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了,當年車諾比核事故到底有多恐怖!
2023-04-01 23:14:46 1
車諾比——烏克蘭基輔州的地級市,這座普裡皮亞季河畔的城市離基輔水庫不遠,位於烏克蘭首都基輔的北面,距離基輔的公路距離有115公裡。車諾比這個名字首次被提及是在1193年,當時它被納入波蘭人的控制之下。15世紀中葉,這片土地被納入立陶宛大公國版圖後,立陶宛人在車諾比附近修建了一座城堡,護城河將城堡與周圍的村鎮分隔開來,並一直保存至今。1793年,它成了俄羅斯帝國的一部分。20世紀前,這裡的居民主要由烏克蘭人、波蘭農民以及佔據多數人口的猶太人構成。
自1880年以來,車諾比經歷了多次劫難,在俄國內戰、蘇波戰爭和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數次被戰火波及。1921年,該城被正式納入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上世紀70年代,蘇聯在車諾比市郊18公裡處建造了烏克蘭境內的第一座核電站。1985年,又建造了一座超視距雷達——車諾比2號項目。
1986年4月26日,車諾比核電站4號反應堆發生爆炸,這成為了人類和平利用核能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災難。
這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核事故,外洩的輻射塵隨著大氣飄散到蘇聯西部地區、東歐地區、北歐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英倫諸島甚至北美部分地區,其中烏克蘭、白俄羅斯和俄羅斯西部所受的汙染最為嚴重,由於風向關係,據估計約有60%的放射性物質落在白俄羅斯境內。此次事故引起大眾對於蘇聯核電站安全性的關注,並間接導致了蘇聯解體。2006年,美國非營利性科學組織布萊克史密斯研究所公布的地球汙染最嚴重的地方名單中,車諾比穩居前十。
1986年4月25日夜間,車諾比核電站第4號РБМК-1000型反應堆(俄語直譯是大功率壓力管式反應爐,也叫壓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應爐)預定關閉,以進行定期維修,與此同時還要測試反應堆的渦輪發電機在電力不足情形下,能否發出充足的電能供給反應堆的安全系統(特別是水泵)。
1點23分04秒,實驗開始。因為設計的缺陷和工作人員操作失誤,反應堆出現異常。
1點23分40秒,操作員按下了「緊急停堆」按鈕。
1點23分47秒,也就是操作員按下停堆按鈕7秒鐘後,反應堆堆芯發生了一系列爆炸,反應堆上方1200噸重的穹頂被爆炸的巨大衝擊力瞬間掀入高空,4號機組的廠房被毀掉一半,燃燒的反應堆直接暴露在空氣中。一瞬間被水蒸氣和火花從裂開的缺口向外噴濺,攜帶著因核燃料溶解後產生的大量輻射粒子,噴向幾千公尺的高空。目擊者稱,當時天空色彩繽紛,被映射得非常明亮,猶如彩虹般美麗異常。
1點26分,核電站第2消防隊接到了火災報警,以弗拉基米爾·普拉維克中尉為首的14名消防隊員乘坐消防車奔赴現場救援。普拉維克中尉親自上陣帶領隊員們滅火,並通過無線電向普裡皮亞季地方消防隊(獨立軍事化第6消防支隊)的信息安全控制臺尋求支援,趕到現場的還有維克多·基別諾克中尉率領的10人小隊。火災的複雜信息通過控制臺陸續傳達到基輔消防隊和臨近州,第2消防隊隊長列昂尼德·捷利亞特尼科夫少校在現場擔負起滅火的指揮調度工作。
首批抵達的消防隊員衝上機房屋頂開始滅火,反應堆中央大廳內受損嚴重,先後投入滅火行動的共有69名消防隊員和14臺消防車。凌晨5點左右,機房的火勢被控制住,6點35分火災被撲滅(反應堆內部的火災還持續了10天左右)。
在4號反應堆爆炸時當場身亡的只有反應堆主泵高級操作員瓦列裡·伊裡奇·霍傑姆丘克,還有一人因傷勢過重當天在醫院去世。134名車諾比核電站的工作人員和救火搶險的消防隊員都相繼得了輻射病,包括基別諾克中尉和普拉維克中尉(他們都被追授蘇聯英雄)在內共有28人在3個月內相繼去世。參與反應堆大廳內滅火工作而犧牲的消防隊員季捷諾克、弗拉基米爾·季休拉、伊格納堅科被追授了勳章和獎章,負責現場滅火指揮的消防隊長捷利亞特尼科夫少校於2004年死於癌症,他也獲得了蘇聯英雄稱號。
爆炸產生的輻射塵通過大氣雲層擴散到整個歐洲,直至科拉半島。在隨後的數月時間裡,為了阻止從被炸開的豁口中持續向外釋放出來的高劑量輻射,蘇聯共計動員了幾十萬人處理善後工作,並在被摧毀的4號反應堆機房上方修建了一座170米長、66米高的鋼筋混凝土和鋼板結構的石棺,以封閉住因反應堆爆炸而殘留在內的近200噸放射性熔質,其中包括對人類而言極具危險性的30噸放射性塵埃。
凡是從事事故善後工作的人員都被稱之為「清理人」,除了從事處理廢核燃料的作業,他們還要在原石棺上方修建名為「穹頂」的巨型拱形建築,用以代替已快到使用壽命年限的石棺,繼續防止4號反應堆殘骸的核洩漏,目前該項目已經進入了掃尾階段。有人認為,可以將禁區變成生態旅遊區,招攬國際遊客,為此官方開辦了車諾比之行。如今此類遊覽每周對旅遊團開放一次,但一些科學界人士認為這一旅遊項目不是很安全。烏克蘭的波列西耶、羅索哈村、布裡亞科夫卡古冢以及車諾比2號秘密設施(一座巨型遠程警戒雷達)的土地上仍然具有非常高的輻射劑量,要知道可怕的災難發生後,連遠在大洋彼岸的巴西都檢測到了輻射塵的蹤跡。迄今為止,人們仍然無法知曉爆炸的所有細節,以及其後果是否將繼續困擾我們這代人和之後出生的幾代人。
事故發生後,為了維護該區域內的生態安全,蘇聯政府設立了範圍達到30公裡的禁區--以4號機組為圓心,以圓心100米半徑、10公裡半徑、30公裡半徑的三層圓形隔離帶--相關人員的工作包括監控核輻射情況,控制普裡皮亞季河及其支流中的放射性元素含量,還有空氣中的放射性元素含量。破舊的禁區內人煙罕至,宛如鬼城一般。
在車諾比附近被遺棄村莊普裡皮亞特
根據數據統計顯示,事故發生後,隔離區內動植物的意外突變、畸形的比例只有千分之一,但在20多年後的今天,這一數據竟攀升到了25%。當然,科學家們在很長時間內都不願意接受這一事實,然而當人們親眼目睹了這些怪物後,就不得不接受這一可怕的事實了。
今天的車諾比是一片死寂般的噩夢地,雖然輻射劑量已沒有當初那麼高,但事故發生後的基因突變現象仍然在持續發生著。納羅季奇村的村民們介紹說,他們的牲畜產下的後代要麼完全失明,要麼眼睛就如同西瓜般大小。而家禽的變異則令人驚訝,植物的突變則幾乎達到了100%。
事實證明,成年人受到輻射的侵害後有可能會長壽(據說最年長的人活到了124歲),但核事故在創造長壽老人的同時也在扼殺兒童。事故發生後出生的孩子,有一半患有先天性唐氏綜合症,患有甲狀腺癌的孩子達到千分之一。這些疾病人群的範圍不僅僅是居住在事故現場附近的居民,而是涵蓋烏克蘭境內所有的居民以及鄰國的居民。
研究車諾比事故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專家和專業人士,將遭受事故影響的人稱之為「車諾比人」。向外釋放的輻射量已超過5千萬居裡(放射性強度單位),這相當於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的原子彈爆炸當量的500倍。受車諾比災難波及的人口超過320萬,從汙染區內遷出的人口則高達14。3萬人,災難發生後,僅俄羅斯受輻射影響的地區就有19個,土地面積約6萬平方公裡,人口超過260萬。
白俄羅斯2/3的國土面積遭受核輻射塵的影響,每5位公民中就有1位是車諾比核電站災難的受害者。1986年,生活在汙染地區的人口約有220萬,而今這一數字下降為180萬,其中包括50萬兒童和青少年。事故發生後的10年間,烏克蘭境內有30萬人死於放射病或因核輻射而誘發的其他疾病,整個歐洲約有四分之三的土地受到影響,被放射性物質銫汙染。除此之外,歐洲已發現約20個受汙染的「熱點」地區,這些地區平均每平方公裡的銫-137含量約為1居裡,這種輻射級別在烏克蘭境內有12處。全歐洲遭受銫汙染地區中:含30%的俄羅斯領土、23%的白俄羅斯領土、18.5%的烏克蘭領土、4.8%的芬蘭領土、4.6%的瑞典領土、3%的挪威領土、2.4%的奧地利領土、1.8%的德國領土。車諾比事故12年後,進入半衰期的銫在環境中的含量減少了20%,如今更是減少了一半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