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車用負離子空氣淨化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28 20:08:41 1
專利名稱:一種車用負離子空氣淨化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空氣淨化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涉及以負離子及靜電除塵技術手段去除空氣中懸浮顆粒物、微生物以及分解有害氣體的空氣淨化裝置。
背景技術:
負離子空氣淨化技術已應用多年,它是利用高壓電場電離空氣中的氧製造氧離子,因氧離子呈負電性故也稱負離子,氧離子具有較強的活潑性,很容易與不穩定氣體發生反應使其還原成穩定氣體,如對人有害的一氧化碳氣體與氧離子結合還原成無毒無害的二氧化碳氣體。目前,大多數負離子空氣淨化裝置是靠風機來完成空氣循環流動的,儘管可實現向空氣中釋放負離子的功能,產生清新空氣的效果,但也有一定不足之處,一是沒有集塵功能或集塵效果甚微,二是由於風機的運行有噪音和電力能耗高等缺點。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本實用新型依據量子物理學原理,利用了陰極發射電子的能量產生離子風推動空氣流動,實現向空氣中均勻分布負離子的功效,提供了一種功能全面、結構合理、運行寧靜、能耗極低的空氣淨化裝置,由於取消了循環風機,運行故障率極低,長期穩定性好,因此特別適於車載使用。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考慮到車用的特殊性,要求安全性、長期穩定性和不額外增加車輛配電負載為前提,取消循環風機,利用了陰極發射電子的能量產生離子風帶動空氣循環流動。即在陰陽極間施加高壓直流電場即位能電場,陽極製成孔板狀,板用來吸附帶負電荷的微塵,孔用來通過離子風,陰極製成針片裝,針尖對準陽極孔中心,片狀部分用來吸附帶正電荷的微塵,陰極的尖端在高位能電場作用下向外發射電子,電子運動的能量撞擊空氣中氧分子時使其分解為氧離子,氧離子繼承電子的運動能量產生離子風可使空氣循環流動,同時化合物氣體也可在陰陽級間發生電離,如一氧化碳氣體被電離後,氧離子被釋放,碳被吸附在陰極板上。
本實用新型的特徵是陽極製成孔板狀,板用來吸附微塵,孔用來通過離子風,陰極製成針片裝,針尖對準陽極孔中心,利用了陰極發射電子的能量產生離子風帶動空氣循環流動,實現向空氣中均勻分布負離子的功效,因取消了運行風機故而該裝置集塵效果好,使用車內12V電源供電,由於能耗低,不額外增加車輛供電系統配置,並且在製造、運行和維護等方面都具低成本優勢,具有廣泛的適用性。
為具體闡明本實用新型構造和應用實施,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剖切構造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附帶LED高位剎車燈實施例的局部剖切構造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在轎車後檯面上安裝的實施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在小型客車上吸頂安裝的實施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在大型客車上一字型排列分布吸頂安裝的實施例示意圖。
圖中1.出風柵格窗,2.陽極孔板,3.陰極針片,4.高壓電源模塊,5.進風柵格窗,6.LED高位剎車燈組,7.散光有機玻璃罩。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中,陰極針片(2)的尖端與陽極孔板(1)的孔中心對準。陰極針片(2)的尖端與陽極孔板(1)的距離為10cm。高壓電源模塊(3)的電源輸入端與車內12V電源連接,高壓輸出端的正極與陽極孔板(1)連接,負極與陰極針片(2)連接。LED高位剎車燈(6)由6個高亮度紅光發光二極體組成,每三個串聯成一組,兩組並聯後經限流電阻與車輛的剎車燈線對接。
圖3、4、5中的箭頭所指即是本實用新型三種實施例的安裝方式和位置。
權利要求1.一種車用負離子空氣淨化裝置,由殼體、出風柵格窗、陽極孔板、陰極針片,高壓電源模塊,進風柵格窗組成,其特徵是出風柵格窗、陽極孔板、陰極針片,高壓電源模塊和進風柵格窗前後依次排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備,其特徵是進風柵格窗設置在裝置殼體的上方,在裝置的後方安置LED高位剎車燈組和散光有機玻璃罩。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備,其特徵是陽極孔板的孔中心與陰極針片放電尖端對準。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備,其特徵是陽極孔板的孔中心與陰極針片放電尖端的距離為6-14毫米範圍之間。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設備,其特徵是LED高位剎車燈組由6個高亮度5毫米直徑的紅光發光二極體組成,每三個串聯成一組,兩組並聯後經限流電阻與車輛的剎車燈線對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空氣淨化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涉及以負離子及靜電除塵技術手段去除空氣中懸浮顆粒物、微生物以及分解有害氣體的空氣淨化裝置。該裝置的陽極製成孔板狀,板用來吸附微塵,孔用來通過離子風,陰極製成針片裝,針尖對準陽極孔中心,利用了陰極發射電子的能量產生離子風帶動空氣循環流動,實現向空氣中均勻分布負離子的功效,因取消了運行風機故而該裝置集塵效果好,使用車內12V電源供電,由於能耗低,不額外增加車輛供電系統配置,並且在製造、運行和維護等方面都具低成本優勢,具有廣泛的適用性。
文檔編號B60H3/00GK2798952SQ200520109669
公開日2006年7月26日 申請日期2005年6月10日 優先權日2005年6月10日
發明者楊柏 申請人:深圳市賢達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