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殼體組件、顯示裝置及移動終端的製作方法

2023-10-24 06:06:47 2


發明涉及電子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殼體組件、顯示裝置及移動終端。



背景技術:

目前可摺疊手機通過殼體組件可摺疊,而實現柔性顯示屏可摺疊。通常情況下,可摺疊的殼體組件包括兩個可以承載柔性顯示屏的殼體和連接於兩個殼體之間的連接模組。以防止兩個殼體相互分離,而無法在兩個殼體疊合後撐起柔性顯示屏的彎折部分。用戶在對柔性顯示屏的彎折部分進行觸摸時,手感不佳,降低用戶體驗。相關技術的可摺疊設備存在缺陷,需要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殼體組件,其中,所述殼體組件包括第一殼體、可相對所述第一殼體翻轉的第二殼體和連接於所述第一殼體和所述第二殼體之間連接模組,所述連接模組包括柔性板件、連接件和限制件,所述柔性板件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殼體和所述第二殼體,所述第二殼體與所述第一殼體通過柔性板件彎曲而相翻轉,所述連接件相對所述柔性板件設置,在所述第二殼體與所述第一殼體相疊合時,抵頂所述柔性板件,所述限制件連接於所述柔性板件和所述連接件,以限制所述連接件朝向所述第一殼體或所述第二殼體偏移。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中,所述顯示裝置還包括上述的殼體組件,所述顯示裝置還包括柔性顯示屏,所述柔性顯示屏依次鋪設於所述第一殼體、柔性板件和第二殼體。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移動終端,其中,所述移動終端包括上述的顯示裝置,所述移動終端還包括電子組件,所述電子組件固定於殼體組件,電連接所述柔性顯示屏,以控制所述柔性顯示屏運行。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殼體組件、顯示裝置及移動終端,通過所述限制件連接於所述連接件和所述柔性板件之間,限制所述連接件朝所述第一殼體或所述第二殼體偏移,以達到所述連接件可以在所述柔性板件彎曲時牴觸所述柔性板件的效果,從而柔性板件可以撐起柔性顯示屏的彎折部分,提高了用戶體驗。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提供的移動終端的分解示意圖;

圖2是圖1的移動終端的第一殼體的組裝示意圖;

圖3是圖2的第一殼體的截面示意圖;

圖4是另一實施方式的第一殼體的組裝示意圖

圖5是圖2的第一殼體的分解示意圖;

圖6是另一實施方式的第一殼體的分解示意圖;

圖7是圖5的第一殼體的第一滑動支架的分解示意圖;

圖8是另一實施方式的第一滑動支架的分解示意圖;

圖9是另一實施方式的第一滑動支架的截面示意圖;

圖10是圖5的第一殼體的第二滑動支架的分解示意圖;

圖11是另一實施方式的第二滑動支架的分解示意圖;

圖12是圖1的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相疊合截面示意圖;

圖13是圖1的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相疊合另一截面示意圖;

圖14是圖1的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相開啟的截面示意圖;

圖15是圖1的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相開啟的另一截面示意圖;

圖16是圖5的第一殼體的第一滑動支架的另一分解示意圖;

圖17是圖5的第一殼體的第一滑動支架的截面示意圖;

圖18是另一實施方式的第二滑動支架的截面示意圖;

圖19是另一實施方式的第一滑動支架的截面示意圖;

圖20是另一實施方式的第一滑動支架的截面示意圖;

圖21是圖13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22是圖15的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23是另一實施方式的第一滑動支架的截面示意圖;

圖24是圖1移動終端的第二殼體的截面示意圖;

圖25是圖1的移動終端的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相疊合的狀態示意圖;

圖26是圖1的移動終端的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相開啟的狀態示意圖;

圖27是圖1的移動終端的第二殼體的分解示意圖;

圖28是圖1的移動終端的第二殼體的組裝示意圖;

圖29是圖1的移動終端的連接模組的柔性板件的示意圖;

圖30是圖1的移動終端的連接模組的連接件的示意圖;

圖31是圖30的連接件的局部示意圖;

圖32是圖30的連接件與第一滑動支架的裝配截面示意圖;

圖33是圖30的連接件與第一滑動支架的另一裝配截面示意圖;

圖34是另一實施方式的連接件的局部示意圖;

圖35是另一實施方式的第一滑動支架與第一滑板的截面示意圖;

圖36是圖35的第一滑動支架與第一滑板的截面示意圖;

圖37是圖30的連接件的局部分解示意圖

圖38是圖37的連接件的第一阻尼組件的分解示意圖;

圖39是圖37的彎折鏈和第一阻尼組件的局部截面示意圖;

圖40是另一實施方式的彎折連和第一阻尼組件的分解示意圖;

圖41是圖30的連接件的分解示意圖;

圖42是圖37的連接件的第一鏈節與第一實施方式的限制件的分解示意圖;

圖43是柔性板件與第一轉軸及第一實施方式的限制件的分解示意圖;

圖44是圖43的C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圖45是柔性板件與第一轉軸及第一實施方式的限制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46是圖1的柔性板件與第二種實施方式的限制件的局部組裝示意圖;

圖47是圖1的移動終端的第一殼體、第二殼體、柔性板件和第二實施方式的限制件的局部截面示意圖;

圖48是圖1的柔性板件與第三實施方式的限制件的局部示意圖;

圖49是圖1的柔性顯示屏、柔性板件和第三實施方式的限制件的局部截面示意圖;

圖50是圖1的移動終端的封裝件的示意圖;

圖51是圖50的封裝件和圖1的柔性板件的截面示意圖;

圖52是另一實施方式的柔性板件、連接件和限制件的示意圖;

圖53是圖1的移動終端的柔性顯示屏的展開狀態示意圖;

圖54是圖1的移動終端的柔性顯示屏的彎折狀態示意圖;

圖55是圖1的移動終端的柔性顯示屏的摺疊狀態示意圖

圖56是圖1的移動終端的柔性顯示屏的打開狀態示意圖;

圖57是另一實施方式的移動終端的示意圖;

圖58是圖1的移動終端的顯示屏組件的分解示意圖;

圖59是圖1的移動終端的電子組件的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發明實施方式中的附圖,對發明實施方式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請參閱圖1,發明提供的一種移動終端900,所述移動終端900包括顯示裝置和電子組件300。所述顯示裝置包括殼體組件100和顯示組件200。所述殼體組件100包括第一殼體10和可相對所述第一殼體10翻轉的第二殼體20,以及連接於所述第一殼體10和所述第二殼體20之間的連接模組30。即以所述第一殼體10為基準,所述第二殼體20可以相對所述第一殼體10來回翻動。所述第二殼體20可相對所述第一殼體10摺疊或開啟。即所述第二殼體20可與所述第一殼體10呈夾角狀態,或相平齊狀態,或相疊合狀態。所述連接模組30可隨所述第二殼體20相對所述第一殼體10摺疊或開啟而形變,並限制所述第二殼體20脫離所述第一殼體10。所述連接模組30包括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殼體10和所述第二殼體20的柔性板件31,以及對所述柔性板件31抵頂的連接件32。所述柔性板件31隨所述第一殼體10與所述第二殼體20相互翻轉呈彎曲或展開狀,並且所述連接件32收縮或展開於所述第一殼體10和所述第二殼體20之間,以在所述第一殼體10和所述第二殼體20相疊合時撐起所述柔性板件31。所述連接件32收縮於所述第一殼體10和所述第二殼體20是指在所述第一殼體10相對所述第二殼體20折彎時,所述第一殼體10和所述第二殼體20之間的空間縮小,所述連接件32存在部分向所述第一殼體10內部或所述第二殼體20內部收縮,或者存在兩部分分別向所述第一殼體10和所述第二殼體20收縮。所述連接件32展開於所述第一殼體10和所述第二殼體20是指在所述第一殼體10相對所述第二殼體20開啟,所述連接件32存在部分從所述第一殼體10內部向外側展開,或者存在部分從所述第二殼體20內部向外側展開,或者存在兩部分分別從所述第一殼體10內部和所述第二殼體20內部向外側展開。所述第一所述顯示組件200包括依次鋪設於所述第一殼體10、連接模組30和第二殼體20上的柔性顯示屏40。所述柔性顯示屏40隨所述第一殼體10與所述第二殼體20相互翻轉呈彎折狀或展開狀。所述電子組件300固定於殼體組件100,電連接所述柔性顯示屏40,以控制所述柔性顯示屏40運行。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移動終端900可以是實現小屏顯示、或大屏顯示、或彎折屏顯示的多用途手機,呈現多種使用功能。例如:所述移動終端900在所述柔性顯示屏40呈摺疊狀態時,所述第一殼體10可與所述第二殼體20疊合在一起,所述移動終端900可以充當手機使用,方便用戶攜帶,佔用空間小。所述移動終端900在所述柔性顯示屏40呈一定角度彎折時,所述第一殼體10相對所述第二殼體20開啟,並互成一定夾角,所述移動終端900可以充當作筆記本電腦使用。而當所述移動終端900在所述柔性顯示屏40呈展開狀態時,所述第一殼體10相對所述第二殼體20開啟,並相互平齊,所述移動終端900可以充當平板電腦使用,以增加顯示面積,獲取更多顯示內容,提高用戶體驗。當然,所述移動終端900也可以是多用途的平板電腦,或多用途的筆記本電腦,或其他具有多種模式切換的多功能電子設備。

所述殼體組件100對所述顯示組件200進行承載,同時對所述電子組件300進行防護。所述第一殼體10和所述第二殼體20分別對所述柔性顯示屏40的兩端進行支撐。所述連接模組30可進行彎折或展開,並且對所述柔性顯示屏40位於兩端之間的彎折部分進行支撐。所述柔性板件31相對的兩側邊分別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殼體10和所述第二殼體20。所述柔性板件31利用自身柔性可彎折特性,使得所述第一殼體10可相對所述第二殼體20翻轉,使得所述第一殼體10相對所述第二殼體20呈疊合狀、或呈夾角狀,或呈開啟狀。所述連接件32相對的兩側邊分別滑動連接於所述第一殼體10和所述第二殼體20,使得所述連接件32可以隨所述第一殼體10相對所述第二殼體20翻轉而收縮或展開於所述第一殼體10和所述第二殼體20之間。作為一種實施方式,所述第一殼體10可以為硬質殼體,所述第二殼體20可以為硬質殼體。所述第一殼體10和所述第二殼體20可以對所述柔性顯示屏40的兩端進行穩固支撐。

在一個實施例中,請參閱圖2~圖4,所述第一殼體10包括第一前殼11和相對所述第一前殼11相蓋合的第一後殼12。所述第一前殼11與所述第一後殼12之間形成第一收容腔13,所述第一收容腔13內部分收容所述電子組件300(見圖1)。所述第一前殼11包括支撐所述柔性顯示屏40(見圖1)一端的第一支撐面111。所述第一後殼12蓋合於所述第一前殼11與所述第一支撐面111相背一側。所述第一後殼12具有與所述第一前殼11相背的第一背面121。所述第一殼體10還包括第一內側部14和相對所述第一內側部14遠離所述連接模組30(見圖1)的第一外側部15。所述第一內側部14固定連接所述柔性板件31(見圖1)的一側邊,並滑動連接所述連接件32(見圖1)的一側。所述第一外側部15用以固定連接所述柔性顯示屏40一端的邊緣,以使所述柔性顯示屏40的一端層疊於所述第一殼體10上,所述第一殼體10對所述柔性顯示屏40的一端進行支撐。

所述第一殼體10在相對所述第二殼體20(見圖1)翻轉時,所述第一殼體10與所述第二殼體20之間的空間受到壓縮而減小,為了防止所述第一殼體10對所述連接件32產生擠壓變形,所述第一殼體10的第一內側部14對所述連接件32的一側進行部分收容,使得所述連接件32的一側可以部分滑入所述第一內側部14。所述第一內側部14設有第一收納部16。所述連接件32靠近所述第一殼體10的一側滑動連接於所述第一收納部16,使得所述連接件32在彎折時,存在部分可滑入所述第一內側部14的第一收納部16內,實現所述連接件32可以收攏於第一殼體10和所述第二殼體20之間,以避免所述連接件32受擠壓產生形變。

在一個實施例中,還可以是所述連接件32在靠近所述第一殼體10處設置收納部,所述收納部收納所述第一殼體10的第一內側部14。所述收納部可以由設置於所述連接件32的收容槽構成。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收納部16由設置於所述第一內側部14兩端的兩個第一滑槽141和位於兩個所述第一滑槽141之間並排設置的多個第二滑槽142構成。所述第一滑槽141的開口方向與所述第二滑槽142的開口方向大致相平行,所述第一滑槽141在所述第一內側部14反向朝所述第一外側部15開設,所述第二滑槽142反向朝所述第一外側部15開設。兩個所述第一滑槽141對所述連接件32的兩端進行導向,以防止所述連接件32在大致平行所述第一殼體10長度方向上相對所述第一殼體10偏移。多個所述第二滑槽142對所述連接件32的兩端之間進行導向,方便所述連接件32順暢收縮或展開於所述第一殼體10和所述第二殼體20之間。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所述第一殼體10在所述第一內側部14還可以僅設置一個滑槽140,利用該滑槽140滑動連接於所述連接件32(見圖1)的一側,以實現所述連接件32可以部分收縮於所述第一殼體10。

本實施方式中,請參閱圖5,所述第一內側部14包括兩個第一固定部143和一個固定於兩個所述第一固定部143之間的第二固定部144。所述第一殼體10還包括固定於所述第一固定部143的第一滑動支架17和固定於所述第二固定部144的第二滑動支架18。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前殼11具有靠近所述連接件32(見圖1)的內側壁112。每一所述第一固定部143為開設於所述第一內側壁112長度方向一端的容槽。每一所述第一固定部143的內側壁沿周向設有三個第一凸臺145。所述第一滑動支架17卡合於所述第一固定部143,並且螺釘連接於三個所述第一凸臺145。所述第一固定部143貫穿所述第一前殼11,所述第一後殼12對所述第一滑動支架17支撐,提高所述第一殼體10的結構穩固性。所述第二固定部144包括設置於所述第一內側壁112的兩個第二凸臺146。兩個所述第二凸臺146相對設置,兩個所述第二凸臺146分別位於鄰近兩個第一固定部145處。兩個所述第二凸臺146分別螺釘連接所述第二滑動支架18的兩端。兩個所述第二凸臺146還分別螺釘連接兩個所述第一滑動支架17,以使所述第一殼體10結構簡單,提高穩固性能。兩個所述第一滑槽141分別開設於兩個所述第一滑動支架17上,多個所述第二滑槽142並排開設於所述第二滑動支架18上。所述連接件32靠近所述第一殼體10的一側可以穿插於所述第一滑動支架17和所述第二滑動支架18,並在所述第一滑動支架17和所述第二滑動支架18內滑動。利用所述第一滑動支架17和所述第二滑動支架18可拆卸連接於所述第一前殼11,方便對所述第一滑動支架17和所述第二滑動支架18進行維護,以及方便所述連接件32、所述第一滑動支架17和所述第二滑動支架18進行組裝。當然,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所述第一固定部143和所述第二固定部144也可以是設置於所述第一後殼12,所述第一滑動支架17和所述第二滑動支架18可拆卸連接於所述第一後殼12。

請參閱圖7,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滑動支架17包括第一底座171和相對所述第一底座171蓋合的第一蓋板172,以及固定於所述第一底座171和所述第一蓋板172之間的兩個導滑條173。所述第一底座171和所述第一蓋板172通過螺釘174鎖緊,以實現所述第一底座171與所述第一蓋板172可拆卸連接,方便對所述第一滑動支架17進行維護,並方便對所述第一滑槽141和所述導滑條173進行清理,保持所述連接件32(見圖1)與所述第一滑動支架17的滑動順暢。所述第一底座171的四個邊角處對應螺釘鎖緊於三個所述第一凸臺145(見圖5)和一個所述第二凸臺146(見圖5)。所述第一底座171包括底板1711和設置於所述底板1711上的兩個固定塊1712。兩個所述固定塊1712相對設置,並分別位於所述底板1711在所述連接件32(見圖1)滑動方向上的兩側。在所述第一底座171與所述第一蓋板172相蓋合後,所述固定塊1712抵持於所述第一蓋板172。兩個所述導滑條173可以通過螺釘分別鎖緊於兩個所述固定塊1712。所述導滑條173的長度方向大致平行所述連接件32的滑動方向。兩個所述導滑條173之間形成所述第一滑槽141(見圖2)。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導滑條173包括固定連接所述固定塊1712的第一側1731和相對所述第一側1731設置的第二側1732。所述第二側1732設有凹槽175。所述凹槽175長度方向沿所述導滑條173的長度方向延伸。兩個所述導滑條173結構相同,兩個所述導滑條173在與所述第一底座171組裝一起後,兩個所述導滑條173的凹槽175開口相對設置。兩個凹槽175對所述連接件32滑入所述第一滑槽141的部分進行導向,並且減小所述連接件32與所述第一滑動支架17的摩擦阻力。所述導滑條173採用熱塑性結晶聚合物製成。所述導滑條173具有耐磨、自潤滑、耐熱等性能,增加對所述連接件32的導滑,以及吸收所述連接件32摩擦熱量,並提高所述第一滑動支架17的使用壽命。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8所示,還可以是所述第一滑動支架17採用熱塑性結晶聚合物製成,所述第一底座171和第一蓋板172對所述連接件32(見圖1)的一側進行導向,並減小所述第一滑動支架17與所述連接件32的滑動摩擦力。所述第一底座171的固定塊1712具有導向側面1713,兩個所述固定塊1712的導向側面1713相向設置。兩個所述導向側面1713之間構成所述第一滑槽141(見圖2)。所述連接件32的一側滑入於所述第一滑槽141,並與所述導向側面1713相貼合,以使所述第一底座171的兩個導向側面1713減小所述連接件32的滑動摩擦力。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9所示,在所述第一底座171和第一蓋板172之間固定兩個導滑片1714。兩個導滑片1714分別貼合於所述第一底座171的底板1711和所述第一蓋板172。所述第一底座171的底板1711設有朝所述第一蓋板172延伸的螺釘柱1715,所述螺釘174穿過所述第一蓋板172並螺接於所述螺釘柱1715。每一所述導滑片1713設有供所述螺釘柱1715穿過的通孔1716。兩個所述導滑片1714之間的區域構成所述第一滑槽141(見圖1),實現對所述連接件32的一側進行導向。

請參閱圖10,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滑動支架18包括第二底座181和固定於所述第二底座181的第二蓋板182。所述第二底座181相對設置的兩端分別與所述第二蓋板182相對設置的兩端通過螺釘鎖緊,並且所述第二底座181相對設置的兩端和所述第二蓋板182相對設置的兩端共同鎖緊於所述第一內側壁112的兩個第二凸臺146(見圖5)。所述第二底座181的長度方向大致平行於所述第一內側壁111的長度方向。所述第二蓋板182的長度方向大致平行於所述第一內側壁111的長度方向。所述第二底座181相對所述第二蓋板182靠近所述第一後殼12。多個所述第二滑槽142(見圖5)開設於所述第二底座181上,並沿所述第二底座181的長度方向排列。所述第二底座181採用熱塑性結晶聚合物製成,所述第二底座181具有耐磨、自潤滑、耐熱等性能,增加對所述連接件32的導滑,以及吸收與所述連接件32摩擦熱量,並提高所述第一滑動支架17的使用壽命。所述第二蓋板182為硬質板件。所述第二蓋板182對所述第二底座181提供支撐力,防止所述第二底座181斷裂,以及使得所述第二底座181穩固於所述第二固定部144。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1所示,所述第二底座181具有朝向所述第二蓋板182的頂面1811,所述第二蓋板182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底座181的底面1821,所述頂面1811和所述底面1821之間粘接有粘膠層183。所述第二底座181和所述第二蓋板182通過所述粘膠層183相互粘接。當然,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底座181和所述第二蓋板182還可以是一體成型。

請一併參閱圖12和圖15,由於所述連接件32的一側是隨所述第一殼體10相對所述第二殼體20翻轉而相對所述第一殼體10的第一內側部14滑動。所述第一殼體10相對所述第二殼體20翻轉的角度越大,所述連接件32相對所述第一內側部14滑動的距離越大。如圖12和圖13所示,當所述第一殼體10與所述第二殼體20由相開啟狀翻轉呈相摺疊狀,所述連接件32的一側是由所述第一內側部14向所述第一外側部15方向滑動,即所述連接件32的一側是向所述第一殼體10內收縮,所述第一殼體10相對所述第二殼體20翻轉至相疊合狀後,所述第一殼體10和所述第二殼體20無法繼續翻轉,所述連接件32的一側無法繼續朝所述第一外側部15滑動。所述第一滑槽141具有預設深度H,所述預設深度H大於所述連接件32的滑動距離,所述連接件32滑入所述第一滑槽141的部分不會牴觸所述第一前殼11,即不會對所述第一前殼11造成損傷。如圖14和圖15所示,當所述第一殼體10與所述第二殼體20由相摺疊狀向開啟狀翻轉,所述連接件32的一側是由靠近所述第一外側部15向遠離所述第一外側部15滑動。在所述第一殼體10與所述第二殼體20呈相互開啟狀時,所述連接件32一側的端部是靠近所述第一滑槽141的開口和所述第二滑槽142的開口,所述第一殼體10和所述第二殼體20可以繼續相互翻轉,以開啟至呈鈍角夾角狀,所述連接件32一側的端部還可以繼續朝所述第一滑槽141的開口和所述第二滑槽142的開口滑動。為了防止所述連接件32的一側滑出所述第一滑槽141和所述第二滑槽142,即防止所述連接件32的一側脫離所述第一殼體10的第一內側部14,所述第一殼體10設有第一限位部19。所述第一限位部19與所述彎折支撐組件32滑動連接所述第一殼體10的一側相配合,以限制所述連接件32的一側脫離所述第一殼體10。同時,為了控制所述連接件32的一側相對所述第一殼體10滑動距離大小,以實現所述第一殼體10相對所述第二殼體20翻轉至預設夾角。所述第一殼體10還設有第一定位部110。所述第一定位部110與所述連接件32滑動連接所述第一殼體10的一側相配合,以使所述連接件32滑動連接所述第一殼體10的一側相對所述第一殼體10進行定位,即使得所述連接件32的一側滑動至第一殼體10的預設位置,所述第一殼體10相對所述第二殼體20翻轉呈預設夾角,並且所述第一殼體10和所述第二殼體20可以維持在呈預設夾角狀。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殼體10可以相對所述第二殼體20維持在多個預設夾角狀,例如所述第一殼體10可以相對所述第二殼體20維持在0°~240°等任意夾角,例如:15°、26°、30°、38°、109°、120°、201°等。

請參閱圖16和圖17,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部19設置於所述第一滑動支架17,所述第一限位部19對所述連接件32滑入所述第一滑槽141的部分進行限位,以防止該部分脫離所述第一滑槽141(見圖2)。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殼體10(見圖1)設有兩個所述第一限位部19,兩個所述第一限位部19分別對所述連接件32一側的二端進行限位。兩個所述第一限位部19對所述連接件32限位達到了防止所述連接件32(見圖1)滑動連接所述第一殼體10的一側整體脫離所述第一殼體10的效果。而且避免在所述第二滑動支架18(見圖2)上設置限位部,使得所述第一殼體10結構簡單,保證所述連接件32與所述第一滑動支架17有效連接。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19包括由所述底板1711向所述第一蓋板172凸出的限位柱191和由所述第一蓋板172向所述底板1711凸出的凸起192。所述限位柱191遠離所述底板1711的一端設有卡槽193,所述凸起192遠離所述第一蓋板172的一端卡入所述卡槽193。所述凸起192與所述限位柱191相卡合,使得所述第一限位部19達到結構穩固的效果。所述限位柱191可以穿過所述連接件32滑入所述第一滑槽141的部分,即所述限位柱191可以扣住連接件32滑入所述第一滑槽141的部分,防止所述連接件32滑入所述第一滑槽141的部分脫離所述第一滑槽141。所述第一蓋板172包括朝向所述第一底座171的內側面1721。所述凸起192位於所述內側面1721的大致中心處。所述限位柱191朝向所述第一蓋板172的端部設有貫穿至所述第一底座171的螺釘孔194。所述螺釘174經所述螺釘孔194螺接於所述第一底座171的凸起192上,使得所述限位柱191的端部抵持於所述凸起192。所述限位柱191與所述凸起192穩固性能提升,防止所述限位柱191受所述連接件32拉脫而斷裂。而且,所述第一滑動支架17的結構更加穩固。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8所示,所述第一限位部19也可以設置於所述第二滑槽142內。所述第一限位部19為設置於所述第二蓋板182的凸柱183,每一所述第一限位部19對應穿過所述第二底座181的第二滑槽142。所述第一限位部19可以與所述連接件32(見圖1)滑入所述第二滑槽142的部分進行扣接,限制所述連接件32滑入所述第二滑槽142的部分脫離所述第二滑槽142。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所示19,所述限位柱191還可以是固定在所述第一蓋板172朝向所述第一底座171一側。所述限位柱191遠離所述第一蓋板172的一端插入所述底板1711的固定孔1721。所述限位柱191固定於所述第一蓋板172和所述底板1711之間。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20所示,所述第一限位部19還可以是設置在所述底板1711的限位孔1723,所述限位孔1723的長度方向大致平行所述第一滑槽141(見圖2)的長度方向。所述連接件32(見圖1)存在部分與所述限位孔1723滑動連接。所述限位孔1723限制所述連接件32的部分脫離所述限位孔1723,以限制所述連接件32脫離所述第一殼體10(見圖1)。

請參閱圖圖13和圖15,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部110設置於所述第一滑動支架17,所述第一定位部110對所述連接件32滑入所述第一滑槽141的部分進行定位,以使所述連接件32滑入所述第一滑槽141的部分可以停留在所述第一滑槽141的預設位置處。即所述第一殼體10設有兩個所述第一定位部110,兩個所述第一定位部110分別對所述連接件32一側的二端部進行定位,以達到對所述連接件32滑動連接所述第一殼體10的一側整體進行定位,並保持所述連接件32滑動連接所述第一殼體10的一側整體停留在預設位置。而且通過在所述第一滑動支架17上設置所述第一定位部110,避免了在多個所述第二滑動架18上設置定位部,達到了使所述第一殼體10結構簡單的效果。而且通過所述連接件32與所述第一滑動支架17有效連接,使得所述第一殼體10隨所述連接件32維持在任意彎折的狀態而與所述第二殼體20維持在呈任意夾角狀。

本實施方式中,請參閱圖16和圖17,所述固定塊1712在與所述導滑條173相背離一側設有沉孔1713。所述沉孔1713的底端設有貫穿所述固定塊1712的滑孔1714。所述滑孔1714遠離所述沉孔1713的開口端內側設置第一凸緣1715。所述底座171還包括可拆卸連接於所述沉孔1713的擋板1716。所述擋板1716通過螺釘鎖緊於所述沉孔1713,以封蓋滑孔1714。所述第一定位部110包括滑動連接於所述滑孔1714的卡銷1101、彈性壓縮於所述擋板1716和所述卡銷1101之間的彈性件1102。所述卡銷1101的滑動方向大致垂直所述第一滑槽141(見圖2)。所述卡銷1101穿過所述導滑條173朝遠離或靠近所述擋板1716的方向滑動。所述卡銷1101連接所述彈性件1102的一端周側設有第二凸緣1103。所述第一凸緣1715限制所述第二凸緣1103滑出所述滑孔1714,以防止所述卡銷1101脫離所述滑孔1714。所述卡銷1101連接所述彈性件在一種狀態下,如圖21所示,所述彈性件1102在所述卡銷1101和所述擋板1716之間呈舒展狀態,所述彈性件1102對所述卡銷1101提供彈性作用力,以使所述卡銷1101朝遠離所述擋板1716的方向滑動,並且所述卡銷1101可以抵持於所述連接件32滑入所述第一滑槽141的部分,對所述連接件32滑入所述第一滑槽141的部分產生擠壓力,使該部分停留在所述第一滑槽141無法繼續滑動;在另一狀態下,如圖22所示,所述彈性件1102在所述卡銷1101和所述擋板1716之間呈壓縮狀。所述卡銷1101朝靠近所述擋板1716的方向滑動,所述卡銷1101可以與所述連接件32滑入所述第一滑槽141的部分分離,即所述卡銷1101撤銷對該部分的擠壓力,以使該部分可以相對所述第一滑槽141滑動。請繼續參閱圖16和圖17,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彈性件1102為矩形彈簧。所述彈性件1102塞入所述滑孔1714,所述彈性件1102對所述卡銷1101提供遠離所述擋板1716的回覆力。當所述彈性件1102被彈性壓縮時,所述卡銷1101靠近所述擋板1716,所述連接件32的一側可以相對所述第一內側部14(見圖2)滑動;當所彈性件1102處於彈性舒展狀態時,所述卡銷1101遠離所述擋板1716,所述卡銷1101受所述彈性件17b的彈性作用力而牴觸於所述連接件32滑入所述第一滑槽141的部分,使得所述連接件32的一側相對所述第一內側部14固定不動。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23所示,所述底板1711設有滑孔1724,所述卡銷1101滑動連接於所述滑孔1724。所述擋板1716固定在所述底板1711背離所述第一蓋板172一側,並且遮蓋所述滑孔1724。所述彈性件1102彈性壓縮於所述卡銷1101和所述擋板1716之間,通過所述彈性件1102對所述卡銷1101施加彈性作用力,所述卡銷1101可以對所述連接件32滑入所述第一滑槽141的部分施加擠壓力,實現對所述連接件32(見圖1)滑入所述第一滑槽141的部分進行定位。

本實施方式中,請繼續參閱圖16和圖17,所述卡銷1101遠離所述擋板1716的一端呈半球狀。在對所述第一殼體10(見圖1)或所述第二殼體20(見圖2)施加翻轉作用力時,所述第一殼體10相對所述第二殼體20翻轉,該翻轉作用力作用於所述第一殼體10或所述第二殼體20,所述第一殼體10或所述第二殼體20對所述連接件32形成擠壓力,以使所述連接件32靠近所述第一殼體10一側受該擠壓力相對所述第一殼體10滑動。由於所述卡銷1101呈半球狀一端在所述彈性件1102彈性作用下牴觸於所述連接件32滑入所述第一滑槽141的部分。在所述連接件32滑入所述第一滑槽141的一部分受擠壓力時,該擠壓力會通過所述卡銷1101的半球形端面對所述卡銷1101產生大致垂直所述擋板1716的分力,當該分力大於所述彈性件1102的彈性作用力時,所述卡銷1101受該分力作用開始朝靠近所述擋板1716方向滑動,使得所述卡銷1101撤銷對所述連接件32的擠壓力,進而所述連接件32的一側可以滑動至另一預設位置。當然,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卡銷1101遠離所述擋板1716的一端還可以呈錐狀或呈楔形或端部存在傾斜面的結構,所述卡銷1101的端部傾斜面可將大致垂直所述卡銷1101長度方向的擠壓力分出一個大致平行所述卡銷1101長度方向的分力,以使得所述卡銷1101滑動。

請參閱圖24、圖25和圖26,所述第二殼體20包括第二前殼21和相對所述第二前殼21相蓋合的第二後殼22。所述第二前殼21與所述第二後殼22之間形成第二收容腔23,所述第二收容腔23內部分收容所述電子組件300(見圖1)。所述第二前殼21包括支撐所述柔性顯示屏40遠離所述第一殼體10一端的第二支撐面211。所述第二後殼22蓋合於所述第二前殼21與所述第二支撐面211相背一側。所述第二後殼22具有與所述第二前殼21相背的第二背面221。如圖25所示,在所述第一殼體10與所述第二殼體20相摺疊時,所述第一背面121與所述第二背面221相貼合。所述第一支撐面111與所述第二支撐面211分別位於所述移動終端900的兩側,並共同對所述柔性顯示屏40進行支撐。如圖26所示,在所述第一殼體10與所述第二殼體20相開啟時,所述第一支撐面111與所述第二支撐面211相平齊,且所述第一支撐面111與所述第二支撐面211共同支撐所述柔性顯示屏40,以使所述柔性顯示屏40位於所述第一殼體10和所述第二殼體20的外側。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殼體10的第一背面121設有凸起部122。所述凸起部122可以是攝像鏡頭端部、或曝光燈端部、或按鍵端部等凸出於所述第一背面121的結構,可以有效減少所述第一支撐面111至所述第一背面121的距離,使得所述第一殼體10更加纖薄,進而提高用戶體驗。為了使得所述第二背面221可以完全貼合於所述第一背面121,所述第二背面221設有與所述凸起部122相配合的凹槽222。所述凹槽222的深度可以大於或等於所述凸起部122的高度。避免在所述第一殼體10與所述第二殼體20相摺疊時所述凸起部122抵持於所述第二殼體20,防止所述凸起部122損傷所述第二殼體20,提高所述殼體組件100的使用受命,並且增加所述殼體組件100的外觀性能。

請參閱圖27和圖28,所述第二殼體20還包括連接所述連接模組30的第二內側部24和相對所述第二內側部24遠離所述連接模組30的第二外側部25。所述第二內側部24固定連接所述柔性板件31(見圖1)遠離所述第一殼體10(見圖1)的一側邊,並滑動連接所述連接件32(見圖1)的一側。所述第二外側部25用以固定連接所述柔性顯示屏40(見圖1)遠離所述第一殼體10一端的邊緣,以使所述柔性顯示屏40遠離所述第一殼體10的一端層疊於所述第二殼體20上,所述第二殼體20、所述第一殼體10和所述連接模組30(見圖1)共同對所述柔性顯示屏40進行支撐。

由於所述第二殼體20在相對所述第一殼體10翻轉時,所述第二殼體20與所述第一殼體10之間的空間受到壓縮而減小,為了避免所述第二殼體20對所述連接件32產生擠壓變形,所述第二殼體20的第二內側部24對所述連接件32的一側進行部分收容,並使得所述連接件32的一側可以部分滑入所述第二內側部24。所述第二內側部24也朝所述第二外側部25開設有第二收納部26。所述連接件32靠近所述第二殼體10的一側滑動連接於所述第二收納部26。所述連接件32在彎折時,存在部分可滑入所述第二內側部24的第二收納部26內,實現所述連接件32可以收攏於第一殼體10和所述第二殼體20之間,以避免所述連接件32受擠壓產生形變。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殼體20的第二內側部24與所述第一內側部14結構相同設置。所述第二前殼21固定有所述第三滑動支架111和所述第四滑動支架112,所述第二殼體20的第二內側部24通過所述第三滑動支架111和所述第四滑動支架112滑動連接所述連接件32遠離所述第一殼體10的一側。所述第三滑動支架113與所述第一滑動支架17結構相同。所述第四滑動支架114與所述第二滑動支架18結構相同。

請參閱圖29,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柔性板件31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固定邊311和相對所述第一固定邊311設置的第二固定邊312,以及連接於所述第一固定邊311和所述第二固定邊312之間兩個相對設置的連接側邊313。所述第一固定邊31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殼體10(見圖2)的第一內側部14(見圖2),所述第二固定邊312固定連接所述第二殼體20(見圖28)的第二內側部24(見圖28)。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邊311焊接於所述第一內側部14的第二蓋板182(見圖7)和第一蓋板172(見圖7)上。所述第二固定邊312焊接於所述第二內側部24。在所述第一殼體10相對所述第二殼體20翻轉時,所述第一固定邊311相對所述第二固定邊312相互靠攏或開啟,以使得所述柔性板件31彎曲或展開,並帶動所述連接件32彎折或展開。所述連接側邊313與所述柔性顯示屏40的側邊相對齊,增加對所述柔性顯示屏40的支撐面積,並且增加所述殼體組件100(見圖1)的外觀性能。所述柔性板件31位彈性鋼片。所述柔性板件31對所述柔性顯示屏40具有支撐作用力,並且方便彎曲,以提高用戶體驗。為了減小所述柔性板件31在彎曲後的彈性應力,以減少所述柔性板件31在彎曲後對所述柔性顯示屏40(見圖1)反彈力。所述柔性板件31沿大致平行所述第一固定邊311的方向設置多個間隔排列的條形通孔314。每一所述條形通孔314的長度方向大致平行於所述連接側邊313。當然,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柔性板件31的第一固定邊311和所述第二固定邊312還可以是分別通過螺釘鎖緊於所述第一殼體10和所述第二殼體20;所述條形通孔314還可以是圓形通孔替換。

請參閱圖30和圖31,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連接件32包括相對的第一連接部3211和第二連接部3212(圖30中虛線框所示)。所述第一連接部3211和所述第二連接部3212分別滑動連接於所述第一殼體10(見圖1)和所述第二殼體20(見圖1)。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連接部3211設有對應滑動連接於所述第一滑槽141(見圖2)的第一滑板3213和多個分別對應滑動連接所述第二滑槽142(見圖2)的第二滑板3214。所述第一滑板3213的長度方向大致平行於所述導滑條173。所述第一滑板3213大致平行於所述第一支撐面111。所述第一滑板3213在長度方向的兩側具有兩個相對設置的滑動側壁3221。所述滑動側壁3221相對所述導滑條173(見圖7)的凹槽175(見圖7)滑動,所述滑動側壁3221與所述凹槽175的底面相配合,以方便所述第一滑板3213在所述第一滑槽141內兩個所述導滑條173之間滑動。每一所述第二滑板3214大致平行於所述第一支撐面111。且每一所述第二滑板3214的長度方向與所述第一滑板3213的長度方向大致相平行。多個所述第二滑板3214間隔排列於兩個所述第一滑板3213之間。所述第二滑板322的外周側壁與所述第二滑動槽142(見圖2)的內周側壁相配合,以保證所述第二滑板3214順暢滑動連接於所述第二滑動槽142。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連接部3212設有兩個第三滑板3215和位於兩個所述第三滑板3215之間的多個第四滑板3216。所述第三滑板3215對應滑動連接於所述第三滑動支架111的第一滑槽141(見圖2)。所述第四滑板3216對應滑動連接於所述第四滑動支架114的第二滑槽142(見圖2)。所述第三滑板3215的結構與所述第一滑板3213結構相同。所述第四滑板3216的結構與所述第二滑板3214的結構相同。

為了防止所述第一連接部3211和第二連接部3212分別脫離所述第一殼體10和所述第二殼體20,以及為了使所述第一連接部3211和所述第二連接部3212分別相對所述第一殼體10和所述第二殼體20進行定位,並維持所述第一殼體10相對所述第二殼體20呈預設夾角。所述第一連接部3211設有與所述第一限位部19(見圖13和圖15)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部324和設有與所述第一定位部110(見圖13和圖15)相配合第二定位部325。利用所述第二限位部324與所述第一限位部19相配合,以限制所述連接件32脫離所述第一殼體10或/和所述第二殼體20。利用所述第二定位部325與所述第一定位部110進行配合,可以使得所述連接件32位置在彎曲或展開狀,並使得所述第一殼體10相對所述第二殼體20維持在呈預設夾角狀。所述第二連接部3212設有與所述第一連接部3211相同的第二限位部324,以及設有與所述第一連接部3211相同的第二定位部325。

本實施方式中,請參閱圖32,所述第二限位部324設置於所述第一滑板3213上。所述第二限位部324為條形限位孔。所述第二限位部324的開口邊緣呈橢圓跑道狀。所述第二限位部324長度方向與所述第一滑板3213的長度方向大致相平行。所述第一限位部19(見圖13)的限位柱191穿過所述第二限位部324,所述限位柱191在所述第二限位部324內滑動。所述第二限位部324的寬度大致與所述限位柱191的直徑相同,所述第二限位部324允許所述限位柱191僅在第一滑板3213的長度方向滑動,限制所述限位柱191在大致垂直所述第一滑槽141的方向移動。如圖22所示,當所述限位柱191滑動至所述第二限位部324的一端時,所述第一滑板3213停止相對所述第一滑槽141滑動,限制所述第一滑板3213滑出所述第一滑槽141,實現所述連接件32的兩側邊無法脫離所述第一殼體10和所述第二殼體20,如圖33所示,此時所述第一殼體10可以相對所述第二殼體20開合至最大夾角狀態,所述第一殼體10相對所述第二殼體20翻轉超過180°,以使所述移動終端900可以充當筆記本功能。當然,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20和圖34所示,若所述第一限位部19為開設於所述底板1711的限位孔1723時,所述第二限位部324也可以是固定於所述第一滑板3213上的凸柱,所述第二限位部324滑動連接所述限位孔1723。

本實施方式中,請繼續參閱圖31,所述第二定位部325為定位槽。多個所述第二定位部325開設於所述滑動側壁3221上。多個所述第二定位部325沿所述第一滑板3213的長度方向間隔排列。如圖32所示,當所述第一殼體10(見圖1)和所述第二殼體20(見圖2)受外界作用力相互翻轉時,所述連接件32的第一連接部3211(見圖30)相對所述第一殼體10和所述第二殼體20滑動。第一滑板3213受外界作用力相對所述第一滑槽141滑動,並且當所述第二定位部325滑動到與所述卡銷1101相對的位置處,所述卡銷1101的一端受彈性力作用而抵持於所述第二定位部325,所述卡銷1101對第一滑板3213施加擠壓力,所述第一滑板3213在滑動方向上受所述卡銷1101的阻礙,停止繼續相對所述第一滑槽141滑動。而此時撤銷對所述第一殼體10和所述第二殼體20的作用力,所述第一滑板3213停留在所述第一滑槽141的預設位置,所述連接件32保持在彎曲狀態,以及所述第一殼體10和所述第二殼體20維持在呈預設夾角狀態。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35和圖36所示,所述固定塊1712包括大致與所述底板1711大致垂直的導向側面1713。所述第一定位部110包括設置於所述固定塊1712的定位孔1104,所述定位孔1104位於導向側面1713。所述第二定位部325包括固定於所述滑動側壁3221的多個彈片3222。多個所述彈片3222在所述滑動側壁3221上間隔排列。每一所述彈片3222包括一個固定所述滑動側壁3221的固定端3223和一個遠離所述滑動側壁3221的牴觸端3224,以及連接於所述固定端3223和所述牴觸端3224之間的彈性臂3225。所述彈性臂3225提供所述牴觸端3224遠離所述滑動側壁3221的彈性回復力。當所述牴觸端3224在所述彈性臂3225的彈性作用下收容於所述定位孔1104內,由於所述定位孔1104的開設方向大致垂直所述第一滑槽141,所以所述定位孔1104限制所述牴觸端3224繼續沿所述第一滑槽141滑動,即限制所述第一滑板3213滑動,以實現定位;當所述牴觸端3224壓縮所述彈性臂3225,所述牴觸端3224脫離所述定位孔1104,所述彈片3222可以隨所述第一滑板3213滑動。

請繼續參閱圖30和圖37,所述連接件32包括彎折鏈326(圖30中虛線框所示)。所述彎折鏈326包括相互轉動的第一鏈節327和第二鏈節328,以及轉動連接於所述第一鏈節327和所述第二鏈節328之間的第一轉軸329。兩個所述第一連接部3211分別設置於所述彎折鏈326的兩側。所述第一連接部3211大致平行所述第一轉軸329,兩個所述第一連接部3211距離所述第一轉軸329相等。在所述連接件32沒有相對所述柔性板件31偏移時,所述第一轉軸329距離所述第一殼體10與距離所述第二殼體20相等。所述轉軸320大致正對所述柔性板件31(見圖29)大致幾何中位線處。通過所述第一鏈節327相對所述第二鏈節328翻轉,實現所述彎折鏈326彎折或展開,並且所述彎折鏈326可以對所述柔性板件31進行支撐。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彎折鏈326包括多個所述第一鏈節327和多個所述第二鏈節328,多個所述第一鏈節327和多個所述第二鏈節328沿所述轉軸320相互交錯排列,使得所述多個所述第一鏈節327和所述第二鏈節328呈彎折板狀。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38所示,所述彎折鏈326也可以僅設置一個所述第一鏈節327和一個所述第二鏈節328,通過所述第一鏈節327設置凹槽3275,所述第二鏈節328設置嵌入所述凹槽3275的凸起3285,通過所述第一轉軸329穿過該凹槽3275和凸起3285,所述第一鏈節327和所述第二鏈節328共同轉動連接於所述第一轉軸329,並相互轉動。

請繼續參閱圖37,所述第一鏈節327包括第一內接部3271和相對所述第一內接部3271設置的第一外接部3272,以及位於所述第一內接部3271和第一外接部3272之間相對設置的兩個第一側壁3273。其中一個所述第一側壁3273朝另一所述第一側壁3273在所述第一內接部3271處設有轉軸孔,所述第一轉軸329穿過所述轉軸孔,所述第一鏈節327的第一內接部3271轉動連接於所述第一轉軸329。為了避免所述第一鏈節327在相對所述第一轉軸329轉動時,對其他部件造成幹涉,所述第一內接部3271和所述第一外接部3272均設置半圓弧形曲面,所述第一轉軸329的大致幾何中心軸線與該半圓弧形曲面的大致幾何中心軸線相重合,所述第一鏈節327的第一內接部3271對其他部件減小幹涉。所述第一鏈節327為金屬件,所述鏈節327的表面可以進行陽極氧化處理,以增加所述彎折鏈326的外觀性能。當然,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鏈節327還可以是彎曲板件,以方便在所述柔性板件31彎曲時,對所述柔性板件31進行支撐。

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鏈節328包括第二內接部3281和相對所述第二內接部3281設置的第二外接部3282,以及位於所述第二內接部3281和第二外接部3282之間相對設置的兩個第二側壁3283。其中一個所述第二側壁3283朝另一所述第二側壁3283在所述第二內接部3281處設有轉軸孔,所述第一轉軸329穿過所述轉軸孔,所述第二鏈節328的第二內接部3281轉動連接於所述第一轉軸329。所述第二側壁3283與所述第一側壁3273大致相平行。並且所述第二側壁3283與所述第一側壁3273之間存在間隙,以保證所述第一鏈節327相對所述第二鏈節328轉動順暢。為了避免所述第二鏈節328在相對所述第一轉軸329轉動時,對其他部件造成幹涉,所述第二內接部3281設置半圓弧形曲面,所述第二外接部3282設置半圓弧形曲面。所述第一轉軸329的大致中心軸線與該半圓弧形曲面的大致幾何中心軸線相重合,所述第二鏈節328的第二內接部3281對其他部件減小幹涉。所述第二鏈節328也可以是金屬件。所述第二鏈節328的外表面可以採用與所述第一鏈節327相同的陽極氧化處理,以保持所述第二鏈節328與所述第一鏈節327相同外觀。

由於所述第一鏈節327可以相對所述第二鏈節328翻轉至任意角度,所述第一鏈節327相對所述第二鏈節328在外界作用力下彎折後,所述柔性板件31(見圖29)呈彎曲狀,所述柔性板件31可以通過所述第一殼體10(見圖1)和所述第二殼體20(見圖1)分別對所述第一鏈節327和所述第二鏈節328產生彈性回復力,若撤銷該外界作用力,所述第一鏈節327和所述第二鏈節328容易受所述柔性板件31的彈性回復力作用而相互展開。為了使得所述第一鏈節327與所述第二鏈節328在呈任意夾角後維持相對固定,並使所述第一殼體10相對所述第二殼體20在翻轉呈任意夾角後維持相對固定狀態,所述連接件32(見圖30)還包括阻尼機構33。所述阻尼機構33用以對所述彎折鏈326產生彎折阻尼力,使得在對所述彎折鏈326撤銷外界作用力後可以維持彎折或展開形狀不變。

請參閱圖37、圖38和圖39,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阻尼機構33包括第一阻尼組件331,所述第一阻尼組件331包括第一阻尼環3311和第二阻尼環3312。所述第一阻尼環3311套設於所述第一轉軸329並隨所述第一鏈節327轉動。所述第二阻尼環3312套設於所述第一轉軸329並隨所述第二鏈節328轉動,所述第一阻尼環3311和所述第二阻尼環3312相互牴觸,以產生摩擦阻尼力。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阻尼機構33包括多組所述第一阻尼組件331,每一組所述第一阻尼組件331位於所述第一鏈節327和所述第二鏈節328之間。所述第一阻尼環3311採用耐磨片製成。所述第二阻尼環3312採用耐磨片製成。所述第一阻尼環3311具有粗糙表面,所述第二阻尼環3312也具有粗糙表面。所述第一阻尼環3311和所述第二阻尼環3312相互牴觸轉動時,兩個所述第一阻尼環3311與所述第二阻尼環3312會產生相互的摩擦阻力。而由於所述第一阻尼環3311和所述第二阻尼環3312分別固定於所述第一鏈節327的第一側壁3273和所述第二鏈節328的第二側壁3283,使得該摩擦阻力傳導至所述第一鏈節327和所述第二鏈節328。所述第一鏈節327與所述第二鏈節328相互存在摩擦阻力阻止相互轉動,當外界作用力小於該摩擦阻力時,所述第一鏈節327相對所述第二鏈節328固定,導致所述柔性板件31維持形狀不變,所述第一殼體10相對所述第二殼體20固定不動。當外界作用力大於該摩擦阻力時,所述第一鏈節327相對所述第二鏈節328轉動,所述柔性板件31彎曲變形,所述第一殼體10相對所述第二殼體20翻轉。當然,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40所示,所述阻尼機構33還可以是包括多個設置於所述第一側壁3273並繞所述第一轉軸329設置的第一棘刺336,以及多個設置於所述第二側壁3283並繞所述第一轉軸329設置的第二棘刺337,所述第一棘刺336與所述第二棘刺337相牴觸,對所述第一鏈節327和所述第二鏈節328產生摩擦阻力。

本實施方式中,請繼續參閱圖37、圖38和圖39,所述第一阻尼組件331還包括第一彈性圈3313、第二彈性圈3314、第一卡環3315和第二卡環3316。所述第一彈性圈3313套設於所述第一轉軸329上,並且固定於所述第一側壁3273與所述阻尼環3311之間。所述第二彈性圈3314套設於所述第一轉軸329上,並且固定於所述第二側壁3283與所述第一阻尼環3311之間。所述第一彈性圈3313對所述第一阻尼環3311提供彈性作用力,所述第二彈性圈3314對所述第二阻尼環3312提供彈性作用力,以使得所述第一阻尼環3311和所述第二阻尼環3312相互牴觸。所述第一卡環3315固定於所述第一轉軸329周側,所述第一彈性圈3313彈性壓縮於所述第一阻尼環3311和所述第一卡環3315之間。所述第一卡環3315對所述第一彈性圈3313進行限位,防止所述第一彈性圈3313在所述第一轉軸329上的位置偏移。所述第二卡環3316固定於所述第一轉軸329周側,所述第二彈性圈3314彈性壓縮於所述第二阻尼環3312和所述第二卡環3316之間。所述第二卡環3316對所述第二彈性圈3314進行限位,防止所述第二彈性圈3314在所述第一轉軸329上的位置偏移。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轉軸329由多根短軸構成,每一所述短軸分別穿過所述第一鏈節327和所述第二鏈節328。所述第一卡環3315和所述第二卡環3316分別卡固於所述短軸3291的兩端,方便將所述第一阻尼組件331組裝於所述第一鏈節327和所述第二鏈節328。所述第一側壁3273設有第一卡槽3274,所述第二側壁3283設有第二卡槽3284。所述第一卡槽3274為異形槽,所述第二卡槽3284為異形槽,將所述第一阻尼環3311和所述第二阻尼環3312分別卡設於所述第一卡槽3274和所述第二卡槽3284內,以防止所述第一阻尼環3311相對所述第一卡槽3274,以及防止所述第二阻尼環3312相對所述第二卡槽3284轉動。所述第一彈性圈3313和所述第二彈性圈3314分別固定於所述第一卡槽3274和所述第二卡槽3284,減小所述第一鏈節327和所述第二鏈節328之間的間隙,提高所述彎折鏈326的支撐性能。所述第一卡環3315和第二卡環3316分別位於所述第一卡槽3274和所述第二卡槽3284底部,但是分別距離所述第一卡槽3274的底面和所述第二卡槽3284的底面存在間隙,以對所述第一鏈節327和所述第二鏈節328進行保護,防止所述第一彈性圈3313損傷所述第一鏈節327,防止所述第二彈性圈3314損傷所述第二鏈節328。當然,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彈性圈3313還可以採用彈簧等其他彈性元件替換,所述第二彈性圈3314還可以採用彈簧等其他彈性元件替換。

請參閱圖41,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彎折鏈326還包括第三鏈節333、第四鏈節334、第二轉軸335和第三轉軸336。所述第三鏈節333為金屬件,所述第三鏈節333可以具有與所述第一鏈節327相同的陽極氧化外表面。所述第四鏈節334為金屬件,所述第四鏈節334可以具有與所述第一鏈節327相同的陽極氧化外表面。所述第三鏈節333通過第二轉軸335轉動連接於所述第一鏈節327的第一外接部3271。所述第四鏈節334通過第三轉軸336轉動連接於所述第二鏈節328的第二外接部3283。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三鏈節333的轉動方向大致平行於所述第一鏈節327的轉動方向。即所述第二轉軸335大致平行於所述第一轉軸329。所述第三鏈節333包括第三內接部3331和相對所述第三內接部3331設置的第三外接部3332,以及位於所述第三內接部3331和第三外接部3332之間相對設置的兩個第三側壁3333。其中一個所述第三側壁3333朝另一所述第三側壁3333在所述第三內接部3331處設有轉軸孔,所述第二轉軸335穿過所述轉軸孔,所述第三鏈節333的第三內接部3331轉動連接於所述第二轉軸335。所述第二轉軸335還穿過所述第一鏈節327在第一外接部3272處的轉軸孔,所述第三鏈節333相對所述第一鏈節327相互翻轉。多個所述第三鏈節333與多個所述第一鏈節327在所述第二轉軸335上相互交錯排列。所述第三鏈節333的其中一第三側壁3333朝相鄰另一所述第三鏈節333的第三側壁3333延伸有凸臺3334,所述凸臺3334高度大致等於所述第一鏈節327的兩個第一側壁3273之間的距離。所述凸臺3334彌補相鄰兩個所述第三鏈節333的第三側壁3333之間的空隙,減小相鄰兩個所述第三鏈節333之間的間距,進一步增大所述彎折鏈326對所述柔性顯示屏40的貼合面積,以使得所述彎折鏈326對所述柔性顯示屏40支撐更加穩固。多個所述第三鏈節333的第三外接部3332構成所述連接件32的第一連接部3211(見圖30)。位於所述第二轉軸335端部的所述第三鏈節333在所述第三外接部3332上固定所述第一滑板3213。所述第一滑板3213與位於所述第二轉軸335端部的所述第三鏈節333一體設置。所述第三外接部3332設有平整側面,所述第一滑板3213大致垂直所述第三外接部3332的平整側面。所述第二轉軸335上其他的所述第三鏈節333在所述第三外接部3332處固定所述第二滑板3214。多個所述第三鏈節333滑動連接於所述第一殼體10,以實現所述連接件32靠近所述第一殼體10(見圖1)的第一連接部3211滑動連接於所述第一殼體10。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三側壁3333與所述第一側壁3273大致相平行,並且所述第三側壁3333與所述第一側壁3273之間存在間隙,以保證所述第一鏈節327相對所述第三鏈節333轉動順暢。為了避免所述第三鏈節333在相對所述第二轉軸335轉動時,對其他部件造成幹涉,所述第三內接部3331和所述第三外接部3332均設置半圓弧形曲面,所述第二轉軸335的大致幾何中心軸線與該半圓弧形曲面的大致幾何中心軸線相重合,所述第二鏈節328的第二內接部3281對其他部件減小幹涉。所述凸臺3334朝向所述第一鏈節327一側也設置半圓弧形曲面。為了使得所述第三鏈節333與所述第一鏈節327在呈任意夾角後維持相對固定,並使所述第一殼體10相對所述第二殼體20在翻轉呈任意夾角後維持相對固定狀態,所述阻尼機構33還包括多組第一側邊阻尼組件332。每一所述第二阻尼組件332位於所述第一鏈節327和所述第三鏈節333之間,用以對所述第三鏈節333和所述第一鏈節327產生翻轉阻尼力,使得在對所述第三鏈節333和所述第一鏈節327撤銷外界作用力後可以維持相對固定狀態。

如圖39和圖41所示,所述第二阻尼組件332與所述第一阻尼組件331相同設置。所述第二阻尼組件332的第一彈性圈3313套設於所述第二轉軸325上,並且固定於所述第一鏈節327與所述第二阻尼組件332的第一阻尼環3311之間。所述第二阻尼組件332的第二彈性圈3314套設於所述第二轉軸325上,並且固定於所述第三鏈節333與所述第二阻尼組件332的第二阻尼環3312之間。

所述第四鏈節334與所述第三鏈節333結構相同設置。在所述第四鏈節334與所述第二鏈節328裝配時,所述第四鏈節334的凸臺3334朝向與所述第三鏈節333的凸臺3334朝向相反。多個所述第四鏈節334與多個所述第二鏈節328在所述第三轉軸336上相互交錯排列。多個所述第四鏈節334相對所述第三轉軸336一側構成所述第二連接部3212(見圖29),實現所述連接件32的第二連接部3212滑動連接於所述第二殼體20。所述第四鏈節334與所述第二鏈節328在呈任意夾角後維持相對固定,並使所述第一殼體10相對所述第二殼體20在翻轉呈任意夾角後維持相對固定狀態,所述阻尼機構33還包括第三阻尼組件340。所述第三阻尼組件340用以對所述第四鏈節334和所述第二鏈節328產生翻轉阻尼力,使得在對所述第四鏈節334和所述第二鏈節328撤銷外界作用力後可以維持相對固定狀態。所述第四阻尼組件340與所述第一阻尼組件331相同設置。所述第三阻尼組件340的第一彈性圈3313套設於所述第三轉軸326上,並且固定於所述第二鏈節328與所述第三阻尼組件340的第一阻尼環3311之間。所述第三阻尼組件340的第二彈性圈3314套設於所述第三轉軸326上,並且固定於所述第四鏈節334與所述第三阻尼組件340的第二阻尼環3312之間。

請參閱圖30和圖42,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殼體10(見圖1)可相對所述第二殼體20(見圖1)翻轉,所述第一殼體10所述第二殼體20由於所述連接件32相對的兩所述第一連接部3211分別滑動連接於所述第一殼體10和所述第二殼體20,因此需要避免兩個所述第一連接部3211同時朝一個方向相對所述第一殼體10或所述第二殼體20滑動。即為了避免所述連接件32相對所述柔性板件31偏移而導致無法撐起所述柔性板件31,所連接模組30還包括限制件34。所述限制件包括34第一端341和相對所述第一端341設置的第二端342,所述第一端341和所述第二端342分別連接於所述柔性板件31和所述連接件32,所述限制件34限制所述連接件32相對所述柔性板件31朝所述第一殼體10或所述第二殼體20偏移。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端341固定連接所述柔性板件31,所述第二端342對所述連接件32進行限位。所述第一端341距離所述第一殼體10和所述第二殼體20相等,所述第二端342對所述連接件32進行限位,以限制所述連接件32朝向所述第一殼體10或第二殼體20偏移。

請參閱圖43、圖44和圖45,提供第一種實施方式,所述第一端341朝遠離所述第二端342方向設有凸柱343,所述第二端342沿大致垂直所述限制件34長度方向開設轉軸孔344。所述柔性板件31在大致平行所述第一固定邊311的大致幾何中位線位置上開設有與所述第一鏈節327相對的焊接孔315,所述凸柱343焊接於所述焊接孔315內,所述第一端341距離所述第一殼體10(見圖1)和所述第二殼體20(見圖1)相等。如圖42所示,所述第一鏈節327在所述第一內接部3271處開設有開口朝向所述柔性板件31的收容槽3274。所述第一轉軸329穿過所述收容槽3274。所述限制件34的第二端342收容於所述收容槽3274內,所述第一轉軸329穿過所述第二端342的轉軸孔344,所述限制件34在所述收容槽3274內可相對所述第一鏈節327轉動。所述限制件34的第二端342相對所述第一轉軸329固定。即所述連接件32大致平行所述第一連接部3211的大致幾何中位線相對所述限制件34的第二端342固定,實現所述連接件32在大致平行所述第一連接部3211幾何中位線始終正對所述柔性板件31大致平行所述第一固定邊311的幾何中位線,限制所述連接件32相對所述柔性板件31偏移,保證了所述連接模組30可以有效支撐所述柔性顯示屏40的彎曲部分。所述柔性板件31上相對多個所述第一鏈節327均開設有多個所述焊接孔315,並且所述柔性板件31相對多個所述第二鏈節327也開設有多個所述焊接孔315。所述第二鏈節327也開設有所述收容槽327d。所述連接模組30包括多個所述限位件34,多個所述限位件34分別對應安裝於多個所述收容槽3274內,實現所述柔性板件31與所述連接件32的結構更加穩固。

請參閱圖46,提供第二種實施方式,所述限制件34在第二端342設有朝向所述第一端341延伸的限位槽345,所述限位槽345滑動連接於所述連接件32,以限制所述連接件32在預設距離內靠近或遠離所述柔性板件31。

所述連接模組30包括兩個所述限位件34,兩個所述限位件34分別固定在所述第一轉軸329長度方向的兩端。所述限位件34為封裝件,所述限位件34還可以對所述連接件32的兩端進行蓋合封裝。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限位件34為柔性彎曲件。所述第一端341採用粘接或卡合連接的方式固定連接所述柔性板件31的連接側邊313,並隨所述連接側邊313一同彎曲或展開。所述第一端341朝所述第二端342延伸有多個凸起346,多個凸起346沿所述連接側邊313長度方向排列,多個所述凸起346對所述連接件32的兩端進行遮蓋,以提高所述連接模組30的外觀結構性能。每一所述凸起346均具有兩個相傾斜呈夾角的傾斜側壁347。相鄰兩個所述凸起346的傾斜側壁347呈夾角設置。在所述限制件34隨所述柔性板件31展開時,相鄰兩個所述凸起346的傾斜側壁347之間存在間隙。在所述限制件34隨所述柔性板件31彎曲時,相鄰兩個所述凸起346的傾斜側壁347相互靠攏,最終多個所述凸起346相互收縮在一起,共同對所述連接件32的端部進行遮蓋。所述限位槽345位於其中一個所述凸起346上,該凸起346與所述柔性板件31大致平行所述第一固定邊311的大致幾何中位線相對。所述限位槽345與所述柔性板件31大致平行所述第一固定邊311的大致幾何中位線相對,並且所述限位槽345的長度方向大致垂直所述柔性板件31大致平行所述第一固定邊311幾何中位線。所述第一轉軸329的兩端分別插入兩個所述限制件34的限位槽345。所述限位槽345的開口邊緣呈橢圓形跑道狀。所述第一轉軸329的兩端沿所述限位槽345的長度方向滑動連接所述限位槽345。所述限位槽345限制所述第一轉軸329相對所述柔性板件31的中心偏移,以限制所述連接件32相對所述柔性板件31偏移。由於在所述第一殼體10相抵所述第二殼體20超過180°時,所述第一轉軸329至所述柔性板件31的距離會增大,所述第一轉軸329的端部在所述限位槽345的一端朝另一端滑動。所述限位槽345對所述第一轉軸329進行導向,防止所述第一轉軸329在遠離所述柔性板件31時相對所述柔性板件31的大致幾何中心偏移,即達到所述第一殼體10與所述第二殼體20翻轉超過180°,所述連接件32仍然不會相對所述柔性板件31偏移的效果。在所述第一轉軸329由所述限位槽345的一端滑動至另一端時,所述第一轉軸329無法繼續滑動,所述柔性板件31無法繼續遠離所述第一轉軸329。所述第一殼體10無法相對所述第二殼體20繼續增大翻轉角度,即保證所述第一殼體10與所述第二殼體20在安全夾角範圍內相互翻轉,保證了所述柔性顯示屏40在安全夾角範圍內彎曲,防止了所述柔性顯示屏40(見圖1)出現撓曲。由於所述限制件34採用柔性矽膠材料製成,以方便所述限制件34彎曲,所述限制件34容易受所述第一轉軸329摩擦而受損,所以為了增加所述限制件34的使用壽命,所述限制件34在所述限位槽345內套設橢圓形跑道狀鋼圈348,增加所述限制件34的安全性。

請參閱圖47,提供第三種實施方式,所述限制件34為一體成型於所述柔性板件31的鋼板。所述限制件34的第一端341固定於所述連接側邊313的大致幾何中心處,所述第一端341距離所述第一殼體10和距離所述第二殼體20相等。所述第二端342相對所述柔性板件31呈90°彎折。通過預先提供一鈑金件,利用衝壓工藝對該鈑金件的兩端進行衝壓彎折,獲得所述柔性板件31和所述限制件34。所述限制件34的第二端342衝裁出一滑動孔348,所述第一轉軸329的兩端分別穿過兩個所述限制件34的滑動孔348。所述滑動孔348的開口邊緣呈橢圓形跑道狀,所述滑動孔348的長度方向大致垂直所述柔性板件31大致平行所述第一固定邊311的大致幾何中位線。所述第一轉軸329的一端設有滑杆3291,所述滑杆3291在所述滑動孔348內滑動,實現所述第一轉軸329與所述限制件34的第二端342定位,限制所述第一轉軸329相對所述柔性板件31偏移,所述連接件32大致正對所述柔性板件31,保證所述支撐模塊30的結構穩固。所述第一轉軸329在大致正對所述柔性板件31的方向上滑動,以使得所述柔性板件31可以彎折超過180度,即使得所述第一殼體10可以相對所述第二殼體20翻轉呈超過180°的夾角狀。

請參閱圖48、圖49和圖50,在第三實施方式中,所述殼體組件100(見圖1)還包括柔性封裝件50,所述柔性封裝件50用以固定於所述柔性顯示屏40的側邊。所述柔性封裝件50具有封裝面51,所述封裝面51遮蓋所述柔性顯示屏40的側邊。所述封裝面51為所述封裝件50的外側面。所述封裝件50還具有相對所述封裝面51設置的貼合面52。所述貼合面52貼合於所述限制件34,並對應所述固定孔348設有滑槽512。所述第一轉軸329的滑杆3291穿過所述固定孔348,並在所述滑槽512內滑動。所述封裝面51具有與所述柔性顯示屏40的側邊大致相平行的第一邊緣53和相對所述第一邊緣53設置的第二邊緣54,以及多個沿平行所述第一邊緣53方向間隔排列的通孔55。所述第一邊緣53和所述第二邊緣54隨所述柔性顯示屏40的側邊一起彎折或展開,所述多個通孔55的內部空間受所述第一邊緣53和所述第二邊緣54彎折而壓縮,以使所述柔性封裝件50隨所述柔性顯示屏40的側邊彎折而收縮。

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所示52所示,所述第二端342固定連接所述連接件32,所述第一端對所述柔性板件31進行限位,以防止所述連接件32相對所述柔性板件31朝所述第一殼體10或所述第二殼體20偏移。所述柔性板件31的連接側邊313在大致幾何中心處設有滑動柱349。所述第二端342固定連接於所述連接件32的第一轉軸329端部。所述第一端341設有滑動孔348,所述滑動孔348滑動連接於所述滑動柱349。所述滑動孔348的長度方向大致垂直所述柔性板件31大致平行所述第一固定邊311的大致幾何中位線。

所述殼體組件100(見圖1)包括兩個所述柔性封裝件50,兩個所述柔性封裝件50分別固定於所述柔性板件31的兩個連接側邊313。所述柔性封裝件50對所述柔性顯示屏40的連接模組分進行遮蓋。所述柔性封裝件50還對所述連接模組30進行遮蓋,提高所述殼體組件100的外觀性能。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柔性封裝件50採用矽膠材質。所述柔性封裝件50與所述柔性板件31在模內一體成型,所述柔性封裝件50的第一邊緣53固定連接所述連接側邊313。所述柔性封裝件50的第一邊緣53隨所述柔性板件31的連接側邊313一起彎曲或展開。每一所述通孔55的開口邊緣呈橢圓形跑道裝,而且所述通孔55的長度方向大致平行所述連接側邊313。在所述柔性封裝件50彎曲時,所述通孔55內具有足夠的受壓縮空間。當然,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通孔55的開口邊緣還可以呈圓形,或矩形。所述第一邊緣53還可以通過螺釘鎖緊於所述柔性板件31。

請一併參閱圖53,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柔性顯示屏40包括貼於所述第一支撐面111(見圖3)的第一顯示部41、貼於所述第二支撐面121的第二顯示部42和連接於所述第一顯示部41和所述第二顯示部42的彎折顯示部43。所述第一顯示部41和所述第二顯示部42分別隨所述第一殼體10和所述第二殼體20相互摺疊或開啟。所述第一顯示部41包括朝向用戶的第一顯示面和背向用戶的第一背面121(見圖25),所述第二顯示部42包括朝向用戶的第二顯示面和背向用戶的第二背面221(見圖25)。所述彎折顯示部43隨所述第一顯示部41相對所述第二顯示部42摺疊或開啟而彎折或展開。如圖52所示,所述柔性顯示屏40可以隨所述第一殼體10和所述第二殼體20相開啟呈展開狀。如圖54所示,所述柔性顯示屏40可以隨所述第一殼體10與所述第二殼體20呈夾角而彎折,即所述第一顯示部10的第一顯示面相對所述第二顯示部20的第二顯示面翻轉超過180°,圖53中所述第一顯示部41的第一顯示面相對所述第二顯示部20的第二顯示面翻轉角度為270°,所述第一顯示部41的第一背面121與所述第二顯示部42的第二背面221相靠攏。如圖55所示,所述柔性顯示屏40(見圖51)可以隨所述第一殼體10與所述第二殼體20相疊合而呈摺疊狀,所述第一顯示部41的第一背面121與所述第二顯示部42的第二背面221靠攏至貼合狀態。如圖55所示,所述柔性顯示屏40(見圖51)還可以隨所述第一殼體10與所述第二殼體20翻轉而呈相打開狀。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殼體10還可以相對所述第二殼體20滑動,所述連接模組

在一個實施例中,請參閱圖57,所述第二顯示部42的數目為兩個,兩個所述第二顯示部42分別位於所述第一顯示部41的兩側,所述第二殼體20的數目為兩個,兩個所述第二殼體20分別位於所述第一殼體10的兩側,兩個所述第二殼體20分別支撐兩個所述第二顯示部42。每一所述第二顯示部42與所述第一顯示部41之間連接有所述彎折顯示部43。每一所述第二殼體20與所述第一殼體10之間連接有所述連接模組30。每一連接模組30對所述彎折顯示部43進行支撐。

請參閱圖58,所述顯示組件200(見圖1)還包括封蓋所述柔性顯示屏40的柔性透光蓋板60。所述柔性透光蓋板41貼合於所述柔性顯示屏40上。所述透光蓋板60的周緣固定連接所述第一殼體10、第二殼體20和所述柔性板件31上。所述透光蓋板41對所述柔性顯示屏40進行防護,並提高所述移動終端900的外觀性能。

請參閱圖59,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電子組件300(見圖1)包括第一電子模組71、第二電子模組72和電連接所述第一電子模組71和所述第二電子模組72的柔性電路板73。所述第一電子模組71和所述第二電子模組72分別固定於所述第一收容腔13和所述第二收容腔23。所述第一電子模組71可以由印刷電路板和設置於所述印刷電路板的功能模塊構成。所述第一電子模組71可以是主板和設置主板的中央處理器、存儲器、天線、攝像頭和送受話器等。所述第二電子模組72也可以由印刷電路板和設置於所述印刷電路板的功能模塊構成,所述第二電子模組72不同於所述第一電子模組71,所述第二電子模組72可以是電池、連接器、指紋模組等。

以上是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發明的保護範圍。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