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帝曹丕的一生 相煎何太急
2025-04-23 14:10:24
魏文帝曹丕是曹操的兒子,在兄弟曹植的太子爭奪戰中勝出,曹操逝世以後就繼承了魏王,算是一個十分有能力的皇帝,制定九品中正制,最終完成了對北方的真正統一,接下來小編要帶大家去了解一下魏文帝,看一看我們後人是怎麼評價這位君王。
魏文帝
魏文帝一般指曹丕,字子桓,豫州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開國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與正室卞夫人的嫡長子。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擊敗了其弟曹植,被立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建立了魏國。
黃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於洛陽,時年四十歲。諡號文帝,廟號高祖(《資治通鑑》作世祖),葬於首陽陵。
魏文帝的皇位之爭
在曹操二十五個子嗣之中,先後出現於曹操視野裡的儲嗣候選人有四位:曹昂、曹衝、曹丕、曹植。最能當得太子者人選至少有二位,正室劉夫人所生長子曹昂和環夫人所生曹衝。曹丕是曹操的次子,曹昂死後,曹操還曾打算傳位其庶弟曹衝。曹衝是個神童,五六歲時智力已經「有若成人」。且天性仁厚愛人,常常為不慎犯了過失的設法解免,「賴以濟宥者,前後數十」。
為此,曹衝深得曹操的寵愛,但曹衝十三歲患病夭折。在他死後,曹操曾對曹丕說:「曹衝之死是我的不幸,但卻是你的大幸。」曹丕後來也常對人說:「如若曹衝仍然健在,將沒有我的太子之位。」曹衝死後,有實質意義競爭儲嗣候選人的只有曹丕、曹植二人了。不久,曹丕同母弟曹植以風流文採而展露頭角,深受曹操喜愛。於是就發生了曹丕、曹植兄弟間的奪嫡之爭。
曹操長期在立嗣上狐疑不決,難免不影響下屬。時間一長,下屬間漸漸形成了擁護曹丕和擁護曹植的兩個集團。擁護曹丕的有桓階、司馬懿、陳群、邢頤、吳質、賈詡等人,擁護曹植的有丁廙、丁儀、楊修、孔桂、楊俊等人。他們各自結為黨羽,設計謀、造輿論,爾虞我詐,互相傾軋。
擁護曹植的楊修出身東漢名門「弘農楊氏」,是個智謀過人的奇士,又身為曹操的主簿,消息特別靈通,對曹植十分有利,在他出謀畫策之下,曹植在這場爭奪戰中漸佔優勢,有幾次機會能當上太子。但因為曹植行為任性,平時不注意節制自己,而且還醉酒擅闖司馬門,終為曹操所不悅。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運用各種計謀,在司馬懿、吳質等大臣幫助下,在繼承權的爭奪中戰勝了曹植,被立為魏王世子。
魏文帝的評價
曹丕文武雙全,文採出眾,政績不凡,因之鞏固了魏國的基業。他君臨天下,親統百萬大軍徵伐吳、蜀,一時震驚四海,連諸葛亮、孫權都不敢小覷。然而曹丕為人無情無義,殘酷迫害同室宗族。不尊漢室,自大無比。因此孫權稱臣不能識別其計謀,曹操臨終囑咐之言(不可重用司馬懿)未曾入耳。曹丕淫亂無度,對女子喜新厭舊,殺害結髮妻子甄皇后,由於房事過甚身體早衰,因此被孫權所敗一病不起。但曹丕的政績、文採,是歷史說肯定的。
陳壽評曰: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該;若加之曠大之度,勵以公平之誠,邁志存道,克廣德心,則古之賢主,何遠之有哉!
魏文帝的天賦是文學方面,有下筆成章的絕技,博聞強記,德才兼備。只是他的氣度不大,如果他能深度的用公平和真誠的心來激勵自己的話,勉行心志、胸懷道義,能夠廣施仁義之心,那麼他和古代的聖明君主又有什麼差別呢!
魏文帝不是沒有德,而獨在喜歡射獵方面太頑固了,所以才表現出不仁不德的樣子,他知道如何為君,當世三國,帝王之象的莫過於曹操、孫權,再加上魏文帝曹丕了。
我認為曹丕在政治上篡改了他父親的政治理想,曹操的政治理想是法家寒族的政治,而曹丕稱帝後,聽從陳群的建議,設九品中正制。
在文學上,它的成就雖然沒有曹操的高,不過正如樓主所說曹丕寫下了《燕歌行》等中國較早的優秀七言詩以及他所著《典論·論文》,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這一點也是不容否定的。
曹丕奠定了魏國的統治,也可算是明君了。
所以我覺得曹丕還是個不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