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油邊機的自動加油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2-15 00:30:15 2

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油邊機技術領域,特指一種油邊機的自動加油裝置。
背景技術:
在皮帶、手袋、皮包等皮具製品的製作加工後續工藝中,經常需要對皮具製品進行油邊處理,在油邊機進行油邊處理的過程中同時要進行加油,就需要在油邊機上安裝加油裝置。
目前,市面上的自動油邊機的加油裝置一般是由油泵,進油管以及出油管構成,然後連接在自動油邊機上,並沒有提供相匹配的自動加油裝置,因此結構較為複雜;並且由於工作所需,油邊機要時常更換不同顏色的機油,每次更換都需要對油泵與進出油管進行清洗,在此花費的時間與精力甚至超過了人工加油,起不到自動加油的效果,甚至影響到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油邊機的自動加油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從而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所存在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油邊機的自動加油裝置,包括機殼,與機殼固定相連的動力裝置和帶出油嘴的軟性儲油瓶,所述機殼內部成型有可供軟性儲油瓶放置的空腔;所述動力裝置連接有推桿,該推桿一端伸入機殼內部,推桿在動力裝置的驅動下向前移動並壓縮軟性儲油瓶完成出油動作。
優選地,所述軟性儲油瓶的前端設置有所述出油嘴,在機殼上開設有供出油嘴伸出的通孔一,所述通孔一的直徑小於軟性儲油瓶的直徑。
優選地,所述機殼包括上殼體和下殼體,下殼體端部成型有所述通孔一,上殼體與下殼體可拆卸連接。
優選地,所述機殼包括殼體與殼蓋,所述殼蓋成型有通孔二,所述通孔二的直徑小於軟性儲油瓶的直徑,殼體與殼蓋可拆卸連接。
優選地,所述軟性儲油瓶包括瓶身,瓶口和瓶蓋,瓶身放置在機殼的空腔內,瓶口延伸出機殼,瓶口的外徑小於通孔一和通孔二的直徑,瓶口與瓶蓋螺紋連接。
優選地,所述軟性儲油瓶的瓶蓋前端成型有出油口一。
優選地,所述軟性儲油瓶的瓶蓋前端成型有向一側彎曲一定角度的出油口二。
優選地,所述動力裝置為推桿電機,包括齒條,固定架和電機支架,所述齒條固定連接在推桿上;所述固定架通過螺紋方式連接於油邊機的機架上,推桿電機固定安裝在電機支架上。
優選地,所述機殼,推桿由金屬製成,所述軟性儲油瓶為波紋瓶,該波紋瓶由軟性的塑料或橡膠製成。
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突出且有益的技術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的軟性儲油瓶與機殼相互獨立,在根據實際要求工作過程中,針對各種不同顏色的皮革邊油需求,只要直接將軟性儲油瓶更換便可,不需要在每次更換時進行清洗。
2、本實用新型用電機驅動推桿,帶動活塞將軟性儲油瓶進行擠壓,從而將軟性儲油瓶中的邊油從軟性儲油瓶中擠出,完成出油,傳動速度快,出油效果好,提升工作效率。
3、本實用新型的軟性儲油瓶直接放置在機殼內部,機殼拆卸方便,只需要幾秒鐘的時間就可以更換相應的軟性儲油瓶,使用相當便捷靈活,節約時間。
4、本實用新型結構新穎、簡單,製造成本相對較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局部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局部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局部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軟性儲油瓶第一種優選方案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軟性儲油瓶第二種優選方案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機殼的右視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機殼的右視圖。
結合附圖在其上標記以下附圖標記:
1-機殼;1a-上殼體;1b-下殼體;1c-殼體;1d-殼蓋;
2-動力裝置;2a-推桿;2b-活塞;
3-軟性軟性儲油瓶;3a-瓶身;3b-瓶口;3c-瓶蓋;
4a-通孔一;4b-通孔二;
5a-出油口一;5b-出油口二;
7-推桿電機;7a-齒條;7b-固定架;7c-電機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3所示,一種油邊機的自動加油裝置,包括機殼1,與機殼1固定相連的動力裝置2和帶出油嘴的軟性儲油瓶3,所述機殼1內部成型有可供軟性儲油瓶3放置的空腔;所述動力裝置2連接有推桿2a,該推桿2a一端伸入機殼1內部,並在動力裝置2驅動下可在機殼1內向前移動,推桿2a深入機殼1的一端成型有活塞2b,活塞2b在推桿2a的帶動下推動軟性儲油瓶3尾部,壓縮軟性儲油瓶3,完成出油動作。
所述軟性儲油瓶3的前端設置有所述出油嘴,在機殼1上開設有供出油嘴伸出的通孔一4a,所述通孔一4a的直徑小於軟性儲油瓶3的直徑。
如圖1所示,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機殼1的第一種實施例:本實用新型水平安裝在油邊機上,所述機殼1包括上殼體1a和下殼體1b,下殼體1b端部成型有所述通孔一4a,通孔一4a的直徑小於軟性儲油瓶3的直徑,上殼體1a與下殼體1b可拆卸連接,在工作過程中,將上殼體1a取下就可以完成軟性儲油瓶3的替換。
如圖2所示,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機殼的第二種實施例:本實用新型豎直安裝在油邊機上,所述機殼1包括殼體1c與殼蓋1d,所述殼蓋1d成型有通孔二4b,通孔二4b的直徑小於軟性儲油瓶3的直徑,殼體1c與殼蓋1d可拆卸連接,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將殼蓋打開,換入所需的軟性儲油瓶。
如圖3所示:作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種實施例,所述機殼1與動力裝置2垂直連接,所述活塞2b為長條形的金屬塊,活塞2b在動力裝置2的驅動下,將軟性儲油瓶3從側邊進行擠壓,完成出油動作。
基於上述三種實施例,所述軟性儲油瓶3包括瓶身3a,瓶口3b和瓶蓋3c,瓶身3a放置在機殼1的空腔內,瓶口3b延伸出機殼,瓶口3b的外徑小於通孔一4a的直徑,瓶口3b與瓶蓋3c螺紋連接。
如圖4所示,作為本實用新型的軟性儲油瓶3的第一種優選方案:所述軟性儲油瓶3的瓶蓋3c前端成型有出油口一5a,使用過程中,只需更換不同顏色的軟性儲油瓶3就可以實現不同顏色邊油的加油。
如圖5所示,作為本實用新型的軟性儲油瓶3的第二種優選方案,所述軟性儲油瓶3的瓶蓋4前端成型有向一側彎曲一定角度的出油口二5b,使用時,邊油可直接從瓶蓋4的出油口二5b出油,節省時間。
以上兩種軟性儲油瓶的優選方案均可使用在上述三種實施例中。
所述動力裝置2為推桿電機7,包括齒條7a,固定架7b和電機支架7c,所述齒條7a固定連接在動力裝置的推桿2a上;所述固定架7b用螺絲固定在油邊機的機架上,推桿電機7固定安裝在電機支架7c上。
所述機殼1,推桿2a和活塞2b由金屬製成,所述軟性儲油瓶3為波紋瓶,該波紋瓶由軟質的塑料或橡膠製成。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將邊油裝入軟性儲油瓶3內,再將軟性儲油瓶3放置到機殼1的空腔內,接通電源,本實用新型的推桿電機7及齒條7a採用電控控制,可通過電機7帶動推桿2a上的活塞 2b做活塞運動,當本油邊機需要工作時,啟動電機,推桿電機7將齒條7a往軟性儲油瓶3一端推,活塞2b頂住軟性儲油瓶3的尾部同時帶動活塞2b將軟性儲油瓶往瓶口3b方向壓縮,軟性儲油瓶3裡的邊油就從出油口5a出油,出油口5a對準油盒當油盒加滿油時,電控關閉電機,出油口5a停止出油,完成加油工作。本實用新型加油迅速,結構簡單,更換便捷並能多次使用,節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上述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依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形狀、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