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壓及氣壓的綜合動力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2-18 08:02:15 2
專利名稱:油壓及氣壓的綜合動力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壓力機的動力裝置,特別是一種油壓及氣壓的綜合動力裝置,其應用於綜合加工機上。
目前使用於綜合加工機的動力裝置,為油壓或氣壓設備,僅是單純的藉活塞進行往復運動,因其結構簡易,故已廣泛地成為傳輸動力不可缺少的裝置,但無論是油壓或氣壓設備皆有各自的優點與缺點,如油壓裝置雖具有較大傳動效果,但其在入油或排除空氣時,就必須將油液洩出,再充油或需拆卸油壓裝置進行處理,頗為耗時費力,且活塞直接作用於油壓壁,故易產生噪音;而氣壓裝置雖不需油液做為介質,但受力的空氣易被壓縮,故只能用於輕負荷傳動系統上,其仍有噪音大的缺點,尚能將兩者功能合為一體,則勢必可提供多種用途,如綜合加工機自動換刀裝置的打刀機構,有時就需手動換刀作業,若可選擇氣壓動作,將可大幅節省作業時間。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兼具油壓及氣壓功能於一體的油壓及氣壓的綜合動力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取如下措施本實用新型的油壓及氣壓的綜合動力裝置,包括油壓部、一中座及一底座;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氣壓部;氣壓部位於油壓部之上;氣壓部包括一柱塞,柱塞於中座的油壓室內行移;油壓部設有內、外油槽,內油槽中設有油壓活塞,正位於油壓室下方;中座的油壓室設有供油管與內油槽相通的油孔,外油槽上方處設有注油孔及受螺絲控制的排洩孔,並外設有電磁閥,分別控制與內、外油槽呈通路的第一、第二油孔;外油槽設有浮筒及與第一油孔相通的吸油管;中座設有入氣孔與外油槽相通;底座內的孔位中設有中心柱,中心柱上端為柱塞,柱塞設有凸出頭部,並置有盤形彈簧以頂靠油壓活塞,柱塞側邊設有一槽,底座的孔位壁上設有入位於柱塞邊槽的保持栓,柱塞下方的孔位間設有彈簧。
其中,所述中心柱底端凸伸出孔位處可設有撞擊塊,撞擊塊形成有向下的出氣孔,所述底座上設有入氣孔,中心柱以一通孔與底座孔位及撞擊塊的出氣孔相通。
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徵詳細說明如下
圖1本實用新型打刀機構的傳動油氣壓缸的示意圖。
圖2圖1的剖示圖。
圖3本實用新型自動換刀裝置的示意圖。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綜合動力裝置60包括氣壓部61、中座62、油壓部63及底座64四部份;氣壓部61藉內設的柱塞611上端的空壓盤612將上、下部分成氣壓室613及氣容室614兩空間,柱塞611下端則入位於中座62的油壓室620,而氣缸部61頂設有可控制單向流通的T型逆止閥615,因空壓盤612受力面積大,而柱塞611前端用以施力於油壓室620的接觸面小,故藉此可有效提高下方的油壓活塞633下行打刀的壓力速度,而氣容室614下方的中座62設有洩氣閥622,以供空壓盤612下行時氣容室614的排氣,而當空壓盤612上行復原時,氣壓室613的氣體則由T型逆止閥615排出,氣壓部61的動作供手動換刀用。
中座62位於氣壓部61與油缸部63間,中央為油壓室620,供柱塞611於其中行移,中座62是控制油壓部63的外油槽631與內油槽632的控制單元,其具有入油、去除殘除氣體及簡化操作的功能,其上設有一注油孔621,可將新油注入外油槽631,並設有一浮筒629伸入外油槽631,以控制外油槽631的存量,當低於一定值時,即會經外接電源線6291發出訊號;而介於內、外油槽632、631的通路,即由一位於外油槽631內設有濾網的吸油管628,經第一油孔627A,由第二油孔627B進入內油槽632,而第一、二油孔627A、627B經一外設的電磁閥627控制進入內油槽632的通路,當欲排除內油槽632中的氣泡時,才與外油槽631形成通路。為了排氣,於中座62上設有一入氣孔626,其與外油槽631相通,及一與內油槽632相通的排洩孔624,排洩孔624受一調整螺絲623控制其通路,當內油槽632中有氣泡時,則中心柱641上、下程將會有誤差產生,由感測器65得知後即發生訊號,工作人員就可藉入氣孔626將高壓空氣送入,也同時使電磁閥627開啟通路,迫使外油槽631的油自吸油管628循第一、第二油孔627A、627B快速進入內油槽632,而將氣體由排洩孔624排出,之後,再鎖緊螺絲623即可,若要將新油注入內油槽632時,亦循同樣動作,即可快速完成作業,操作簡單方便,是本實用新型特徵之一。
油壓部63的內油槽632與中座62的油壓室620同位,在內油槽632下設有一油壓活塞633,可控制底座64的中心柱641下行打刀的動作,並藉外油槽631可隔離油壓活塞633的摩擦噪音。
底座64設有中心柱641,上端為柱塞6411,而柱塞6411設有凸出頭部6412,使應用於需強力撞擊作功的綜合加工機的打刀機構30時,請配合圖3所示,可藉凸出頭部6412置入盤形彈簧645定位,而可降低油壓活塞633瞬間下行衝擊的噪音,且柱塞6411下方設有彈簧646,可配合自動換刀裝置40的送油機構50下行的抽油動作,而有助於中心柱641復位,以保持與主軸32的撞擊距離X。其中,中心柱641及彈簧646設於底座64的孔位647內,中心柱641另凸出於底座64處置有撞擊塊642,以行施力打刀,在柱塞6411側邊形成一槽6414,而於其行經的底座64孔位647壁面上,設有保持栓644而入位於槽6414中,以使中心柱641一定的直向運動,而不致旋動。
在應用於綜合加工機的打刀機構30時,為避免工作頭31工作時,滲入切削油及加工殘屑,致影響主軸32持刀的精確性,可於底座64上設置一入氣孔643,而中心柱641與撞擊塊642設有向下的通孔6413與出氣孔6421,使當撞擊塊642瞬間撞擊主軸32卸刀時,即會由入氣孔643輸入高壓氣體,經通孔6413、出氣孔6421迅速吹入主軸32的中心孔,而可一併將油漬、殘屑清除。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效果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油壓及氣壓的綜合動力裝置,不僅結合油壓氣壓於一體,達到動作迅速且省時、省力及噪音小的作用,可切確增加動力裝置的功能,實用性強。
以上敘述是借較佳實施例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徵,並非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油壓及氣壓的綜合動力裝置,包括油壓部、一中座及一底座;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氣壓部;氣壓部位於油壓部之上;氣壓部包括一柱塞,柱塞於中座的油壓室內行移;油壓部設有內、外油槽,內油槽中設有油壓活塞,正位於油壓室下方;中座的油壓室設有供油管與內油槽相通的油孔,外油槽上方處設有注油孔及受螺絲控制的排洩孔,並外設有電磁閥,分別控制與內、外油槽呈通路的第一、第二油孔;外油槽設有浮筒及與第一油孔相通的吸油管;中座設有入氣孔與外油槽相通;底座內的孔位中設有中心柱,中心柱上端為柱塞,柱塞設有凸出頭部,並置有盤形彈簧以頂靠油壓活塞,柱塞側邊設有一槽,底座的孔位壁上設有入位於柱塞邊槽的保持栓,柱塞下方的孔位間設有彈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力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中心柱底端凸伸出孔位處設有撞擊塊,撞擊塊形成有向下的出氣孔,所述底座上設有入氣孔,中心柱以一通孔與底座孔位及撞擊塊的出氣孔相通。
專利摘要一種油壓及氣壓的綜合動力裝置,包括:油壓部、氣壓部、中座及底座;氣壓部位於油壓部之上;氣壓部包括一柱塞;油壓部設有內、外油槽,內油槽中設有油壓活塞;中座的油壓室設有供油管與內油槽相通的油孔,以及與外油槽相通的入氣孔;外油槽上方設有注油孔及受控制的排洩孔,控制與內、外油槽呈通路的油孔;外油槽設有與一油孔相通的吸油管;柱塞設於底座內的一中心柱上端,柱塞上置有彈簧以頂靠油壓活塞;本動力裝置操作方便、噪音小。
文檔編號B30B1/00GK2374341SQ9920569
公開日2000年4月19日 申請日期1999年3月17日 優先權日1999年3月17日
發明者李宜鍵 申請人:德士凸輪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