蝠鱝:喜歡惡作劇的\"魔鬼魚\" 和鰩魚有什麼區別?
2023-03-30 23:05:25 1
蝠鱝魚,又被稱為是魔鬼魚,體型巨大,寬度一般可以達到8米左右,蝠鱝魚和鰩魚有點相似,但兩個並不是同一種,準確地說蝠鱝魚是鰩魚中最大的一種,蝠鱝魚有時候會去調戲漁船,搞一些惡作劇的事情,讓漁民惶恐不安以為是魔鬼在作怪,所以漁民也稱蝠鱝魚為魔鬼魚,目前蝠鱝魚已瀕臨滅絕的危機。
蝠鱝魚介紹:
蝠鱝魚,又被稱為魔鬼魚與毯魟,屬於軟骨魚綱、蝠鱝科,它包含兩個屬,前口蝠鱝屬和蝠鱝屬。體扁平,有強大的胸鰭,類似翅膀,在海洋中巡遊,胸鰭前有兩個薄、窄、似耳朵的突起,可以向口中收集食物,牙齒細小,主要以浮遊生物和小魚為食,經常在珊瑚礁附近巡遊覓食,性情溫和。
蝠鱝魚外形特徵:
蝠鱝魚一般體平扁,寬大於長,最寬可達8米,體重3000千克。體盤菱形,一頭寬大平扁;吻端寬而橫平;胸鰭長大肥厚如翼狀,頭前有由胸鰭分化出的兩個突出的頭鰭,位於頭的兩側;尾細長如鞭,具一小型背鰭,一些種類的尾上具一個或更多的毒刺;口寬大,前位或下位;牙細而多,近鋪石狀排列;上、下頜具牙帶,或上頜無牙;鼻孔恰位於口前兩側,出水孔開口於口隅;噴水孔較小,三角形,位於眼後,距眼有一相當距離;鰓孔寬大;腰帶深弧形,正中延長尖突。卵胎生。化石見於第三紀至近代。
在它的頭上長著兩隻肉足,是它的頭鰭,頭鰭翻著向前突起。在英語中,被錯稱為「魔鬼魚」,主要是其形狀嚇人。蝠鱝遊泳時,扇動著三角形胸鰭,拖著一條硬而細長的尾巴,像在水中飛翔一樣。蝠鱝成魚的體長可達7米,體重有5000千克,可是它能作出一種旋轉狀的跳躍。隨著旋轉速度越來越快,蝠鱝迅速上升,跳出海面。蝠鱝一般能跳出水面1.5米。在繁殖季節,蝠鱝有時用雙鰭拍擊水面,躍起在空中翻筋鬥。
蝠鱝和鰩魚的區別:
蝠鱝和鰩魚是近親,分屬兩個綱目,只是外形比較像,並不是相同的魚類。鰩魚是軟骨魚綱鰩形目和鱝形目,多種扁體軟骨魚的統稱。蝠鱝是鱝形目是動物,也就是說蝠鱝是鰩魚的一種,是鰩魚中最大的種類。和一般的鰩魚相比,最明顯的區別就是身體呈菱形,而且頭前有由胸鰭分化出的兩個突出的頭鰭,而很多鰩魚身體是圓形的。
蝠鱝魚怪異的習性:
據了解,蝠鱝長可達8米,重達3噸,其身體扁平,有強大的胸鰭,類似翅膀,頭下有一橫裂的巨口,身體後部有一條又圓又細的尾巴。在英語中,它們被誤稱為「魔鬼魚」,主要是其形狀嚇人。它的個頭和力氣常使潛水員害怕,因為一旦它發起怒來,只需用它那強有力的「雙翅」一拍,就會碰斷人的骨頭,致人於死地。所以人們叫它「魔鬼魚」。蝠鱝的習性也十分怪異。它性情活潑,常常搞些惡作劇。有時它故意潛遊到在海中航行的小船底部,用體翼敲打著船底,發出「呼呼、啪啪」的響聲,使船上的人驚恐不安;有時它又用頭鰭把自己掛在小船的錨鏈上,拖著小船飛快地在海上跑來跑去,使漁民誤以為這是「魔鬼」在作怪,這實際上是蝠鱝的惡作劇。
蝠鱝魚瀕臨滅絕:
某種程度上,無論是兼捕還是針對性捕撈,對於蝠鱝的種群數量都有著深遠的影響,人類的漁業活動已成為蝠鱝種群減少的主要原因之一。蝠鱝遊速緩慢,漁民手持簡易的魚叉就能輕鬆將它們捕獲;在很多地區,蝠鱝仍是漁民們維繫生計的魚種,人們食用它們的魚肉和脂肪。然而,因為一個看似不起眼的東西,蝠鱝才真正地走向了萬丈深淵。
蝠鱝在中國俗稱「膨魚」,它們鰓耙的幹製品被稱為「膨魚鰓」。由於傳統醫學中「稀奇之物必有神奇之效」等錯誤觀念的影響,一些人認為膨魚鰓具有保健和藥用的價值,堅信它能緩解神經緊張、失眠、甚至可以治療癌症和不孕,然而這一說法從未被科學證實。相反,由於蝠鱝長期的濾食行為,富集在鰓耙上的重金屬使得膨魚鰓不僅無法治病,甚至可能對健康產生不利。
據國際野生救援協會統計,全球九成以上的蝠鱝交易發生在中國,過去的二十年裡,膨魚鰓的交易量成倍增長,而蝠鱝野外的種群數量仍在下降。國際自然生態保護聯盟已將雙吻前口蝠鱝和阿氏前口蝠鱝列為「易危」級別。希望這個在恐龍時代就遊曳於大海中的溫柔大魚,不會因為人類的愚昧而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