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故宮靈異事件和未解之謎
2025-04-22 12:43:25
在我國其實有兩個大的故宮群,一個就是眾所周知的北京故宮群,還有一個就是在瀋陽的故宮群,瀋陽故宮是清朝皇室在進京之前的住處,不過今天小編不是要給大家介紹瀋陽故宮的旅遊景點,而是瀋陽故宮的一些靈異事件和未解之謎,接下來大家跟著小編來看一看吧。
瀋陽故宮靈異事件
前進鄉新修的食人路
它位於瀋陽化校東大牆的東邊第一條路,在這我必須先將路的情況介紹一下:這是一條丁字路,東西的到最西邊盡頭必須左轉或者右轉,因為堵頭就是大牆了。
就是這個大牆,每年都有幾條人命扔在上面,不知道為什麼,牆上寫了大紅色的注意、路邊也立了警示牌,就是不斷的還有人騎摩託車或開車撞到上面,沒有人能說明白,直到有一次,一個騎摩託車的撞在上面,但是所幸沒有死,才揭開這個謎底。
據這個大哥說,情況是這樣的:他的工作就是開摩的的,晚上他和朋友喝完酒,準備收車回家,他家在吳家墳那邊,過了這條路到大牆那裡右轉就是了,可是,平時只要開五分鐘就該右轉的,這天就是開不到。
這時他看到前面有兩個人在伸手攔車,雖然這大哥喝了點酒,不過到手的錢不賺還是覺得心痒痒,就加大油門向那兩個人衝了過去,接下來,就聽「咚」的一聲,不用說您也知道了,這大哥直直的就撞在牆上,再後來醒了就在醫院裡了。
這事後來引得附近居民都很害怕,就開始查原因,最後找到一位歲數很大的老人,這才知道,吳家墳,在幾十年前,曾經是著名的法場,也就是槍斃犯人的地方,而那位大哥看到的所謂兩個「人」很有可能是出來抓替身的
9.18紀念館
9.18事變紀念館就位於瀋陽柳條湖立交橋的西北側,紀念館的造型就是一本檯曆的造型,上面是9.18事變的年份和農曆年份,遠看就是本石頭的檯曆,可怖的是,這座建築上面雕刻了無數的骷髏!一說上面的骷髏的數量就是事變發生時死去的人的數量,這就無從考證了。
那麼最嚇人的地方在哪呢!聽說,來這裡參觀的人,中國人、韓國人、美國人都沒什麼,但是日本人來了,就會聽到哭聲,就連日本人從這紀念館路過都會聽到,可能是心裡作用吧,紀念館旁邊就是瀋陽大學,那裡的日本留學生是從來都不會在晚上從紀念館旁邊走過的,寧可從旁邊的客運公司繞過去走遠路。
神秘的井
故宮裡有一口井,白天看的時候都很正常,但每到晚上12點後往下看,只要天上有月亮,井水上倒映的卻不是你的面孔。至於為什麼會這樣也沒有人知道。
瀋陽故宮四大未解謎團
努爾哈赤是否修建了部分故宮
努爾哈赤在位期間,是否修建了部分故宮?這在史學界同樣存在很大爭議。李治亭教授認為,努爾哈赤在瀋陽時一直都居住在故宮北門旁邊,而不是居住在瀋陽故宮裡,這說明當時故宮肯定還沒建完。
而且建造宮殿是一項耗資巨大工程,前期準備工作紛繁複雜,而努爾哈赤率部遷都瀋陽18個月後便猝然離世。在這麼短時間裡,根本沒有足夠時間能將複雜的宮殿建造得如此之快。
而佟主任則認為,一年半時間也不算太短,在遼陽城建造宮殿時也只用了2年多時間,努爾哈赤在位期間完全有時間修建宮殿。而根據史料最早記載,1627年正月初一,皇太極在大政殿舉行典禮儀式。按照瀋陽的天氣,說明大政殿在1626年10月之前就應該完工。也就是說,在努爾哈赤時期,大政殿和與之成組的建築十王亭時應該已經建好。當然,關於瀋陽故宮的未解之謎還有很多。但李教授強調,只要能從文化角度來分析解讀故宮,那麼這就是皇家宮殿留給後人最重要的一筆文化遺產。
罕王倉促遷都只為保江山龍脈
公元1621年,努爾哈赤率領八旗大軍以銳不可當之勢挺進遼東,並將都城從赫圖阿拉遷至遼東重鎮遼陽,大興土木,修築宮室。然而,出人意料的是,1625年三月初三早朝時,努爾哈赤突然召集眾臣和貝勒議事,提出要遷都盛京(今瀋陽),諸親王、臣子當即強烈反對,但努爾哈赤堅持自己的主張。
努爾哈赤為何如此「倉促遷都」?民間一直流傳:努爾哈赤深信「傳統風水」,按照風水先生的指點,他在當時的東京城西南角修建娘娘廟;在東門裡修建彌陀寺;在風嶺山下修建千佛寺,想用三座廟把神龍壓住,以保龍脈王氣。但是,三座廟宇只壓住了龍頭、龍爪和龍尾,城裡的龍脊梁並沒被壓住。於是龍一拱腰,就要飛騰而去,一直向北飛到渾河北岸。罕王以為龍是奉天旨意,命他在龍潛之地再修造城池,於是一座新城便拔地而起,並將此命名為「奉天」。又因為渾河古稱瀋水,而河的北岸為陽(風水中有關陰陽的規定為:山的南面為陽、北面為陰,水的南邊為陰、北邊為陽),所以又稱「瀋陽」。
當然,傳說似乎過於神奇,但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委員李治亭教授和瀋陽故宮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悅表示,歷來建都建城,風水都是放首位的。瀋陽在渾河之陽,上通遼河,遼河又通大海,可謂是一塊「風水寶地」。
但是兩位專家同時又指出,努爾哈赤遷都瀋陽,更主要的目的應該是出於戰略進取上的考慮。首先,瀋陽乃四通八達之處,其地理位置對當時的滿族而言非常有利,北徵蒙古,西徵明朝,南徵朝鮮,進退自如。其次,原先的都城遼陽滿漢民族矛盾衝突嚴重,而瀋陽當時還只是個中等城市,人口少,便於管理,這樣可以避免滿漢矛盾的激化。
瀋陽故宮究竟何年開始建造
由於史料沒有任何明文記載,瀋陽故宮究竟何年開始建造,一直是歷史上的一大懸案,也是歷史學家們爭論的一個焦點。
瀋陽故宮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悅說,這可能是因為修建皇宮是件勞民傷財的舉動,清代統治者認為不值得提倡,而且修建宮殿本身也就是為皇帝建個家,沒必要將具體建造年份寫進史書。然而幾年前,鞍山市文物站的一位工作人員在當地發現了一本《侯氏宗譜》,其中關於修建遼陽東京城和瀋陽盛京城的記載非常詳細。據《侯氏宗譜》記載,負責為瀋陽故宮燒制琉璃瓦的侯振舉家族是「於天命九年間遷至瀋陽,復創作宮殿龍樓鳳闕以及三陵各工等用」。有專家據此推斷,瀋陽故宮應該是在天命九年,也就是1624年開始建造的。
2003年1月15日,瀋陽晚報發表了一篇題為《瀋陽故宮到底建在哪一年?》的文章,經瀋陽故宮博物院院長、清前史專家支運亭研究員多年研究,認定瀋陽故宮的始建年代應為1624年(天命九年)。
但佟主任卻不贊同這一說法,他認為,《侯氏宗譜》中所說的「天命九年」指的是侯振舉一家遷居瀋陽的時間,而不是說侯振舉搬到瀋陽後就立即開始建造故宮。佟悅認為,瀋陽故宮應該是從1625年開始建造的,理由有二:首先,1624年,東京城還沒有建好,許多貝勒、大臣都還在忙著建自己的住所,努爾哈赤在沒有下達遷都命令之前,不可能在瀋陽建造故宮;其次,努爾哈赤居住在位於城北的罕王宮,而不是故宮裡。如果瀋陽故宮1624年就開始修建的話,那麼努爾哈赤為什麼不住在故宮裡反而要在故宮城旁居住?
誰才是瀋陽故宮的總工程師
這些清代宮殿建築到底是誰設計的?又是由誰建造的?這一次,同樣是《侯氏宗譜》掀開了冰山一角。
宗譜中記錄了這麼一段文字:「大清高皇帝興師吊伐以得遼陽,即建都東京,於天命七年修造八角金殿,需用琉璃龍磚彩瓦,即命餘曾祖振舉公董督其事,特授夫千總之職。後於天命九年間遷至瀋陽,復創作宮殿龍樓鳳闕以及三陵各工等用。又賜予壯丁六百餘名以應運夫差役驅使之用也。餘曾祖公竭力報效,大工於是乎興。
選擇一十七名匠役,皆竭力報效。……」佟悅認為,這段文字說明,侯振舉這個人與瀋陽皇宮的營造關係很大。從以上文字可以判斷,侯振舉應該是建造故宮的負責人之一,但是考慮到瀋陽故宮中有許多建築是滿蒙風格,侯振舉作為一個漢人,不可能設計出來,所以除了侯振舉之外,應該還有其他的設計者和建造者。
對此,也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見。有專家認為,侯振舉只是「燒制琉璃瓦的管窖人」,而不是瀋陽故宮的「工程師」,因為侯振舉是從海城遷至瀋陽的,根據《海城縣誌》載:「城東南三十五裡,在巖山山麓有黃瓦窖,制黃琉璃瓦。清時工部派五品官監製黃瓦。以備陵寢宮殿之用。」其卷2《民族》中有這樣的記載:「侯氏,原籍山西明福縣,後徙本境。清初隸漢軍旗,世襲盛京五品官,監製黃瓦,族繁戶眾,世居城東南析木城。」該縣誌又在《重修缸窖嶺伯靈廟碑記並序》中說:「清初修理陵寢宮殿,需用龍磚彩瓦,因賞侯振舉盛京工部五品官……」
所以,究竟是幾個人一同修築了這座清代宮殿,還是由某位大師具體設計,這個問題也一直是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