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誕蟲的真實身份大揭秘 背上長刺的蟲子到底是什麼?
2025-04-22 08:50:25
海洋是孕育生命最重要的搖籃,在幾億年前的海洋中,就已經出現了一些長相奇特的生物,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說的就是5億多年前海洋數量龐大的怪誕蟲,這種背上長著強壯尖刺的生物到底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什麼是怪誕蟲
怪誕蟲是已經滅絕了的一種動物。怪誕蟲與歐巴賓海蠍一樣,生活於大約5.3億年前的海洋之中,最早發現於加拿大,是寒武紀最著名的動物。科屬門,頭很小,軀幹背側具有7對斜向上生長的強壯的長刺。
怪誕蟲外形特徵
怪誕蟲長約1釐米,曾經是這個星球上數量最為龐大的動物,也是那個時期最奇怪的生物之一,通過對化石的觀察可以發現一個巨大的球狀頭,還有一條長尾,但史密斯博士和他的同事們則推翻了這種理論,其研究結果已經發表在了《自然》雜誌上:
他們發現「球狀頭」實際上是腸道內被擠出的內臟,最終也一同形成了化石。
過去連怪誕蟲的頭部和尾部、背部和腹部也分不清,新觀點終於「顛覆」了傳統的理論。
史密斯博士的團隊在化石的另一端發現了一對單眼和牙齒,據此推翻了原來的理論。
史密斯博士說:「當我們把化石放在顯微鏡下發現在其頭部不僅可以看到眼睛,還能看到怪誕蟲正在咧著嘴笑。」
他說這個發現有助於寒武紀原始生物的研究,節肢動物進化的未解之迷可能由此解開。
怪誕蟲雖然有一對單眼,但估計只能感光,視覺非常差。
環狀分布的帶刺牙齒有助於進食浮遊生物。
首次發現怪誕蟲的化石
本世紀初當它的化石在加拿大布爾吉斯頁巖礦坑被發現的時候,它看起來好像帶刺毛的蠕蟲。後來,一位科學家認為這種動物的身體是管狀的,以7對長腿站立,背上長有觸手,並將它命名為怪誕蟲。但科學家在中國發現了保存完好的怪誕蟲的近親。這些動物並沒有長腿。給它命名的那位科學家所認為的長腿實際上是它背上的刺,他認為的觸手卻是肉足。2015年6月25日在「Nature」刊物上發表的一篇文章說明我們不僅弄錯了他的上下,還顛倒了它的左右。「以前我們認為是頭的東西只是一塊沉積物。」
怪誕蟲的真實身份
根據《自然》雜誌網絡版的率先報導,一份對「怪誕蟲」腳爪的研究顯示,它與現代的天鵝絨蟲(VelvetWorms,生活在熱帶雨林中)有些「親戚關係」。
有爪動物類門非常奇特。該門類包括大約180種生物,這些生物專門捕食昆蟲等小型生物,所用的方法通常是向這些小型生物噴射黏液。部分物種因能產生活體後代而出名。
它們與怪誕蟲的關聯有助於釐清有爪動物與節肢動物之間的關係,後者包括昆蟲綱、甲殼綱動物和蛛形綱動物。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英國劍橋大學的馬丁·史密斯教授表示:「怪誕蟲特有的腳爪是一項十分確鑿的證據,有助於解決進化生物學裡一個長久以來的激烈爭議。」
論文的聯合作者哈維爾·奧特加-赫爾南德斯則表示:「我們的結果顯示,節肢類動物實際上更接近水熊蟲或緩步動物,後者包括耐寒的微生物,它們最有名的特性就是能夠在真空和零下氣溫的環境中生存——因此天鵝蠕蟲只算是怪誕蟲的遠房表親。」
研究人員發現,怪誕蟲的脊柱由嵌套外皮(這種材料類似於指甲中的角質層)構成,有點像俄羅斯套娃的感覺。這種奇特的構造也存在於天鵝蠕蟲的口腔部分。
大自然已經多次利用這種進化技巧。昆蟲、甲殼綱動物和蛛形綱動物等節肢類動物的顎部都是由腿部進化而成,昆蟲和鳥類的翅膀也是如此。
「我們通常認為,現代動物類群全部都是在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期間形成的,」史密斯博士說,「不過進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現代的複雜身體結構是一步一步形成的,每次只會生成一種特徵。通過破譯怪誕蟲等過渡性物種的化石,我們便可確定不同的動物類群是如何形成現代的身體結構的。」
曾先後出任史密斯森學會會長、美國地質調查局局長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長的查爾斯·都利特·沃爾科特在1909年發現伯吉斯頁巖化石群時,將怪誕蟲誤認為環節動物,也就是現代蚯蚓和水蛭的表親,並為其命名為「稀毛加拿大蠕蟲」。
不過,在於60多年後重新審視這些古生物化石的研究人員看來,這種結論恐怕並不正確。
這種身長3.5釐米(合1.5英寸)的可行走蠕蟲有7對刺狀的腳爪,在背上有一排柔軟的觸角,灰色的頭部則無任何明顯特徵,它顯然是它所生存的那個年代裡最常見的物種之一。加拿大、中國以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都發現了相應的例子。
不過這種觀點在1991年遭到了推翻。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拉斯·拉姆斯科爾德及其同事意識到,這些觸角實際上是它的腿,而所謂的頭部實際上是它的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