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動儀真的存在嗎?莫非只是人們想像的
2025-04-23 07:48:24
人類歷史上有許多大自然災害,地震就是破壞力比較大的一種,其實在我國古代的時候就有人發明了地動儀來預測地震,那就是東漢科學張衡,但是因為沒有保存下來儀器,所以人們對於是否真的存在地動儀也有爭議。
張衡地動儀
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一傳世傑作。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
但由於歷史久遠張衡地動儀已經失傳,只留下一百多字的文字記載。
地動儀真的存在嗎
現代人對張衡地動儀的復原研究開始於早期1875年的日本人服部一三、1883年的英國人米爾恩和中國的王振鐸。
其中,王振鐸所復原地動儀採用了「直立杆」的原理:中間有個直立的杆子,地震時的震動會令其傾倒,然後觸動某一個方向的開關。這個原理非常簡單,跟人們在家裡地板上倒立一個啤酒瓶報告地震是一個道理。
然而,「直立杆」實驗結果顯示一是方向不準;二是不能篩選出地震的震動。「直立杆」結構早在18世紀就已經被嚴格的地震學計算、實驗室試驗和地震檢驗所淘汰,它根本就不具有可行性。而且,國內外學術界早就發現了王振鐸模型的致命錯誤,自1969年後學術界發表了一系列的批評文章,地震學、考古學、歷史學的嚴肅學術刊物和科學論著從不引用這個模型。
中國地震學奠基人傅承義院士曾在1976年當面告訴王振鐸先生,確定其設計有致命錯誤。那麼,既然張衡的地動儀原理徹底推翻了,為什麼它依然在課本上堅挺地存在著呢?
地動儀為什麼用蛤蟆
古代人相信,蟾蜍本身也具有預測地震的能力。因此就有一句老話,「蛤蟆過街,地震來到」。而「蛤蟆吃球」這一典故來自於一萬多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在一個原始部落裡,有一隻蛤蟆通過噴射小球,最終挫敗了惡魔的陰謀,保衛了村莊,伴隨著蛤蟆將小球全部消滅,地震也如期而至了。全村的人得到了生存,而這隻小蛤蟆卻永遠的被埋在了地下,
從那時起,蛤蟆與地震緊密聯繫在了一起。從那時起,蛤蟆與地震緊密聯繫在了一起。因此後人出於信仰,將蛤蟆放在地動儀上,以接受來自龍嘴裡的小球。這種做法既是深切緬懷那隻捨己為人的小蛤蟆,又是希望能夠更好的得到關於地震的消息。當然,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蛤蟆的嘴相對於體型是很大的,能夠裝下那個銅質小球。不然的話你要是換成一隻猛虎坐在龍口之下,地震一來球落下,恐怕會卡在虎口裡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