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良文蛤品種的方法
2024-02-26 20:38:15 1
專利名稱:一種改良文蛤品種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海洋貝類的人工育苗中的一種新技術,尤其是涉及一種改良文蛤品種的方法。
背景技術:
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屬軟體動物門、雙殼綱、真瓣鰓目、簾蛤科、文蛤屬,是我國沿海常見的一種重要經濟貝類。其中遼寧省的遼河口附近、山東省的萊州灣、江蘇省南部沿海、廣西的北海灣、廣東的陽江及臺灣的西海岸一帶文蛤資源尤為豐富。文蛤肉質細嫩、營養豐富,素以″天下第一鮮″著稱,而且營養豐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3.9克、脂肪0.8克,還含有人體易吸收的各種胺基酸和維生素及鈣、鉀、鎂、磷、鐵等多種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唐代時曾為皇宮海珍貢品。文蛤不僅肉質鮮美、營養豐富,而且具有很高的食療藥用價值,《本草綱目》稱它能治″瘡、癤腫毒,消積塊,解酒毒″等病。近代研究又表明,文蛤有清熱利溼、化痰、散結的功效,對肝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哮喘、慢性氣管炎、甲狀腺腫大、淋巴結核等病也有明顯療效。食用文蛤,有潤五臟、止消渴,健脾胃,治赤目,增乳液和抗腫瘤等功能。除鮮食外,還可加工製成幹品和罐頭食品。活文蛤和凍鮮文蛤肉均是出口創匯的產品。
早在漁獵時期,文蛤就開始被人類採捕食用;據有關文獻記載,在唐朝時期作為供品;隨著國際市場對文蛤需求量的不斷增長,我國的文蛤養殖業得到了迅速發展。近年來,我國沿海各地區的文蛤養殖業發展迅速。南到廣西北海,北至遼寧各地,文蛤養殖已成為我國沿海漁區加速實現農村小康和現代化進程的一項支柱產業。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文蛤養殖面積已達到14餘萬畝,年產量6萬噸左右,出口量達2萬噸。文蛤養殖以其投入少、見效快、效益好、技術管理方便等優點,極大地推動了該產業的發展。但文蛤增養殖所需的苗種絕大多數來自採捕野生苗種。近些年來,由於過度捕撈和環境惡化等因素,造成文蛤天然資源量嚴重減少,文蛤自然苗種資源豐欠不穩,嚴重製約著文蛤養殖業的健康發展。為加快自然資源的恢復,並推動文蛤養殖業的發展,發展″文蛤大規模人工育苗技術″勢在必行,但是在完成文蛤人工育苗的過程中,人們發現文蛤稚貝的抗逆性很差、死亡率高,而具有健壯的稚貝則是文蛤養殖業發展的先決條件。所以,如何利用現代生物學技術進行品種改良,培育出抗逆性強、生長速度快的新品種已是當務之急。
中國專利申請CN02133009.3公開了一種文蛤育苗越冬及中間育成方法,該方法對文蛤親貝培育、文蛤種貝產卵、孵化培育和稚貝越冬,育成提出了埋棲貝類促熟培育方法,從根本上解決了水池因為底質汙染,餌料投餵及稚貝潛沙後因大量分泌粘液造成窒息死亡之難題;另外該發明還提出了用強水流對稚貝本身和賴以生存的砂層衝洗方法,從而使稚貝保持較高的存活率;該發明還提出了稚貝在冬季養殖中使用蝦池架設平臺放網箱的冬季越冬育成方法,解決了北方地區稚貝越冬難題,使種貝產卵期提前一個月,實現了文蛤當年產卵到育苗,稚貝越冬成活率達90%,中間培育達69.6%,經培育成文蛤直徑可達90毫米,重100克左右,該發明為在北方寒冷地區培育文蛤開創了新途徑。
但是這種方法主要是提高文蛤的幼貝成活率的,仍不能從根本解決文蛤稚貝生長速度和成活率等關鍵問題。
此外,我國沿海不同海域的文蛤的表面區別在於花色,黃勃海的文蛤花紋較多而漂亮,東海和南海的文蛤顏色單一幾乎不具有花紋,如圖5所示,浙江文蛤如果苗取自山東就有花紋,如果取自江蘇就沒花紋。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現狀而提供一種改良文蛤品種的方法,通過對文蛤品種的改良,培育出稚貝生長速度快,成活率高的文蛤新品種,並培育出花紋漂亮並一致的文蛤新品種。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改良文蛤品種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它包括以下步驟①選擇不同區域的文蛤進行暫養;②挑選性腺發育成熟的不同區域的雌雄親貝個體進行催產;③觀察親貝排放精卵的情況,待親貝排完精卵後,將適量的精子和卵子充分混勻使其受精;④把受精卵放入海水中進行孵化培育,得到改良後的稚貝。
在步驟①中的不同區域可以是不同的海域,也可以是相同海域的不同的地區。
在步驟②中的具體操作步驟是首先將性腺發育成熟的文蛤親貝個體進行陰乾刺激至少小時,然後將其放入盛有30℃左右海水的燒杯中,同時採用升溫刺激或異性產物的誘導方法促使其產出精卵。
在步驟②中可以進一步以花紋為遺傳標記,挑選不同花紋的雌雄親貝個體進行催產。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於在於利用雜交育種新技術來改良文蛤品種,利用不同地理群體的文蛤差異較顯著這一特徵,將各海域不同地理環境的的文蛤雜交,培育出的稚貝生長速度快、成活率高、抗逆性強,即為文蛤的優良品系;如圖1和圖2所示,雜交的文蛤後代的生長速度與相同地點文蛤自交的文蛤後代生長速度提高3-5倍;挑選不同花紋的文蛤雜交,是根據文蛤後代的遺傳分離特徵,以花紋為遺傳標記進行品種改良,可以進一步篩選出後代的殼的花紋完全一致的優良的文蛤新品種和新品系。如圖3和圖4所示,雜交的文蛤後代的殼的花紋可按照人的設計而完全一致,而自交的文蛤後代的生長速度相對較慢。
圖1為本發明雜交的文蛤後代的生長情況圖;圖2為自交的文蛤後代的生長情況圖;圖3為本發明用於雜交的文蛤親本和雜交後代的殼的花紋圖片;圖4為自交的文蛤親本和自交後代的殼的花紋圖片;圖5為各地的文蛤親本的殼的花紋圖片。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一種改良文蛤品種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①選擇廣西北海和江蘇南通的深色有花紋的又相近的文蛤雌雄親貝個體進行暫養,殼長平均大於25mm,殼高平均大於23mm;②將性腺發育成熟的文蛤親貝個體進行陰乾刺激1小時,然後將其放入盛有大於27℃左右海水的燒杯中,同時採用升溫刺激的誘導方法促使其產出精卵;③觀察親貝排放精卵的情況,待親貝排完精卵後,將適量的精子和卵子充分混勻使其受精;④把受精卵放入海水中進行孵化培育,得到改良後的稚貝。
實施例二一種改良文蛤品種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①選擇黃海和東海的淺色有花紋的又相近的文蛤雌雄親貝個體進行暫養,殼長平均大於25mm,殼高平均大於20mm;②將性腺發育成熟的文蛤親貝個體進行陰乾刺激2小時,然後將其放入盛有大於26℃左右海水的燒杯中,同時採用異性產物的誘導方法促使其產出精卵;③觀察親貝排放精卵的情況,待親貝排完精卵後,將適量的精子和卵子充分混勻使其受精;④把受精卵放入海水中進行孵化培育,得到改良後的稚貝。
實施例三一種改良文蛤品種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①選擇遼寧盤錦和山東萊州的深色有花紋的又相近的文蛤雌雄親貝個體進行暫養,殼長平均大於40mm,殼高平均大於30mm;②將性腺發育成熟的文蛤親貝個體進行陰乾刺激1小時30分鐘,然後將其放入盛有大於25℃左右海水的燒杯中,同時採用升溫刺激的誘導方法促使其產出精卵;③觀察親貝排放精卵的情況,待親貝排完精卵後,將適量的精子和卵子充分混勻使其受精;④把受精卵放入海水中進行孵化培育,得到改良後的稚貝。
實施例四一種改良文蛤品種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①選擇南海淺花紋和勃海的深花紋文蛤雌雄親貝個體進行暫養,殼長平均為大於32mm,殼高平均為30mm;②將性腺發育成熟的文蛤親貝個體進行陰乾刺激1小時20分鐘,然後將其放入盛有大於29℃左右海水的燒杯中,同時採用異性產物的誘導方法促使其產出精卵;③觀察親貝排放精卵的情況,待親貝排完精卵後,將適量的精子和卵子充分混勻使其受精;④把受精卵放入海水中進行孵化培育,得到改良後的稚貝。在步驟②中以花紋為遺傳標記,挑選不同花紋的雌雄親貝個體進行催產。
實施例五一種改良文蛤品種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①選擇黃海淺花紋的文蛤和苗取自江蘇的無花紋的浙江文蛤雌雄親貝個體進行暫養,殼長平均為大於40mm,殼高平均為30mm;②將性腺發育成熟的文蛤親貝個體進行陰乾刺激2小時30分鐘,然後將其放入盛有30℃左右海水的燒杯中,同時採用升溫刺激的誘導方法促使其產出精卵;③觀察親貝排放精卵的情況,待親貝排完精卵後,將適量的精子和卵子充分混勻使其受精;④把受精卵放入海水中進行孵化培育,得到改良後的稚貝。
實施例六一種改良文蛤品種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①選擇江蘇南通的深花紋文蛤和山東萊州的淺花紋文蛤雌雄親貝個體進行暫養,殼長平均為大於34mm,殼高平均為31mm;②將性腺發育成熟的文蛤親貝個體進行陰乾刺激3小時,然後將其放入盛有29℃左右海水的燒杯中,同時採用異性產物的誘導方法促使其產出精卵;③觀察親貝排放精卵的情況,待親貝排完精卵後,將適量的精子和卵子充分混勻使其受精;④把受精卵放入海水中進行孵化培育,得到改良後的稚貝。
權利要求
1.一種改良文蛤品種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它包括以下步驟①選擇不同區域的文蛤、不同花紋的文蛤進行暫養;②挑選性腺發育成熟的雌雄親貝個體進行催產;③觀察親貝排放精卵的情況,待親貝排完精卵後,將適量的精子和卵子充分混勻使其受精;④把受精卵放入海水中進行孵化培育,得到改良後的稚貝。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良文蛤品種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步驟①中的不同區域是不同的海域。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良文蛤品種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步驟①中的不同區域是相同海域的不同的地區。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良文蛤品種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步驟②中首先將性腺發育成熟的文蛤親貝個體進行陰乾刺激至少1小時,然後將其放入盛有大於25℃左右海水中,同時採用升溫刺激或異性產物的誘導方法促使其產出精卵。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良文蛤品種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步驟②中以花紋為遺傳標記,挑選不同地區、同一地區的相同或不同花紋的雌雄親貝個體進行催產。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改良文蛤品種的方法,特點是它包括以下步驟①選擇相同或不同海域的文蛤;花紋相同或不同的文蛤進行暫養;②挑選性腺發育成熟的的雌雄親貝個體進行催產;③觀察親貝排放精卵的情況,待親貝排完精卵後,將適量的精子和卵子充分混勻使其受精;④把受精卵放入海水中進行孵化培育,得到改良後的稚貝;優點在於利用雜交育種新技術來改良文蛤品種,培育文蛤新品系,利用不同地理群體的文蛤差異較顯著這一特徵,將各海域不同地理環境的的文蛤雜交,同時也根據花紋的差異進行雜交,培育出生長速度快、成活率高、抗逆性強、花紋均一的優良品種和品系,雜交的文蛤後代的生長速度比自交的文蛤後代生長速度提高3-5倍。
文檔編號A01K67/027GK1732770SQ20051005058
公開日2006年2月15日 申請日期2005年7月1日 優先權日2005年7月1日
發明者李太武, 蘇秀榕, 張安國, 劉保忠 申請人:寧波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