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動擺動剎車塊的剎車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4-02-10 16:43:15 1
專利名稱:可自動擺動剎車塊的剎車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與自行車的剎車裝置有關,特別是指一種可自動擺動剎車塊的剎車結構。
背景技術:
一般自行車的剎車裝置,在一自行車的把手上設有一第一槓桿裝置,而在該自行車的車架接近該自行車的輪圈部位,設有一第二槓桿裝置(即所謂一剎車器),該二個槓桿裝置之間連接一鋼索,該第一槓桿裝置通過該鋼索連動該第二槓桿裝置,該第二槓桿裝置用以控制一剎車塊,使得該剎車塊可夾持或不夾持該自行車的輪圈,完成對該行進自行車做減速或停止的機制動作。
請參閱圖1,傳統自行車剎車器大體包含二擺動臂91及設於各該擺臂體91的一剎車塊92,其中,該剎車塊92固定地連接該擺臂體91,各該擺動臂91一端樞接於一自行車的車架93,各該擺動臂91另一端連接一鋼索94,在該鋼索94連動各該擺動臂91時,使得該剎車塊92接觸或不接觸該自行車的輪圈95;然而,該剎車塊92與該擺動臂91的固接方式,使得裝配者或使用者必須要小心或時常調整該剎車塊92的角度,否則會造成該剎車塊92接觸該自行車的輪圈95時,不能具有較佳接觸狀態,致使剎車效果不佳或降低該剎車塊92使用壽命的情形。
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自動擺動剎車塊的剎車結構,其隨時具有較佳剎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可自動擺動剎車塊的剎車結構,其可增加使用壽命。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自動擺動剎車塊的剎車結構,其包含二擺動臂,相對地分別各以其一端樞設於一自行車的車架上及分別位於該自行車的輪圈兩側;一鋼索,其一端連接該自行車的剎車把手上,其另一端連接該二擺動臂另一端;
一摩擦裝置,設於各該擺動臂及該自行車的輪圈的間,該摩擦裝置包含一桿體、一基座及一剎車塊,該杆體一端系設於該擺動臂,其另一端則設有一第一連接部,該基座相對二側面分別設有該剎車塊及一第二連接部;其特徵在於該第一連接部與該第二連接部相樞接。
以下,茲舉本實用新型的若干較佳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如下。
圖1為傳統自行車剎車器的側視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一)的側視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一)的摩擦裝置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一)的摩擦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二)的杆體及基座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三)的杆體及基座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四)的杆體及基座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五)的摩擦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9為圖8在I-I方向的剖視示意圖。
圖10為圖8在II-II方向的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2至圖4,本實用新型所揭可自動擺動剎車塊的剎車結構,其包含二擺動臂11、一鋼索12及一設於各該擺動臂11的摩擦裝置13。
該二擺動臂11相對地分別各以其一端樞設於一自行車的車架14上及分別位於該自行車的輪圈15兩側。
該鋼索12一端連接該自行車的剎車把手(圖中未示),該鋼索12另一端連接該二擺動臂11另一端;通過向該自行車的剎車把手施力,使該鋼索12連動該二擺動臂11進行往復擺動。
該摩擦裝置13位於各該擺動臂11及該自行車的輪圈15之間,其包含一桿體32、一基座34及一剎車塊36。
該杆體32一端設於該擺動臂11中段部位,其另一端則設有一第一連接部321。
該基座34相對二側面分別設有該剎車塊36及一第二連接部341,其中該第二連接部341樞接該第一連接部321。
通過上述結構,當使用者施力該自行車的剎車把手,進而連動該鋼索12及該二擺動臂11,該摩擦裝置13朝該自行車的輪圈15趨近,使得該剎車塊36接觸該自行車的輪圈15,由於該剎車塊36連接該基座34,及該基座34樞接該杆體32,則該剎車塊36因受到該自行車的輪圈15的作用力,該剎車塊36可自動擺動適當的角度,使該剎車塊36與該自行車的輪圈15隨時具有較佳的接觸模式。
本實用新型所揭示的可自動擺動剎車塊的剎車結構,其具有以下諸特點1·借著該摩擦裝置13的該剎車塊36可自動擺動的設計,使得該剎車塊36及該自行車的輪圈15之間隨時具有較佳的接觸模式,而有平穩及安全的剎車效果。
2·該剎車塊36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
前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其中,該杆體32的第一連接部321包含有一第一開孔3211及一栓件3212,該基座34的第二連接部341包含一第二開孔3411及二對凹槽3412。
該第一開孔3211設於該杆體32。
該栓件3212穿置於該第一開孔3211。
該第二開孔3411設於該基座34,用以收容具該第一連接部321的該杆體32一端。
該二對凹槽3412設於該基座34,其分別相鄰該第二開孔3411相對二側,各該對凹槽3412的二凹槽底面相對應,用以形成可收容該栓件3212二端,使得該栓件3212穿置該第一開孔3211及該二對凹槽3412,進而達到該杆體32樞接該基座34的目的。
請參閱圖5,前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其中該第二連接部341設為二相對應排列環形體3412』或具開孔多邊形體,該二環形體3412』之間的空間用以收容具該第一連接部321的該杆體32一端,使得該栓件3212穿置該第一開孔3211及該二環形體3412』,則亦可達成該杆體32樞接該基座34的目的。
請參閱圖6及圖7,前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其更包含有一包覆件38包覆該第一、二連接部321、341,用以使該第一、二連接部321、341的連接更可靠,更進一步,該包覆件38可設為具彈性的材質,使得在剎車時,該基座34具有自動擺動的功效,又在沒有剎車時,該基座34會具有歸位的功效而獲得較佳的使用模式;其中,該包覆件38可設為一套管,其設有二突出耳片381分別對應該栓件3212二端,用以擋止該栓件3212的滑落。
請參閱圖8、圖9及圖10,前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其中該包覆件38包覆該第一、二連接部321、341及該基座34,則亦可達到該剎車塊36具有自動擺動或歸位的功效,而在位於該杆體32外周側的該包覆件38的部位具有一凹陷382,使得該剎車塊36更確實具有自動擺動的功效。
權利要求1·一種可自動擺動剎車塊的剎車結構,其包含二擺動臂,相對地分別各以其一端樞設於一自行車的車架上及分別位於該自行車的輪圈兩側;一鋼索,其一端連接該自行車的剎車把手上,其另一端連接該二擺動臂另一端;一摩擦裝置,設於各該擺動臂及該自行車的輪圈的間,該摩擦裝置包含一桿體、一基座及一剎車塊,該杆體一端系設於該擺動臂,其另一端則設有一第一連接部,該基座相對二側面分別設有該剎車塊及一第二連接部;其特徵在於該第一連接部與該第二連接部相樞接。
2·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可自動擺動剎車塊的剎車結構,其特徵在於該第一連接部包含有一第一開孔及一栓件,該第二連接部包含一第二開孔及二對凹槽;該第一開孔設於該杆體;該栓件穿置於該第一開孔;該第二開孔設於該基座,用以收容具該第一連接部的該杆體一端;該二對凹槽設於該基座,其分別相鄰該第二開孔相對二側,各該對凹槽的二凹槽底面相對應,栓件的二端容納在其中,該栓件穿置該第一開孔及該二對凹槽,該杆體樞接該基座進行連接。
3·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可自動擺動剎車塊的剎車結構,其特徵在於該第一連接部包含有一第一開孔及一栓件,該第二連接部包含二相鄰排列環形體;該第一開孔設於該杆體;該栓件穿置於該第一開孔;該二環形體設於該基座,該第一連接部的該杆體一端容納在該二環形體間的空間內,該栓件穿置該第一開孔及該二環形體。
4·依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一種可自動擺動剎車塊的剎車結構,其特徵在於還包含有一包覆該第一連接部及該第二連接部的包覆件。
5·依據權利要求4所述一種可自動擺動剎車塊的剎車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包覆件為彈性材質。
6·依據權利要求4所述一種可自動擺動剎車塊的剎車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包覆件為一套管。
7·依據權利要求5所述一種可自動擺動剎車塊的剎車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包覆件為一套管。
8·依據權利要求6所述一種可自動擺動剎車塊的剎車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套管在對應該栓件二端分別設有一擋止該栓件滑落的突出耳片。
9·依據權利要求7所述一種可自動擺動剎車塊的剎車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套管在對應該栓件二端分別設有一擋止該栓件滑落的突出耳片。
10·依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一種可自動擺動剎車塊的剎車結構,其特徵在於還包含有一包覆該第一連接部、該第二連接部及該基座的包覆件。
11·依據權利要求10所述一種可自動擺動剎車塊的剎車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包覆件為彈性材質。
12·依據權利要求10所述一種可自動擺動剎車塊的剎車結構,其特徵在於在位於該杆體外周側的該包覆件具有一凹陷。
13·依據權利要求11所述一種可自動擺動剎車塊的剎車結構,其特徵在於在位於該杆體外周側的該包覆件具有一凹陷。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自動擺動剎車塊的剎車結構,其包含有二樞接一自行車的車架的擺動臂、一鋼索及一設於各該擺動臂的摩擦裝置;該鋼索一端連接該自行車的剎車把手,該鋼索另一端連接各該擺動臂;該摩擦裝置包含一桿體、一基座及一剎車塊,該杆體一端設於該擺動臂,該杆體的另一端樞接該基座一側面,該基座另一側面設有該剎車塊;據此,當使用者對自行車的剎車把手施力,該鋼索連動各該擺動臂,使得該剎車塊接觸該自行車的輪圈,進而該剎車塊因受力而可擺動適當的角度,使得該剎車塊與該自行車的輪圈隨時有較佳接觸模式,其具有較佳剎車效果及較佳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B62L1/00GK2749774SQ20042008918
公開日2006年1月4日 申請日期2004年9月2日 優先權日2004年6月2日
發明者羅勃約翰西蒙 申請人:羅勃約翰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