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宗元好問的故事 元好問的詩詞
2024-02-03 18:04:15 1
元好問是元朝著名的文學家,其文學作品是宋金對峙時期和金元交接之際的代表作,被稱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詩、文、詞、曲無一不精。元好問同時也是一位有名的歷史學家,以詩歌記史,為研究金朝歷史具有極大的參考意義。
金章宗明昌元年,元好出生在忻州農村一個世代書香的封建士大夫家庭裡。他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同時在跟隨嗣父赴任之時,受到許多名士的賞識和教導,所以他才能有如此高的成就。
受到傳統儒家教育長大的元好問,是儒學的忠實支持者。金朝末年,國力凋敝,朝中奸臣作祟,金國與蒙古國之間的戰爭,屢屢受挫。公元1233年,蒙古帝國的鐵騎終於攻破金國的都城汴京,滅亡了金朝。
在金朝城破國滅之後,元哈沃恩曾經寫信給蒙古中書令耶律楚材,請他保護資助54名金朝儒士,酌加任用。雖然當時耶律楚才並沒有給元好問明確的恢復,但是元好問舉薦的這些儒士,後來大多數都受到了重用。
除了舉薦儒士之外,還有就是儒學在元朝地位的確立。元朝初年,元世祖忽必烈曾經明確表示了對元好問的喜愛,請求他入元朝為官。元好問當時是拒絕了的,並且此後歸隱田園。就這樣,元好問與元朝之間應該沒有更深的聯繫,但是實際上卻有一件事,是元好問個人比較值得爭議的地方。
晚年的元好問突然覲見忽必烈,是在忽必烈移駐桓、撫間的時候。「歲王子,今上以皇太弟開府於金蓮川,徵天下名士而用之」,當時元好問也在其中。然而元好問前去並不是想要高官厚祿,進入元朝仕途,而是說服忽必烈接納尊信儒學的成功,並請忽必烈為「儒教大宗師」,促使忽必烈任用儒士治國。
從這裡來說,元好問的個人貢獻,對於儒學的長久發展和在元朝地位的確立和繼續推行,具有極重要的作用。
雁丘
元好問一生科舉之路坎坷,多次參加考試,屢試不第。在他第一次參加考試,也就是十六歲的 時候,在途中碰見一個捕雁之人。兩人聊起來,捕雁人說他今天獵殺了一隻大雁,另一隻大雁雖然逃脫,但是看見伴侶身亡之後,立刻投地而死。
元好問聽說之後,立刻從獵人手中買回了那隻大雁,把它葬在了汾河邊上,立碑刻下「雁丘」二字。並且還留下了一首傳世之作,也就是後世著名的《摸魚兒》,也叫《雁丘詞》: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同兒輩賦未開海棠》
枝間新綠一重重, 小蕾深藏數點紅。
愛惜芳心莫輕吐, 且教桃李鬧春風。
《秋懷》
涼葉蕭蕭散雨聲,虛堂淅淅掩霜清。
黃華自與西風約,白髮先從遠客生。
吟似候蟲秋更苦,夢和寒鵲夜頻驚。
何時石嶺關山路,一望家山眼暫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