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天坑群》連載06:漢中天坑群地理、地質背景(上)
2023-04-01 04:43:53 1
第一節地理位置
漢中位於陝西省西南部(圖1),東經105° 30 ' 30 ~ 108° 24 ' 37 ',北緯3215 ' 15 ' ~ 33° 56 ' 37 '。西部與甘肅省隴南地區接壤,南部與四川省廣元市和大仙地區接壤,東部和北部分別與安康地區和Xi、寶雞市接壤。總面積27246平方公裡,總人口3814400人。它管轄漢臺區、南鄭區、城固、陽縣、勉縣、西鄉、略陽、鎮巴、寧強、柳壩和佛坪區。交通發達,有漢中支線機場,航線空;有延安線、寶成線、西城客運專線,還有魚雨、藍夫、蘭嶼等在建鐵路線路。現有108條國道、316條國道、210條國道、10天尹福高速公路(G70)和京昆高速公路(G5)西漢段,正在建設中的有銀昆高速公路(G85)包晗段和Xi香鎮壩高速公路。
漢中南部米倉山區自東向西在寧強縣、南鄭縣、西鄉縣和鎮巴縣發育了四個天坑群,形成了自東向西長200公裡、自北向南寬10 ~ 110公裡的巖溶地貌區。漢中天坑群由二疊系和三疊系碳酸鹽巖、一系列褶皺、斷層、天坑、地下河、溶洞和10多種巖溶地貌組成,總面積1400km2,其中4個天坑群的核心分布面積約為230km2
第二節地理背景
一.地形
研究區位於漢江南岸的米倉山區。地形又陡又陡,有深谷和窄谷。奇峰幽秀被稱為「險峻」。總體趨勢是北部陡峭,南部平緩。從寧強-勉縣-南鄭-城固線開始,山脈走向為東西走向,中西部走向為東西走向,至西鄉-鎮巴線,轉向東南。一般來說,這座山海拔在1500米到2000米之間。最高峰是鎮巴縣的建安山,海拔2534米。最高峰是南鄭區的鐵川山(2468米)、紅山(2367米)和光頭山(2389米)。
二。地形學
研究區位於中國二級地貌階梯的西南亞高山中山區-秦嶺大巴山亞高山地區,屬於太原-深谷地貌組合,由中山中、大型起伏亞高山組成,頂面平緩,分布有寬谷盆地(壩子)。
研究區巖溶地貌集中在米倉山北側寧強鐵樹關至木家壩至峽口至高川一線以南的主要流域區域。典型的巖溶地貌見於木馬河流域、戴宇河流域和冷水河流域。其常見的地表形式包括石芽、喀斯特溝渠、窪地、天坑、漏鬥、乾旱河谷、盲谷和天坑。地下形態包括各種大小的溶洞和地下河,其中溶洞、泉水和溶洞溝分布廣泛。
三。氣候
研究區位於中國北亞熱帶溼潤氣候和暖溫帶半溼潤氣候的過渡地帶。秦嶺是中國氣候的南北分界線,位於該地區的北部。大巴山主峰位於研究區南部,對氣流有抬升和阻擋作用。它使寒潮不易侵入,具有明顯的季風氣候特徵。春天和秋天稍短,冬天和夏天稍長。「雨熱同季」為漢中植物區系提供了優越的營養因子,有利於亞熱帶生態系統的培育和發展。
(a)溫度
研究區溫度的地理分布主要受地形的制約。盆地地區的溫度高於米倉山地區。漢中盆地地區年平均氣溫在14℃以上,西部低於東部,盆地南部山區氣溫逐漸降低。漢中地區冬季受冷高壓控制,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平均氣溫在2.0℃以上。米倉山以東的鎮巴最高氣溫為26℃。春季全區氣溫回升,4月份盆地東部氣溫達到15℃以上,西鄉最高氣溫為154℃(與其他地區相比,米倉山地區氣溫略高);夏季氣溫最高,7月盆地溫度在25℃以上,其中東部高於中部和西部。整個地區的溫度在秋天下降了。與七月相比,十月一般低至10℃。
(2)地溫
研究區年平均和月平均地溫的分布情況與平均氣溫基本一致,差異不大。全區年平均地溫為14~18℃。漢江平壩高於秦嶺、大巴山和嘉陵江流域。1月份,全區地溫最低,秦南坡、嘉陵江流域和米倉山最低。7月份,該地區地溫最高,其中漢江平壩地區地溫高於29℃,陽縣和西鄉地溫達到31.4℃,山區和嘉陵江流域地溫不高於28℃,柳壩和寧強地區地溫為26.7℃。
(3)降水
研究區位於北半球的中緯度。形成年降水量的溫暖潮溼的空氣體主要來自印度洋的孟加拉灣,其次是西太平洋。夏天雨量充足,冬天雨雪較少。春天和秋天是過渡季節,春天溫暖,雨水少,秋天涼爽,雨水多。在空之間蒸發在地面上的水蒸氣對降水幾乎沒有影響。全區年降水量分布總體趨勢是南多北少,受地形影響,呈現南多北多、中央盆地少的特點。
研究區是陝西省降雨量最豐富的地方,年降雨量超過900毫米,其中鎮巴12583毫米,南鄭區小壩17882毫米。盆地地區年降雨量只有800 ~ 900米,造成這種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該地區大部分降雨集中在夏季,夏季的大部分水汽來自印度洋的孟加拉灣。因此,當溫暖潮溼的空氣從南向北流經米倉山時,由於地形的抬升,會有更多的降水。穿越米倉山後,氣流的下沉使降水減少,然後向秦嶺南坡上升,降水再次增加,但水汽沿程消耗,降水明顯少於米倉山地區。
(4)風
冬季研究區以東偏北風和東北風較多,春季東南季風向北侵入,夏季東南或西南風較多。如果夏季風強弱,進退規律異常,往往會造成旱澇不平衡。然而,在夏天,風不是很大,偶爾局部風暴和雷暴同時發生。秋天盛行北風。年平均風速在1~2.5m/s之間,嘉陵江流域風速較高,一般在1.5m/s以上,漢江平壩及其以南在1.5m/s以下,鎮巴僅為1m/s。因此,該地區的大風主要出現在嘉陵江流域和寧強。
末世回顧→「漢中天坑群」系列05:漢中天坑群的發現與研究
作者簡介:,甘肅隴西人,1963年1月生,工程博士,陝西省地質調查局黨組書記、局長,陝西省高級人才,中國自然資源協會常務理事,秦巴分會主任,資源產業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西北工業大學、長安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持34項國家、省市科研項目,在各類核心學術期刊發表論文80篇,專著3部。
資料來源:漢中天坑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