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車用轉向管柱聯軸器的製作方法
2024-01-20 02:39:1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內部配件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轉向管柱。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城市客車產品轉向管柱系統基本如下圖1所示,主要包括轉向盤總成1、轉向管柱總成上段2、上段萬向聯軸器3、轉向管柱總成下段4和下段萬向聯軸器5,所述轉向管柱總成上段2通過上段萬向聯軸器3與轉向管柱總成下段4的上端相連,所述轉向管柱總成下段4的下端通過下段萬向聯軸器5和角轉向器相連,再通過傳動軸與轉向器總成相連接。
上述的聯軸器通常結構如圖2所示,由兩個呈十字狀布置鉸接在十字節6上的半圓形傳動柄7構成,從而實現把方向盤的轉動傳遞到轉向管柱上。在轉向系統設計過程中,由於人機工程的需求,以及前圍空間結構的限制,轉向管柱中傳動軸與十字節布置上不可能都能保持在一條直線上,會存在夾角;大、中型客車上一般結構簡單,會形成一個空間夾角,部分輕客產品會形成兩個空間夾角。十字節本身的運動特性限制,每旋轉90°,會使傳動力矩出現一個峰值,峰值的大小決定了力矩波動的大小。除非改變這種結構,否則不可避免的會產生較大力矩波動,會使駕駛員在開車的時候感覺方向盤忽輕忽重,同時也會大大降低其低速轉向回正能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客車用轉向管柱聯軸器,該聯軸器採用球籠託架支撐行星輪,並通過設置滾珠和滾道使主、被動軸轉速相等,傳遞力矩時不會出現周期性的力矩波動峰值,傳遞力矩也更為平緩,從而提升了整車的轉向性能,提高了駕駛舒適性。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客車用轉向管柱聯軸器,包括殼體、主動軸和從動軸,所述殼體內設有傳動腔,所述主動軸固定安裝在殼體的外壁上,所述從動軸的一端固定裝有行星輪,所述行星輪通過球籠託架設置在傳動腔內,所述傳動腔的內壁和行星輪之間設置有相互配合的滾道,所述球籠託架上沿周向設置有若干滾珠,所述滾珠設置在滾道內。
所述殼體和主動軸為一個整體。
所述行星輪與從動軸之間通過花鍵連接且在兩端通過卡環限位。
所述滾珠共有六個,六個所述的滾珠沿球籠託架的周向環形陣列。
所述傳動腔內壁上的滾道為圓弧形。
所述行星輪外壁上的滾道沿行星輪的經線設置。
本實用新型客車用轉向管柱聯軸器採用球籠託架支撐行星輪,並通過設置滾珠和滾道使主、被動軸轉速相等,傳遞力矩時不會出現周期性的力矩波動峰值,傳遞力矩也更為平緩,從而提升了整車的轉向性能,提高了駕駛舒適性。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的客車轉向繫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的客車轉向管柱聯軸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客車用轉向管柱聯軸器在偏轉狀態下的主視截面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客車用轉向管柱聯軸器的側視截面示意圖;
圖5為圖2的A-A剖視示意圖。
圖中:1轉向盤總成、2轉向管柱總成上段、3上段萬向聯軸器、4轉向管柱總成下段、5下段萬向聯軸器、6十字節、7傳動柄、11殼體、12主動軸、13從動軸、14傳動腔、15行星輪、16球籠託架、17滾道、18滾珠、19卡環。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表述的內容之後,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於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範圍。
實施例1
如圖3、4、5所示,一種客車用轉向管柱聯軸器,包括殼體11、主動軸12和從動軸13,所述殼體11內設有傳動腔14,所述主動軸12固定安裝在殼體11的外壁上,所述從動軸13的一端固定裝有行星輪15,所述行星輪15通過球籠託架16設置在傳動腔14內,所述傳動腔14的內壁和行星輪15之間設置有相互配合的滾道17,所述球籠託架16上沿周向設置有若干滾珠18,所述滾珠18設置在滾道17內。
在本實用新型中,為了減少零件,降低裝配要求,所述殼體11和主動軸12為一個整體,同時有利於保證主動軸12與殼體11的同軸度。
本實用新型可以進一步描述為,所述行星輪15與從動軸13之間通過花鍵連接且在兩端通過卡環19限位。所述傳動腔14內壁上的滾道17為圓弧形;所述行星輪15外壁上的滾道17沿行星輪15的經線設置;在本實施例中,作為優選,所述滾珠18共有六個,六個所述的滾珠18沿球籠託架16的周向環形陣列。
在工作中,當主、從動軸有軸間角時,滾珠能在傳動腔和行星輪的滾道內轉動,而仍能保持主、從動軸同步轉動,降低了力矩波動,使客車的轉向性能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