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元音頻線怎麼測?硬體測試新思路
2025-04-25 04:54:25
泡泡網機箱電源頻道7月4日 有些產品的評測很難量化,比如DDR3 1600MHz超到DDR3 2133MHz後用起來能感覺更快嗎?給一套音箱換條10萬塊錢的連接線音質能提升嗎?某品牌宣稱液晶不閃屏,眼睛真的會舒服嗎?
類似內容還有很多,他們對比起來難度較大,因為你無法排出一些心理暗示或者環境因素的影響。那我們為什麼不利用雙盲實驗的想法來解決這些問題呢?
雙盲實驗:
雙盲實驗誕生的比較晚,1930年開始,抗生素突然在內科領域廣泛應用,但醫生們也開始為一件事發愁:如何客觀的檢驗新藥的療效?尤其是那個年代像鏈黴素這樣的藥物供應很少,到底用多少毫克的量對肺結核才有效呢?
一位曾經患過肺結核的英國統計學家 Bradford Hill(倖存了下來)提出了一個觀點,他認為任何操作實驗都帶有偏見,要檢驗藥效需要「對照組」,這個組的成員不進行任何治療。如果讓醫生自己選可能會有作弊的情況,比如讓症狀輕身體素質好的人吃藥,讓情況不佳的人做對照組,最後就能觀察到明顯的藥效。解決作弊的辦法是由第三方人員隨機分派病人服用藥物還是服用安慰劑(外形和藥物一樣,成分是澱粉和糖)。
實驗人員也不知道哪些病人服用了真藥,哪些病人服用了安慰劑;參與者也不知道自己服用了真藥還是安慰劑。這就是雙盲實驗。這種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削弱主觀偏差的影響。
雙盲實驗
---------------------------------------------------------------------
關於DDR3 1600MHz和DDR3 2133MHz內存哪個用起來更快的雙盲實驗:
DDR3 2133MHz的高速能體會到嗎
一、準備好兩套硬體、軟體配置一樣的平臺A和B(都插好DDR3 2133MHz內存),讓第三方人員把其中某一平臺的內存頻率設置為1600MHz,並記住是A還是B,其他參數都不變。召集幾十到幾百名試用者,最好是經常使用電腦的人。
二、設計一套全面、規範的試用操作流程。舉個簡單的例子:
1、上網(微博5分鐘,郵件5分鐘,網易新聞5分鐘)
2、辦公(打開指定的辦公內容,進行指定操作)
3、遊戲(進入指定的遊戲)
4、………………
5、………………
………………
n、………………
DIY的編輯負責指導每個試用者流程的進行,讓試用者在兩臺電腦上每完成一步就給兩臺電腦的流程程度打分,直到n個步驟都操作完。
三、DIY編輯統計A、B兩套平臺分別的總分。
注意:這項中我們僅僅談論內存頻率從1600MHz變化到2133MHz後,實際使用起來是否能給人感覺出差別。他們在性能上的差異是可以精確測試出來的,詳細可以參考這裡:
-------------------------------------------------------------
關於高級音響換線的雙盲實驗設計:
10萬塊錢音頻線真的有效果?
這套實驗設計如果照搬第一個方法也可以,只是為了同時讓更多人一起聽實驗效率更高,而且採用同一個音箱後也免去了除線材以外的其他差異的影響,所以下面的方式應該更好一些。
一、讓音頻頻道編輯準備好一對音箱,原配線材,高端線材,固定N首試音曲目,並在試聽中負責更換線材(此過程是隱蔽的)。每首曲子用原配線和高端線材分別播放一遍。
二、第三方人員組織若干試聽人員(幾十到幾百,要有一定鑑賞能力),告知他們將有兩套研發中的音箱做對比,讓他們來評價哪個音箱效果優秀(如果提前告訴是換線,可能有很多人就有預設答案了),每聽完一首歌曲的對比後分別為同一首歌兩次播放的音質打分。
三、第三方人員收集試聽人員的打分表格,統計兩次播放的分別的總分。
---------------------------------------------------------------------
不閃屏的護眼效果測試也是同理,大家可以自己設計一下。個人感覺這種方法對一部分狂熱單純的音頻發燒友可能影響較大,我們來看下圖。
沒有輸出的一張卡?
可以給機箱降溫、優化硬體功耗、電源淨化、減少硬體低噪(猜測是店主想寫底噪寫錯了)、降低電源嗡鳴、衰減計算機噪音。這些都是淘寶上這塊傳說很高端的降噪濾波卡的功能。紅字部分的功能可以通過測量來驗證,相信不可能實現。
濾波、降噪(實際也是濾波)功能呢?這當然是指對PCI-E供電部分的濾波,這樣才能降噪。但理論上看這也不太可能,因為PCI-E的3.3V供電在每個槽上不是串聯的,所以這卡插在第幾個槽上都不會對其他槽上的音效卡有什麼濾波效果。
但既然有人願意花10萬元買一根線,花幾百塊錢買一個焊滿了電容且沒有輸出的板子,他們不會僅僅憑一段話就放棄自己的價值觀,所以雙盲實驗為大家提供了一個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