液壓油的外溢且防止汙染。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油路散熱器,包括油箱,所述油箱內限定出用於盛裝液壓油的腔室;視窗,所述視窗設在所述油箱的側壁上以用於觀察所述腔室內的油麵;排氣裝置,所述排氣裝置設在所述油箱的頂部且包括安裝座,所述安裝座安裝在所述油箱的頂部,所述安裝座上限定出通孔;和排氣管,所述排氣管固定在所述安裝座上且所述排氣管內部通過所述安裝座上的通孔與所述腔室內連通,且所述排氣管具有螺旋管段,所述螺旋管段為螺旋上升形狀。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油路散熱器,通過在排氣管中設置有螺旋管段,在不增加油箱容積的情況下,防止了車體震動造成的油液溢出,且使得在車體運行過程中油箱內部的熱油氣在螺旋管段內得到充分冷卻、凝結並回流至油箱中,避免了液壓油落到車體或地面而造成車體局部汙染或環境汙染,另外,由於取消了傳統的排氣導氣管,也可避免外部汙染物進入到油箱內部從而對腔室內的液壓油造成破壞,延長了油路散熱器的壽命且外表美觀, 並且降低了成本。另外,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油路散熱器還具有如下附加技術特徵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油路散熱器進一步包括油冷裝置,所述油冷裝置設在油箱的頂部且與所述腔室相通,且所述排氣裝置安裝在所述油冷裝置上進一步的防止了油液的溢出而造成車體局部或環境的汙染。具體地,所述油冷裝置內部限定有油冷腔,所述油冷腔通過形成在所述油箱頂部的回油孔與油箱的腔室連通,以便容納並冷卻從腔室11溢出的液壓油。[0010]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油冷裝置的頂部設有基座且所述排氣裝置的安裝座固定在所述基座上,通過基座把油冷裝置和排氣裝置連接在一起,使得油路散熱器安裝簡單,容易操作。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基座上設有螺紋孔,所述安裝座的下部形成有與所述螺紋孔配合的外螺紋,從而可使得基座和安裝座固定牢固且容易操作。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基座上設有第一卡扣部,所述安裝座的下部設有與所述第一卡扣部相卡合的第二卡扣部,通過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的配合,也可使得基座和安裝座的連接牢固且容易操作。可選地,所述基座焊接在所述油冷裝置的頂部使得基座和油冷裝置固定牢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排氣管進一步包括第一豎直管段,所述第一豎直管段形成在所述安裝座與所述螺旋管段的第一端之間;和第二豎直管段,所述第二豎直管段與所述螺旋管段的第二端連接且向下延伸。通過設置第一豎直管段,增加了螺旋管段的高度,可進一步使熱油氣迅速冷凝回流,從而進一步減少了液壓油的外溢。另外,通過第二豎直管段,可增加了排氣管的整體管長,而且可避免外部汙染物質進入到排氣管和油箱內以造成油質破壞而影響油路散熱器的使用壽命。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排氣裝置為一體成型件,防止了液壓油從安裝部和排氣管的接縫處溢出且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螺旋管段的螺旋升角被設計成滿足液壓油的下滑角,使得一定粘稠度的液壓油在冷凝後可迅速回流入油箱的腔室中。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油路散熱器,通過採用改進的排氣裝置,可保證油箱的正常工作,使得高溫液壓油或熱油氣在排氣裝置內得到充分冷卻、凝結並回流至油箱中,從而可防止高溫狀態的熱油氣外溢而造成外部的環境汙染,另外還可有效地防止汙染物進入油箱中,保證了油箱內的液壓油的清潔度。進一步地,省略了傳統的排氣軟管等附屬設備,結構簡單且成本低。本實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實踐了解到。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優點從結合下面附圖對實施例的描述中將變得明顯和容易理解,其中圖1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油路散熱器的示意圖;圖2為圖1中圈示A部的放大圖;圖3為圖1所示的油路散熱器中的排氣裝置的示意圖;圖4為圖3所示的排氣裝置的排氣管的主視圖;和圖5為圖4所示的排氣管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前」、「後」、「左」、「右」、 「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下面參考圖1-圖5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油路散熱器100,用於採用閉式液壓傳動的工程機械設備例如攪拌車中以防止工程機械設備運行過程中液壓油的洩漏。下面以工程機械設備為攪拌車為例進行說明。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油路散熱器100,如圖1所示,包括油箱1、視窗2和排氣裝置3,其中,油箱1內限定出用於盛裝液壓油的腔室11,視窗2設在油箱1的側壁上以用於觀察腔室11內的油麵情況。排氣裝置3設在油箱1的頂部以便使得設備運行過程中油箱1內部的高溫液壓油氣排入到排氣裝置3中冷卻後又回流至油箱1內。排氣裝置3包括安裝座30和排氣管31, 如圖3所示,安裝座30安裝在油箱1的頂部,安裝座30上限定出通孔32。排氣管31固定在安裝座30上且排氣管31內部通過安裝座30上的通孔32與腔室11內連通,且排氣管31 具有螺旋管段31a,螺旋管段31a為螺旋上升形狀。具體地,如圖4和圖5所示,螺旋管段 31a的螺旋升角α被設計成滿足液壓油的下滑角,也就是說,通過設計該螺旋升角α的角度,使得一定粘稠度的液壓油在冷凝後可迅速回流入油箱1的腔室11中。在攪拌車運行過程中,當車體震動造成液壓油外溢或高溫環境造成熱油氣外溢吋,高溫液壓油或熱油氣從安裝座30的通孔32進入排氣管31的內部,然後液壓油或熱油氣經過螺旋管段31a可得到充分冷卻、凝結然後從通孔32回流至油箱1的腔室11中。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油路散熱器100,通過在排氣管31中設置有螺旋管段 31a,在不增加油箱1容積的情況下,防止了車體震動造成的油液溢出,且使得在車體運行過程中油箱1內部的熱油氣在螺旋管段31a內得到充分冷卻、凝結並回流至油箱1中,避免了液壓油落到車體或地面而造成車體局部汙染或環境汙染,另外,由於取消了傳統的排氣導氣管,也可避免外部汙染物進入到油箱1內部從而對腔室11內的液壓油造成破壞,延長了油路散熱器100的壽命且外表美觀,並且降低了成本。如圖2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油路散熱器100進ー步包括油冷裝置4,油冷裝置 4設在油箱1的頂部且與腔室11相通,且排氣裝置3安裝在油冷裝置4上,即排氣裝置3、 油冷裝置4和油箱1三者之間是連通的,當液壓油或熱油氣溢出吋,液壓油或熱油氣首先通過油冷裝置4進行冷卻,然後再通過排氣裝置3進行進一歩冷卻後回流到油箱1的腔室11內。通過設置油冷裝置4,進一步的防止了油液的溢出而造成車體局部或環境的汙染。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油冷裝置4內部限定有油冷腔40,油冷腔40通過形成在油箱1頂部的回油孔41與油箱1的腔室11連通,以便容納並冷卻從腔室11溢出的液壓油。如圖2所示,具體地,油冷裝置4的頂部設有基座5且排氣裝置3的安裝座30固定在基座5上,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示例中,基座5焊接在油冷裝置4的頂部,使得基座5 和油冷裝置4固定牢固。通過基座5把油冷裝置4和排氣裝置3固定在一起,使得油路散熱器100安裝簡單,容易操作。可選地,基座5上設有螺紋孔(圖未示出),如圖3所示,安裝座30的下部形成有可與螺紋孔配合的外螺紋32,從而可使得基座5和安裝座30固定牢固且容易操作。當然本實用新型不限於此。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示例中,基座5上設有第一卡扣部(圖未示出),安裝座30的下部設有與第一卡扣部相卡合的第二卡扣部(圖未示出),通過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的配合,也可使得基座5和安裝座30的連接牢固且容易操作。如圖3和圖4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排氣管31進一步包括第一豎直管段31b和第二豎直管段31c,其中第一豎直管段31b形成在安裝座30與螺旋管段31a的第一端之間,第二豎直管段31c與螺旋管段31a的第二端連接且向下延伸。例如如圖3所示, 第一豎直管段31b的下端固定在安裝座30上且與通孔32相通,第一豎直管段31b在從下到上的方向上豎直的延伸,且第一豎直管段31b的下端與螺旋管段31a的下端相連且相通,螺旋管段31a以螺旋升角α的角度螺旋上升,第二豎直管段31c的一端連接至螺旋管段31a 的上端然後在從上到下的方向下豎直向下延伸。通過設置第一豎直管段31b,增加了螺旋管段31a的高度,可進一步使熱油氣迅速冷凝回流,從而進一步減少液壓油的外溢。另外,通過第二豎直管段31c,可增加排氣管31 的整體管長,而且可避免外部汙染物質進入到排氣管31和油箱1內以造成油質破壞而影響油路散熱器100的使用壽命。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示例中,排氣裝置3為一體成型件,也就是說,安裝座30和排氣管31為一體成型,防止了液壓油從安裝部30和排氣管31的接縫處溢出,結構簡單,安裝方便。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油路散熱器,通過採用改進的排氣裝置,可保證油箱1的正常工作,使得高溫液壓油或熱油氣在排氣裝置3內得到充分冷卻、凝結並回流至油箱1中,從而可防止高溫狀態的熱油氣外溢而造成外部的環境汙染,另外還可有效地防止汙染物進入油箱1中,保證了油箱1內的液壓油的清潔度。進一步地,省略了傳統的排氣軟管等附屬設備,結構簡單且成本低。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意性實施例」、 「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徵、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於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徵、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儘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 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權利要求1.ー種油路散熱器,其特徵在幹,包括油箱,所述油箱內限定出用於盛裝液壓油的腔室; 視窗,所述視窗設在所述油箱的側壁上以用於觀察所述腔室內的油麵; 排氣裝置,所述排氣裝置設在所述油箱的頂部且包括 安裝座,所述安裝座安裝在所述油箱的頂部,所述安裝座上限定出通孔;和排氣管,所述排氣管固定在所述安裝座上且所述排氣管內部通過所述安裝座上的通孔與所述腔室內連通,且所述排氣管具有螺旋管段,所述螺旋管段為螺旋上升形狀。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路散熱器,其特徵在幹,進ー步包括油冷裝置,所述油冷裝置設在油箱的頂部且與所述腔室相通,且所述排氣裝置安裝在所述油冷裝置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油路散熱器,其特徵在幹,所述油冷裝置內部限定有油冷腔, 所述油冷腔通過形成在所述油箱頂部的回油孔與油箱的腔室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油路散熱器,其特徵在幹,所述油冷裝置的頂部設有基座且所述排氣裝置的安裝座固定在所述基座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油路散熱器,其特徵在幹,所述基座上設有螺紋孔,所述安裝座的下部形成有與所述螺紋孔配合的外螺紋。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油路散熱器,其特徵在幹,所述基座上設有第一卡扣部,所述安裝座的下部設有與所述第一卡扣部相卡合的第二卡扣部。
7.根據權利要求4-6中任一項所述的油路散熱器,其特徵在幹,所述基座焊接在所述油冷裝置的頂部。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路散熱器,其特徵在幹,所述排氣管進ー步包括第一豎直管段,所述第一豎直管段形成在所述安裝座與所述螺旋管段的第一端之間;和第二豎直管段,所述第二豎直管段與所述螺旋管段的第二端連接且向下延伸。
9.根據權利要求1或8所述的油路散熱器,其特徵在幹,所述排氣裝置為一體成型件。
10.根據權利要求1或8所述的油路散熱器,其特徵在幹,所述螺旋管段的螺旋升角被設計成滿足液壓油的下滑角。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油路散熱器,包括油箱,所述油箱內限定出用於盛裝液壓油的腔室;視窗,所述視窗設在所述油箱的側壁上以用於觀察所述腔室內的油麵;排氣裝置,所述排氣裝置設在所述油箱的頂部且包括安裝座,所述安裝座安裝在所述油箱的頂部,所述安裝座上限定出通孔;和排氣管,所述排氣管固定在所述安裝座上且所述排氣管內部通過所述安裝座上的通孔與所述腔室內連通,且所述排氣管具有螺旋管段,所述螺旋管段為螺旋上升形狀。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油路散熱器,防止了液壓油外溢對車體局部或環境造成的汙染,且防止了外界汙染物進入油箱造成液壓油油質破壞而影響油路散熱器的壽命。
文檔編號F15B21/04GK202301293SQ201120413168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6日
發明者孫旭東, 田娟, 韓術亭 申請人: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