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後軸的脹孔裝置製造方法
2024-02-19 00:19:15 1
一種汽車後軸的脹孔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車後軸的脹孔裝置,包括脹孔機,工具機軌道,汽車後軸,所述工具機軌道兩端用墊圈和螺栓各安裝一油泵,兩個油泵間距稍大於汽車後軸的長度,在工具機軌道上還用墊圈和螺栓安裝兩個後軸夾緊裝置,後軸夾緊裝置安裝在離汽車後軸端頭五分之一的部位,在兩個油泵的活塞推桿端部固定安裝一脹孔模頭,這樣不僅使汽車後軸兩端的安裝孔尺寸精度、粗糙度和同軸度都高於技術要求,而且工效提高了兩倍,操作方便、安全。
【專利說明】一種汽車後軸的脹孔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加工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汽車後軸的雙頭脹孔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汽車後軸是汽車底盤上的一個關健零件,長度在1.4m以上,兩端的安裝孔不僅尺 寸精度和粗糙度要求高,而且同軸度要求小於0.2_。現有技術是對兩端的安裝孔車削後再 分別進行鏜孔,加工的結果同軸度要求難於保證,而且生產效率低。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保證汽車後軸兩端的安裝孔同軸 度要求,而且工效高的加工裝置。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汽車後軸的雙頭脹孔裝 置,包括脹孔機,工具機軌道,汽車後軸,所述工具機軌道兩端用墊圈和螺栓各安裝一油泵,兩個 油泵間距稍大於汽車後軸的長度,在工具機軌道上還用墊圈和螺栓安裝兩個後軸夾緊裝置, 後軸夾緊裝置安裝在離汽車後軸端頭五分之一的部位,在兩個油泵的活塞推桿端部固定安 裝一脹孔模頭。
[0005]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在於:所述脹孔模頭的工作面外徑的極限偏差取n6 — n8 級,工作面表面硬度HRC52 — HRC55,工作面表面粗糙度高於Ra0.8,脹孔模頭的工作面與端 面的圓角半徑為脹孔部位壁厚的2— 3倍。
[0006]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僅使汽車後軸兩端的安裝孔尺寸精度、粗糙度和同 軸度都高於技術要求,而且工效提高了 2倍,操作方便、安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08]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脹孔模頭結構示意圖。
[0009]圖中:1.脹孔機,2.工具機軌道,3.墊圈,4.螺栓,5.油泵,6.活塞推桿,7.脹孔模 頭,8.後軸夾緊裝置,9.汽車後軸,10.工作面,11.圓角,12.端面。
【具體實施方式】
[0010]為了加深對本實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 描述,該實施例僅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構成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限定。
[0011]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汽車後軸的雙頭脹孔裝置,包括脹孔機1,工具機軌 道2,汽車後軸9,在工具機軌道2兩端用墊圈3和螺栓4各安裝一油泵5,兩個油泵5間距稍 大於汽車後軸9的長度,工具機軌道2上還用墊圈3和螺栓4安裝兩個後軸夾緊裝置8,後軸 夾緊裝置8安裝在離汽車後軸9端頭五分之一的部位,在兩個油泵5的活塞推桿6端部都 固定安裝一脹孔模頭7,所述脹孔模頭7的工作面10外徑的極限偏差取n6—n8級,工作面10表面硬度HRC52 — HRC55,工作面10表面粗糙度高於Ra0.8,脹孔模頭7的工作面10與端面12的圓角11半徑為脹孔部位壁厚的2— 3倍。
[0012]本實用新型實施時,操作者將汽車後軸9半成品放置在兩個後軸夾緊裝置8上夾緊後,啟動兩隻油泵5,使兩個活塞推桿6連同脹孔模頭7同時向汽車後軸9的兩端頭安裝孔移動脹孔至規定的深度。
[0013]本實用新型實施後不僅使汽車後軸兩端的安裝孔尺寸精度、粗糙度和同軸度都高於技術要求,而且工效提高了 2倍,操作方便、安全。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後軸的脹孔裝置,包括脹孔機,工具機軌道,汽車後軸,其特徵在於:所述機 床軌道兩端用墊圈和螺栓各安裝一油泵,兩個油泵間距稍大於汽車後軸的長度,在工具機軌 道上還用墊圈和螺栓安裝兩個後軸夾緊裝置,後軸夾緊裝置安裝在離汽車後軸端頭五分之 一的部位,在兩個油泵的活塞推桿端部固定安裝一脹孔模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後軸的脹孔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脹孔模頭的工 作面外徑的極限偏差取n6—n8級,工作面表面硬度HRC52—HRC55,工作面表面粗糙度高於 Ra0.8,脹孔模頭的工作面與端面的圓角半徑為脹孔部位壁厚的2-3倍。
【文檔編號】B21D31/04GK203409079SQ201320500016
【公開日】2014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6日
【發明者】吳東澤, 丁爾勝 申請人:蕪湖普威技研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