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數據時代》有感
2023-10-14 19:41:14 5
《大數據時代》讀後感5000字
「重構價值,是為了真正看清自己,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信,而是恰如其分地找到自身深度與多元價值,找到主動變革、快速行動的勇氣、動力與方向。」--中國物業管理協會副會長、上海上房物業董事長張聖哲在中物協第三屆常務理事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的發言
發言內容:
重構價值,是為了真正看清自己,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信,而是恰如其分地找到自身深度與多元價值,找到我們主動變革、快速行動的勇氣、動力與方向。行業歷經30多年發展,本身已經面臨若干非常明晰的發展趨勢與自主願望,正在逐漸改變我們的一些傳統認知。而且,同很多其它行業、甚至中國社會發展一樣,從粗放向集約、從速度向效益的內在發展規律正必然要求著我們加快轉型與自我提升的步伐。而更迫切與深遠的,不管我們願不願意,網際網路的深刻變革和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已經並正在愈演愈烈地導致所有行業價值不得不被重新定義!也就是講,如果我們不願「醒悟」也不想作出真正地改變,大數據時代下、網際網路思維的跨界分金者們也會(其實已經)為我們行業重新定義價值,為數眾多的馬雲、馬化騰、齊向東、雷軍、曹國偉、周忻、潘軍們將會完成此事,而且速度飛快,只不過他們都是「無情」的跨界分金者,當他們幫我們完成定義的時候,就再也沒我們什麼事了--或許有一些,收拾殘局、哀嘆療傷罷了……
要理解和重新定義物業服務行業的價值在哪裡?我們需要先理順與行業發展相關的趨勢、價值鏈和關聯要素。
首先是幾個發展趨勢性。其一是關於中國社會生活結構演變,即中國已經完成了90年代以前,國家統籌管理向現在社區管理與服務兼容的社會生活結構的深刻轉變,物業管理行業已成為中國社會管理的一支重要的正面力量(主要是服務職能);其二是關於城市建設與房地產業鏈,即未來數十年,圍繞房地產及相關聯產業都日趨理性、逐步衰減,而圍繞居家生活及相關聯產業都日趨看好、逐步增長;其三是關於網際網路影響力,即網際網路尤其移動網際網路將改變產業鏈劃分、所有行業的格局、產品提供方式乃至真正的商業模式。其四是關於人性及需求,未來,對於能夠依靠網絡與機器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將逐步減少人工投入,而網絡與機器無法替代的手工產品、精神與感官體驗、人對人的貼合等等,將因為人工難以取代而凸顯資源的寶貴。
其次,我們來看一下價值鏈。這事關如何重新定義我們的價值。很多人在微信上有很多「群」,涵蓋了家人的、朋友的、同學的、同事的等等,群中人相互間也許並不認識,之間也沒什麼關係,唯一的交集點就是我們自己。這給我們一個雖是常識性的、但很容易忽略的啟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即人是可有多種生活價值鏈的,可以做出多種選擇。企業也是一樣的,我們總是把自己定位在房地產業鏈上來固化我們的思維與業務,以為在做物業售後服務,長此以往,物業管理退變成我們唯一的業務與收費來源,當跨界者(非以此為業務和收費來源)來時,我們懵了,甚至來不及招架。我們要有網際網路思維,即每個人、每個企業都應該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在不同產業鏈價值鏈上。如此,我們物業服務業除了是房地產產業鏈,為什麼不可以是社區生活服務服務鏈?為什麼不可以是物流配送產業鏈?為什麼不可以是休閒旅遊業?為什麼不可以是…….
最後,我們再來理一下重新定義價值中邏輯關聯的相關要素。這方面我在多次發言和《重新定義價值》一文中做過專門闡述,在此不再長篇累述。需要說明的是,我們在評估、判斷物業服務行業變革與轉型升級中的評估要素最少包含五項:現代服務業的內涵、特徵與內在要求,全球頂尖同類企業的成功範式,網際網路變革與商業模式創新的深遠影響,物業服務行業自身發展趨勢,中國政治文化、經濟發展趨勢與龐大的市場潛力。
在理順以上這些與行業發展有關的趨勢、價值鏈和關聯要素的基礎上,我們能夠看到物業管理行業的真正價值。我認為,首先,我們從事的是一個好行當,用網際網路思維、未來趨勢看尤其如此!有人說,那些網際網路巨頭之間其實都有默契,他們瓜分的版圖和他們滿足網際網路時代的重大需求有關,百度解決的是人與資訊的關係,淘寶解決的是人與物的關係,微信解決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大家也認為,目前還缺少一個方面,也是最難的,就是人與服務之間的關係,因為這涉及OTO模式中的第二個「O」--線下的真正的整合能力。只有那些既有腦子、能夠創新,又能踏踏實實落地解決客戶端需求的人才能解決這個問題。這方面,我反而看好物業管理行業。
以前我們常常抱怨中國的物業管理都是圍牆壞了事,因為歐、美等發達國家的住宅社區沒有圍牆,因此也沒有我們所說的綜合物業管理,他們所謂物業管理等同設施管理。雖然圍牆讓我們物業管理行業非常苦惱(很多責任邊界不清都是跟圍牆有關的),但正是有了這座圍牆,讓我們行業可以有機會,藉助網際網路技術,以OTO模式,通過APP這樣的載體來成為網際網路社區生活服務供應商。這是時代、中國國情對我們辛勤耕耘物業人的特別饋贈,老外沒有、其它行業特別想要有但還沒有的好行業。
前兩天我親耳聽一位房地產與網際網路業界的大佬談起,他們認為,萬科物業比萬科地產更值錢,且不說這個論斷是否正確,但細究起來,確有道理。也許將來,人們會說物業管理行業比房地產開發行業更值錢。
其次,物業管理行業最少有三大產業鏈與業務方向值得我們好好布局與耕耘,以此體現我們的真正價值。第一是成為像第一太平戴維斯(Savills)、世邦魏理仕(SBRE)這樣的房地產綜合服務供應商,第二是成為像歐艾斯(ISS)、愛瑪客(Aramark)這樣的設施管理及綜合後勤服務供應商,第三是成為我們獨創的網際網路社區生活服務供應商。這三大方向也完全符合我們行業現今及未來的服務範圍與對象:商業辦公物業、公共性物業和住宅物業。
與此同時,也是非常關鍵的,時間是真的不等人了,現實威脅已經存在。馬雲講的「很多人輸就輸在,對於新興事物第一看不見,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來不及」,我開始以為最關鍵是不要看不見、看不起,後來才發現,最難的是來不及!不是危言聳聽,如果我們再不徹底轉變觀念甚至顛覆自己,立馬行動,恐怕我們中的很多人真的「來不及」了。因為網際網路時代不是有了第一還有第二,數萬家企業中可以排出TOP200,而往往是有了第一就不需要第二。其實做微信第一家並非騰訊,而是米聊,但是他們沒有意識到速度的重要性,騰訊微信搶先一步正式推廣並且成功,隨後雷軍即宣布米聊退出,並且表示「輸得心服口服」。最近有篇文章,馬化騰談2013年十大總結(歐億網《移動網際網路是一場巨大的顛覆》)中有段文字:「坦白講,微信這個產品出來,如果說不在騰訊,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話,是在另外一個公司,我們可能現在根本就擋不住。回過頭來看,生死關頭其實就是一兩個月,那時候我們幾個核心的高管天天泡在上面…….」。是的,「生死關頭其實就一兩個月」,說的就是速度。馬年春節「微信紅包」再次贏了「微米紅包」,後者據說腸子悔青,只因為差了10天。易居中國周忻與平安銀行去年聯手投入500億元,將網際網路、房地產買賣、按揭等業務整合後形成了一個全新的業務,從雙方開始談判,到策劃、產品設計、取得銀監會批文、到正式發布,只用了28天時間。在網際網路時代,不快速行動真的不行,因為時間--不等人!
《大數據時代》讀後感2000字
利用周末,一口氣讀完了塗子沛的大作《大數據》。這本書很好看,行文如流水,引人入勝。書中,你讀到的不是大數據技術,更多是與大數據相關的美國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的演進。作為一名信息化從業者,讀完全書,我深刻感受到了在信息化方面中國與美國的各自特色,也看到了我們與美國的差距。有幾個方面的體會,但窺一斑基本能見全貌。
一是政府業務資料庫公開的廣度和深度。近年來,隨著我國信息公開工作的推進,各級政府都在通過政府門戶網站建設積極推進網上政務信息公開,但我們的信息公開,現階段還主要是政府的政策、法律法規、標準、公文通告、工作職責、辦事指南、工作動態、人事任免等行政事務性信息的公開。當然,實時的政府業務資料庫公開也已經取得很大進步。在中國政府門戶網(www.gov.cn),可以查詢一些公益資料庫,如國家統計局的經濟統計數據、環保部數據中心提供的全國空氣、水文等數據,氣象總局提供的全國氣象數據,民航總局提供的全國航班信息等;訪問各個部委的網站,也能查到很多業務數據,如發改委的項目立項庫、工商局的企業信用庫、國土資源部的土地證庫、國家安監總局的煤礦安全預警信息庫、各類工程招標信息庫等等。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也是這麼多年電子政務建設所取得的成效和價值!但是,政務業務資料庫中的很多數據目前還沒有實現公開,很多數據因為部門利益和「保密」等因素,還僅限於部門內部人員使用,沒有公開給公眾;已經公開的數據也僅限於一部分基本信息和統計信息,更多數據還沒有被公開。從《大數據》一書中記錄的美國數據公開的實踐來看,美國在數據公開的廣度和深度都比較大。美國人認為「用納稅人的錢收集的數據應該免費提供給納稅人使用」,儘管美國政府事實上對數據的公開也有牴觸,但民願不可違,美國政府的業務數據越來越公開,尤其是在歐巴馬政府籤署《透明和開放的政府》文件後,開放力度更加大。DATA.GOV是美國聯盟政府新建設的統一的數據開放門戶網站,網站按照原始數據、地理數據和數據應用工具來組織開放的各類數據,累積開放378529個原始和地理數據集。在中國尚沒有這樣的數據開放的網站。另外,由於制度的不同,美國業務信息公開的深度也很大,例如,網上公布的美國總統「白宮訪客記錄」公布的甚至是造訪白宮的各類人員的相關信息;美國的www.fedspending.org網站,能夠逐條跟蹤、記錄、分析聯邦政府每一筆財政支出。這在中國,目前應該還沒有實現。
二是對政府對業務數據的分析。目前,中國各級政府網站所提供的業務數據基本上還是數據表,部分網站能提供一些統計圖,但很少能實現數據的跨部門聯機分析、數據關聯分析。這主要是由於以往中國政務信息化的建設還處於部門建設階段。美國在這方面的步伐要快一些,美國的DATA.GOV網站,不僅提供原始數據和地理數據,還提供很多數據工具,這些工具很多都是公眾、公益組織和一些商業機構提供的,這些應用為數據處理、聯機分析、基於社交網絡的關聯分析等方面提供手段。如DATA.GOV上提供的白宮訪客搜索工具,可以搜尋到訪客信息,並將白宮訪客與其他微博、社交網站等進行關聯,提高訪客的透明度。
三是關於個人數據的隱私。在美國,公民的隱私和自有不可侵犯,美國沒有個人身份證,也不能建立基於個人身份證號碼的個人信息的關聯,建立「中央數據銀行」的提案也一再被否決。這一點,在中國不是問題,每個公民有唯一的身份信息,通過身份證信息,可以獲取公民的基本信息。今後,隨著國家人口基礎資料庫等基礎資源庫的建設,公民的社保、醫療等其他相關信息也能方便獲取,當然信息還是限於政府部門使用,但很難完全保證整合起來的這些個人信息不被洩露或者利用。
數據是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兩個大國在大數據領域的互相學習和借鑑,取長補短,將推進世界進入資訊時代。我欣喜地看到,美國政府2012年啟動了「大數據研發計劃」,投資2億美元,推動大數據提取、存儲、分析、共享、可視化等領域的研究,並將其與超級計算和網際網路投資相提並論。同年,中國政府2012年也批覆了「十二五國家政務信息化建設工程規劃」,總投資額估計在幾百億,專門有人口、法人、空間、宏觀經濟和文化等五大資源庫的五大建設工程。開放、共享和智能的大數據的時代已經來臨!
《大數據時代》讀後感1000字
讀完《大數據時代》這本書後,我意識到:我們即將或正在迎接由書面到電子的跳躍之後的又一重大變革。
這本書介紹了大數據時代來臨後,接踵而至的三項變革--商業變革、管理變革和思維變革。
其實,這場變革已經打響。商業領域由於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而推陳出新。前幾年,一家名為Farecast的公司,讓預訂到更優惠的機票價格不再是夢想。公司利用航班售票的數據來預測未來機票價格的走勢。現在,使用這種工具的乘客,平均每張機票可以省大約50美元,這就是大數據給人們帶來的便利。
大家應該都知道2009年出現的H1N1型流感,就拿美國為例,疾控中心每周只進行一次數據統計,而病人一般都是難以忍受病痛的折磨才會去醫院就診,因此也導致了信息的滯後。然而,對於飛速傳播的疾病,Google公司卻能及時地作出判斷,確定流感爆發的地點,這便是基於龐大的數據資源,可見大數據時代對公共衛生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在我看來,如果想在在大數據時代裡暢遊,不僅要學會分析,而且還要能夠大膽地決斷。
在美國,每到七、八月份時,正是颱風肆虐之時,防澇用品也擺上了商品貨架。沃爾瑪公司注意到,每到這時,一種蛋撻的銷售量較其他月份明顯增加。於是,商家作了大膽的推測,出現這樣的結果源於兩種物品的相關性,便將這種蛋撻擺在了防澇用品的旁邊。這樣的舉措大大增加了利潤,這就是屬於世界頭號零售商的大數據頭腦!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但是,如果讓大數據主宰一切,也存在一定的風險。
大家應該都知道電子地圖,它可以為人們指引方向。但大家應該還不知道,它會默默地積累人們的行程數據,通過智能分析可以推斷出哪裡是自己的家,哪裡是工作單位。我們的隱私就這樣被不為人知地收集著。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讓我們的生活更安全,更方便,但與此同時,我們的隱私不再是隱私,數據的收集變得無所不包、無孔不入。世界已經向大數據時代邁進了一小步,一個嶄新的時代正向我們走來。讓我們用知識武裝大腦,做好準備,迎接新時代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