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怎麼死的?真的是因為天花嗎?
2025-04-23 05:09:24
同治皇帝是清朝時候鹹豐皇帝惟一一個在世的皇子,在後來也順理成章的當上了皇帝,但是因為同治上位的時候只有六歲,在加上朝中有慈禧太后,同治的一生變得更加的難,甚至關於他是怎麼死的歷史上都沒有確切的記載。
同治皇帝簡介
中文名:同治
類別:年號
時間:公元1861年至1875年
在位帝王:愛新覺羅·載淳
所屬朝代:清代
主要事件:太平天國起義、洋務運動
皇宮:紫禁城
年號:祺祥、同治
名:載淳
出生地:大清紫禁城儲秀宮
逝世時間:同治十三年1875年1月12日(18歲)
在位:1861年11月11日-1875年1月12日
廟號:穆宗
父親:鹹豐帝
母親: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葉赫納拉氏
皇后: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
同治皇帝怎麼死的
照理來說當時的同治帝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為何會駕崩呢?根據正史記載是同治皇帝死於天花,有民間傳言同治帝是死於了梅毒,那同治帝的病情和死因究竟是什麼呢?
據同治帝的授課老師翁同穌的日記裡有明確記載,同治皇帝的病情經過大體是這樣的:
十月二十一日:西苑著涼;十月三十日:今日發疹。十一月初二日:聞傳蟒袍補褂,聖躬有天花之喜。
十一月初八日,翁同龢見到皇帝,「花極稠密」;十一月初九日,翁同龢再次親見皇帝,「氣色皆盛,頭面皆灌漿泡飽滿」。
十一月二十三日:「晤太醫李竹軒、莊某於內務府坐處,據云:脈息皆弱而無力,腰間腫處,兩孔皆流膿,亦流腥水,而根盤甚大,漸流向背,外潰則口甚大,內潰則不可言,意甚為難。」
十一月二十八日:太醫云:「腰間潰如椀,其口在邊上,揭膏藥則汁如箭激,醜刻如此,卯刻復揭,又流半盅。」二十九日再記:「御醫為他揭膏藥擠膿,膿已半盅,色白而氣腥,漫腫一片,腰以下皆平,色微紫,看上去病已深。」
而現存的同治皇帝脈案記載:十一月二十九日「牙脹面腫」;三十日「面頰腫硬,牙浮口黏」;十二月初一日「面頰硬腫,牙齦黑糜口臭」;初二日「各處痘癰俱見正膿,唇腮硬腫,牙齦黑糜,舌乾口臭,大便黑黏」;初四日「牙齦黑臭,勢恐口疳穿腮,毒熱內擾」。這一天,御醫確診為走馬牙疳。
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年)十二月初五日,同治帝在皇宮養心殿銜憾而去。
翁同龢記錄的同治皇帝「花極稠密」,「頭面皆灌漿泡飽滿」,均符合天花的表現。天花在清朝也是常見病,太醫們對天花應該還是不會誤診的。
但在民間流傳甚廣的是,同治帝是因微服逛妓院,染上梅毒而死的。同治死於梅毒的說法通過野史、小說、電影等通俗載體流傳於世,似乎是家喻戶曉,成為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
在歷史研究者當中也有人持同治死於梅毒說法的,但更多的研究者認為應根據可靠的檔案史料來解開這個疑案。他們通過對清宮檔案史料的分析,認定同治確係死於天花而不是梅毒。雙方各執一詞,同治的死因也就成為中國近代史上解不開的謎。
同治皇帝的皇妃
同治皇帝的皇后: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同治十一年九月十四冊為皇后。在同治皇帝死後被封為嘉順皇后,與同治皇帝是同一年離世。
同治皇帝的妃子:淑慎皇貴妃、莊和皇貴妃、敬懿皇貴妃、榮惠皇貴妃。
淑慎皇貴妃,富察氏,德宗即位,以兩太后命,封為敦宜皇貴妃,進敦宜榮慶皇貴妃。光緒三十年,死,諡曰淑慎皇貴妃。
莊和皇貴妃,阿魯特氏,大學士賽尚阿女,孝哲毅皇后的姑姑。穆宗時,立為珣嬪,之後又進珣妃。光緒年間,又進珣貴妃,宣統皇帝時尊為皇考珣皇貴妃。死後,諡曰莊和皇貴妃。
敬懿皇貴妃,赫舍裡氏,穆宗時,從瑜嬪升為瑜妃,光緒帝年間,進瑜貴妃。宣統帝年間,進尊封敬懿皇貴妃。
榮惠皇貴妃,西林覺羅氏,穆宗時,自瑨貴人進瑨嬪。光緒帝年間,進瑨妃。宣統帝年間,進尊封榮惠皇貴妃和榮惠皇太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