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效安全的熱再生滾筒的製作方法
2024-02-06 19:38:15
本實用新型涉及再生瀝青混合料設備領域,尤其是一種高效安全的熱再生滾筒。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均為再生料加熱滾筒的設計有兩種方式,一種設計為燃燒器火焰直接在烘乾滾筒內部燃燒加熱,其缺點為明火容易接觸再生料,造成再生料的瀝青老化,甚至有可能引燃瀝青造成危險;另一種設計為燃燒器的火焰在熱風爐內加熱後將熱氣流導入烘乾滾筒進行加熱,其缺點為熱效率較低。在這種情況下迫切需要一種高效並安全的再生滾筒來滿足現有技術的需要。
因此,對於上述問題有必要提出一種高效安全的熱再生滾筒。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高效安全的熱再生滾筒。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高效安全的熱再生滾筒,包括筒體和燃燒器,所述筒體包括內筒體和外筒體,所述內筒體設置在外筒體的內部中心位置上,所述內筒體外部和外筒體的內部安裝有若干個間隔分布的刮板和撥料板,所述刮板與撥料板連接,所述撥料板分別安裝在外筒體內壁和內筒體外壁上,所述燃燒器設置在內筒體的一側邊,所述外筒體的下端設置有出料口,所述外筒體的另一側設置有進料口和滑槽組件。
優選地,所述外筒體的燃燒器端下部連接有三通。
優選地,所述刮板和撥料板是剛性或柔性的。
優選地,所述燃燒器的火焰在內筒裡燃燒。
優選地,所述撥料板將部分再生料撥至內筒體外壁通過熱傳導對再生料進行加熱並清潔內筒體外壁。
優選地,所述刮板將粘在筒壁上的再生料全部輸送到出料口並且還能清潔外筒體內壁。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再生滾筒加熱後的廢氣流出口留有接口接入燃燒器進風口,以供燃燒器進行廢氣再循環使用,充分利用熱的三種傳導方式對再生料進行加熱,非常高效,再生料不會與明火接觸,不會使再生料瀝青急劇老化或燃燒,能保證產品質量,安全可靠,廢氣中的煙氣一部分被再循環燃燒處理掉,另一部分被原生料烘乾燃燒器燃燒處理掉,非常環保,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徵和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由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
如圖1所示,一種高效安全的熱再生滾筒,包括筒體和燃燒器7,所述筒體包括內筒體1和外筒體3,所述內筒體1設置在外筒體3的內部中線位置上,所述內筒體1外部和外筒體1的內部安裝有若干個間隔分布的刮板9和撥料板2,所述刮板9與撥料板2連接,所述撥料板2安裝在外筒體3內壁和內筒體1外壁上,所述燃燒器7設置在筒體3的一側邊,所述外筒體3的下端設置有出料口5,所述外筒體3的另一側邊分布設置有進料口4和滑槽組件。
本實施例中,撥料板也可只裝在內筒體外部或外筒體的內部,外筒體3也外筒體可以帶篩分功能,且所述外筒體3的燃燒器端下部連接有三通6,所述刮板9和撥料板2是剛性或柔性的,所述燃燒器7的火焰在內筒1裡燃燒,所述刮板2將部分再生料撥至內筒體1外壁通過熱傳導對再生料進行加熱並清潔內筒體1外壁,所述刮板組件2可以將粘在筒壁上的再生料全部輸送到出料口5並且還能清潔外筒體3內壁。
實施案例一:高效安全的熱再生滾筒由筒體、燃燒器、撥料板和刮板。筒體分為內筒體和外筒體,內筒體外部安裝有撥料板和刮板;外筒體內部也安裝有撥料板和刮板,撥料板和刮板的可以是剛性的,也可以是柔性的,不受本圖的限制;排料板和刮板可以是鏈條或其它物料。
再生料由滑槽進入到內筒體和外筒體之間,筒體旋轉(可以是外筒體旋轉,也可以是內筒體旋轉,也可以是內外筒體同時旋轉),撥料板和刮板隨之運動,將再生料按設計速度輸送置出料口。再生料在滾筒內的運動方向和內外筒之間的加熱氣流方向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不一致的。
再生滾筒加熱後的廢氣流出口留有接口接入燃燒器進風口,以供燃燒器進行廢氣再循環使用;加熱內管被加熱利用熱輻射對再生料進行加熱;加熱管出口流出的沒有明火的熱氣流通過對流方式對再生料進行加熱;撥料板將部分再生料撥至內筒外壁通過熱傳導對再生料進行加熱並清潔內筒外壁,刮板可以將粘在筒壁上的再生料全部輸送到出料口並且還能清潔外筒內壁,充分利用熱的三種傳導方式對再生料進行加熱,非常高效;再生料不會與明火接觸,不會使再生料瀝青急劇老化或燃燒,能保證產品質量,安全可靠;廢氣中的煙氣一部分被再循環燃燒處理掉,另一部分被原生料烘乾燃燒器燃燒處理掉,非常環保。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再生滾筒加熱後的廢氣流出口留有接口接入燃燒器進風口,以供燃燒器進行廢氣再循環使用,充分利用熱的三種傳導方式對再生料進行加熱,非常高效,再生料不會與明火接觸,不會使再生料瀝青急劇老化或燃燒,能保證產品質量,安全可靠,廢氣中的煙氣一部分被再循環燃燒處理掉,另一部分被原生料烘乾燃燒器燃燒處理掉,非常環保,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以上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具體實施例。應當理解,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做出諸多修改和變化。因此,凡本技術領域中技術人員依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實驗可以得到的技術方案,皆應在由權利要求書所確定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