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色目詩人馬祖常簡介 他怎麼死的?馬祖常的代表作
2024-02-05 01:12:16 2
馬祖常是元朝色目人雍古族著名詩人,生於公元1279年,去世於公元1338年,後考取進士入朝為官。
馬祖常祖輩上是西域雍古部貴族,世代顯赫。早先他們一族人並不姓馬,直到後來高祖錫裡吉思為金代鳳翔兵馬判官之時,在戰爭中為國捐軀,死後被金朝追封為恆州刺史,子孫按照當時以官為姓的慣例改姓馬。自此之後,馬祖常一族才以「馬」姓。
馬祖常曾祖隨忽必烈攻宋,後在元朝累官至禮部尚書。父親馬潤,同知漳州總管府事,移居光州,任光州監軍。
忽必烈一朝的前期,正是對漢學大肆推崇時期。當時許多外族貴族,都受到漢文化的教育。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也使得馬祖常能夠接觸到漢學儒家文化。而他十分珍惜學習的機會,自幼便喜好讀書。
據說馬祖常在七歲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了對學識的渴求。儘管年紀尚幼,但也知道存錢買書了。年幼的他得點零花錢就拿來買書,大部分花費都耗在了書上面。
十歲的時候,家中房屋著火,他沒有一般孩童面對緊急情況該有的慌亂,而是十分沉穩的取水滅火。那個時候,就有許多人稱讚他,認為他長大後肯定不一般。
年長之後,馬祖常篤實求學,由蜀中儒學家張摐傳授學業。在尊重老師的同時,面對自己的疑惑也絕不罷休,常常對老師提出不少的質疑,很受老師的器重。
元仁宗延佑初年,元朝決定恢復科舉取士制度。科舉剛剛恢復,馬祖常就前往參加,鄉試和會試兩場第一,廷試也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進士及第,初授奉翰林文字,拜監察御史,官職做到御史中丞官,與袁桷、王士熙等互相切磋文字,相交甚密。
當時元仁宗在位已久,逐漸沉迷於飲酒作樂之中,不理朝政。當時許多人都不敢上奏直諫,馬祖常卻屢屢上奏,請元仁宗以國家大事為重。除此之外,還彈劾權相鐵木迭兒十大罪狀,使元仁宗罷免鐵木迭兒。
因為其敢於直諫的忠誠之心,以及十分出眾的才學,最後被選為皇太子慎簡的師傅。
泰州發生地震的時候,馬祖常再次上奏說:「在野有當用不用之賢,在官有當言不言之佞」,這才有了泰州地動的災難,是老天爺作出的警示。
馬祖常為官期間,一直都不畏強權,敢於直諫。當然因為他耿直的性子和不斷對強權的挑戰,「薦賢拔滯,知無不言」,也屢屢因此獲罪。在改任宣政院經歷不久,馬祖常就選擇了次子歸鄉。雖然後來又被起用為社稷署令,但是在奸臣當道之時,他還是選擇而來隱居。
等到朝中奸臣去世之後,才出任翰林待制。後來泰定年間立太子,馬祖常擔任典寶少監、太子左贊善官職。不久因守喪辭官,復出時為禮部尚書、右贊善。
天曆元年為參議中書省事、南臺中丞。元統初年,馬祖常拜治書侍御史中丞、經歷樞密副使。後來他再次辭官,此次辭官之後便再未復出。
至元四年,馬祖常去世,享年六十歲,元朝贈攄忠宣憲協正功臣、河南行省右丞、上護軍、魏郡公,諡號文貞。
馬祖常是元朝著名的詩人,自然也有不少好詩,這裡選兩首代表作,供讀者賞析。
《燈蛾》
物性固有癖,附炎豈我情?
寧投明處死,不向暗中生!
《誚燕》
風雨池塘鬥頡頏,春來秋去一生忙。
世間多少寬閒境,辛苦營巢傍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