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徑閥門止漏環的操作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4-02-05 19:55:15 2
專利名稱:大通徑閥門止漏環的操作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閥門製造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ー種大通徑閥門止漏環的操作結構。
背景技術:
大通徑閥門的密封一般包括硬密封和軟密封兩種結構,通常情況下,軟密封的閥座無需與活門脫開,即可直接通過轉軸驅動旋轉活門來實現閥門的開啟和關閉,其密封可使活門對軟密封閥座的擠壓產生變形來實現閥座密封的,因而其開啟和關閉所需的カ矩較大。而硬密封結構是利用外力將金屬密封圈壓在活門密封圈的表面,其錐面與活門密封圈的球面形成線密封,在閥門開啟或關閉時需要將金屬密封圈與活門脫離,這種結構較同ロ徑的軟密封結構閥門具有較小的開啟カ矩和關閉カ矩。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ー種可實現硬密封閥門在開啟和關閉時止漏環與密封圈的有效脫離,可為閥門關閉時密封提供所需壓カ的大通徑閥門止漏環的操作結構。本實用新型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大通徑閥門止漏環的操作結構,包括閥體、活門、與閥體裝配的副閥體,在副閥體前端通道內裝有止漏環,其特徵在於所述止漏環兩側制有軸肩,所述止漏環ー側軸肩與副閥體抬肩形成第一封閉腔,所述副閥體出口端裝有出口壓環,所述出口壓環與止漏環另ー側軸肩形成第二封閉腔,所述副閥體上制有向第一封閉腔和第二封閉腔注入液壓介質的注液孔。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採用如下技術方案所述活門上固定有呈球形密封面的密封圏。所述副閥體上的注液孔為螺紋孔。所述止漏環外部溝槽內裝有密封圈和導向帯。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由於本實用新型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工作時,本操作機構分別通過第一注液孔向第一封閉腔或通過第二注液孔向第二封閉腔注入帶壓カ的液壓介質,進而推動止漏環向前或後移動,實現在活門開啟或關閉時止漏環與密封圈的脫離或密封。當止漏環推進到與密封圈完全接觸時,止漏環前端的錐形面與球形密封面的密封圈接觸形成線密封結構,並帶有一定的擠壓力,第二封閉腔的液壓介質保壓後可實現其線密封所需要的擠壓力,從而實現閥門的關閉。當需要開啟閥門時,液壓介質通過第一注液孔進入第一封閉腔,通過液壓カ推動止漏環退出,此時第二封閉腔無液壓カ,其內的液壓介質通過第二注液孔回到油箱。這樣即可實現硬密封閥門在開啟和關閉時止漏環與密封圈的有效脫離,可為閥門關閉時密封提供所需壓カ。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閥體;2、副閥體;3、活門;4、密封圈;5、出口壓環;6、止漏環;7、第一封閉
腔;8、第二封閉腔;9、第一注液孔;10、第二注液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進一歩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發明內容、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並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請參閱圖1,大通徑閥門止漏環的操作結構,包括閥體I、活門3、與閥體裝配的副閥體2,在副閥體前端通道內裝有止漏環6。所述止漏環6兩側制有軸肩,所述止漏環ー側軸肩與副閥體2抬肩形成第一封閉腔7,所述副閥體出ロ端裝有出ロ壓環5,所述出ロ壓環與止漏環另ー側軸肩形成第二封閉腔8。所述副閥體上制有向第一封閉腔和第二封閉腔注入液壓介質的注液孔,本實施例中,所述副閥體上制有第一注液孔9和第二注液孔10,所述第一注液孔9和第二注液孔10均為螺紋孔。所述活門上固定有呈球形密封面的密封圈4,所述止漏環外部溝槽內裝有密封圈和導向帯。工作時,分別通過第一注液孔9向第一封閉腔7或通過第二注液孔10向第二封閉腔8注入帶壓カ的液壓介質,進而推動止漏環6向前或後移動,實現在活門開啟或關閉時止漏環與密封圈4的脫離或密封。當止漏環推進到與密封圈完全接觸時,止漏環前端的錐形面與球形密封面的密封圈4接觸形成線密封結構,並帶有一定的擠壓力,第二封閉腔8的液壓介質保壓後可實現其線密封所需要的擠壓力,從而實現閥門的關閉。當需要開啟閥門時,液壓介質通過第一注液孔9進入第一封閉腔7,通過液壓カ推動止漏環退出,此時第二封閉腔無液壓力,其內的液壓介質通過第二注液孔回到油箱。出口壓環5的臺肩是對止漏環退出行程起到限位作用的,此臺肩還可以防止止漏環和出口壓環的端面貼合,進而防止第二封閉腔消失而導致推動止漏環時液壓介質不能進入其內的情況發生。權利要求1.ー種大通徑閥門止漏環的操作結構,包括閥體、活門、與閥體裝配的副閥體,在副閥體前端通道內裝有止漏環,其特徵在於所述止漏環兩側制有軸肩,所述止漏環ー側軸肩與副閥體抬肩形成第一封閉腔,所述副閥體出口端裝有出口壓環,所述出口壓環與止漏環另一側軸肩形成第二封閉腔,所述副閥體上制有向第一封閉腔和第二封閉腔注入液壓介質的注液孔。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大通徑閥門止漏環的操作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活門上固定有呈球形密封面的密封圈。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大通徑閥門止漏環的操作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副閥體上的注液孔為螺紋孔。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大通徑閥門止漏環的操作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止漏環外部溝槽內裝有密封圈和導向帯。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大通徑閥門止漏環的操作結構,包括閥體、活門、與閥體裝配的副閥體,在副閥體前端通道內裝有止漏環,特徵在於所述止漏環兩側制有軸肩,所述止漏環一側軸肩與副閥體抬肩形成第一封閉腔,所述副閥體出口端裝有出口壓環,所述出口壓環與止漏環另一側軸肩形成第二封閉腔,所述副閥體上制有向第一封閉腔和第二封閉腔注入液壓介質的注液孔。優點是不僅可實現硬密封閥門在開啟和關閉時止漏環與密封圈的有效脫離,還可為閥門關閉時密封提供所需壓力。
文檔編號F16K5/08GK202418705SQ20122002097
公開日2012年9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7日
發明者劉俊妍, 周士倩, 張立明, 杜旭 申請人:天津國際機械閥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