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揚中華文明演講稿優秀範文
2024-01-23 08:19:15 1
文學,當我真正地走近她之後才發現,千百年來,她承載了人們太多太多或喜,或悲,或豪壯,或婉約的情感,小編收集了讚揚中華文明演講稿優秀範文,歡迎閱讀。
讚揚中華文明演講稿優秀範文【一】
各位尊敬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五千年明,書寫著永不停息、對美好幸福的追求,展示著永不磨滅、對民主富強的探尋。綿延的歷史、燦爛的文明,從來就沒有中斷過。
中華民族本來就是禮儀之邦,溫文爾雅,謙恭禮讓,是華夏兒女世代相傳的美德;在現代的社會中,我們更加要講文明,懂禮貌,提高文明素養。司馬遷的《史記》,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才讓我們這些孩子朦朧地懂得歷史的悠久與偉大,蔡倫給後人留下了偉大的造紙術,讓我們不再在竹筒上刻字,而用上了做工精細的紙張,印刷術讓我們後人不用一個一個字地抄寫,使得書籍成群地出現,平民百姓也能享受它的好處……
正如毛澤東所說:「,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我們從歷史中,可以看到孔子的執著,霍去病的勇敢,李白的詩情畫意,杜甫的憂國憂民,以及辛棄疾的豪放,陸遊的愁苦和嶽飛的忠義……這些歷史巨子為我們抒寫了一首又一首的詩篇,道出一句又一句的名言,表達一次又一次的豪情壯志,像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抱負,又像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壯志,還像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的老當益壯……
還有我國數不盡的山水,高聳的泰山使人心胸開闊,奔騰的黃河使人偉大堅強,優美的廬山使人浮想聯翩,碧綠的西湖使人心平如鏡……啊,祖國!正是你用這些文明使我們炎黃子孫得以優秀成長,在您的哺育下,我們會讓祖國的未來更好!
讚揚中華文明演講稿優秀範文【二】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濃烈,因為經典,它變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因為經典,它變得悅耳;生活如畫,或明亮,或素雅,因為經典,它變得美麗······其實從文字在倉頡手中誕生的那一刻起,經典便註定要以無限的魅力,支撐起一個名族的脊梁。請留心觀察,在斑駁歲月的甲骨上,在風塵歷史的竹片裡,在絢爛千年的錦帛中,處處記錄著經典的美麗容顏。
漢唐,中華民族五千年裡最輝煌的歲月,它遺留下的風韻灑入我們的血液裡,像陽光一樣,熠熠生輝。唐朝是我國古典詩詞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在所有古代經典中,興許是我們最熟悉的。很小的時候,我們的父母和老師一字一頓地教我們「鵝鵝鵝,曲頸向天歌」,但當時也只是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殊不知,唐詩也有她的美麗與哀愁。唐詩,它記載了中國千年的悲與苦,蘊含了千年來人民的喜與樂,蘊藏了中國千年來的寶貴文化。每一首詩,就像一杯茶,難受時嘗到的是苦,愉快時品到的是甜,如果你想喝到一杯好茶,得入情入心。每每品唐詩,我的心情隨著詩人的憂而憂,隨著詩人的樂而樂。在憂中學會思考,在樂中學會享受。「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的《山居秋暝》。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天色已瞑,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於山石之上,清幽明靜的自然美,宛若一縷清風,滲入心中。「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俯仰古今,寫出時間之綿長;登樓遠眺,寫出空間的遼闊。在廣闊無垠的背景中,描繪了詩人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情緒,兩相照應,分外動人。仿佛出現了一幅蒼茫廣闊的北方原野的圖景,圖景面前兀立著胸懷大志卻因報國無門而感到悲傷的詩人。
不同的詩人會有不同的人生經歷,筆下詩句的感情也會迥然不同,或喜、或悲。而唐詩,也正因此而變得瑰麗多彩。
如果說唐詩是中華經典的根,那麼,宋詞就是中華經典的枝。
宋詞從唐詩發展而來,汲取了《詩經》《楚辭》的營養,一直到現在陶冶著人們的性情。柳永、李清照、晏殊用柔軟的文筆,細密的心思,寫盡人性感情中委婉、哀愁的一面,《雨霖鈴》中的一句「多情自古傷離別」以冷落秋景為襯託,淋漓渲染了惜別的場景,進而推測別後的銘心刻骨的思念。層層鋪敘,情景交融,委婉多致。表現了柳詞「細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反之蘇軾、辛棄疾的便氣魄如虹,高昂之調用一句「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便能震撼住人心。宋詞,無疑是古代經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寶石。
文學,當我真正地走近她之後才發現,千百年來,她承載了人們太多太多或喜,或悲,或豪壯,或婉約的情感,使人們心中的話語得以傾訴,更是拉近了人們心靈之間的距離,使得人類文明的車軸不停地向前滾動。江水滔滔,蕩滌了風花雪月的舊夢;滾滾黃沙,湮沒了悲歡離合的故事。然而,文學那其間的悲歡戀情,卻如激弦,如幽曲,掩卷猶餘音顫嫋;文學那之中的奇句妙語,卻如泉湧,如露凝,讀起仍口角噙香。於是,在繽紛的文學藝苑之中,我愛覓幾朵奇葩,去細細品味那亙古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