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器的金屬外殼的製作方法
2024-02-17 16:01:15 1
專利名稱:連接器的金屬外殼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連接器領域技術,尤其是指一種連接穩固、抗扭力強度高、其對接結構不易被撐開的連接器的金屬外殼。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電子產品也在飛速發展,而電子產品中廣泛應用到電連接器,例如,高清晰度多媒體接口,即HDMI連接器,其已經廣泛成為數位電視和消費電子產品的接口標準;因此,連接器質量的好壞對相關電子產品的使用效果會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而連接器之金屬外殼在產品中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屏蔽、保護作用等,該金屬外殼的結構穩定性直接影響著金屬外殼的作用發揮,甚至影響到整個連接器的產品質量及性能。現有之金屬外殼主要有一體成型的無縫框體結構和有縫框體結構兩種,其中,該無縫框體結構其系採用無對接結構的深壓延成型而具有結構穩固而不易撐裂的優點,可是,一方面由於該深壓延成型所需應用的加工技術複雜、設備的成本高、製程繁鎖等,其成本很高,另一方面由於其無對接結構,缺乏足夠的可伸縮性,因而較難確保金屬外殼具有較好的夾持力,鑑於上述兩方面的因素,上述無縫框體結構的金屬外殼沒有廣泛應用到連接器中;而上述有縫框體結構的金屬外殼,其加工技術簡易、生產成本較低而得到了廣泛應用,如圖1所示,該金屬外殼(300)系由一金屬板經衝壓、折彎後其兩自由端(301、302)對接形成的一框體結構,該對接結構位於金屬外殼(300)的一側壁上,該對接結構一般採用燕尾形卡塊(303)和燕尾形槽(304)的配合,該種對接結構的抗扭力強度較弱,其常因不當插入尤其是扭力較大時而被撐開,使得插接口(305)擴大而導致連接器結構及性能的不穩定,例如,影響該連接器與其對插件的連接效果,以及影響金屬外殼(300)的屏蔽效果等。當然, 也有些系通過直接將前述兩自由端的尾端疊置並焊接在一起,可是,焊接作業過程中易產生不良,而且其作業過程較麻煩,生產成本較高,而且,實際使用過程中,也常會出現焊接處鬆動的現象,嚴重影響了產品的品質。
實用新型內容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連接器的金屬外殼,其連接穩固、抗扭力強度高,其對接結構不易被撐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之技術方案—種連接器的金屬外殼,系由一金屬板經衝壓、折彎後其兩自由端對接形成的一供對應的插頭插入的框體結構,該兩自由端分別為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該第一自由端上開設有貫穿的扣孔,並該第二自由端上設置有彎折扣片,該彎折扣片穿入前述扣孔並其尾端緊扣連接於第一自由端上。本實用新型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後,其有益效果在於前述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相對接時,只需將第二自由端的彎折扣片穿過第一自由端的扣孔,利用該彎折扣片的尾端緊扣對接,這樣就實現了第一自由端與第二自由端的穩固連接,且該對接結構具有很好的抗扭力強度,避免了傳統技術中金屬外殼之對接處因其抗扭力不夠而導致的鬆開現象, 提高了連接器金屬外殼的產品質量,有利於確保連接器的整體性能,並保持較好的平整度。
圖1是現有技術中較具代表性的連接器的金屬外殼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第一種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中M-M處的局部截面示意圖;圖4是圖2中連接器金屬外殼另一角度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3中彎折扣片經第二次彎折之產的狀態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中第二種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6中連接器金屬外殼另一角度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8是圖6中N-N處的局部截面示意圖;圖9是圖7中第一自由端與第二自由端未對接時的局部放大示意圖。附圖標識說明300、金屬外殼302、自由端304、燕尾形槽10、前側壁111、容置凹槽113、彎折扣片121、彎折扣片13、插腳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請參見圖2至圖5所示,其顯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之第一種實施例的具體結構,於本實施例中,該金屬外殼系立式框體結構,其系由一金屬板經衝壓、折彎後其兩自由端(即第一自由端11和第二自由端12)相重疊對接形成,其具有上、下端開口,包括有前側壁10、後側壁、左側壁及右側壁,其中,左側壁和右側壁上分別一體延伸出兩插腳13,後側壁的前緣一體折彎出一連接板14,連接板14上設置有鎖緊螺孔;前述第一自由端11和第二自由端 12的對接處位於該前側壁10上(如圖2和圖4所示)。其中,該第一自由端11彎折後於其內表面形成有容置凹槽111,於該容置凹槽111 底部開設有貫穿該第一自由端11所在側壁內、外表面的扣孔112,並該第二自由端12上設置彎折扣片121,該第二自由端12搭於該容置凹槽111內重疊配合。以及,為儘可能地減少產品整體厚度,本實施例還將第一自由端11或第二自由端12進行打薄處理,以使第一自由端11與第二自由端12之重疊部分的厚度A小於金屬外殼之金屬板材兩倍的厚度B。該彎折扣片121穿過前述扣孔112後其尾端伸出於扣孔112外,並其伸出扣孔112
301、自由端 303、燕尾形卡塊 305、插接口
11、第一自由端 112、扣孔
12、第二自由端 122、扣孔
14、連接板。的部分反折後扣於第一自由端11的外表面上形成緊扣連接(結合圖5和圖3可以看出);於本實施例中,前述扣孔112數量為二個,相應地,前述彎折扣片121的數量也為二個,該二個彎折扣片121扣於相應的扣孔111內。以及,同樣為儘可能地減少產品整體厚度,彎折扣片 121的尾端在反折緊貼合於第一自由端11外壁面上後,再經衝壓打緊以減少貼合的厚度。接著,請參見圖6至圖9所示,其顯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之第二種實施例的具體結構,與前述第一種實施例相比,其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例中,連接器金屬外殼中第一自由端21和第二自由端22的對接結構不同。具體而言,該第一自由端11上增設有彎折扣片 113,相應地,該第二自由端12上增設有扣孔122,該彎折扣片113穿入該扣孔122內並其尾端鉚壓後與扣孔122幹涉配合形成緊扣連接。需要說明的是,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一自由端 11的彎折扣片113和第二自由端12上的彎折扣片121的尾端均是鉚壓後與扣孔112、122 幹涉配合。此個,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前述實施例中金屬外殼並不局限於立式框體結構,其也可以是臥式框體結構;前述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也不局限於設置於前側壁上,其也可以設置於其它的任何側壁上;前述容置凹槽也不局限於折彎形成於第一自由端上,其也可以折彎形成於第二自由端上,而使第一自由端搭於該容置凹槽內重疊配合,等等……。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設計重點在於,前述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相對接時, 只需將第二自由端的彎折扣片穿過第一自由端的扣孔,利用該彎折扣片的尾端勾緊對接, 這樣就實現了第一自由端與第二自由端的穩固連接,且該對接結構具有很好的抗扭力強度,避免了傳統技術中金屬外殼之對接處因其抗扭力不夠而導致的鬆開現象,提高了連接器金屬外殼的產品質量,有利於確保連接器的整體性能,並保持較好的平整度。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範圍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連接器的金屬外殼,系由一金屬板經衝壓、折彎後其兩自由端對接形成的一供對應的插頭插入的框體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兩自由端分別為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該第一自由端上開設有貫穿的扣孔,並該第二自由端上設置有彎折扣片,該彎折扣片穿入前述扣孔並其尾端緊扣連接於第一自由端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的金屬外殼,其特徵在於所述彎折扣片的尾端扣孔外,並其伸出扣孔的部分反折後扣於第一自由端的外表面上形成緊扣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的金屬外殼,其特徵在於所述彎折扣片的尾端鉚壓後與扣孔幹涉配合形成緊扣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連接器的金屬外殼,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自由端上也設置有彎折扣片,相應地,前述第二自由端上也開設有扣孔,該第一自由端上的彎折扣片穿入第二自由端上的扣孔並其尾端緊扣於第二自由端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的金屬外殼,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自由端彎折後於其內表面形成容置凹槽,前述第二自由端搭於該容置凹槽內與第一自由端重疊配合。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連接器的金屬外殼,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自由端與第二自由端之重疊部分的厚度小於金屬外殼之金屬板材兩倍的厚度。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連接器的金屬外殼,其特徵在於前述第一自由端上的扣孔開設於該容置凹槽的底面上。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的金屬外殼,其特徵在於所述金屬外殼系立式框體結構,包括有前側壁、後側壁、左側壁及右側壁,前述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位於該前側壁上。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連接器的金屬外殼,其特徵在於所述左側壁和右側壁上分別一體延伸出兩插腳。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連接器的金屬外殼,其特徵在於所述後側壁的前緣一體折彎出一連接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連接器的金屬外殼,系由一金屬板經衝壓、折彎後其兩自由端對接形成的一供對應的插頭插入的框體結構,該兩自由端分別為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通過於第一自由端上開設有貫穿的扣孔,並於第二自由端上設置有彎折扣片,該彎折扣片穿入前述扣孔並其尾端緊扣連接於第一自由端上;該對接結構具有很好的抗扭力強度,避免了傳統技術中金屬外殼之對接處因其抗扭力不夠而導致的鬆開現象,提高了連接器金屬外殼的產品質量,有利於確保連接器的整體性能,並保持較好的平整度。
文檔編號H01R13/46GK202094380SQ20112013598
公開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3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3日
發明者劉望全, 周亞, 胡光才, 蔡上升 申請人:東莞宇球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