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用螢光燈的製作方法
2024-02-05 00:30:15 1
專利名稱:礦用螢光燈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燈具,特別是一種煤礦井下照明用隔爆螢光燈。
目前,煤礦井下照明所採用的燈具一般為白熾燈,這種燈耗電量較大,而且使用壽命較短,特別是由於白熾燈的溫升較高,所以它的防爆性能不可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新型防爆燈具,它可以克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不足。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包括燈體、燈罩和光源,其特徵在於它的光源採用H型螢光燈管,二個燈絲之間並聯有一隻電容,作為啟輝器,並且採用電子鎮流器。
本實用新型將白熾燈改為螢光燈,並採用電子鎮流器,因此耗電量下降,系統節電25%,燈管的使用壽命可提高三分之一。由於螢光燈的溫升較低,所以使燈具的防爆性能得到提高,同時由於本實用新型採用了與燈絲並聯的電容代替傳統的啟輝器,使其在低溫下瞬時啟動性能得到提高,特別適用於低溫井下使用。
下面結合實施例及其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敘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具體實例的總體示意圖。
圖2是螢光燈管的示意圖。
圖3是圖2的俯視圖。
圖4是螢光燈管內部燈絲與電容並聯的原理示意圖。
圖5和圖6是燈座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5是上座體,圖6是下座體。
圖中2為燈體,燈體2的下部裝有玻璃燈罩5,並在燈罩5的外面罩有金屬柵網4,燈體2的內部裝有燈座1,燈座1中插裝有H型螢光燈3,圖中所示的H型螢光燈3為J形,也可採用直管形、環形或者其它形狀的H型螢光燈,在二個燈絲7之間並聯有電容器8,以代替普通啟輝器,燈座1由上、下座體組成,上座體如圖5所示,它的上面帶有二個接線端子12及二個插孔17,插孔17內裝有導電柱10,並在導電柱10上裝有彈簧9,其作用是給導電柱10一向下的力,使其在自然狀態時,位於插孔17的下部,下座體上帶有二個插頭14,插裝在上座體的插孔17中,圖中13為接線柱,H型螢光燈3插裝在其下部的插口內,為使結構更加緊湊,將電子鎮流器15安裝在下座體內,通過接線柱16聯線,將插頭14插裝在插孔17內,下面通過彈簧片6頂住,防止脫落,插頭14將導電柱10頂到插孔17的上部,使彈簧片6壓縮,導電柱10即與接線端子12或者與同接線端子12相聯的接線柱18相接觸,H型螢光燈3即得電發光。當玻璃燈罩5破裂,彈簧片6和下座體失去支撐,在彈簧9的作用下即刻脫落,導電柱10恢復到自然狀態,使燈座1外部不帶電,而且斷電的瞬間產生的火花在插孔17內部自行熄滅,使本實用新型的防爆性能得到進一步提高。
為使導電柱10與接線端子12或與接線柱18之間的接觸較好,在它們下端裝有彈簧11。
權利要求1.一種礦用螢光燈,它包括燈體、燈罩和光源,其特徵在於它的光源採用H型螢光燈管,二個燈絲之間並聯有一隻電容,作為啟輝器,並且採用電子鎮流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用螢光燈,其特徵在於燈座由上、下座體組成,上座體上帶有二個接線端子,並有二個插孔,插孔內各裝一個導電柱,導電柱上裝有彈簧,下座體帶有二個插頭,插裝在上座體的插孔內,並有一彈簧片頂在下座體底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礦用螢光燈,其特徵在於H型螢光燈為J形、直管形或環形。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礦用螢光燈,其特徵在於上座體的插孔上端裝有彈簧,與接線端子相聯。
5.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礦用螢光燈,其特徵在於電子鎮流器安裝在下座體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礦用螢光燈,以前的礦用燈為白熾燈,這種燈耗電量較大,使用壽命較短,特別是由於它的溫升較高,所以防爆性能不可靠。本實用新型採用H型螢光燈管作為光源,並在燈管內裝一電容與燈絲並聯作為啟輝器,同時採用電子鎮流器,使其耗電量下降25%,克服了傳統螢光燈低溫下啟輝困難的現狀,使其更適合於煤礦井下低溫的工作環境,同時防爆性能更好。
文檔編號H01J61/02GK2076711SQ90213638
公開日1991年5月8日 申請日期1990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1990年7月30日
發明者馮國慶, 張文璟, 曲國玉, 劉正軍, 馬闖, 趙春雨 申請人:瀋陽市第四防爆燈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