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智能型充氣式自動升降變電設備檢修平臺的製作方法
2024-02-09 22:37:15
專利名稱:一種智能型充氣式自動升降變電設備檢修平臺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變電設備檢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智能型充氣式自動升降變電設備檢修平臺。
背景技術:
當前,隨著電網規模的擴大,110KV級及以上的變電站、變電設備數量快速增加,設備檢修工作量成倍增加,而現在使用的檢修平臺存在明顯缺陷其中,人工搭建檢修平臺工作量大、費時費力,有時十分鐘的檢修工作量,搭建檢修平臺卻需半天時間,短時間檢修後,還需一段時間拆掉檢修平臺,搭、拆平臺過程中還存在人員機械傷害和人身觸電傷亡的風險;機械升降平臺較為笨重,搬運困難,人員砸傷事件時有發生;若斷路器基礎寬,升起後的檢修平臺與斷路器之間的距離較長,造成檢修困難。總之,人工搭建檢修平臺和機械升降檢修平臺這兩種方式效率低下,存在較大安全隱患,難以適應成倍增加的檢修量。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智能型充氣式自動升降變電設備檢修
\I7. AT D ο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而採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智能型充氣式自動升降變電設備檢修平臺,包括載人平臺和底座;還包括氣囊、充氣管、伸縮管、氣泵及控制櫃、車和車載平臺;所述載人平臺四個角與四個伸縮管固連;所述氣囊底部固定於底座的中部,氣囊上部與載人平臺中部固連,且在氣囊近底部設置有充氣管;所述伸縮管由若干節套疊在一起的絕緣管構成,其下端固定在底座四角;所述氣泵及控制櫃由智能控制模塊和氣泵組成;所述底座安裝在車的車載平臺之上,其中車載平臺固定在車的後車架上。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實用新型通過電瓶車的輪胎與地面接觸,對地絕緣強度高;2、重量輕、體積小、基礎穩定;3、移動方便、快捷。
圖I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所示,一種智能型充氣式自動升降變電設備檢修平臺,包括載人平臺I和底座5 ;還包括氣囊2、充氣管6、伸縮管3、氣泵及控制櫃4、車7和車載平臺8 ;所述載人平臺I四個角與四個伸縮管3固連;所述氣囊2底部固定於底座5的中部,氣囊2上部與載人平臺I中部固連,且在氣囊2近底部左側設置有充氣管6 ;所述伸縮管3由若干節套疊在一起的絕緣管構成,其下端固定在底座5四角;所述氣泵及控制櫃4由智能控制模塊和氣泵組成,其中氣泵使用交直流兩用電源;所述底座5為長方體鋼架且底面長寬大於載人平臺I的長寬尺寸,並且安裝在車7的車載平臺8之上,其中車載平臺8固定在車7的後車架上;以上所述車7本實施例採用專用電瓶車。使用方法本實用新型一種智能型充氣式自動升降變電設備檢修平臺,使用時將電瓶車駕駛到工作場所,調整好停車位置,放下支持底腳;操作人員進入載人平臺1,在遙控器的操作面板上按下啟動開關,氣泵啟動後通過充氣管6向氣囊2充氣,載人平臺I緩慢升起,此時, 伸縮管隨之伸長,到達操作高度後,按下停止按鈕;操作人員工作完畢,按下放氣按鈕,降下載人平臺。
權利要求1 ー種智能型充氣式自動升降變電設備檢修平臺,包括載人平臺(I)和底座(5);其特徵是還包括氣囊(2)、充氣管(6)、伸縮管(3)、氣泵及控制櫃(4)、車(7)和車載平臺(8);所述載人平臺(I)四個角與四個伸縮管(3)固連;所述氣囊(2)底部固定於底座(5)的中部,氣囊(2)上部與載人平臺(I)中部固連,且在氣囊(2)近底部左側設置有充氣管(6);所述伸縮管(3)由若干節套疊在一起的絕緣管構成,其下端固定在底座(5)四角;所述氣泵及控制櫃(4)由智能控制模塊和氣泵組成;所述底座(5)安裝在車(7)的車載平臺(8)之上,其中車載平臺(8)固定在車(7)的後車架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智能型充氣式自動升降變電設備檢修平臺,包括載人平臺和底座;還包括氣囊、充氣管、伸縮管、氣泵及控制櫃、車和車載平臺;操作人員可以在載人平臺上進行操作控制載人平臺的升降,底座安裝於車的車載平臺上,移動方便靈活。
文檔編號H02B3/00GK202423901SQ20112049849
公開日2012年9月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5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5日
發明者吳子君, 吳敏, 吳濤, 李玢 申請人:山西省電力公司朔州供電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