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有格物致知精神讀後感500字
2023-10-18 01:59:59 2
在中國傳統教育裡說:一個人的教育出發點是「格物」和「致知」。什麼是格物致知?很簡單,從探察物體而得到知識。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我國學生往往重視基礎從而忽略動手能力。
明朝哲學家王陽明,有一天他決定要「格」院子裡的竹子,他搬出一條凳子,坐在院子裡,面對竹子想了七天,結果因為頭痛而宣告失敗。這就是中國讀書人的頭腦。
再談談大名鼎鼎的居裡夫人。居裡夫人在研究如何分離氯化鐳時,大大小小經過了幾百次實驗,廢寢忘食。在不斷實驗的過程中提取到了礌和釙,因此居裡夫人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還有哥白尼,他本是一名醫者,被當時的人稱為「神醫」。觀察天文只是業餘愛好,偶然一次他發現了他所信仰的天主教所說的《地心說》是不對的。他經過了多少次的觀察計算,研究出來了《日心說》推翻了天主教會的《地心說》。在天主教會極力反對下,哥白尼在臨死之前才看到了《天體運行論》的小樣,才與世長辭。一生逃亡,躲避教會的哥白尼用畢生心血創寫的《天體運行論》被教會說成禁書。直到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才使哥白尼的真理得到肯定。
這處處告訴了我們: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驗而得到,不是自我檢討或哲理的清談就可以求到的。這就是格物致知。為什麼我們要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因為這是一種生活態度,告訴我們要尊重知識,注重實驗,才能探求事物的真理,得到事物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