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液動卸槽潛油泵鶴管的卸槽、掃艙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4-02-20 11:36:15 1
專利名稱:一種液動卸槽潛油泵鶴管的卸槽、掃艙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液動卸槽潛油泵鶴管的卸槽、掃艙系統,屬流體輸送裝置類,尤其適用於石油化工行業中液體類物料裝卸之用。
背景技術:
目前石化行業中卸槽採用鶴管的種類不少,但普遍存在兩大問題其一是大多數卸油鶴管在高氣溫,低氣壓地區卸槽時極易產生氣阻,氣蝕現象,不僅使卸槽時間較長,油氣損耗大,而且還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其二是為確保卸油的高效率,必須配置獨立的真空掃倉系統,否則就會因無法回收槽底的滯留底油而影響收油率。正是在上述技術背景下,本發明人分別於1999年9月26日,2002年9月29日提出了兩種能理想地克服傳統卸油鶴管卸槽時易產生氣阻,氣蝕等缺陷的ZL99234121.3和ZL02277418.1的兩項實用新型專利,以及申請號為02139679.5的發明專利申請。上述三項專利申請中提出的技術方案,經實際運行表明它們確實是一種能有效克服高氣溫,低氣壓地區油品卸槽時的氣阻,氣蝕問題,實現高效,低耗卸油的理想工具。但是仍然需要配置獨立掃艙系統的問題,否則滯留在槽車底部的底油依然無法取出。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液動卸槽潛油泵鶴管的卸槽、掃艙系統,希望它既能克服高氣溫,低氣壓地區油品卸槽時的氣阻,氣蝕現象,實現高效低耗卸油,又能實現同時掃艙的新型作業系統。
這種液動卸槽潛油泵鶴管的卸槽、掃艙系統,由鶴管組件、潛油泵系統、液壓站和掃艙系統組成,其特徵在於A、所述的液壓站由防爆電動機和設於油箱1內的一個雙聯泵3以及高壓油管和回油管組成的一個液壓動力輸出機構;B、所述的潛油泵系統是由組成鶴管組件的潛油泵10、褲形叉管14、齒輪馬達11和以雙聯泵3為主的液壓站及壓力輸送管共同構成;所述的雙聯泵3通過由液壓站導出的一根高壓油管及回油管與齒輪馬達11組成驅動潛油泵10的原動力,並由與潛油泵10連通的褲形叉管14及上部與其配套的鶴管將槽車內的液態物料抽入儲油罐8;C、所述的掃艙系統是由設於油箱1內的雙聯泵3、掃艙泵13和組成鶴管組件的褲形叉管14及與掃艙泵13匹配的三通17、閘閥18組成,其中所述的雙聯泵3通過一高壓油管與帶柱塞馬達12的掃艙泵13組成負壓動力機構,而由掃艙泵13內部通道通過與其連接的一個三通17以及輸油管組成兩個掃艙吸油通道,其中的一個支道通過管道上的閘閥18、吸附器19、過濾器20與潛油泵10上埋入油槽車9油麵下的褲形叉管14連通,而另一支路則通過閘閥及過濾器直接插入油槽車9罐底;上述兩支路的共同排出口,經管道直通儲油罐8。
根據以上技術方案提出的一種液動卸槽潛油泵鶴管的卸槽、掃艙系統,具有以下優點1、採用正壓卸油,鶴管不存在氣阻,氣蝕現象,可以大大提高卸油速度。
2.由於採用液壓驅動,因此不僅運行平穩,噪音小,安全可靠,而且操作方便,易於維護。
3.集成掃艙系統自吸能力強,掃艙時無需排汙,管路內空氣。
4.既可與離心泵,容積式泵串聯使用,亦可單獨使用;既可作為卸油用,也可以打開褲形叉管兩側蓋板作髮油使用設備使用,使用適用性廣泛,既可用於油品裝卸,也可用於其他對金屬無腐蝕作用的流體物料裝卸。
附圖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中1.油箱 2.濾油器 3.雙聯泵 4.開關閥 5.溢流閥 6.壓力表開關 7.壓力表 8.儲油罐 9.油槽車 10.潛油泵 11.齒輪馬達 12.柱塞馬達 13.掃艙泵 14.褲形叉管 15.溢流閥 16.開關閥 17.三通 18.閘閥 19.吸附器 20.過濾器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所示的一種液動卸槽潛油泵鶴管的卸槽掃艙系統,它是在前述ZL99234121.3號專利基礎上的一種創新,這種創新主要是在現有的正壓卸油系統中增設了一個負壓掃艙裝置。這種液動卸槽潛油泵鶴管的卸槽掃艙系統,由鶴管組件、潛油泵系統、油壓站和掃艙系統組成,其特徵在於A、所述的油壓站由防爆電動機和設於油箱1內的一個雙聯泵3和兩根高壓油管、一根回油管組成的一個液壓動力輸出機構;B、所述的潛油泵系統是由組成鶴管組件的潛油泵10、褲形叉管14、齒輪馬達11和以雙聯泵3為主的液壓站及高壓油管、回油管共同構成;所述的雙聯泵通過由液壓站導出的一根高壓油管及回油管與齒輪馬達11組成驅動潛油泵10的原動力,並由與潛油泵10連通的褲形叉管14及上部與其配套鶴管將油槽車9內的液態物料抽入儲油罐8;C、所述的掃艙系統是由設於液壓站1內的雙聯泵3、掃艙泵13和組成鶴管組件的褲形叉管14及與掃艙泵13匹配的三通17、閘閥18組成,其中所述的雙聯泵3通過一高壓油管與帶柱塞馬達12的掃艙泵13組成負壓動力機構,而由掃艙泵13內部通道通過與其連接的一個三通17以及輸油管組成兩個掃艙吸油通道,其中的一個支道通過管道上的閘閥18、吸附器19、過濾器20與潛油泵10上埋入油槽車9液面下的褲形叉管14連通,而另一支路通過閘閥及過濾器直接插入槽車罐底;上述兩支路的共同排出口,經管道直通儲油罐8。
工作原理液動卸槽潛油泵鶴管的卸槽、掃艙系統,由鶴管、潛油泵系統及掃艙系統三大部分組成。潛油泵裝在鶴管的頭部,潛沒在油液下工作;掃艙泵及附件裝在鶴管中部,整體結構緊湊,操作輕便靈活;其工作原理是把電能轉化為液壓能,由液壓站提供的壓力油分兩路,一路驅動潛油泵進行卸車作業,一路驅動掃艙系統進行掃除艙作業,卸油與掃艙作業順序進行,獨立完成油品接卸任務。
操作過程1、鶴管對位後,打開放空閥,將鶴管插入槽車,關閉放空閥。
2、啟動液壓站電機,慢慢將潛油泵系統開關閥手柄關閉,潛油泵工作開始卸槽作業。
3、當油品快卸完時,將掃艙系統開關閥手柄按順時針方向旋至關閉位置,掃艙泵開始掃艙作業,同時將潛油泵系統開關閥手柄逆時針旋至完全打開位置,潛油泵停止工作。
4、掃艙結束後,將開關閥手柄逆時針旋至完全打開位置,系統洩壓,掃艙系統停止運轉,將鶴管提起並移放到棧橋平臺,關閉電動機。
權利要求
1.一種液動卸槽潛油泵鶴管的卸槽、掃艙系統,由鶴管組件、潛油泵系統、油壓站和掃艙系統組成,其特徵在於A、所述的液壓站由防爆電動機和設於油箱(1)內的一個雙聯泵(3),以及高壓油管和回油管組成的一個液壓動力輸出機構;B、所述的潛油泵系統是由組成鶴管組件的潛油泵(10)、褲形叉管(14)、齒輪馬達(11)和以雙聯泵(3)為主的液壓站及輸送管共同構成;所述的雙聯泵(3)通過由液壓站導出的一根高壓油管及回油管與齒輪馬達(11)組成驅動潛油泵(10)的原動力,並由與潛油泵(10)連通的褲形叉管(14)及上部與其配套鶴管將油槽車(9)內的液態物料抽入儲油罐(8);C、所述的掃艙系統是由設於油箱(1)內的雙聯泵(3)、掃艙泵(13)和組成鶴管組件的褲形叉管(14)及與掃艙泵(13)匹配的三通(17)、閘閥(18)組成,其中所述的雙頭泵(3)通過一高壓油管與帶柱塞馬達(12)的掃艙泵(13)組成負壓動力機構,而由掃艙泵(13)內部通道通過與其連接的一個三通(17)以及輸油管組成兩個掃艙吸油通道,其中的一個支道通過管道上的閘閥(18)、吸附器(19)、過濾器(20)與潛油泵(10)上埋入油槽車(9)油麵下的褲形叉管(14)連通,而另一支路則通過閘閥及過濾器直接插入槽車罐底;上述兩支路的共同排出口,經管道直通儲油罐(8)。
全文摘要
一種液動卸槽潛油泵鶴管的卸槽、掃艙系統,由鶴管組件、潛油泵系統、油壓站和掃艙系統組成。其液壓站由防爆電動機和設於油箱內的一個雙聯泵組成的一個液壓動力輸出機構;潛油泵系統是由組成鶴管組件的潛油泵、褲形叉管、柱塞馬達和以雙聯泵為主的液壓站及壓力輸送管共同構成;掃艙系統是由設於油箱內的雙聯泵、掃艙泵和組成鶴管組件的褲形叉管及與掃艙泵匹配的三通、閘閥組成;這種液動卸槽潛油泵鶴管的卸槽掃倉系統,既能克服高氣溫,低氣壓地區油品卸槽時的氣阻,氣蝕現象,實現高效低耗卸油,同時又能同時實現同時掃倉的系統。
文檔編號B67D99/00GK1613748SQ200410046838
公開日2005年5月11日 申請日期2004年10月14日 優先權日2004年10月14日
發明者易自強 申請人:株洲市自強油氣儲運設備製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