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烘乾控制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4-01-29 21:22:15 1

本發明屬於裝置控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糧食烘乾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和消費國,但是目前糧食乾燥還大多依靠傳統的自然晾曬法,糧食乾燥的機械化程度很低,收穫的糧食也經常因為得不到及時的乾燥,而導致質變、黴爛等,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糧食烘乾機能夠及時降低糧食所含水分,減少糧食黴變損失,保證種子質量,提高糧食產量,減少農民的勞動強度,進而提高農民收入,對糧食的儲存和品質保證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糧食乾燥機的使用就變得很必要了,但是現有的糧食乾燥機都以手動操作為主,自動化程度較低,導致乾燥機能耗大、效率低,且操作不方便。糧食乾燥過程的自動控制對保證糧食烘乾後品質,降低乾燥作業成本及提高生產率具有重要意義,而快速、準確的測量糧食水分是實現糧食乾燥過程自動控制的關鍵。
專利糧庫糧食烘乾機控制器(公開號:CN202189267U)公開了一種以可編程PLC為控制中心構建的一個智能化的自動控制器,但基於PLC控制的系統,其穩定性和實時性都比較差,無法達到快速準確地測量糧食水分,致使烘乾系統耗能大、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糧食烘乾控制系統,實現糧食烘乾自動控制,快速、準確測量糧食水分,使糧食烘乾系統達到低能耗、高效率。
本發明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糧食烘乾控制系統,包括採集系統、處理控制系統和驅動顯示系統,所述採集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傳感器和A/D轉換器,所述處理控制系統包括時鐘裝置和單片機,所述A/D轉換器連接所述單片機,所述時鐘裝置連接所述單片機,給所述單片機提供時鐘信號,所述驅動顯示系統包括電機和分別與所述單片機連接的報警器、PWM信號輸出模塊和上機位,所述PWM信號輸出模塊連接所述電機。
優選的,所述傳感器包括溼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和位置傳感器,分別對烘乾系統中的糧食進行溼度、溫度和位置的檢測。
優選的,所述時鐘裝置採用溫度補償晶體振蕩器,具有差分電平同步脈衝輸出,使時鐘偏差不大於一毫秒。
優選的,所述處理控制系統還包括鍵盤,所述鍵盤連接所述單片機,方便對控制系統給定和輸入。
優選的,所述PWM信號輸出模塊和所述電機之間設有電氣隔離器件,實現不同電壓之間的轉換,防止高低電壓互相影響形成電磁幹擾。
優選的,所述電氣隔離器件採用光耦隔離器件,抗幹擾能力強,強弱電之間隔離性能好。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採用單片機為核心的控制系統,信號處理快速高效,準確地控制烘乾系統對糧食進行烘乾;採用精準時鐘裝置給定時鐘信號,實現實時測量糧食水分數值,及時控制烘乾,減小不必要的損失;採用PWM信號並且隔離驅動工作電機,實現烘乾系統的自動化控制調節。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並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發明的實施例一起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糧食烘乾控制系統,包括採集系統、處理控制系統和驅動顯示系統,採集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傳感器和A/D轉換器,傳感器包括溼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和位置傳感器,分別對烘乾系統中的糧食進行溼度、溫度和位置的檢測。處理控制系統包括時鐘裝置和單片機,A/D轉換器連接單片機,時鐘裝置連接單片機,給單片機提供時鐘信號,時鐘裝置採用溫度補償晶體振蕩器,具有差分電平同步脈衝輸出,使時鐘偏差不大於一毫秒。進一步地,處理控制系統還包括鍵盤,鍵盤連接單片機,方便對控制系統給定和輸入。驅動顯示系統包括電機和分別與單片機連接的報警器、PWM信號輸出模塊和上機位,PWM信號輸出模塊連接電機。PWM信號輸出模塊和電機之間設有電氣隔離器件,實現不同電壓之間的轉換,防止高低電壓互相影響形成電磁幹擾。電氣隔離器件採用光耦隔離器件,抗幹擾能力強,強弱電之間隔離性能好。進一步地,單片機連接有報警器,當烘乾系統內具有工作異常的狀況時,報警器及時發出報警信號。
如圖1所示,一種糧食烘乾控制系統可安裝在一種糧食烘乾機內,也可安裝在與農機配套的糧食烘乾機內,將需要烘乾的糧食放置在烘乾機系統中,溼度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和位置傳感器,分別對糧食的水分、溫度和位置情況進行檢測,將糧食的水分、溫度和位置信號經過A/D轉換器對信號進行轉換後傳送給單片機,單片機根據給定的時鐘信號和程序進行計算控制,輸出控制信號給PWM信號輸出模塊,經PWM信號輸出模塊調節後的輸出脈衝經過電氣隔離後驅動電機,進行定時準確地糧食烘乾。進一步地,單片機連接有上機位,實現溫度、溼度和位置信號的顯示,也可通過上機位對單片機進行維護升級和設置信號給定。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發明,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