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樞是誰?姚樞是怎麼死的?
2024-02-04 13:24:15 2
姚樞是元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理學家,生於公元1201年去,去世於公元1278年,字公茂,號雪齋、敬齋。姚樞是營州柳城認人氏,後來他的先祖作為後唐使者出使契丹,一家就搬到了這兒。等到姚樞父親一代的時候,因為在金國擔任下層官吏,輾轉回到中原,定居洛陽。姚樞就是在洛陽出生的,後來他父親姚淵調任許州,一家人於是又遷到了許州。
姚樞自幼刻苦讀書,所得極高,受許州名士宋九嘉的讚賞。後來蒙古軍隊南下攻打金朝,許州攻破之時,姚樞被迫逃難。後來他得知宋九嘉在蒙古帝國任職,於是輾轉來到燕京投靠。宋九嘉後來將他推薦給名臣楊惟中,當時他三十二歲,楊惟中二十七歲。雖然年齡有所差別,但是兩人卻相談甚歡。後來在楊惟中的推薦下,姚樞前往覲見窩闊臺汗,將其留在身邊。
1235年,皇太子闊出統兵攻宋,姚樞受詔從楊惟中隨軍出徵。這一次出徵是姚樞在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登場,他到漢地求訪儒、道、釋、醫、卜、酒工、樂人等類人才。屢屢阻止蒙將坑殺漢族學者,並幫助許多儒士逃入林間而免於死亡。後來他更是發現了趙復這個對程朱理學了解極深之人,並將其帶在身邊。
後來在中書令耶律楚材的支持下,姚樞協助楊惟中在燕京創立太極書院及周子祠。姚樞極力推薦趙復為師,前來受學者眾。理學雖然產生北宋,但是隨著宋朝遷,該學派主要人物流落江南,傳承到朱熹時,形成了完整的體系。而因為宋金對峙多年,使得學說無法得到傳播。而姚樞建立血緣,算是打開一扇南北文化交流的大門,程朱理學由此在北方廣泛傳播,令北方儒士沐浴在耳目一新的學術空氣中。對於理學的傳播,姚樞是其中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物。
公元1241年,窩闊臺任命姚樞為「燕京行臺郎中」。當時他的頂頭上司花刺子模人牙魯瓦赤,是一位貪財之人。坐到高位免不了收受賄賂,而為了堵住姚樞的嘴,牙魯瓦赤將大筆的金錢擺在他的面前。姚樞無法拒絕,卻也不能昧著良心接受,於是選擇了隱居避禍,離開蒙古權利的中心。
他攜家小遷至輝州蘇門,因而認識到了輝縣百泉。隱居之時他潛心研究理學,為了彌補儒家經典,姚樞親自從事小學、四書的刊行,還動員朋友出資刊刻圖書,散發到四方。
因為有這樣的一番動作,才會與後來成為大儒的許衡和竇默的結實。準確說,許衡甚至一定程度上是姚樞的學生。正是因為在姚樞這兒看見了理學的另一番天地,他才會帶著家人和學生遷至蘇門,與姚樞「相依以居」。
不久另一位飽學之士竇默也前來隱居,與姚樞、許衡等人「慨然以道為己任」。比鄰而居,又都是同道中人,三人自然交往甚密,經常聚集在一起,朝暮講習,研究討論,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
公元1250年,忽必烈派人前來徵召,50歲的姚樞慨然允諾,走出蘇門山,再次前往漠北。姚樞與忽必烈討論帝王之學和治國之道,令忽必烈大為拜服,隨後獲得忽必烈的信任。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姚樞都可以說是忽必烈非常重要的謀士,甚至忽必烈最終能登上汗位也離不開姚樞的輔佐。
忽必烈登基之後,姚樞被王文統奏請為太子太師。表面上是個姚樞升官了,實際上是將姚樞高高貢起,使其遠離權利的中心。後來王文統去世,忽必烈任命姚樞為中書左丞,姚樞才開始發光發熱。
此後的一段時間,姚樞都是在政治鬥爭中度過,期間曾被調離京城。晚年姚樞因為心腦血管病,在大都病逝,諡曰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