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溼機的液位開關實驗方法
2024-01-19 10:25:15 1
除溼機的液位開關實驗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除溼機的液位開關實驗方法,包括如下步驟:S1,選取所述除溼機的浮標結構的初始基準滾輪,初始基準滾輪的直徑為D0;S2,在除溼機的水箱無水的情況下,依次更換直徑由大到小呈等差數列的不同滾輪,其中,直徑由大到小呈等差數列的不同滾輪的直徑均小於所述初始基準滾輪的直徑D0,得出浮標結構的滾輪能夠牴觸所述除溼機的液位開關而使除溼機正常開機運行的最少直徑D1,那麼浮標機構的第一動作餘量為Y1,則Y1=(D0-D1)/2。本發明的除溼機的液位開關實驗方法,能快速測量家用除溼機浮標機構的動作位置及動作餘量;能快速對比滾輪實物結構與三維模擬設計結構的差異,從而為設計調整提供準確數據。
【專利說明】除溼機的液位開關實驗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製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除溼機的液位開關實驗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如圖1所示,家用除溼機採用抽拉式水箱式設計,浮標機構2裝配在水箱I上,液位開關組件3裝配在機身4,其工作原理簡單描述為:(I)當水箱I沒水或水位不高時,浮標機構2能可靠地壓緊液位開關3的頂杆31,使得機器正常開機運行。(2)當水箱I的水位逐步上升時,浮標結構2的浮標21沿著轉軸22與支架24相對轉動,浮標結構2的滾輪23逐步脫開頂杆31,最終液位開關3斷開,機器停止運行。
[0003]滾輪23在一定的擺動範圍內,要同步兼顧兩個方面的功能,其位置的合理性非常關鍵。若滾輪23位置太靠近液位開關3方向,那麼在水箱I水滿時滾輪脫開液位開關3的過程中其餘量則不足;若滾輪23的位置遠離液位開關3方向,那麼滾輪23就不能可靠的壓住液位開關頂杆31,使機器在沒有水滿的情況下無法正常連續運行。
[0004]目前設計人員通過三維模擬技術,選擇理論上合適的滾輪位置點,但由於整套動作機構涉及到水箱1、浮標21、滾輪23、液位開關3等多個零部件的零件公差、裝配誤差影響,實際理論位置、理論動作點與實際設計有偏差。在產品開發成型後,往往因為無法準確測量實際動作點、動作餘量,導致與設計值的偏差深遠、動作餘量不足的機構被認為是合理的機構而投入生產使用,當生產出現各類波動(零件誤差、裝配累計誤差)時,即出現功能性故障。
【發明內容】
[0005]鑑於現有技術的現狀,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除溼機的液位開關實驗方法,能快速測量家用除溼機浮標機構的動作位置及動作餘量。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一種除溼機的液位開關實驗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07]SI,選取所述除溼機的浮標結構的初始基準滾輪,初始基準滾輪的直徑為DO ;
[0008]S2,在除溼機的水箱無水的情況下,依次更換直徑由大到小呈等差數列的不同滾輪,其中,直徑由大到小呈等差數列的不同滾輪的直徑均小於所述初始基準滾輪的直徑D0,得出浮標結構的滾輪能夠牴觸所述除溼機的液位開關而使除溼機正常開機運行的最少直徑D1,那麼浮標機構的第一動作餘量為Y1,則Yl = (D0-Dl)/2。
[000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步驟S2之前或步驟S2之後還包括如下步驟:
[0010]S3,依次更換直徑由小到大呈等差數列的不同滾輪,其中,每個所述滾輪均在所述水箱逐步加水的情況下能夠脫開所述液位開關使所述除溼機水滿停機保護,直徑由大到小呈等差數列的不同滾輪的直徑均大於所述初始基準滾輪的直徑D0,得出浮標結構的滾輪能夠使所述除溼機水滿停機保護的最大滾輪直徑D2,那麼浮標機構的第二動作餘量為Y2,則Y2 = (D2-D0)/2。
[0011]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步驟S3中,直徑由小到大呈等差數列的不同滾輪,其中相鄰直徑的兩個所述滾輪的直徑之差絕對值為lmm±0.2mm。
[0012]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步驟S2中,直徑由大到小呈等差數列的不同滾輪,其中相鄰直徑的兩個所述滾輪的直徑之差絕對值為lmm±0.2mm。
[001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液位開關為常開型行程開關。
[0014]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發明的除溼機的液位開關實驗方法,能快速測量家用除溼機浮標機構的動作位置及動作餘量;能快速對比實物結構與三維模擬結構的差異,從而為設計調整提供準確數據。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除溼機的浮標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的除溼機液位開關的實驗方法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於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
[0018]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除溼機液位開關的實驗方法,應用在如圖1所示的除溼機浮標中,包括如下步驟:
[0019]SI,選取除溼機的浮標結構2的初始基準滾輪,初始基準滾輪的直徑為D0,圖1中滾輪23作為初始基準滾輪;
[0020]S2,在除溼機的水箱I無水的情況下,依次更換直徑由大到小呈等差數列的不同滾輪,其中,直徑由大到小呈等差數列的不同滾輪的直徑均小於初始基準滾輪的直徑D0,得出浮標結構2的滾輪23能夠牴觸所述除溼機的液位開關3而使除溼機正常開機運行的最少直徑D1,那麼浮標機構的第一動作餘量為Y1,則Yl = (DO-Dl)/2 ;優選地,直徑由大到小呈等差數列的不同滾輪,其中相鄰直徑的兩個所述滾輪的直徑之差絕對值為lmm±0.2mm。
[0021]例如,通過以下逐步的實驗,找出在水箱沒有水的情況下,能使機器正常開機運行時滾輪的最少直徑D1,求出浮標機構2的第一動作餘量Y1,即在水箱沒水狀態下浮標23的動作餘量,具體過程如下:
[0022](I)使用初始基準滾輪,在水箱I沒水情況下,驗證初始滾輪能否壓緊液位開關3而使機器正常運行,如果初始基準滾輪不能實現機器正常運動,則更換初始基準滾輪,直到能夠實現機器正常開機運行為止。如果能夠實現壓緊液位開關3,則開始使用比初始基準滾輪直徑小Imm的滾輪進行實驗。
[0023](2)使用比初始基準滾輪直徑小Imm的滾輪,在水箱沒水情況,驗證該滾輪能否壓緊液位開關3使機器正常運行。
[0024](3)使用比初始基準滾輪直徑小2mm的滾輪,在水箱沒水情況,驗證該滾輪能否壓緊液位開關3使機器正常運行。
[0025](4)使用比初始基準滾輪直徑小3mm的滾輪,在水箱沒水情況,驗證該滾輪能否壓緊液位開關3使機器正常運行。
[0026](5)使用比初始基準滾輪直徑小4mm的滾輪,在水箱沒水情況,驗證該滾輪能否壓緊液位開關3使機器正常運行。
[0027](6)使用比初始基準滾輪直徑小5mm的滾輪,在水箱沒水情況,驗證該滾輪能否壓緊液位開關3使機器正常運行。
[0028](7)使用比初始基準滾輪直徑小6mm的滾輪,在水箱沒水情況,驗證該滾輪能否壓緊液位開關3使機器正常運行。
[0029]以此類推,找出浮標結構2的滾輪23能夠牴觸所述除溼機的液位開關3而使除溼機正常開機運行的最少直徑Dl,那麼浮標機構2的第一動作餘量為Yl,則Yl = (DO-Dl)/2 ;
[0030]其中,液位開關3為常開型行程開關,即液位開關3的頂杆31被按壓時,行程開關導通,液位開關3的頂杆31沒被按壓時行程開關斷開。
[0031]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在步驟S2之前或步驟S2之後還包括如下步驟:
[0032]S3,依次更換直徑由小到大呈等差數列的不同滾輪,其中,每個所述滾輪均在所述水箱逐步加水的情況下能夠脫開所述除溼機的液位開關使所述除溼機水滿停機,直徑由大到小呈等差數列的不同滾輪的直徑均大於所述初始基準滾輪的直徑D0,得出浮標結構的滾輪能夠使除溼機實現水滿停機保護的最大滾輪直徑D2,那麼浮標機構的第二動作餘量為Y2,則Y2= (D2-D0)/2。優選地,在步驟S3中,直徑由小到大呈等差數列的不同滾輪,其中相鄰直徑的兩個所述滾輪的直徑之差絕對值為lmm±0.2mm。
[0033]例如,通過以下逐步的實驗,找出在往水箱緩慢加水的情況下,能使機器實現水滿停機保護的滾輪的最大直徑D2,求出浮標機構2的第二動作餘量,即在往水箱在往水箱緩慢加水狀態下浮標23的動作餘量,具體過程如下:
[0034](I)使用初始基準滾輪,往水箱緩慢加水,驗證初始基準滾輪能否及時脫開液位開關3,使機器及時停機保護,如果初始基準滾輪不能實現機器停機保護,則更換初始基準滾輪,直到能夠實現機器停機保護運行為止。如果能夠實現壓緊液位開關3,則開始使用比初始基準滾輪直徑大Imm的滾輪進行實驗。
[0035](2)使用比初始基準滾輪直徑大Imm的滾輪,往水箱緩慢加水,驗證該滾輪能否及時脫開液位開關3,使機器及時實現水滿停機保護。
[0036](3)使用比初始基準滾輪直徑大2mm的滾輪,往水箱緩慢加水,驗證該滾輪能否及時脫開液位開關3,使機器及時實現水滿停機保護。
[0037](4)使用比初始基準滾輪直徑大3mm的滾輪,往水箱緩慢加水,驗證該滾輪能否及時脫開液位開關3,使機器及時實現水滿停機保護。
[0038](5)使用比初始基準滾輪直徑大4mm的滾輪,往水箱緩慢加水,驗證該滾輪能否及時脫開液位開關3,使機器及時實現水滿停機保護。
[0039](6)使用比初始基準滾輪直徑大5mm的滾輪,往水箱緩慢加水,驗證該滾輪能否及時脫開液位開關3,使機器及時實現水滿停機保護。
[0040](7)使用比初始基準滾輪直徑大6mm的滾輪,往水箱緩慢加水,驗證該滾輪能否及時脫開液位開關3,使機器及時實現水滿停機保護。
[0041]以此類推,通過以上逐步的實驗,找出在水箱逐步加水的情況下,能使機器及時實現水滿保護的最大滾輪直徑D2,那麼浮標機構的第二動作餘量為Y2,則Y2= (D2-D0)/2。
[0042]以上實施例的除溼機的液位開關實驗方法,通過系列實驗,能準確的測量出浮標機構2在水箱無水時可靠開機運行、水箱水滿時及時保護兩個方面的動作餘量(Y1\Y2),能給設計人員提供精確的數據,進行設計三維符合性的檢查,比對實物結構與模型機構的差異,可迅速調整設計達到最優動作點及結構餘量。
[0043]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除溼機的液位開關實驗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步驟: SI,選取所述除溼機的浮標結構的初始基準滾輪,初始基準滾輪的直徑為DO ; 52,在除溼機的水箱無水的情況下,依次更換直徑由大到小呈等差數列的不同滾輪,其中,直徑由大到小呈等差數列的不同滾輪的直徑均小於所述初始基準滾輪的直徑D0,得出浮標結構的滾輪能夠牴觸所述除溼機的液位開關而使除溼機正常開機運行的最少直徑D1,那麼浮標機構的第一動作餘量為Y1,則Yl = (D0-Dl)/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溼機的液位開關實驗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步驟S2之前或步驟S2之後還包括如下步驟: 53,依次更換直徑由小到大呈等差數列的不同滾輪,其中,每個所述滾輪均在所述水箱逐步加水的情況下能夠脫開所述液位開關使所述除溼機水滿停機保護,直徑由大到小呈等差數列的不同滾輪的直徑均大於所述初始基準滾輪的直徑D0,得出浮標結構的滾輪能夠使所述除溼機水滿停機保護的最大滾輪直徑D2,那麼浮標機構的第二動作餘量為Y2,則Y2 =(D2-D0)/2。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除溼機的液位開關實驗方法,其特徵在於: 在步驟S3中,直徑由小到大呈等差數列的不同滾輪,其中相鄰直徑的兩個所述滾輪的直徑之差絕對值為lmm±0.2mm。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溼機液的位開關實驗方法,其特徵在於: 在步驟S2中,直徑由大到小呈等差數列的不同滾輪,其中相鄰直徑的兩個所述滾輪的直徑之差絕對值為lmm±0.2mm。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除溼機的液位開關實驗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液位開關為常開型行程開關。
【文檔編號】G01M13/00GK104180978SQ201410363531
【公開日】2014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8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8日
【發明者】黃澤堅, 楊玉麗, 張永亮 申請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