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生薑洋蔥藥酒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及其用途
2023-09-09 21:40:50 3
一種生薑洋蔥藥酒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及其用途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能減肥並降低血尿酸、預防冠心病和腦卒中發生的藥酒組合物,特別是涉及一種以可食用植物為原料製成的藥酒和製作工藝。其配方是生薑、洋蔥、佛手和葛根。其中配料比為:生薑含量是50~150g/L;洋蔥是45~120g/L;佛手是45~120g/L;葛根是45~120g/L。本發明還提供了該藥酒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和工藝。連續應用本發明藥酒,既能夠減肥、調整血脂異常,減少與血尿酸密切相關因素,從而能有效地降低血尿酸、預防痛風發生、防治冠心病和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其功能特點是,活血化淤、減輕體重體脂、降低甘油三脂和膽固醇、保護心腦免受缺血性損傷,口感舒適、依從性好。適宜於肥胖症、高尿酸血症、冠心病和腦卒中預防和治療的藥物中的應用。
【專利說明】一種生薑洋蔥藥酒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及其用途
【技術領域】
[0001]【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能減肥並降低血尿酸、預防冠心病和腦卒中發生的藥酒組合物,特別是涉及藥食兩用植物製成的藥酒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據最新統計,我國痛風患者目前約有1200萬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已突破1.2億,並且呈現出年輕化的上漲趨勢。尿酸為嘌呤代謝的終產物,主要經腎臟排洩。由於體內嘌呤代謝紊亂致使血尿酸生成過多或排洩減少以及外源性嘌呤攝入過多均可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造成高尿酸血症。目前醫學上將高尿酸血症通常定義為男性>7.0mg/dL,女性>6.0mg/dL ο或者,37°C時,血清尿酸的飽和濃度約為男性416Mmol/L,女性357Mmol/L,高於此值,即為高尿酸血症。
[0003]以往,關於高尿酸血症和痛風這兩個名詞在臨床是可以互相替代的,並認為無痛風臨床症狀發作的高尿酸血症是不需要治療和幹預的。然而,雖說血尿酸升高是痛風發作的病理生理學基礎,但是,約有2/3或更多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一生中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無症狀高尿酸血症。它是指血中尿酸水平升高,但是臨床上沒有尿酸鹽沉積的任何症狀和體徵即無痛風發作表現。這表明高尿酸血症的含義更廣,首先涉及的應該是那些與尿酸鹽沉積無關、但是與高尿酸血症本身密切相關的一些重要疾病,包括高血壓、慢性腎臟病、心血管疾病、缺血性腦卒中和代謝症候群等(高尿酸血症的廣義範圍),其次涉及與尿酸或尿酸鹽結晶沉積有關的痛風(高尿酸血症的狹義範圍)。
[0004]痛風是尿 酸產生過多或尿酸排洩減少所引起的一組疾病,其臨床特點為高尿酸血症特徵性地反覆發作的急性關節炎、痛風石沉積、痛風石性慢性關節炎、關節畸形累及腎臟引起慢性間質性腎炎和尿酸性腎結石等。在臨床上,痛風常與中心性肥胖、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壓以及心腦血管等疾病高伴發。高尿酸血症是痛風最重要的生化基礎,可以引起痛風發作,但並不是痛風的同義詞,大約只有5%~18.8%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最終發展為痛風,但痛風患者在其病程中的某一階段必將有高尿酸血症的存在(參考文獻-1,徐熠徐玲玲,中醫藥治療痛風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房2010年第21卷第23期,2195^2196頁;文獻_2,張瑞芬趙晶,痛風的藥物治療現狀及展望,解放軍藥學學報[J],2007年6月第23卷第6期,438~441頁;文獻-3,黃彥弘呂豔偉,痛風的臨床危險因素Logistic研究,中國全科醫學[J],2010年第13卷第I期A,52~54頁;文獻-4,趙雲艽劉巖,無症狀高尿酸血症與腎損害,實用醫學雜誌[J],2009年第25卷第3期,494~495頁;文獻_5,谷現恩,高尿酸血症與腎臟損害,中國臨床醫生[J],2011年第39卷第3期3飛頁;文獻_6,連希豔,黃勝華等,無症狀高尿酸血症對原發性慢性腎小球腎炎血管內皮細胞及平滑肌細胞功能影響研究,中國實用內科雜誌[J],2012年10月第32卷第10期,79廣795頁)。
[0005]大量文獻表明,高血尿酸濃度與許多傳統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包括老年、男性、高血壓、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胰島素抵抗等相關聯,尿酸通過與其他危險因素相互作用,引起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迄今,至少有約20個大規模試驗,涉及100000以上研究對象,進行尿酸和心血管疾病關係的研究。其中支持尿酸作為獨立的心血管危險因素的研究有10多項。NHANES3研究結果顯示,血尿酸水平>357.5 u mol/L(6mg/dl)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血尿酸水平>416.5 u mol/L(7mg/dl)是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在一組7989例接受抗高血壓治療的患者中觀察到,控制其他已知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後(包括血清肌酐、體重指數、利尿劑應用等),心血管疾病發生率與血尿酸顯著相關,相對風險比為1:22,在這組人群中儘管血壓得到控制,血清尿酸水平在治療過程中升高與心血管事件呈顯著相關,並獨立於利尿劑應用及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Bickel等在一組1017例經冠狀動脈造影證實的冠心病人群中研究血尿酸與預後的關係,隨訪2.2年,結果表明血尿酸升高是冠心病總死亡率的獨立危險因素。然而,Framing ham研究發現患痛風的男性,冠心病的發生率增加60%,這種風險的增加獨立於其他危險因素,提示尿酸水平最高的患者或尿酸代謝損害最重的患者,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險大大增加。研究結果意味著,至少在重要的亞組人群中,升高的尿酸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個重要的獨立的危險因素(文獻-7,黨愛民劉國仗,尿酸與心血管事件,中華心血管病雜誌[幻,2003年6月第31卷第6期,478~480頁)。楊桂或通過對180人的對比觀察,發現實驗組病人的血清血尿酸明顯高於對照組,特別是在陳舊性心肌梗死、心絞痛、心肌硬化等病人血清當中的血尿酸濃度更高,這就表明高尿酸血症是誘發冠心病的一個關鍵原因,根據相關臨床實踐研究表明,冠心病病死機率和高尿酸血症之間成正比。肥胖的患者因為攝入的飲食較多,導致嘌呤代謝明顯上升這也能夠造成血清血尿酸含量明顯增高。高尿酸血症和上述誘因都有不同程度的關係,對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起到非常的作用 ,之後導致冠心病的發生。根據這一特徵,心力衰竭的時候血流動力學出現異常,心臟血液的輸出量明顯降低,造成腎臟血液量不足,導致血尿酸排洩以及分泌都會造成一定的堵塞,血清血尿酸明顯上升。高翔宇等臨床研究發現,與中老年(40歲以上)組比較,青年(40歲以下)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脂代謝異常及BMI明顯升高,這是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一類特殊人群的自身特點(文獻_8,楊桂或,血尿酸與冠心病的相關性分析,心血管病防治知識[J],2013年第11期,47~49頁;文獻_9,林雪芳,高尿酸血症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中外醫療[J],2010年第2期,168~170頁;文獻-10,高翔宇嚴松彪,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尿酸、血脂及冠脈病變特點,心臟雜誌[J], 2012年第24卷第6期,735~738頁)。
[0006]腦卒中是一組以腦組織缺血及出血性損傷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急性腦血管病,2008年公布的我國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樣調查結果顯示,腦血管病已成為我國國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可見腦卒中在中國的流行和危害非常嚴重,提示我國腦卒中預防及開展篩查與幹預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文獻-11,王隴德,腦卒中篩查與幹預:一項重大的國民保健工程,中國實用內科雜誌[J],2010年11月第30卷第11期,965、67頁)。全球多項研究顯示,高尿酸血症也是缺血性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血尿酸水平升高可增加腦卒中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已引起臨床的廣泛關注。其原因主要是高尿酸血症能導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增加發生血栓性疾病的風險。Bos等在研究中對4385例受試者追蹤調查8.4年,研究血清尿酸水平與心肌梗死和卒中的關係,結果顯示高尿酸血症是缺血性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Chiquete等發現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後血清尿酸水平低常常具有非常好的短期預後,血清尿酸反應性升高與梗死面積成正比,認為血清尿酸水平不僅僅是卒中預後的獨立預測因子,還是卒中嚴重程度的一個急性期標誌物。綜上所述,高尿酸血症通過促進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等危險因素的發生發展及促進血栓形成、增加腦卒中的發病並使腦卒中的預後不良。因此,臨床上可應用降低血尿酸藥物防治高尿酸血症患者發生腦卒中(文獻-12,王麗薛爽,高尿酸血症與缺血性卒中及其藥物治療,臨床藥物治療雜誌[J],2013年11月第11卷第6期,If 16頁;文獻_13,周紅霞,高尿酸血症與缺血性腦卒中的相關分析,內蒙古中醫藥[J],2014年第I期,47~48)。當然有研究已證明TC (總膽固醇)/HDL-C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比值對缺血性腦卒中發病有獨立預測作用。缺血性腦卒中發病率隨TC/HDL-C的比值增高有緩慢增高趨勢,血清TC/HDL-C的比值> 4.5的發病率大約是TC/HDL-C的比值〈3.0的2倍。因而可以說,降低血尿酸,調控TC/HDL-C的比值就有可能預防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文獻-14,李瑩陳志紅,我國中年人群血清TC/HDL-C比值與缺血性和出血性腦卒中發病危險性,中華神經科雜誌[J],2005年5月第38卷第5期,305~308 頁)。
[0007]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高尿酸血症與肥胖症、胰島素抵抗、高血壓、高脂血症(代謝症候群)之間也存在著密切聯繫,因而相關學者和專家都認為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是許多重要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必須給與足夠的重視,需要給予適當的治療和控制,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和糖尿病最佳時機(文獻-15,趙雲艽劉巖,無症狀高尿酸血症與腎損害,實用醫學雜誌[J],2009年第25卷第3期,494~495頁)。
[0008]目前西藥治療痛風和高尿酸血症主要有四類藥物:一是促進尿酸排洩類藥物,如丙磺舒、磺吡酮和苯溴 馬隆等;二是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如別嘌呤醇;三是抗炎止痛類藥物,如非留體抗炎藥、秋水仙鹼等;四是糖皮質激素類。但這些藥物都有不同程度副作用,如皮疹、腸胃刺激症、白細胞減少以及肝腎功能損傷。患者難以長期使用(文獻-16,周德傑宋在軍等,高尿酸血症的治療進展,吉林醫藥學院學報[J],2009年12月第30卷第6期,359~362 頁)。
[0009]中醫藥治療高尿酸血症的臨床研究已經體現出效果明顯、毒副作用低弱的優勢,例如在經典方劑研究方面,如時樂等人研究提示加味四妙方(蒼朮、牛膝、薏苡仁、土茯苓)各劑量組在鎮痛、降尿酸和抗炎方面有一定的量效關係;高碧珍等發現血府逐瘀湯(生地黃、桃仁、紅花、赤芍藥、柴胡、川;、積殼、牛膝、甘草)能使以腺嘌呤製備的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的血尿酸顯著下降;而在自擬方劑研究方面,孫維峰等人觀察到灌服自擬洩濁除痺湯(土茯苓、草薛、威靈仙、王不留行、牛膝、車前草、山慈菇等)可使大鼠血尿酸濃度明顯下降;熊湘明等研究發現通腎寧複方(蒼朮、黃柏、大黃、益母草、白花蛇舌草、豬苓、黃芪等)能有效地降低血尿酸症腎損害大鼠的血尿酸、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從而改善腎功能。然而,據統計「蒼朮、桃仁、柴胡、威靈仙、益母草和白花蛇舌草」等,長期服用也會產生一定的毒副作用或不良反應(文獻-17,王毅興段君毅等,中醫藥治療高尿酸血症的實驗研究進展,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J],2010年第24卷第I期,80-84頁;文獻-18,李嬈嬈張志傑等,近60年中藥毒副作用及不良反應文獻分析,中國實驗方劑學雜誌[J],2010年11月第16卷第15期,213~216頁;文獻-19,孫益楊國平等,中醫治療痛風臨床資料的計算機分析,江蘇中醫藥[J],2009年總第41卷第4期,61~62頁)。
[0010]上述西藥和中藥雖然有相當程度的毒副作用,但仍是目前臨床治療痛風一線常用藥物,定位於痛風急性發作期伴有高尿酸血症的對症治療,只是在高尿酸血症的狹義範圍內應用。一旦症狀緩解,立即停用藥物,避免毒副作用的進一步危害。談不上在高尿酸血症的廣義範圍上,從根本上長期治療痛風以及高尿酸血症,進而預防與高血尿酸症密切相關的慢性腎病、冠心病和腦卒中等的發生發展。
[0011] 另外,現有技術也有一定局限,如CN101417039A公開了一種「痛風藥酒」的組方,
其特徵是:鹿茸40~80克、川烏50~80克、草烏50~80克、葛根80~120克......、紅糖750~1250
克……。其優點是:「治療效果優於現有中藥,克服西藥副作用大,難於根治的不足」。其缺點是:1,川烏和草烏均含有烏頭喊等劇毒成分,過聞的糖分更能廣生聞血糖、聞血脂和聞血尿酸,增大了痛風患者在使用的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的風險;2,組方量較大,用藥共15種;3,該藥酒口感苦澀,依從度低;4,治療方案的整體設計僅在治療高尿酸血症的狹義範圍內應用。
[0012]CN103622019A公開的「一種降血脂、降尿酸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方特徵是:所採用的10味中藥如山楂、木瓜、蝮蛇、肉桂、火麻仁、桅子、葛根、茯苓、螺旋藻和薏苡仁,全部均在衛生部公布的藥食同源名單目錄中,屬於藥食同源品種,無毒安全,效果明顯。其缺點是:1,藥味數量過多且複雜,必然造成體內藥物代謝過程複雜,同時造成藥力不集中,資源浪費;2,製備過程需要煎煮、濃縮、耗能排放,其壓片步驟還要加入澱粉、蔗糖、麥芽糊精,造成製劑含糖量增加,使痛風患者將在治療中出現不良反應風險增大;3,治療方案的整體設計是提供治療痛風病(足趾關節紅腫熱痛),仍在治療高尿酸血症的狹義範圍內。
[0013]以上現有技術公開的多為中藥自擬複方組合,其特點是方藥繁雜、劑量大藥味多,背離了中醫方劑組方的「君臣佐使」精簡原則,廣泛撒網、面面俱到,忽視了多藥合用,有協同增效者,更有互相牽制降效甚至產生新毒者這一中藥配伍的客觀規律,後者乃中醫製藥之大忌。結果主治方向不明,用藥力量不集中,浪費人力物力,還要承擔耗能、汙染排放等損失以及不良反應和毒副作用等風險;或中藥驗方,雖然用藥種類少於4味,也選用安全無毒品種,但治療目的是對症治療。可以認為,二者的起初醫療方案設計也僅在防治痛風和降低血尿酸狹義範圍(文獻-20,宋灝,中藥臨證精要,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J],2011年5月第9卷第9期,80-81頁;文獻-21,仝小林吳義春等,劑量心悟,中醫雜誌[J]2009年12月第50卷增刊,2廣22頁)。
[0014]而近年來的許多研究發現,原因不明的高尿酸血症常常與超重或肥胖、高血壓病、2型糖尿病、血脂紊亂等代謝性疾病並存。往往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各項代謝指標,如體重指數、血壓、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明顯高於正常血尿酸組、高密度脂蛋白低於正常血尿酸組。提示高尿酸血症與代謝症候群為正相關關係。特別是內臟性肥胖研究的深入,發現內臟性脂肪蓄積、胰島素抵抗和多種脂肪因子的分泌等多種危險因子參與了高尿酸血症的形成(文獻-22,羅浩、張瑞林等,肥胖與高尿酸血症的關係,檢驗醫學與臨床[J],2010年3月第7卷第5期,457~458頁)。
[0015]高尿酸血症之所以與代謝症候群及其組分關係密切,是因為兩者有著共同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在發生發展過程中互為因果,肥胖和胰島素抵抗可能是它們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礎(文獻-23,範志廣,血尿酸與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關係的分析,中國保健營養[J],2012年第11期,4293頁;文獻-24,呂彩霞,高尿酸血症與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相關性分析,基礎醫學論壇[J],2013年11月第17卷第32期,4306~4307)。
[0016]也就是說:肥胖、血脂異常既是高尿酸血症的直接原因又是間接原因,常常是互為因果、相互引發。因此在治療中,單純的對症治療血尿酸偏高及痛風炎症,而忽略了對其密切相關因素、尤其是肥胖或體重過大等根本原因的本質上的預防或治療,難免事與願違、以偏概全,脫離了臨床實際,不能達到預期目的。
[0017]綜上所述,臨床上若要治療高尿酸血症時,必須綜合考慮,首先減輕體重消除多餘脂肪、並調節血脂,控制血糖。從根本消除高尿酸血症發病病因,才可能有效地降低過高的血尿酸水平,預防或治療痛風發作、動脈粥樣硬化及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和代謝症候群(文獻-25,顧偉根,高尿酸血症與代謝症候群及其組分的關係,中國康復醫學會第22屆療養康復學術會議論文彙編,2011年10月I日275~277 ;文獻-26,武陽豐吳錫桂等,減重對血壓、血脂、血糖及血尿酸的影響,中華心血管病雜誌[J],1995年8月第23卷第4期299~315頁)。因此,創新出一種通過促進減肥、降低體質數,又能兼顧調整血脂異常、改善血液循環和活血化瘀,安全無毒,多靶點、全方位地降低血尿酸的產品,填補上述空白。對於降低血尿酸、預防痛風、冠心病、缺 血性腦卒中發生、血栓形成以及代謝症候群等,均有非常重要意義,能夠產生重大社會意義和經濟價值。
【發明內容】
[0018]為彌補上述技術不足,本發明提供出一種由4種植物製備成的藥酒組合物,即既能夠減肥、又可以調整血脂異常、最終降低血尿酸的本發明藥酒。飲用50-100毫升2小時後,高尿酸血症者的血尿酸濃度即開始下降;連續飲用30天血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濃度明顯下降、TC/HDL-C的比值下降;連續飲用60天亦有明顯的減肥作用。長期飲用,I年半內腦卒中發病率為O、冠心病的發病率為2.5%,明顯優於飲用普通白酒和其他藥酒的人群。本發明藥酒顏色金黃、澄明透亮、口感凌洌,飲用後通體發熱出汗、舒適愉快、並能改善睡眠質量。
[0019]本發明的藥酒組合物的具體配方:其特徵是由生薑、洋蔥、佛手和葛根共4種藥食兩用的植物以及浸泡配製用的基酒。其中:生薑含量為5(Tl50g/L;洋蔥含量為45~120g/L;佛手為45~120g/L ;葛根為45~120g/L ;基酒的酒精度是35~60%vol。
[0020]本發明藥酒組合物的製備工藝特徵是:(1)生薑洗淨、晾乾水分,破碎後與佛手和葛根放入一號罐中。
[0021](2)往一號罐中加入白酒基酒(酒精度> 56%vol),與上述三種植物充分混合、攪拌、密封,浸泡30日,每隔7日攪拌一次。
[0022](3)將洋蔥剝皮、削去頭根、十字切開後投入步驟(2)的一號罐中,與上述植物混勻密封,繼續浸泡20日。
[0023](4)將步驟(3) —號罐中浸泡液濾出,倒入二號罐中,靜置72小時。
[0024](5)將二號罐上清液倒入三號罐中,加水勾兌使其酒精度下降,靜置沉澱15日。
[0025](6)取三號罐上清液,過濾再精濾,倒入四號罐中,靜置沉澱30天。
[0026](7)抽取四號罐上清液,裝瓶避光儲藏。即得顏色金黃、澄明透亮的本發明藥酒組合物。
[0027]其所述生薑是姜科姜屬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e.)的新鮮根莖(參見《中國藥典2010版》和《中藥大辭典》)。是熱帶、亞熱帶地區的一種重要栽培植物。姜的乾燥品即乾薑,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另立生薑,與乾薑區分入藥。姜是食品、醫藥等工業的天然原料,含有100多種成分,主要可分為揮髮油、姜辣素和二苯基庚烷3大類,此外還含有多種胺基酸、維生素和六氫薑黃素及鐵、銅、錳、鋅、鉻、鎳和鍺等微量元素。生薑作為藥食同源類作物,具有多種營養和藥理作用。其在藥理作用方面:一、生薑主要具有健胃止吐、抑菌防腐、消炎鎮痛、利膽保肝等功效。起到保健效果的物質主要為黃酮類、姜酚類和蛋白酶類物質。二、生薑中的姜辣素類物質可以刺激胃黏膜,促進血液循環,振奮胃功能,達到健胃、止痛、發汗、解熱作用;三、姜辣素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功效;四、生薑具有刺激心臟和心血管,加速血液流動、抗缺氧和腦缺血再灌注損傷、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降血糖、調整血脂和抗動脈硬化作用;五、生薑油還具有減肥降脂作用(文獻-27:李錄久劉榮樂等,生薑的功效利用研究進展,安徽農業科學[J],2009年第37卷第30期,14656~14657轉14696 ;文獻-28,張紅霞王軍,生薑醇提物藥理學研究進展,中醫研究[J],2008年3月第21卷第3期,61飛2頁;文獻-29,葉剛颯,餘書洪等,生薑的有效成分與藥理作用研究進展,浙江樹人大學學報[J],2011年9月第11卷第3期,24`27頁;文獻-30,王軍黃啟福,生薑抗腦缺血的藥理研究,中醫藥臨床雜誌[J],2006年8月第18卷第4期,410-412頁;文獻-31,楊志剛張燕萍,生薑油對營養性肥胖大鼠的減肥降脂作用的研究,食品科學[J],200年第28卷第12期,469~471頁)。本發明選用生薑作為「君」藥用於高尿酸血症患者,旨在生薑「富含姜辣素,能刺激內臟脂肪燃燒,發汗,減肥作用」,從源頭減少了血尿酸的生成,其次發揮其「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功效、促進血液循環、降血糖、調整血脂和消炎鎮痛的作用」,促進其尿酸的代謝和排洩、減弱血尿酸對血管壁的損傷,減少了多種與高尿酸血症密切相關的不利因素。另外,生薑油提取物能夠明顯抑制過氧化氫導致的肝細胞損傷,這一點尤為重要,在多種肝病(炎症/免疫介導細胞損傷、酒精性肝損傷和缺血再灌注性肝損傷)的肝細胞損傷中氧化應激是其共同損傷機制,過氧化氫可直接轉變為OH損傷幹細胞,生薑油的提取物對這種損傷有明顯保護作用(文獻-32,沈洪顧福萍等,生薑油提取物對過氧化氫致大鼠肝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江蘇醫藥[J],2009年8月第35卷第8期,937~939頁)。也就是說,在本藥酒中選用生薑另一個目的是發揮其保護肝臟降低酒精的傷害作用。
[0028]其所述洋蔥 (Allium cepa L ),俗稱圓蔥或蔥頭、玉蔥,為百合科蔥屬植物,常以肥大的鱗莖作為蔬菜食用。洋蔥的栽培品種繁多,按其鱗莖形成特性可分為普通洋蔥(Allium cepa L.)、分葉洋蔥(Allium cepa var.agrogatum)、頂球洋蔥(Allium cepavar.viviparam Merg.)。洋蔥除具食用價值外,還具有廣泛的藥用價值,是藥食兩用植物,國內收載於《中藥大辭典》,國外《德國E委員會草藥名錄》、《世界衛生組織草藥專論名錄》等亦有收載。洋蔥富含類黃酮和ACSOs兩類化學成分,其中類黃酮有兩個亞組即花色素苷和黃烷醇。ACSOs是洋蔥氣味產生的主要來源。洋蔥的保健作用主要表現為:1,抗癌作用,研究表明,多酚(例如類黃酮)具有抗氧化活性,在抗癌方面可能起著重要作用;2,降低血脂作用,臨床研究證實洋蔥中的有效物質降低膽固醇和血脂的作用,比常用的降膽固醇、降血脂的藥物顯著,且無任何副作用;3,降低血糖作用,研究發現洋蔥不論生食或熟食,都能夠降低血糖;4,保護心臟、抗動脈硬化、減少血栓作用。洋蔥含有類黃酮物質,這是一類植物色素的總稱,被稱為「槲皮酮」,其保護心臟的效能特別大。類黃酮是一種抗氧化劑,可以阻止氧離子與低密度脂蛋白結合;5,降低血壓作用,洋蔥中含有的前列腺素Al能擴張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冠脈血流量,從而降低血壓,預防血栓形成;6,抑菌抗菌作用,洋蔥含有各種有效的抑菌成分,其提取物可抑制葡萄球菌屬、鏈球菌屬、弧菌、芽孢桿菌等多種微生物的生長,含硫化合物是其主要的抑菌成分,能有效地抑制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7,抗衰老、減肥作用,洋蔥所含的抗衰老物質能有效地延緩細胞的衰老過程,使人延年益壽。洋蔥又系低脂肪和低熱能食物,很適宜於肥胖者食用。據臨床觀察,經常食用洋蔥能達到減肥之效果(文獻-33,廖春龍阮徵等,洋蔥化學成分、生理保健功能和我國洋蔥加工現狀與發展趨勢,食品工業科技[J],2010年8月第31卷第8期,409~412轉416頁;文獻-34,李旻趙磊等,洋蔥的研究,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J],第26卷第4期2010年8月,603飛04頁;文獻-35,孫守義王文亮等,洋蔥的保健作用及其開發前景,農產品加工?學刊[J],2008年I月I期,93~94頁;文獻-36,康美嶺,洋蔥抑菌作用研究,安徽農業科學[J],2012年第40卷第5期,260~2607頁)。本發明選用洋蔥作為「臣」藥與生薑協同作用,消除了由ACSOs產生的強烈的味道,使洋蔥作為天然防腐劑更有利於本發明藥酒防腐保鮮。其次旨在發揮其「明顯的降低血脂和膽固醇作用、抗氧化作用以及減肥作用」,與生薑協同促進減肥、促進尿酸代謝和排洩、保護心臟和腎臟、進一步加強減少血清尿酸對血管壁的損傷,減少與高尿酸血症密切相關的不利因素。
[0029]其所述佛手為芸香料植物佛手(Citrusmedical.var.sarcodactylisSwingle)的乾燥果實(參見《中國藥典2010版》和《中藥大辭典》第I版修訂本),又名「佛手香櫞」,「蜜羅柑」,「福壽橘」。在我國,根據產地不同,佛手又可分為四種:廣東、廣西稱「廣佛手」;四川稱「川佛手」;浙江稱「金佛手」;福建稱「閩佛手」。《本草綱目》載:「煮酒飲,治痰氣咳嗽;煎湯,治心下氣痛。」《本草再新》曰:「治氣舒肝,和胃化痰,破積,治噎膈反胃,消症瘕瘰癧。」《滇南本草》:「補肝緩胃,止嘔吐,消胃寒痰,治胃氣疼痛。」佛手含有檸檬油素、檸檬苦素、二 甲氧基香豆精、三羥基二甲氧基黃酮、胡蘿蔔苷、β —谷留醇、對羥基苯丙烯酸、棕櫚酸、琥珀酸、檸檬油素二聚體 、小量香葉木苷及橙皮苷等生理活性成分。佛手的保健作用主要表現為:1,止咳、平喘、祛痰;2,能誘導癌細胞調亡,抑制癌細胞增殖;3,調節免疫作用,能提高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數和應激能力,增強體質和免疫機能;4,保護心血管系統,通過對血管緊張素轉化酶的抑制作用,改善心電圖和心肌缺血,降低血壓;5,抗氧化作用;6,抑菌、抗皮膚衰老(文獻-37,趙秀玲,佛手生理活性成分的研究進展,食品工業科技[J],2012年第33卷21期,393~397頁)。另外,近年有研究發現,抑鬱症患者的代謝症候群超過一般人群,抑鬱症與代謝症候群存在相關性。抑鬱症患者存在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功能亢進,而糖皮質激素的慢性高濃度會抑制胰島素的促血糖攝取功能和引起體內脂肪堆積,導致代謝紊亂,譬如腹部肥胖、血脂異常和胰島素低敏感性(胰島素抵抗),這可能就是抑鬱症與代謝症候群共病的病理機制之一。在一項觀察研究中發現,佛手具有明顯的抗抑鬱活性,而且呈劑量依賴關係(文獻-38,倪蘇琳孫靜等,女性抑鬱症與代謝症候群的相關研究,中國醫藥指南[幻,2011年12月第9卷第36期,265~267頁;文獻-39,沈莉、顏紅等,中醫藥治療抑鬱症實驗研究近況,第十二屆全國中西醫結合精神疾病學術會議論文集,2013年9月6日,239頁)。本發明選用佛手作為「使」藥用於本發明藥酒組合中,調和諸藥性味,平衡藥酒的苦澀,增加飲用的愉快舒適感和依從感,同時發揮其「抗抑鬱、抗氧化、調節免疫、保護心血管系統」的作用,在減少與高尿酸血症密切相關的不利因素的同時,協助達到長期堅持治療的目的。
[0030]其所述葛根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d) Ohwi)或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l Benth)的乾燥塊根(參見《中藥大辭典》)。早在唐朝已用來「解酒毒」,《食療本草》:指出:「葛根蒸之,消酒毒」;《千金要方》以鮮葛根搗汁治酒醉不醒者;《本草衍義》以葛根粉治酒醉者,曰:「病酒及渴者,行之甚良」。因此對於醉酒,葛根可起到「對症下藥」的功效。葛根作為常用的藥食兩用中藥,多個實驗顯示其有良好的解酒、防止酒精性肝損害作用。現代藥理對葛根治療酒精中毒的作用也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眾多的動物實驗證明葛根提取物具有:1,影響酒精吸收。葛根進入人體後,會在胃腸黏膜上形成一層不溶於酒精的保護膜,來阻斷人體對酒精的吸收,加強胃腸首過效應,降低血中酒精濃度而發揮解酒作用。2,影響酒精代謝。葛根素可對抗乙醇代謝中起主要作用的乙醇脫氫酶活性減低的作用,有利於乙醇在體內的分解代謝;3,抗氧化作用。葛根內的異黃酮可通過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質過氧化而使酒精所致的血液粘度異常化恢復正常,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改善微循環,有助於預防和消除微血栓,擴張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腦血流量,促進受損腦細胞的功能恢復;4,保護酒精對肝臟損傷。大量實驗證明葛根黃酮能夠顯著降低酒精性肝損傷大鼠的肝組織丙二醛(MDA)、甘油三酯(TG)含量、升高還原型穀胱甘肽(GSH)含量,減輕肝組織病理損傷。5,保護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葛根素可改善心臟、腦微循環,使紅細胞變性,改善缺血部位血供,有利於足量紅細胞快速到達大腦,促使受損神經細胞功能恢復,減輕乙醇代謝物對心血管及呼吸中樞的抑制作用。(文獻-40,王恆禹劉玥等,葛根的解酒作用及應用,中國醫療前沿[J],2012年10月第7卷第20期,7、頁)。
[0031]本發明 申請人:考慮到長期飲用藥酒,乙醇和乙醛對人體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選用葛根作為「佐」藥,與「君」藥生薑相配合發揮其解酒功能,減少酒精毒性,最大限度地保護肝臟、心血管系統和神經系統,降低傷害。協助前述三種藥物改善血液內環境,促進血尿酸代謝和排洩,最終達 到本藥酒既降低血尿酸又不傷害身體之目的。
[0032]根據《保健 食品檢驗與評價技術規範》中所規定的急性毒性分級,葛根的提取物的小鼠經口 LD5tl (半數致死量)的值均大於21.50g/kg,以60kg成人計得急性毒性的閾值量為2838mg/次iv即2.Sg/次iv,屬於無毒級。但在這個範圍內仍有部分動物死亡,而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因為葛根造成的肝損害。近年也有文獻相繼報導了葛根素的臨床不良反應。因此提示,葛根在使用過程中,必須恰當控制使用劑量,過小量則不能發揮有效作用,過大容易接近中毒劑量(文獻-41,陳小青虞維娜等,澤瀉、葛根等6種中藥提取物的急性毒性效應觀察,浙江中醫雜誌[J],2011年11月第46卷第11期,848~849;文獻-42,謝雯熙吳小陽,201例葛根素的不良反應分析,海峽藥學[J],2008年第20卷第3期,15152頁;文獻-43,李華洲陳維寧等,葛根素的毒性研究和安全性,昌濰醫學院學報[J],1985年第2期,2^42頁)。中醫學很早以前就認識到生薑可以緩解其他藥物和一些食物的毒性,如《神農本草經》中就有「生薑解半夏、南星、烏頭、附子及鳥獸肉毒」的記載,所以在本藥酒組和中合理配伍生薑與葛根,促其發揮協同作用,屬於中藥複方的配伍的原則之一,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臨床效應。(文獻-44,覃驪蘭,生薑的減毒作用,廣西中醫藥[J],2011年2月第34卷第I期,25~26頁)。
[0033]目前多數研究規定每月飲酒≥2次,持續半年以上為有飲酒習慣,而少量飲酒係指每日飲用乙醇量 30g/d,兩者之間為適量。適量飲酒具有調節血脂代謝,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作用。但是,長期過量飲酒不但可以引起血脂代謝紊亂,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且還可以造成酒精性肝損害,酒精成癮、濫用和中毒,對人體多個器官系統造成嚴重損害(文獻-45,張明華葉平等,飲酒與血脂代謝異常研究進展,心血管病學進展[J],2010年第31卷第3期,370~373頁)。[0034]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列入的藥酒,如五加皮酒、白楊皮酒等78種之多。長久的生活實踐發現,藥酒具有活血化淤、舒筋活絡、開胃生津、止痛祛癖等之功效,使得人們與藥酒接下不解之緣。藥酒又起源於「酒」,而「酒」的文化在我國根深蒂固、代代相傳,尤其在交際禮儀、慶賀祈使、娛樂保健等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似乎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備品。所以任何把酒與人類分開的企圖,截至目前皆以失敗而告終概源於此。因此從預防和治療高尿酸血症以及冠心病和腦卒中的角度考慮,與其改變飲酒習慣、限制飲酒,不如提供一種口味舒適並適宜長期使用的藥酒更符合臨床實際。
[0035] 進一步的,所述基酒是指發酵酒、釀造酒、蒸餾酒、配製酒(露酒)和食用酒精。
[0036]進一步的,所述佛手和葛根,除指佛手和葛根的新鮮成品外,也包括其按傳統炮製法製成的中藥飲片、現代工藝製作的提取物粉末或濃縮液,均可以通過市售獲得。
[0037]進一步的,所述生薑和洋蔥,除指生薑和洋蔥的新鮮成品外,也包括其按傳統炮製法製成的中藥飲片,以及由其製作的提取物粉末或濃縮液,均可以通過市售獲得。
[0038]進一步的,所述的藥酒組合物可以是現有技術中,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熟知的各種類型、各種顏色口味的配製酒或酒精飲料。
[0039]進一步的,所述的藥酒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是常規的、標準的和能夠實現的成熟生產方法,且國家已有相應的生產標準。
[0040]進一步的,本藥酒組合物還可以製作成藥漿,加上藥學上常用輔料或輔助性成分製備成口服製劑。
[0041]更進一步的,所述口服製劑為顆粒劑、膠囊劑、片劑、混懸劑、散劑、丸劑或口服液
坐寸ο
[0042]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藥酒組合物在製備防治高尿酸血症或痛風的藥物中的應用。
[0043]進一步的,所述藥酒組合物具有減肥、調整血流變、調整血脂異常並減少冠心病和腦卒中的發生等功能。
[0044]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藥酒組合物在製備減肥、防治冠心病和腦卒中的藥物中用途。
[0045]進一步的,本發明公開了上述藥酒組合物自身抑菌功能以及降醇保肝的解酒功倉泛。
[0046]更進一步的,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藥酒組合物在解酒劑中和飲料防腐劑中的應用。
[0047]本發明不局限於下述的實施方式,任何在本發明的啟示下得出的其他任何與本發明相同或相近似產品,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具體實施方式】
[0048]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0049]實施例一、30升38%vol的生薑洋蔥藥酒組合物的配製。
[0050](一)該藥酒組合物的具體配方:稱量所需配料如下,生薑2800g;洋蔥1750g ;佛手875g ;葛根875g ;白酒基酒35升(酒精度為56%vol以上)。
[0051](二)該藥酒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其所述藥酒組合物的製作方法的特徵在於。
[0052](I)將生薑篩洗乾淨,晾乾表皮水分並破碎,與佛手和葛根一併放入一號罐中。[0053](2)35升白酒基酒倒入一號罐內,與上述三種植物充分混合、攪拌、密封,每隔7日攪拌一次,浸泡30日。
[0054](3)將洋蔥剝去外皮,削掉頭尾,十字切開後放入步驟(2)的一號罐中,攪拌、密封,繼續浸泡20日。
[0055](4)將步驟(3)的一號罐中浸泡液濾出,倒入二號罐中,靜置72小時。
[0056](5)將二號罐上清液倒入三號罐中,加水勾兌,使其酒精度降至38%vol,靜置沉澱15日。
[0057](6)提取三號罐上清液,過濾、精濾,倒入四號罐中,靜置沉澱30日。
[0058](7)提取四號罐上清液30升,裝瓶避光儲藏。即得顏色金黃、澄明透亮、酒精度為38%vol、生薑含量為80g/L的本發明藥酒組合物。
[0059]本發明藥酒組合物中的四種原料的用量在一定範圍內可以變化,經反覆試驗和篩選,找到了比較合適的含量範圍:生薑為2(T250g/L,更為優選的含量是5(Tl50g/ ;洋蔥為l(T200g/L,更為優選的含量是45~120g/L ;佛手為5~150g/L,更為優選的含量是45~120g/L ;葛根為5~150g/L,更為優選的含量是45~120g/L。
[0060]上述四種藥材之間配伍單位劑量也可以增減變化,不同濃度或含量均可用於配製本發明藥酒組合物。 [0061]另外,該藥酒組合物的基酒的酒精度比較合適的範圍是2(T70%vol,更為優選的範圍是35~60%vol。
[0062]實施例二、42%vol的30升生薑洋蔥藥酒組合物及製備方法
(一)該藥酒組合物的具體配方:生薑、洋蔥、佛手、葛根、白酒基酒(酒精度> 60%vol)o
[0063](二)該藥酒組合物的製備工藝:其所述藥酒的製作工藝的特徵在於。
[0064](I)稱量生薑2800g,篩洗乾淨,晾乾表皮水分並破碎,與佛手875g和葛根1050g一併放入一號罐中。
[0065](2)稱量20升白酒基酒(酒精度> 60%vol)倒入一號罐內,與上述三種植物充分混合、攪拌、密封,每隔7日攪拌一次,浸泡30日。
[0066](3)將洋蔥剝去外皮,削掉頭尾,稱量1750g,十字切開後放入步驟(2)的一號罐中,攪拌、密封,繼續浸泡20日。
[0067](4)將步驟(3)的一號罐中植物保留,浸泡液濾出,倒入二號罐中,靜置備用。
[0068](5)往步驟(4)的一號罐中再加入15升白酒基酒(酒精度≥60%vol),攪拌、密封,每隔7日攪拌一次,浸泡30日後,攪拌擠壓濾出,濾出液倒入步驟(4)的二號罐中,與前濾出液合併,靜置沉澱72小時。
[0069](6)提取步驟(5)的二號罐內全部上清液,倒入三號罐中,加水勾兌,使其酒精度稀釋至42%vol,靜置沉澱15日。
[0070](7)抽取三號罐上清液,過濾、精濾,倒入四號罐中,靜置沉澱30日。
[0071](8)抽取四號罐上清液30升,裝瓶避光儲藏,即得顏色金黃、澄明透亮、酒精度為42%vol、葛根含量為30g/L的本發明藥酒組合物。
[0072]實施例三、本發明生薑洋蔥組合米酒(或酒精飲料)配方與製作方法。
[0073](一)本發明組合米酒具體配方:以配置30升米酒(酒精度10%vol)為例所需配料如下:鮮姜1000g ;洋蔥800g ;鮮佛手果1000g ;鮮葛根塊1000g ;大米1500g ;白酒基酒(酒精度≥60%vol) 10升。
[0074](二)本發明組合米酒製備工藝:其所述米酒的製作方法特徵在於:
(I)鮮佛手1000g和鮮葛根500g,破碎後放入一號罐中。
[0075](2)將鮮姜篩洗乾淨、晾乾,稱量1000g破碎後,放入一號罐中。
[0076](3)稱量10升白酒基酒(酒精度≥60%vol)倒入一號罐內,攪拌、與上述三種植物充分混合,密封,每隔7日攪拌一次,浸泡30日。
[0077](4)將洋蔥剝去外皮,削掉頭尾,稱量800g,十字切開後放入一號罐中,攪拌,繼續浸泡20日。
[0078](5)將步驟(4) 一號罐中浸泡液濾出,倒入二號罐中,靜置72小時,取上清液倒入三號罐中,靜置沉澱備用。
[0079](6)稱量鮮葛根500g,破碎打漿備用。
[0080](7)稱量大米1500g洗淨,控幹水分,取用步驟(6)葛根漿與之伴勻,蒸熟,加入酒麴發酵製成米酒。
[0081](8)將步驟(7)的米酒,加水至25升、打漿、擠壓、濾出,煮沸放涼,倒入四號罐中,靜置沉澱48小時。
[0082](9)提取四號和三號罐的全部上清液,倒入五號罐中,加水勾兌使成酒精度為10%vo I,冷藏、沉澱、靜置一周。
[0083](10)抽取五號罐上清液30升,消毒、灌裝,儲藏備用。即得酒精度是10%vol本發明組合米酒,本發明米酒飲用時,冰鎮或燙熱,口感舒適,老少鹹宜,唯孕婦禁忌。
[0084]實施例四、本發明藥酒組合物的口服液的製備。
[0085](I)按配方稱量生薑2000g ;洋蔥700g ;佛手500g和葛根1200g,清洗乾淨並破碎加入煮罐,加入8倍量處理水(精濾、軟化),常壓下100°C煎煮I小時傾出煎液,再加入6倍量處理水煎煮I小時,傾出煎液與壓榨藥渣的濾液和前煎液合併,共得20公斤液體。
[0086](2)將20公斤液體在濃縮罐中進行濃縮,濃縮比重1.35 (50°C ),加入4倍量的70%乙醇,攪拌過濾去渣,低溫冷藏72小時,過濾。
[0087](3)用常規方法回收乙醇後,濾液中加入消毒軟化水,將其比重調至1.05 (30°C),獲得藥漿3.5公斤。
[0088](4)在藥漿中加入調味劑和其它輔料並裝瓶即為本發明口服液。
[0089]實施例五,本發明藥酒組合物的片劑製備。
[0090](I)配方比例:生薑2000g、洋蔥1200g、佛手700g和葛根1500g。
[0091](2)加入12倍量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I小時。濃縮、醇治回收、乾燥後,加入適量可溶性澱粉、糊精,制粒後壓片,即得本發明組合物片劑。
[0092]實施例六,本發明藥酒組合物膠囊的製備。
[0093](I)配方比例:生薑1000g、洋蔥500g、佛手500g和葛根700g。
[0094](2)加入8倍量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I小時。濃縮、醇治回收、乾燥後,加入適量微晶纖維素、填裝膠囊即得本發明組合物的膠囊劑。
[0095]實施例七,本發明藥酒組合物顆粒的製備。
[0096](I)配方比例:生薑1500g、洋蔥500g、佛手500g和葛根900g。
[0097](2)加入8倍量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I小時。濃縮、醇治回收、乾燥後,加入適量可溶性澱粉、糊精,制粒,即得本發明組合物的顆粒劑。
[0098]以下通過實驗例進一步闡明本發明藥酒組合物的有益效果。
[0099]實驗例一、本發明藥酒組合物對肥胖症影響的實驗觀察。
[0100]1,一般資料:觀察對象均為自願受試者,並告知知情同意書。肥胖診斷依據1999年亞太地區診斷標準,即體質量指數(BMI) ≥ 25kg *m-2 (文獻-46,董硯虎孫黎鳴等,肥胖的新定義及亞太地區肥胖診斷的重新評估與探討,遼寧實用糖尿病雜誌[J],2001年第9卷第2期,3-5頁)。納入觀察的肥胖患者90例(男57,女33),年齡38~60歲。
[0101]2,分組:隨機分為對照組(單純運動組)30例;藥酒A組30例;藥酒B組30例。三組共90例志願者一般資料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0102]3,指標檢測:一般指標測定:上午八點開始,空腹,排便後、免冠鞋,穿內衣測量:
(1),身高、體質量(BM)及體質量的指數(BMI) ;BMI=BM(kg)/[身長(m) ]2 ; (2),腰圍、臀圍及腰臀比(Waist/Hip):腰臀比=腰圍(cm)/臀圍(cm)。
[0103]4,實驗方法:對照組:合理膳食、有氧運動2次/周,30min/次;兩藥酒組:在合理膳食、有氧運動(同對照組)的基礎上,每天晚餐分別飲用藥酒A (依據實施例一配製方法,其他三種原料含量不變,製得生薑含量為50g/L的藥酒A)和藥酒B (依據實施例一的配製方法,其他三種原料含量不變,製得生薑含量為15g/L的藥酒B)各80-150毫升,不再服用其它減肥藥品。3個組實驗療程均為60天。
[0104]5,統計學處理:採用STATISTICA/Win統計軟體,T-Test forDependent (Correlated) Samples處理數據,也稱配對t檢驗。數值用均數土標準差(
;+s)表不。
[0105]6,結果:由表1可以看出,藥酒A組志願者的體質量(BM)、體質量指數(BMI)和腰臀比((Waist/Hip),均比飲用前顯著減少(p〈0.05);與對照組相比也有顯著性差異(p〈0.05);而藥酒B組自身前後比較及與對照組相比較,均沒有明顯變化,與藥酒A組比卻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果說明本發明藥酒組合物具有減肥作用,並且其減肥的效果與生薑的劑量有關。即藥酒中生薑用量在> 50g/L時,減肥作用非常顯著,而生薑的用量(15g/L時,則無明顯的減肥作用。
[0106]表1:本發明藥酒組合物對肥胖者BM、BMI和Waist/Hip的影響(丨土幻:
【權利要求】
1.一種生薑洋蔥藥酒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是由生薑、洋蔥、佛手和葛根4種植物和基酒配製而成,其中生薑為2(T250g/L ;洋蔥為l(T200g/L ;佛手為5~150g/L ;葛根為5~150g/L ;基酒為20~70%νο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藥酒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生薑含量是5(Tl50g/L;洋蔥是45~120g/L ;佛手是45~120g/L ;葛根是45~120g/L ;基酒為35~60%vol。
3.根據權利要求1~2任一要求所述的藥酒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基酒為發酵酒、蒸餾酒、配製酒和食用酒精。
4.根據權利要求1~2任一要求所述的藥酒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為: 步驟一,按比例稱量生薑、洋蔥、佛手和葛根,將生薑洗淨、晾乾水分破碎後,與佛手和葛根放入I號罐中; 步驟二,按比例往I號罐中加入基酒,與上述三種植物充分混合、攪拌、密封,每隔7日攪拌一次,浸泡30日; 步驟三,將洋蔥剝皮、削去頭尾、十字切開後投入步驟二的I號罐中,與上述植物混勻,繼續浸泡20日; 步驟四,將步驟三的I號罐中浸泡液濾出,倒入II號罐中,靜置72小時; 步驟五,將II號罐上清液倒入III號罐中,加水勾兌使其酒精度稀釋,靜置、沉澱15日; 步驟六,取III號罐上清液,粗濾再精濾,倒入IV號罐中,靜置沉澱30日; 步驟七,抽取IV號罐上清液,裝瓶避光備用,即為顏色金黃、澄明透亮的本發明藥酒組合物。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藥酒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該工藝為: (1)稱量生薑2800g,篩洗乾淨,晾乾表皮水分並破碎,與佛手875g和葛根875g—並放入I號罐中; (2)稱量20升白酒基酒(酒精度>60%vol)倒入I號罐內,與上述三種植物充分混合、攪拌、密封,每隔7日攪拌一次,浸泡30日; (3)將洋蔥剝去外皮,削掉頭尾,稱量1750g,十字切開後放入步驟(2)的I號罐中,攪拌、密封,繼續浸泡20日; (4)將步驟(3)的I號罐中植物保留,浸泡液濾出,倒入II號罐中,靜置備用; (5)往步驟(4)的I號罐中再加入15升白酒基酒(酒精度>60%vol),攪拌、密封,每隔7日攪拌一次,繼續浸泡30日後,攪拌擠壓濾出,濾出液倒入步驟(4)的II號罐中,與前濾出液合併,靜置沉澱72小時; (6)抽取步驟(5)的II號罐內全部上清液,倒入III號罐中,加水勾兌,使其酒精度稀釋至42%vol,靜置沉澱15曰; (7)取III號罐上清液,過濾、精濾,倒入IV號罐中,靜置沉澱30日; (8)抽取IV號罐上清液30升,裝瓶避光備用,即為顏色金黃、澄明透亮、酒精度為42%voI的本發明藥酒組合物。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藥酒組合物的應用,其特徵在於該藥酒組合物具有調節代謝紊亂、活血化淤、改變血流變、調整血尿酸和血脂異常、改善睡眠質量、保護肝臟和心腦的功能。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藥酒組合物的應用,其特徵在於該藥酒組合物在減肥或治療高尿酸血症或痛風的藥物或保健品中的應用。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藥酒組合物的應用,其特徵在於該藥酒組合物能降低血尿酸、減輕體質量、體質量指數和腰臀比,降低血清甘油三脂和膽固醇水平。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藥酒組合物的應用,其特徵在於該藥酒組合物在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或保健品中的應用。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藥酒組合物的應用,其特徵在於該藥酒組合物能夠在降低血尿酸的同時也降低全血粘度、血漿粘度和纖維蛋白原;降低血清TC/HDL-C的比值、保護心腦免受缺血性損傷、減少冠心病和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率。
11.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藥酒組合物的應用,其特徵在於該藥酒組合物在緩解酒精中毒的解酒劑中的應用。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藥酒組合物的應用,其特徵在於該藥酒組合物能減少血中乙醇濃度和降低ALT、AST、GGT水平,增加飲酒舒適程度。
13.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藥酒組合物的應用,其特徵在於該藥酒組合物在製備酒精飲料的防腐劑中的應用。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藥酒組合物的應用,其特徵在於該藥酒具有自身抑菌功能,其中生薑加洋蔥的抑菌效果大於生薑或洋蔥單獨應用的抑菌效果。
15.權利要求6-12述的藥酒組合物的應用,其特徵在於該生薑洋蔥藥酒組合物可製成口服製劑,其中口服製劑可選自於片劑、丸劑、膠囊、顆粒劑、混懸劑、滴丸、口服液體製劑以及酒精飲料當中的一種。
【文檔編號】A61P3/06GK103977390SQ201410249767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7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7日
【發明者】吳鎏楨, 吳昊 申請人:吳鎏楨, 吳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