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顛:鐵器在頭頂打孔的刑罰 主要用來處決特殊的罪犯
2023-03-30 22:44:09 1
鑿顛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恐怖的刑罰,在人的頭頂用鐵器打孔,最早的創造者是大名鼎鼎的商鞅,主要是用來處決特殊的罪犯,鑿顛出現的歷史不算太久,雖然不是一些慣用的刑罰,但是鑿顛的恐怖名聲卻一直流傳至今,下面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鑿顛的真實案例。
鑿顛是什麼刑罰?
鑿顛,從字面上就能看出意思:就是人的頭頂,鑿是用鐵器打孔,即為一種用鐵器鑿人頭頂的死刑。鑿顛最早為商鞅所創。《漢書·刑法志》記載,戰國時,秦孝公用商鞅變法,增設各種肉刑,其中死刑名目中就有鑿顛。鑿顛長期以來都是作為法定死刑以外的雜刑存在,用以處決特殊的罪犯。
鑿顛的歷史發展:
《漢書·刑法志》記載,戰國時,秦孝公用商鞅變法,增設各種肉刑,其中死刑的名目有鑿顛。就是人的頭頂,鑿是用鐵器打孔,像木匠用鑿掏隼眼似的。試想,用鐵器鑿人的頭頂,只消一下,就可以結束人的性命。商鞅濫用酷刑,最後落得個車裂而死的下場,但他發明的各種酷刑卻流傳到後世。漢朝建立後,漢承秦制,而略加簡約,死刑常法為梟首、腰斬、棄市三種。至隋唐,死刑常法更定為絞刑和斬首兩種。後世歷代死刑常法皆延隋唐制。雖然鑿顛不是歷代死刑的常法,但卻作為處決特殊罪犯的雜刑,一直存在。如十六國時期,前秦苻生對部下極其兇殘,左光祿大夫張平勸諫,苻生大怒,認為張平妖言惑眾,就「鑿其頂而殺之」。此處的「鑿頂」即是鑿顛。
鑿顛的案例:
1.元朝時,武平縣有個叫劉義的百姓到官府控告嫂嫂勾結姦夫害死了他的哥哥劉成。縣令丁欽審理這個案子,親自查驗劉成的屍體,沒有發現半點傷痕,不能結案,他的心中非常憂悶。妻子韓氏問他遇到什麼難處了,丁欽就把案情告訴了她。韓氏說:「死者的頭頂上可能釘有一顆鐵釘,釘蓋被塗飾,看不出痕跡。」丁欽按照妻子的提示重新驗屍,果然如此。就立即結了案,把卷宗呈報上司。
當時姚忠肅任遼東按察史,親自召見丁欽詢問破案經過,丁欽如實講了,並且高興地誇耀妻子的聰明。姚忠肅沉思片刻,問:「你的妻子和你結婚時是處女嗎?」丁欽回答說:「他是前夫死後改嫁給我的。」姚忠肅立即命令將韓氏的前夫掘墓開棺驗屍,發現他的顱骨上也有一顆鐵釘。於是將韓氏逮捕審問,韓氏招認了釘殺前夫的罪行。丁欽又驚又怕,不久就死了。此時在當地傳開,人們都說姚忠肅是包公轉世。元代無名氏雜劇《包待制勘雙釘》就是根據這個故事編寫的。清代唐英又據此改編為傳奇《雙釘案》從而使這個用釘釘人頭頂的故事廣為流傳。
2.唐代嚴遵做揚州刺史時,有一天出巡,聽見路邊有一個婦女在哭,哭聲並不悲哀,嚴遵派人詢問,婦女說她的丈夫因失火被燒死了。嚴遵心中懷疑,就叫人抬來她的丈夫的屍體,撥兵卒看守,交代說:「若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報告。「第二天,有一些綠頭蒼蠅麇集在死者的頭頂,嚴遵得到報告,親自驗屍,發現死者的頭頂正中釘有一顆鐵釘。於是逮捕那位婦女審問,婦女招認了因通姦而謀殺親夫的罪行。
3.唐代韓滉在潤州做官時,有一天夜晚在萬歲樓設宴,飲酒正在興頭上,忽然放下杯子,面色不悅,對左右的人說:」你們聽見有婦女在哭嗎?大概就在這不遠的地方。「有人回答說,這是某橋某街的一位婦女哭她死去的丈夫。第二天,韓滉指派一名官吏抓來那位婦女審問,審訊一天問不出什麼結果。官吏害怕韓滉斥責他無能,就守護在死者的屍體旁邊,他看見有綠頭蒼蠅圍聚在死者的頭上,就解開發髻察看,發現了釘在頂上的一隻鐵釘。官吏重審那位婦女,婦女承認與鄰居一名男子通姦,用酒將丈夫灌醉,然後用鐵釘把他釘死。
拓展:古代恐怖的刑罰
1.蒸刑
蒸刑,滿清十大酷刑之一,操作方法,蒸刑即用一個大甕,四周堆滿燒紅的炭火,再把犯人放進去,再頑固不化的人,也受不了這個滋味。十大酷刑是中國古代的殘酷刑法的主要表現,是那個時代用法律作為震懾手段維護統治的原則指導下產生的產物...
2.人彘
彘,豕也,即豬,人彘是指把人變成豬的一種酷刑,先將四肢砍斷,再挖去眼睛,用銅注入耳朵使其失聰,用喑藥灌進喉嚨割去舌頭破壞聲帶,使其不能言語,然後扔到廁所裡,有的還要割去鼻子,剃光頭髮,剃盡眉發,然後抹一種藥,破壞毛囊,使毛囊脫落後不再生長,永不再長毛髮,然後一根根拔掉,有的嫌累,就一起拔掉...
3.車裂
車裂就是五馬分屍,就是把人的頭和四肢分別綁在五輛車上,套上馬匹,分別向五個不同的方向拉拽,直至把人的身體撕裂成五塊。公元905年,唐朝廷將太常卿張廷範在首都鬧市中車裂於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