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瓦類零件加工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2-20 21:41:15

本發明涉及卡瓦加工領域,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卡瓦類零件加工裝置。
背景技術:
卡瓦類零件為外部為圓弧,下部與外部成一定角度的階梯形的零件;卡瓦類零件屬於易損件,用量較大;由於卡瓦的腰部部位比較薄,通常只有2-5mm,精度要求較高,常用的加工階梯形的方法為線切割各臺階面。典型的加工過程如下:下料—粗、精車形—鑽鉸銷孔—齒形滲氮—割為單件—銑周邊—線切割各臺階形—線切割尾部—銑圓角—銑燕尾-校直-鉗-檢驗,由於臺階面積過大,線切割工序工時較多,加工時間長,導致產能達不到計劃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卡瓦類零件加工裝置,以解決卡瓦類零件生產工序工時多,加工時間長,生產效率低,不能滿足需求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卡瓦類零件加工裝置包括平面加工機構、臺階及垂面加工機構;臺階及垂面加工機構包括至少一個連接板、多個加工結構;多個加工結構通過連接板相互連接;加工結構包括定位板;定位板的底部延其長度方向依次連接有多個墊塊;沿定位板長度方向上的墊塊的連線與定位板的長邊形成的角度與卡瓦上臺階與水平面形成的角度相等。
具體地,定位板的頂部延其長度方向依次設有第一定位孔、卡位板、第二定位孔;連接板連接多個定位板。
具體地,卡位板和第二定位孔之間的定位板上設有固定孔。
具體地,卡瓦類零件加工裝置還包括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卡位板通過第一螺栓與定位板轉動連接;卡位板上設有具有開口的槽,第二螺栓通過槽與定位板連接。
進一步的,任一定位板的側面上設有校正銷。
具體地,平面加工機構包括底板;底板上設有多個定位凸條,定位凸條沿底板的長度方向設置;定位凸條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定位塊、定位凹槽、定位條、第二定位塊、第三定位塊、第四定位塊。
具體地,定位凹槽最底部的厚度和定位條的厚度均小於第一定位塊、第二定位塊、第三定位塊、第四定位塊中任一個的厚度。
具體地,第一定位塊、定位凹槽、定位條、第二定位塊、第三定位塊、第四定位塊中至少兩個上設有定位銷。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明通過第一定位孔、卡位板、固定孔、第二定位孔能將卡瓦零件快速穩定的固定在定位板上,不需要再校正,節約了加工時間,提高了加工效率;卡瓦類零件的腰部很薄,只有2-5mm,由於腰部平面與外圓中心平行,為了減少變形,分別採用平面加工機構加工卡瓦類零件的腰部平面,臺階及垂面加工機構加工卡瓦類文件的臺階。
附圖說明
圖1為臺階及垂面加工機構的俯視圖。
圖2為臺階及垂面加工機構的主視圖。
圖3為平面加工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上述附圖中,附圖標記對應的部件名稱如下:
1-連接板,2-定位板,3-墊塊,4-第一定位孔,5-卡位板,6-第二定位孔,7-固定孔,8-第一螺栓,9-第二螺栓,10-槽,11-校正銷,12-底板,13-第一定位塊,14-定位凹槽,15-定位條,16-第二定位塊,17-第三定位塊,18-第四定位塊,19-定位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包括但不限於下列實施例。
實施例1
如圖1至圖3所示,卡瓦類零件加工裝置包括平面加工機構、臺階及垂面加工機構;臺階及垂面加工機構包括至少一個連接板1、多個加工結構;多個加工結構通過連接板1相互連接;加工結構包括定位板2;定位板2的底部延其長度方向依次連接有多個墊塊3;定位板2的頂部延其長度方向依次設有第一定位孔4、卡位板5、固定孔7、第二定位孔6;連接板1連接多個定位板2。
其中,卡瓦類零件加工裝置還包括第一螺栓8和第二螺栓9;卡位板5通過第一螺栓8與定位板2轉動連接;卡位板5上設有具有開口的槽10,第二螺栓9通過槽10與定位板2連接。
其中,沿定位板2長度方向上的墊塊3的連線與定位板2的長邊形成的角度與卡瓦上臺階與水平面形成的角度相等;使卡瓦的臺階面與定位板2均水平,從而可以快速高效地進行加工;減少了卡瓦在加工臺階面時的加工變形,提高了卡瓦的加工精度。
其中,平面加工機構包括底板12;底板12上設有多個定位凸條,定位凸條沿底板12的長度方向設置;定位凸條包括依次連接的第一定位塊13、定位凹槽14、定位條15、第二定位塊16、第三定位塊17、第四定位塊18。
其中,定位凹槽14最底部的厚度和定位條15的厚度均小於第一定位塊13、第二定位塊16、第三定位塊17、第四定位塊18中任一個的厚度;第一定位塊13、定位凹槽14、定位條15、第二定位塊16、第三定位塊17、第四定位塊18中至少兩個上設有定位銷19。
上述結構中,連接板1的數量根據實際使用需要確定,一般選擇兩個連接板1;墊塊3、定位凸條的數量均根據實際使用需要確定;本發明設有多個定位板2及多個定位凸條可同時對多個卡瓦工件加工,大幅度的提高了加工效率,且減少了裝夾和拆卸的時間,減輕了操作者的勞動強度;在臺階面已加工好的情況下,卡瓦類零件尾部的槽10形因為是垂直於臺階面的,所以最後可以把尾部的槽10形也加工好,減少了加工工序及加工時間,提高加工效率。
實施例2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不同點在於,任一定位板2的側面上設有校正銷11;由於臺階與卡瓦的外圓中心成一角度,臺階面在端面的起點需要準確確定,故設校正銷11,此校正銷11與第一定位孔4位置尺寸已知,則可以確定在卡瓦類零件的端面需要加工的尺寸,同時根據臺階的角度也可以確定卡瓦類零件臺階加工的尺寸,通過本發明只需要做上述一次尺寸比對,即可完成加工,提高了加工效率。
如圖1至圖3所示,本發明在使用時,將待加工的卡瓦零件通過第一定位孔4、卡位板5、固定孔7、第二定位孔6固定在定位板2上,通過第一定位孔4、卡位板5、固定孔7、第二定位孔6能將卡瓦零件快速穩定的固定在定位板2上,不需要再校正,節約了加工時間,提高了加工效率;卡瓦類零件的腰部很薄,只有2-5mm,由於腰部平面與外圓中心平行,為了減少變形,分別採用平面加工機構加工卡瓦類零件的腰部平面,臺階及垂面加工機構加工卡瓦類文件的臺階;運用本發明加工卡瓦類零件,生產效率高,加工精度高,特別適合於大批量生產。
按照上述實施例,便可很好地實現本發明。值得說明的是,基於上述結構設計的前提下,為解決同樣的技術問題,即使在本發明上做出的一些無實質性的改動或潤色,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的實質仍然與本發明一樣,故其也應當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