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朱學派:戰國時期道家學派之一,創始人為楊子
2023-04-01 15:35:45 2
楊朱學派是戰國時期道家學派之一。創始人為楊子。告子、子華子、詹子(詹何)、它囂、魏牟等皆為楊朱學派。莊周受其學說影響,並不是舊時淺薄簡單的「自私自利」。他們對老子的思想加以發展,旨在通過對個體的自我完善進而達到社會的整體和諧。他們「貴生」、「全生」的觀點,對稍後的莊周很有啟發。《孟子.滕文公》篇雲:「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於楊,即歸墨。」
戰國時期道家學派之一。創始人為楊子,楊子原名楊朱,又稱陽子居或楊生(《莊子》中有陽子居,《呂氏春秋》中有陽生,一般認為即楊朱的別稱),魏國人(一說秦國),他本人是位隱士,有關他的生平及著作,已無法詳知,但陽子居創立的楊朱學派卻是客觀現實的闡述了人本的發展意義,對各學派都有影響啟發,直到今天我們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還可以用楊朱學派思想進行闡述,如節制情慾,講究養生之道,防止疾病的發生,盡其天年均具有指導意義;但正如同任何所學學說不可全面引用只可借鑑使用一樣,知其精華善加使用與取捨發揚必將惠顧今人。孟子稱「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人不歸楊,則歸墨」。
無著述流傳,其言論事跡散見於 《孟子》、 《韓非子》、《莊子》、《呂氏春秋》等。因史料不足,難以把握它的思想體系和發展概況;但可以肯定,它的主旨是從個人本位出發,提倡「貴己」、「為我」、「輕物重生」,視個人感官的物質利益高於一切。孟子以楊、墨作對比說:「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孟子·盡心上》)抨擊「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滕文公下》)。韓非亦批評這一派人為「輕物重生之士」(《韓非子·顯學》)。可見該學派與儒家和墨家在倫理觀和教育觀上的嚴重分歧。告子、巫馬子、孟季子、子華子、詹子(詹何)、魏牟、田巴、兒說、公孫龍等皆為楊朱學派。。子華子曾說: 「全生(六欲皆得其所宜)為上,虧生次之,死次之,迫生(屈辱偷生)為下。」(《呂氏春秋·貴生》)詹何對楚王問「為國」曰: 「何聞為身,不聞為國。」(《呂氏春秋·執一》)他們的言論《莊子》亦有記載。論者謂「楊朱一派的後學,可以自由來往於莊、楊之間,這就是他們的特色」(侯外廬《中國思想通史》第1卷第348頁)。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