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自轉速度是多少?有什麼作用和意義
2025-04-22 03:04:26
地球無時無刻都在做著自轉和公轉,這是地球十分重要的移動運動形式,早在古希臘溼氣的時候,就有人提出了地球自轉的猜想,但是到了1543年的時候才被接受,那麼地球自轉的速度是多少呢?又有哪些作用和意義,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地球自轉的提出
地球自轉是地球的一種重要運動形式,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轉動,從北極點上空看呈逆時針旋轉,從南極點上空看呈順時針旋轉。關於地球自轉的各種理論目前都還是假說。
古希臘的費羅勞斯、海西塔斯等人早已提出過地球自轉的猜想,中國戰國時代《尸子》一書中就已有「天左舒,地右闢」的論述,而對這一自然現象的證實和它被人們所接受,則是在1543年哥白尼日心說提出之後。
地球自轉速度
自轉的平均角速度為7.292×10^(-5)弧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轉線速度為466米/秒。
地球自轉速度變化
自轉速度的變化20世紀初以後,天文學的一項重要發現是,確認地球自轉速度是不均勻的。人們已經發現的地球自轉速度有以下3種變化:
1、長期減慢
這種變化使日的長度在一個世紀內大約增長1~2毫秒(約合每35,000年增長1秒),使以地球自轉周期為基準所計量的時間,2000年來累計慢了2個多小時。引起地球自轉長期減慢的原因主要是潮汐摩擦。科學家發現在3.7億年以前的泥盆紀中期地球上大約一年400天左右。
2、周期性變化
20世紀50年代從天文測時的分析發現,地球自轉速度有季節性的周期變化,春天變慢,秋天變快,此外還有半年周期的變化。周年變化的振幅約為20~25毫秒,主要是由風的季節性變化引起的。
3、不規則變化
地球自轉還存在著時快時慢的不規則變化。其原因尚待進一步分析研究。
地球自轉減慢還與人類的活動有很大的關係,特別是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其反作用力讓地球自轉直接變慢,根據動量守恆的原理,這種因素應該是目前造成地球自轉變慢的最主要原因了。所以人類為了地球的安全,發射的衛星不應該再藉助地球自轉的動量。
地球自轉的作用和意義
1、晝夜交替
地球不透明,任何時候太陽都只能照射地球的一半,使地表產生晝和夜的區別。如果地球只有公轉而沒有自轉,那麼晝夜更替周期將不是一日而是一年。在這種情況下,與地表熱量平衡相聯繫的一切過程都將發生和現在全然不同的變化。
2、水平運動物體方向產生偏轉
科裡奧利首先發現地球自轉情況下運動物體的偏轉力,因此稱為科裡奧利力。
3、造成不同的地方時間
一個地方的正午時候,距其180°經度處卻正當午夜。這說明地球表面每隔15°經線,時間即相差1h。人們據此劃定地球時區。全部經度360°,分為24個時區。以本初經線為中心,包括東西經各7°30′的範圍為中時區。東西另外各15°經度為東1區、西1區;如此類推,至東西12區,即以180°經線為中心的時區。在同一時刻,180°經線以東是前一日的結束,以西卻是次一日的開始。
4、形成潮汐
而地球自轉又使潮汐變為方向與之相反的潮汐波,並反過來對它起阻礙作用。潮汐摩擦力雖然要40000年才能使地球的1晝夜延長1秒,但對地球的長期發展卻不容忽視。
地球的整體自轉運動同它的局部運動如地殼運動、海水運動、大氣運動等,都有密切的關係。大陸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現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球自轉的影響。
此外,當地球自轉加快時,離心力把海水拋向赤道,可以造成赤道和低緯區的海平面上升,而中高緯區海面則相應下降。
總結:看完上文,我們也知道了地球自轉的速度和重要性,如果自轉出現了問題那就有可能會引發更加嚴重的後果,雖然個人能力有限,但也應該做到保護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