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機械扳手的製作方法
2024-02-04 10:40:15 1
一種機械扳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機械扳手,包括扳手柄、扳手頭、連接轉軸、固定夾持部、移動夾持部、凹槽、移動部、轉軸柄、壓力彈簧、液壓缸、液壓杆及轉動部;扳手頭通過連接轉軸與扳手柄連接,固定夾持部設置在扳手頭頂部一側,凹槽位於扳手頭內,移動部設在移動夾持部底部;轉軸柄一端與移動部螺紋連接,另一端向一側延伸到扳手頭側邊;壓力彈簧套在轉軸柄上;液壓缸設在扳手柄的兩側壁上,轉動部與連接轉軸同軸連接,一對液壓杆的兩端分別連接液壓缸及轉動部;一對液壓杆包括順時針液壓杆及逆時針液壓杆。本實用新型能用很小的力夾緊螺母,並利用液壓杆的力帶動扳手頭,達到鬆緊螺母的作用,節省體力消耗,提高螺母緊固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專利說明】一種機械扳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工具,尤其涉及一種機械扳手。
【背景技術】
[0002]扳手用於擰緊或鬆懈螺栓、螺母、棘輪等連接緊固件,現有技術的扳手有棘輪扳手、梅花扳手、活動扳手等多個種類,但扳手在夾緊螺母的時候需要手動夾緊,用很大力氣,手指皮膚容易磨破,也無法將螺母完全夾緊,導致在作業時不能充分鬆懈和擰緊,對於安全性能要求極高的設備,如飛機、船舶、汽車等的零部件上不適用,使用局限性大。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種機械扳手,能幫助快速、有效的鬆緊螺母,施加的力大大減小。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機械扳手,包括扳手柄、扳手頭、連接轉軸、固定夾持部、移動夾持部、凹槽、移動部、轉軸柄、壓力彈簧、一對液壓缸、一對液壓杆及轉動部;所述的扳手柄上設有防滑套,所述的扳手頭通過所述的連接轉軸與所述的扳手柄的一端連接,所述的扳手頭的下部是半圓形結構,所述的扳手頭的上部是長方形結構,所述的扳手頭繞所述的連接轉軸轉動;所述的固定夾持部設置在所述的扳手頭的頂部一側,所述的固定夾持部與所述的扳手頭是一體結構;所述的凹槽位於所述的扳手頭內,所述的凹槽從所述的扳手頭的一端向內延伸到所述的固定夾持部的下方;所述的移動部設置在所述的移動夾持部的底部,所述的移動部與所述的移動夾持部是一體結構,所述的移動部與所述的凹槽滑動接觸;所述的轉軸柄上設有外螺紋,所述的轉軸柄的一端與所述的移動部螺紋連接,位於所述的凹槽內,所述的轉軸柄的另一端向一側延伸到所述的扳手頭的側邊;所述的壓力彈簧套在所述的轉軸柄上,位於所述的凹槽內;所述的一對液壓缸分別設置在所述的扳手柄的兩側壁上,位於所述的扳手頭的下方,所述的轉動部與所述的連接轉軸同軸連接,所述的轉動部與所述的扳手頭同步轉動,所述的一對液壓杆的兩端分別連接所述的液壓缸及轉動部;所述的一對液壓杆包括順時針液壓杆及逆時針液壓杆。
[0006]上述的機械扳手,其中,所述的固定夾持部及移動夾持部的頂部設有延伸部,所述的延伸部與所述的固定夾持部及移動夾持部垂直。
[0007]上述的機械扳手,其中,所述的固定夾持部與所述的移動夾持部相對的內側壁上分別向內凹陷部,所述的凹陷部呈鈍角三角形結構。
[0008]上述的機械扳手,其中,所述的固定夾持部與所述的移動夾持部相對的內側壁上分別設有防磨層,所述的防磨層上對應設有與所述的凹陷部相適配的凹陷結構。
[0009]本實用新型能用很小的力夾緊螺母,並利用液壓杆的力帶動扳手頭,達到鬆緊螺母的作用,節省了大量的體力消耗,提高了螺母緊固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機械扳手的剖視圖。
[0011]圖2是本實用新型機械扳手的移動夾持部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0013]請參見附圖1及附圖2所示,一種機械扳手,包括扳手柄1、扳手頭2、連接轉軸3、固定夾持部4、移動夾持部5、凹槽6、移動部7、轉軸柄8、壓力彈簧9、一對液壓缸10、一對液壓杆11及轉動部12 ;所述的扳手柄I上設有防滑套13,所述的扳手頭2通過所述的連接轉軸3與所述的扳手柄I的一端連接,所述的扳手頭2的下部是半圓形結構,所述的扳手頭2的上部是長方形結構,所述的扳手頭2繞所述的連接轉軸3轉動;所述的固定夾持部4設置在所述的扳手頭2的頂部一側,所述的固定夾持部4與所述的扳手頭2是一體結構;所述的凹槽6位於所述的扳手頭2內,所述的凹槽6從所述的扳手頭2的一端向內延伸到所述的固定夾持部4的下方;所述的移動部7設置在所述的移動夾持部5的底部,所述的移動部7與所述的移動夾持部5是一體結構,所述的移動部7與所述的凹槽6滑動接觸;所述的轉軸柄8上設有外螺紋,所述的轉軸柄8的一端與所述的移動部7螺紋連接,位於所述的凹槽6內,所述的轉軸柄8的另一端向一側延伸到所述的扳手頭2的側邊,通過轉軸柄8的轉動使移動夾持部5及固定夾持部4牢牢夾緊螺母,根據槓桿原理,對轉軸柄8的作用力大大減小;所述的壓力彈簧9套在所述的轉軸柄8上,位於所述的凹槽6內;所述的一對液壓缸10分別設置在所述的扳手柄I的兩側壁上,位於所述的扳手頭2的下方,所述的轉動部12與所述的連接轉軸3同軸連接,所述的轉動部12與所述的扳手頭2同步轉動,所述的一對液壓杆11的兩端分別連接所述的液壓缸10及轉動部12 ;所述的一對液壓杆11包括順時針液壓杆及逆時針液壓杆,液壓杆11帶動轉動部12轉動,從而控制扳手頭2順時針轉向和逆時針轉向。
[0014]所述的固定夾持部4及移動夾持部5的頂部設有延伸部14,所述的延伸部14與所述的固定夾持部4及移動夾持部5垂直,可向後方延伸,用於位置較深的螺母的擰緊和鬆懈。
[0015]所述的固定夾持部4與所述的移動夾持部5相對的內側壁上分別向內凹陷部15,所述的凹陷部呈鈍角三角形結構,可與螺母的外壁凹凸結構吻合,更好的緊固螺母。
[0016]所述的固定夾持部4與所述的移動夾持部5相對的內側壁上分別設有防磨層16,所述的防磨層16上對應設有與所述的凹陷部15相適配的凹陷結構。
[0017]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能用很小的力夾緊螺母,並利用液壓杆的力帶動扳手頭,達到鬆緊螺母的作用,節省了大量的體力消耗,提高了螺母緊固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權利要求】
1.一種機械扳手,其特徵在於:包括扳手柄、扳手頭、連接轉軸、固定夾持部、移動夾持部、凹槽、移動部、轉軸柄、壓力彈簧、一對液壓缸、一對液壓杆及轉動部;所述的扳手柄上設有防滑套,所述的扳手頭通過所述的連接轉軸與所述的扳手柄的一端連接,所述的扳手頭的下部是半圓形結構,所述的扳手頭的上部是長方形結構,所述的扳手頭繞所述的連接轉軸轉動;所述的固定夾持部設置在所述的扳手頭的頂部一側,所述的固定夾持部與所述的扳手頭是一體結構;所述的凹槽位於所述的扳手頭內,所述的凹槽從所述的扳手頭的一端向內延伸到所述的固定夾持部的下方;所述的移動部設置在所述的移動夾持部的底部,所述的移動部與所述的移動夾持部是一體結構,所述的移動部與所述的凹槽滑動接觸;所述的轉軸柄上設有外螺紋,所述的轉軸柄的一端與所述的移動部螺紋連接,位於所述的凹槽內,所述的轉軸柄的另一端向一側延伸到所述的扳手頭的側邊;所述的壓力彈簧套在所述的轉軸柄上,位於所述的凹槽內;所述的一對液壓缸分別設置在所述的扳手柄的兩側壁上,位於所述的扳手頭的下方,所述的轉動部與所述的連接轉軸同軸連接,所述的轉動部與所述的扳手頭同步轉動,所述的一對液壓杆的兩端分別連接所述的液壓缸及轉動部;所述的一對液壓杆包括順時針液壓杆及逆時針液壓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械扳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固定夾持部及移動夾持部的頂部設有延伸部,所述的延伸部與所述的固定夾持部及移動夾持部垂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械扳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固定夾持部與所述的移動夾持部相對的內側壁上分別向內凹陷部,所述的凹陷部呈鈍角三角形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械扳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固定夾持部與所述的移動夾持部相對的內側壁上分別設有防磨層,所述的防磨層上對應設有與所述的凹陷部相適配的凹陷結構。
【文檔編號】B25B13/10GK203579486SQ201320829345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0日
【發明者】範振山, 張彥 申請人:鄭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