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吸血動物 現實版吸血鬼
2025-04-23 17:19:26
血液是所有動物身上最重要的東西,不過在生活中有些動物缺會以吸食血液為生,那就是我們常說的吸血動物,最常見的就是夏天到處都有的蚊子,再就是蝙蝠、蜱、水蛭等等,下面小編整理了一個動物界的十大吸血動物,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吧。
十大吸血動物
蚊子
蚊子,屬於昆蟲綱雙翅目蚊科,全球約有3000種。是一種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纖小飛蟲。通常雌性以血液作為食物,而雄性則吸食植物的汁液。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熱、瘧疾、黃熱病、絲蟲病、日本腦炎等其他病原體的中間寄主。除南極洲外各大陸皆有蚊子的分布。其中,以按蚊屬、伊蚊屬和庫蚊屬最為著名。
吸血蝙蝠
吸血蝙蝠是哺乳動物中特有的吸血種類。分布在美洲中部和南部,體型小,最大的體重不超過30-40克。頭骨和牙齒已高度特化,頰齒在數量和大小上趨於減少,是最特化的種類。上犬齒特大且呈刀狀,均有異常銳利的「刀口」。臼齒小無機能,拇指特長而強,後肢強大,能在地上迅速跑動,甚至能短距離跳躍。吸血蝙蝠飛行力強,無尾,具鼻葉,因而曾隸屬於葉鼻蝠科,是名副其實的以血為食的類群。吸血蝙蝠的壽命較長,平均壽命為12年。一般來說一隻吸血蝙蝠一生所吸的血達100升左右。
接吻蟲
接吻蟲是恰克斯病的傳播者,原名南美錐蝽,因在唇邊吸血所得名。吸過之後,會將糞便排在傷口處,糞便中的寄生蟲進入血液,這種寄生蟲會在心臟部大量繁殖,最後導致寄主因心力衰竭而死亡。接吻蟲,它的名字聽上去很浪漫;可事實上,它卻是全世界最可怕的「謀殺者」之一——雌蟲通常選擇人的嘴唇作為吸血目標,其攜帶的寄生蟲(克氏錐蟲)由傷口進入血液,會在心臟大量繁殖,最後使人心力衰竭。
蜱
蜱也叫壁蝨,鱉吃,俗稱狗鱉、草別子、牛蝨、草蜱蟲、狗豆子、牛鱉子。在四川方言中有叫逼煞等。蟄伏在淺山丘陵的草叢、植物上,或寄宿於牲畜等動物皮毛間。不吸血時,小的才幹癟綠豆般大小,也有極細如米粒的;吸飽血液後,有飽滿的黃豆大小,大的可達指甲蓋大。蜱叮咬的無形體病屬於傳染病,人對此病普遍易感,與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觸、直接接觸病人血液等體液的醫務人員或其陪護者,如不注意防護,也可能感染。
臭蟲
臭蟲,半翅目臭蟲科昆蟲,在中國古時又稱床蝨、壁蝨,約75種,世界性分布,吸食人和溫血動物的血液。
其中,溫帶臭蟲和熱帶臭蟲吸食人血;疏毛臭蟲吸食蝙蝠血;燕臭蟲屬吸食燕血;吸食雨燕的血;雞臭蟲吸家禽的血,也吸人、豬的血。臭蟲有一對臭腺,能分泌一種異常臭液,此種臭液有防禦天敵和促進交配之用,臭蟲爬過的地方,都留下難聞的臭氣,故名臭蟲。
吸血蛾
吸血蛾,鱗翅目異角亞目動物,飛蛾的一種。吸血蛾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地區,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歐洲也有分布,通體為灰黑色,體型不大,只有幾釐米長,與其他飛蛾沒什麼太大區別。大多數飛蛾喜吸食無機鹽含量高的液體,比如鹽水、汗、尿、糞便浸出液等,但吸血蛾喜吸食動物的血液,並且會主動攻擊獵物,吸食血液。
水蛭
生活在稻田、溝渠、淺水汙穢坑塘等處,嗜吸人畜血液,行動非常敏捷,會波浪式遊,也能作尺蠖式移行。每到春暖即行活躍,6~10月均為其產卵期,到冬季往往蟄伏在近岸溼泥中,不食不動,生存能力強。
七鰓鰻
七鰓鰻是一種圓口綱的生物。沒有頜,裡面長滿了鋒利的牙齒,這是古代魚祖先所具有的特徵之一。鰓在裡面呈袋形的原始狀態,腮穴左右各七個,排列在眼睛後面。口呈漏鬥狀,內分布著一圈一圈的牙齒,為圓形的吸盤,能吸住大魚。
吸血魚
吸血魚是一種寄生的淡水魚,只發現於亞馬遜河中。由於身體呈半透明,且體形較小,因此吸血鯰魚在自然條件很難被發現。它們擁有非常靈敏的傳感器,可以探測到水中氨的痕跡,這種氨通常是由經過的其他魚類的鰓中排出的。吸血鯰魚跟著氨的蹤跡,將鰓上尖利的刺釘於其他魚類的鰓上,從而將自身隱藏於受害者的鰓中,只要感到飢餓就從受害者身上吸血。
吸血雀
吸血雀是雀科中的一種小型鳥類,喜歡叮啄特定鳥類的翅膀根部,吸食血液。僅分布於加拉帕哥斯群島。
吸血雀最初進化出與加拉帕哥斯群島上其他海鳥的共生關係。它們幫助其他海鳥尋找身上的寄生蟲,找到後就作為自己的食物。這種擁有鋒利喙部的鳥類在其他鳥類身上尋找寄生蟲的過程中,難免會導致對方流血。它們發現,血液比蟲子更美味。於是,它們最終進化出這種吸血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