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苦行僧:追求心靈解脫虐待身體 揭秘不為人知的生活
2023-03-30 08:29:12 1
苦行僧是指早期印度一些宗教中以苦行為修行手段的僧人,苦行僧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數千年以前,而苦行僧的生活也跟普通的僧人不一樣,他們追求的是把物質降到最低來獲得心靈的解脫,一般看起來都會比較邋遢,頭髮盤在腦袋上,渾身散發著難聞的味道,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尼泊爾苦行僧是什麼?
苦行僧,是指早期印度一些宗教中以「苦行」為修行手段的僧人,在印度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尼泊爾是世界上唯一以印度教為國教的國家,因此在旅途中會經常見到苦行僧的身影,其中有些還是從印度過來的修行者。如果你看上他一眼,他會馬上走過來在你的額頭上點上一顆吉祥痣。當然這不是免費的,你要知趣地給他10-20盧比。這些人就是印度教國家裡獨有的一道社會景觀―――苦行僧。
尼泊爾苦行僧的生活方式:
在尼泊爾苦行僧被叫做Baba,意思是「聖人」,他們被看成是來凡塵普度眾生的「神的使者」,受到人們的尊重。加德滿都的苦行僧多喜歡聚集在當地最大的露天火葬場―――巴格馬蒂河邊的帕舒帕蒂神廟附近居住。他們三五成群地住在神廟外的長廊下面。多數人年齡都在四十歲以上,大多赤身裸體,身上塗抹著木炭灰甚至是死人的骨灰。只在腰上裹一塊看不出顏色的破布。苦行僧每人除了一個碗以外幾乎一無所有。
苦行僧頭髮常年不剪不洗,胡亂盤在頭頂。長長的鬍子打著卷,上面沾滿了灰塵。這些人一生只洗兩次澡(出生和死後各洗一次),身上散發著難聞的氣味。苦行僧臉上畫著各色條紋,據說是代表不同的教派。他們的面孔因為各種條紋和顏色而看起來有些猙獰,其實這些人性情很溫和。
天熱的時候苦行僧們集體在長廊的房簷下乘涼、聊天。天冷的晚上就會生起篝火,圍在火堆旁邊睡覺。他們把對生活的需求降低到最低的限度。睡覺枕著硬邦邦的磚頭,身下只鋪一塊布或者乾脆什麼都沒有。平時很少喝水,一日三餐均以一種像油茶麵做成的半生不熟的麵團為食。加德滿都的苦行僧大多來自印度,尼印邊境完全開放,兩國居民自由往來,不需要任何證件,何況這些「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修煉者,根本不會理會什麼身份證件。
尼泊爾苦行僧的生計:
苦行僧們的生計來源是信徒們的捐贈,不過,大家也不是一味地從信他們。在科技發達的時代裡,很多人對苦行僧是存在著很多的質疑的。但是在尼泊爾或者印度比較偏僻且傳統的鄉村,苦行僧扮演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婚喪喜慶的節日,人們都會請苦行僧主持並給於祈禱、祝福。對信徒們而言,此時這些僧人是在為神傳達指令,是神的代表。
尼泊爾苦行僧修煉的原因:
苦行也許對現代人來說難以理解,這是古印度時期盛行的一種修煉方式,在印度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印度教認為,人需要經過多次的輪迴才能進入天堂。苦行僧虐待自己的身體,是因為他們把自己的身體看作是罪孽的載體。苦行僧希望通過把物質需求降到最低來獲得心靈的解脫,得到神的庇護和恩,從而擺脫無盡的輪迴之苦。
一般認為,苦行的經久不衰和種姓制度壓迫有關。在三四千年前,一些主張廢除種姓制度的人希望通過加入不分尊卑貴賤的苦行僧行列,來達到種姓平等。他們認為,人生而平等,只要對神忠心和虔誠,各個種姓的人都可以在神的面前一視同仁,得到神的庇護。進入現代社會以來,雖然種姓制度不再受法律的保護,但是在人們的觀念中仍然根深蒂固。種姓歧視不時在社會生活中有所表現。同時,由於現代社會的物慾橫流,勾心鬥角,讓很多人心生茫然和厭倦,渴望遠離凡塵的生活,在精神上追求一種升華和淨化。這是苦行在當代存在的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