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然分蜂防飛逃囚王籠的製作方法
2024-01-23 14:39:15 1

本發明涉及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自然分蜂防飛逃囚王籠。
背景技術:
雖然蜂學領域強調活框飼養的優越性,比如易於防止病蟲害、便於蜂蜜的收集、便於監控蜂群的狀況、利於人工分蜂、便於人工餵養、可以加巢礎造脾等。然而在中國廣大農村,固定蜂箱飼養依然佔有重要份量。其原因有如下幾點:1)活框飼養對養蜂人有相對較高的要求;2)活框保暖較固定封箱差,不利於早春蜂群產卵繁殖;3)活框飼養的管理較為耗時,對於很多務農人員來說往往在農忙季節無暇管理;4)固定蜂箱可以在牆壁上開挖,也可以防止到較高位置,其擺放較為隨意,安防蜂群要求較低。因此,在很多地區蜂群的固定封箱飼養依然較為流行。
但是固定蜂箱的飼養最大的風險來自自然分蜂的飛逃。通常當一群強群蜂群產生分蜂熱後,母蜂帶著大約一半數量的工蜂組成新的分群飛出巢穴,新蜂群會落在附近的樹上或者屋簷下。然後養蜂者用收蜂籠將新蜂群收放至一個空蜂箱裡,至此新蜂群形成。有些時候,新群在離開老巢後不會就近落停,而選擇飛逃。這將造成養蜂者的重大損失。
研究表明自然分蜂所產生的蜂群比人工分蜂具有明顯高的造脾能力和出勤率。因此要利用自然分蜂強的造脾能力和高的出勤率且不造成蜂群的飛逃損失,研製防止蜂群飛逃的囚王籠顯得很有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出一種自然分蜂防飛逃囚王籠,能夠有效避免自然分蜂時蜂群飛逃的缺陷。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自然分蜂防飛逃囚王籠,包括具有活動門的籠體;所述籠體的每側壁以及所述活動門均為柵欄結構,相鄰兩柵格的間距為3.8-4mm;所述活動門上設有提手;所述籠體的頂部設有掛鈎;所述掛鈎包括與所述籠體可拆卸連接的掛杆以及掛杆上端的鉤體;所述掛杆為長度可調的伸縮杆式結構。
進一步,所述活動門插裝在所述籠體的開口一端。
進一步,所述籠體為ABS塑料製品。
進一步,所述籠體的底部四角設有定位柱,在籠體頂部設有與所述定位柱匹配的定位孔。
進一步,所述籠體呈圓形、六角形、八角形、或矩形結構。
進一步,所述籠體的上方設有遮擋蓋板,該遮擋蓋板為透明板。
進一步,在所述籠體上與所述活動門相對的一側壁設有把手。
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1)當蜂群分蜂時,用本囚王籠在蜂巢門處將母蜂囚禁,如果蜂群發生飛逃,在沒有母蜂的情況下將於數小時內返回老巢,這將避免飛逃造成的損失。如果分群就近落停,養蜂者僅需將囚有母蜂的囚王籠懸掛到收蜂籠中,再將蜂群收放止空蜂箱中。本囚王籠的柵格間距均為3.8-4mm,工蜂能夠自由通過,母蜂無法通過,能夠有效避免自然分蜂時蜂群飛逃,其具有可調節高度的掛鈎,可以根據需要調整掛鈎掛杆的長度,進而改變籠體的懸掛高度,以適應不同實際情況的需要,使用效果好。
2)在需要囚禁母蜂時,可以方便的利用提手來抽出活動門,母蜂進入本囚王籠中後,再插裝上活動門,操作簡單,使用方便。
3)籠體的底部四角設有定位柱,在籠體頂部設有與所述定位柱匹配的定位孔,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幾個籠體摞放在一起,將上方籠體的定位柱插入下方籠體的定位孔內,利用下方籠體的定位孔定位固定住上方的籠體,籠體疊放時穩定性好。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背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其中:1-活動門;2-籠體;3-柵格;4-提手;5-掛鈎;6-掛杆;7-鉤體;8-定位柱;9-定位孔;10-把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一種自然分蜂防飛逃囚王籠,如圖1至圖3所示,包括具有活動門1的籠體2;所述籠體2的每側壁以及所述活動門1均為柵欄結構,相鄰兩柵格3的間距為3.8-4mm;所述活動門1上設有提手4;所述籠體2的頂部設有掛鈎5;所述掛鈎5包括與所述籠體2可拆卸連接的掛杆6以及掛杆6上端的鉤體7;所述掛杆6為長度可調的伸縮杆式結構。所述活動門1插裝在所述籠體2的開口一端,在需要囚禁母蜂時,可以方便的利用提手4來抽出活動門1,母蜂進入本囚王籠中後,再插裝上活動門1,操作簡單,使用方便。
其中,所述籠體2為ABS塑料製品,質地輕,成本低,另外也可以採用碳纖維籠體,結構強度高,不易損壞,質輕,易攜帶,使用效果好。
其中,所述籠體2的底部四角設有定位柱8,在籠體2頂部設有與所述定位柱8匹配的定位孔9。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將幾個籠體2摞放在一起,各籠體的連接方式是,上方籠體的定位柱插入下方籠體的定位孔內,利用下方籠體的定位孔定位固定住上方的籠體,籠體疊放時穩定性好。
上述籠體2呈圓形、六角形、八角形、或矩形結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定,經過實踐經驗可知,六角形和八角形等多邊形結構的籠體捕蜂效果更好。
作為一個可選的實施例,在上述籠體2的上方設置遮擋蓋板,並且該遮擋蓋板為透明板,可以為封群遮擋風雨,避免惡劣天氣對它們造成傷害,由於是透明的遮蓋擋板,因此,採光不受影響,不會影響吸引工蜂的效果。
在籠體頂部設置掛鈎的同時,作為一個可選的實施例,還可以在所述籠體2上與所述活動門1相對的一側壁設有把手10,可以利用此把手10方便的提起籠體或者綁系固定。根據使用條件以及養蜂人的偏好,可以利用掛鈎5或把手提動本囚王籠。需要說明的是,當籠體已經利用掛鈎鉤掛在捕蜂籠內時,利用把手來挪動籠體比較方便,並且,手握把手不會驚動蜂群。
本發明結構設計合理,操作簡單,當蜂群分蜂時,用本囚王籠在蜂巢門處將母蜂囚禁,如果蜂群發生飛逃,在沒有母蜂的情況下將於數小時內返回老巢,這將避免飛逃造成的損失。如果分群就近落停,養蜂者僅需將囚有母蜂的囚王籠懸掛到收蜂籠中,再將蜂群收放止空蜂箱中。本囚王籠的柵格間距均為3.8-4mm,工蜂能夠自由通過,母蜂無法通過,能夠有效避免自然分蜂時蜂群飛逃,其具有可調節高度的掛鈎,可以根據需要調整掛鈎掛杆的長度,進而改變籠體的懸掛高度,以適應不同實際情況的需要,使用效果好。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