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洩漏梭閥的製作方法
2024-02-06 07:08:15 3
一種防洩漏梭閥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防洩漏梭閥,包括閥體,所述閥體兩側設置有第一進氣口和第二進氣口,所述閥體頂部設置有出氣口,閥體內設置有與第一進氣口、第二進氣口和出氣口連通的空腔,所述空腔內設置有閥芯,所述閥芯兩側與第一進氣口、第二進氣口相對應的位置分別設置有第一密封塊和第二密封塊,其特徵在於,所述閥芯兩側分別設置有連通第一進氣口側和出氣口的第一出氣通道、連通第二進氣口側和出氣口的第二出氣通道,第一出氣通道和第二出氣通道之間的間距距離小於出氣口的直徑且第一出氣通道和第二出氣通道間距的中心頂部設置有頂密封塊。提高單進氣口進氣時的梭閥密封性能,避免氣體從另一進氣口洩露。
【專利說明】一種防洩漏梭閥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防洩漏梭閥。
【背景技術】
[0002]梭閥在氣動迴路中起或門的作用,因此又稱或門型梭閥,如圖1所示,梭閥具有兩個進氣口(即第一進氣口 2和第二進氣口 3)和一個出氣口 4,當第一進氣口 2和第二進氣口 3中任意一個進氣口進氣或兩口均進氣時閥便開通出氣口 4出氣。圖1中,當僅有第一進氣口 2進氣時,閥芯5與第二進氣口 3接觸,第二密封塊8與第二進氣口 3緊密接觸,此種結構容易造成氣體洩漏,即會有少量氣體從第二進氣口 3洩露,達不到理想的使用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防洩漏梭閥,提高單進氣口進氣時的梭閥密封性能,避免氣體從另一進氣口洩露。
[0004]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5]一種防洩漏梭閥,包括閥體,所述閥體兩側設置有第一進氣口和第二進氣口,所述閥體頂部設置有出氣口,閥體內設置有與第一進氣口、第二進氣口和出氣口連通的空腔,所述空腔內設置有閥芯,所述閥芯兩側與第一進氣口、第二進氣口相對應的位置分別設置有第一密封塊和第二密封塊,其特徵在於,所述閥芯兩側分別設置有連通第一進氣口側和出氣口的第一出氣通道、連通第二進氣口側和出氣口的第二出氣通道,第一出氣通道和第二出氣通道之間的間距距離小於出氣口的直徑且第一出氣通道和第二出氣通道間距的中心頂部設置有頂密封塊。
[0006]當單進氣口進氣時,即僅有一個進氣口進氣,閥芯滑動到空腔的一端,閥芯上的第一密封塊或第二密封塊與第一進氣口或第二進氣口緊緊貼合,同時頂密封塊卡合在出氣口處進一步密封,僅有一個出氣通道可以排氣,其中第一密封塊、第二密封塊、頂密封塊均採用密封材料製成,可保證空腔中的氣體僅從出氣口排出,不會出現氣體洩漏現象,密封性能更好。
[0007]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氣通道和第二出氣通道均包括相通的水平通道和豎直通道,所述閥體在閥芯頂部和出氣口兩側的空腔之間分別設置有密封塊。此種結構可保證閥芯受力作用穩固在空腔的一側,密封效果好。
[000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高單進氣口進氣時的梭閥密封性能,避免氣體從另一進氣口洩露。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傳統梭閥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防洩漏梭閥的結構示意圖;
[0011]附圖的標記含義如下:
[0012]1:閥體;2:第一進氣口 ;3:第二進氣口 ;4:出氣口 ;5:閥芯;6:不鏽鋼板;7:第一密封塊;8:第二密封塊;9:第二出氣通道;10:間隔;11:右密封塊;12:左密封塊;13:第一出氣通道;14:頂密封塊。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並能予以實施,但所舉實施例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0014]如圖2所不,一種防洩漏梭閥,包括閥體1,所述閥體I兩側設置有第一進氣口 2(圖中的左側)和第二進氣口 3 (圖中的右側),所述閥體I頂部設置有出氣口 4,閥體I上設置有與第一進氣口 2、第二進氣口 3和出氣口 4連通的空腔,所述空腔內設置有閥芯5,優選空腔底部設置有不鏽鋼板6,所述閥芯5置於不鏽鋼板6上,可以減少閥芯5滑動時的滑動摩擦,提高反應靈敏度。
[0015]所述閥芯5兩側與第一進氣口 2、第二進氣口 3相對應的位置分別設置有第一密封塊7和第二密封塊8,即閥芯5的左側設置有第一密封塊7、右側設置有第二密封塊8,其中密封塊均採用密封材料製成。
[0016]所述閥芯5兩側分別設置有連通第一進氣口 2偵彳(即空腔的左側)和出氣口 4的第一出氣通道13、連通第二進氣口 3側(即空腔的右側)和出氣口 4的第二出氣通道9,第一出氣通道13和第二出氣通道9之間有一定間距的間隔10 (圖中的陰影部分),間隔10的距離小於出氣口 4的直徑且第一出氣通道13和第二出氣通道9間隔10的中心頂部設置有頂密封塊14。頂密封塊14跟隨閥芯5的移動而移動,且其高度可以卡合在出氣口 4內壁上,如圖2所示,當閥芯5移動到空腔的一端時,頂密封塊14正好也卡合在出氣口 4的內壁上。
[0017]可以通過設置出氣口 4的大小、閥芯5的大小、第一出氣通道13和第二出氣通道9、空腔的大小以及位置來實現:當單進氣口進氣時,即僅有一個進氣口進氣,閥芯5滑動到空腔的一端,閥芯5上的第一密封塊7或第二密封塊8與第一進氣口 2或第二進氣口 3緊緊貼合,同時頂密封塊14卡合在出氣口 4處進一步密封,僅有一個出氣通道可以排氣,其中第一密封塊7、第二密封塊8、頂密封塊14均採用密封材料製成,可保證空腔中的氣體僅從出氣口 4排出,不會出現氣體洩漏現象,密封性能更好。當兩個進氣口同時進氣時,閥芯5位於空腔的中心,第一出氣通道13和第二出氣通道9均與出氣口 4相通。
[0018]第一出氣通道13和第二出氣通道9可以是閥芯5內的空腔結構,優選第一出氣通道13和第二出氣通道9均包括相通的水平通道和豎直通道,如圖2所示,每一個出氣通道均包括兩個或多個水平通道,兩個或多個水平通道的末端通過一個豎直通道連通。此種結構可保證閥芯5受力的作用穩固在空腔的一側,密封效果好。
[0019]所述閥體I在閥芯5頂部和出氣口 4兩側的空腔之間分別設置有密封塊,即圖2中的左密封塊12和右密封塊11,優選左密封塊12和右密封塊11與閥芯5接觸面設置有不鏽鋼層,可以減少閥芯5與上密封塊之間的滑動摩擦。
[0020]優選,第一出氣通道13和第二出氣通道9之間設有不連通第一出氣通道13和第二出氣通道9的空心結構(圖中未示出),可有效降低閥芯5的質量,提高反應靈敏度。
[0021]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者等效流程變換,或者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防洩漏梭閥,包括閥體,所述閥體兩側設置有第一進氣口和第二進氣口,所述閥體頂部設置有出氣口,閥體內設置有與第一進氣口、第二進氣口和出氣口連通的空腔,所述空腔內設置有閥芯,所述閥芯兩側與第一進氣口、第二進氣口相對應的位置分別設置有第一密封塊和第二密封塊,其特徵在於,所述閥芯兩側分別設置有連通第一進氣口側和出氣口的第一出氣通道、連通第二進氣口側和出氣口的第二出氣通道,第一出氣通道和第二出氣通道之間的間距距離小於出氣口的直徑且第一出氣通道和第二出氣通道間距的中心頂部設置有頂密封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洩漏梭閥,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出氣通道和第二出氣通道均包括相通的水平通道和豎直通道,所述閥體在閥芯頂部和出氣口兩側的空腔之間分別設置有密封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防洩漏梭閥,其特徵在於,所述豎直通道為一個,所述水平通道為若干個。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防洩漏梭閥,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出氣通道和第二出氣通道之間設有不連通第一出氣通道和第二出氣通道的空心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防洩漏梭閥,其特徵在於,所述空腔底部設置有不鏽鋼板,所述閥芯置於不鏽鋼板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防洩漏梭閥,其特徵在於,所述密封塊與閥芯接觸面設置有不鏽鋼層。
【文檔編號】F16K11/06GK204004560SQ201420313133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3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13日
【發明者】羅宇新 申請人:蘇州固基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