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便捷式矽鋼鐵芯掛片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2-03 00:47:15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變壓器部件加工裝置,具體是一種便捷式矽鋼鐵芯掛片裝置。
背景技術:
變壓器(Transformer)是利用電磁感應的原理來改變交流電壓的裝置,主要構件是初級線圈、次級線圈和鐵芯(磁芯)。主要功能有:電壓變換、電流變換、阻抗變換、隔離、穩壓(磁飽和變壓器)等。按用途可以分為:電力變壓器和特殊變壓器(電爐變、整流變、工頻試驗變壓器、調壓器、礦用變、音頻變壓器、中頻變壓器、高頻變壓器、衝擊變壓器、儀用變壓器、電子變壓器、電抗器、互感器等)。電路符號常用T當作編號的開頭.例:T01,T201等。
變壓器變壓原理首先由法拉第發現,但是直到十九世紀80年代才開始實際應用。在發電場應該輸出直流電和交流電的競爭中,交流電能夠使用變壓器是其優勢之一。變壓器可以將電能轉換成高電壓低電流形式,然後再轉換回去,因此大大減小了電能在輸送過程中的損失,使得電能的經濟輸送距離達到更遠。如此一來,發電廠就可以建在遠離用電的地方。世界大多數電力經過一系列的變壓最終才到達用戶那裡的。
變壓器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現在變壓器是支撐我們現代生活不可缺少的設備之一,變壓器內的鐵芯是重要組成部件之一,這類鐵芯一般是通過鋼片卷繞成O形,現在一般是通過手工來進行掛片卷繞組裝,效率低下,不能滿足現在的使用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便捷式矽鋼鐵芯掛片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便捷式矽鋼鐵芯掛片裝置,包括機架,機架左端裝有變速箱,變速箱通過轉軸連接設置在機架右側的掛片軸,掛片軸上通過固定裝置裝有對角設置在鐵芯模具,鐵芯模具上端設有矽鋼片進料槽,矽鋼片進料槽內排列有矽鋼片,矽鋼片進料槽出口下端設有滑料板,滑料板設置在掛片軸正上方,矽鋼片進料槽上端設有壓料板,壓料板前端設置有限位卡板,壓料板上端連接電動推桿。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變速箱設置在桁架上,變速箱上裝有驅動電機。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鐵芯模具上設有與矽鋼片配合的凸起。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矽鋼片進料槽內設有推料裝置。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矽鋼片進料槽與掛片軸垂直設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新穎,運行穩定,能夠實現矽鋼片機械化卷繞加工,效率得到極大的提高,滿足了現在的使用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便捷式矽鋼鐵芯掛片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便捷式矽鋼鐵芯掛片裝置中限位卡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架、2-桁架、3-驅動電機、4-變速箱、5-轉軸、6-滑料板、7-壓料板、8-電動推桿、9-矽鋼片進料槽、10-矽鋼片、11-掛片軸、12-固定裝置、13-鐵芯模具、14-凸起、15限位卡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和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便捷式矽鋼鐵芯掛片裝置,包括機架1,機架1左端裝有變速箱4,變速箱4通過轉軸5連接設置在機架1右側的掛片軸11,掛片軸11上通過固定裝置12裝有對角設置在鐵芯模具13,鐵芯模具13上端設有矽鋼片進料槽9,矽鋼片進料槽9內排列有矽鋼片10,矽鋼片進料槽9出口下端設有滑料板6,滑料板6設置在掛片軸11正上方,矽鋼片進料槽上9端設有壓料板7,壓料板7前端設置有限位卡板15,壓料板7上端連接電動推桿8,變速箱4設置在桁架2上,變速箱2上裝有驅動電機3,鐵芯模具13上設有與矽鋼片10配合的凸起14,矽鋼片進料槽9內設有推料裝置,矽鋼片進料槽9與掛片軸11垂直設置。
本實用新型結構新穎,運行穩定,本實用新型在加工的時候首先在掛片軸11上裝上鐵芯模具13,矽鋼片進料槽9內的推料裝置把矽鋼片10推出,通過限位卡板15卡住限位,通過電動推桿8推動壓料板,使得矽鋼片10被壓下壓入鐵芯模具13中,通過驅動電機3和變速箱4驅動掛片軸11轉動實現O形卷繞加工,本實用新型能夠實現矽鋼片機械化卷繞加工,效率得到極大的提高,滿足了現在的使用要求。
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於上述示範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徵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範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範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並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