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根事件全過程 網絡暴力的危害超出你想像
2025-04-23 22:54:25
下面我們來說一起發生在美國的網絡暴力案件,一名年僅13歲的花季少女,就只是因為身材肥胖了一點遭到了同學的侮辱,欺凌,原本想通過網絡這個虛擬的世界來結交好友,改變自己的情緒,沒想到遇到了網絡暴力,最後不抗侮辱選擇了自殺,而造成這一切的竟然是隔壁的鄰居。
梅根事件
美國一名13歲的少女梅根·梅爾遭遇網絡暴力,因不堪忍受網友的惡毒辱罵在家裡自殺身亡。然而,雖然這起事件的罪魁禍首已經基本確定是一位中年婦女勞麗·德魯,警方卻因為無法可依而拒絕對其提出起訴。不過,她的日子並不好過,在網上和現實生活中憤怒的群眾人人喊打,她閉門不出,還丟了工作。事件再次暴露網絡暴力對青少年的巨大威脅。
梅根事件經過
13歲的梅根是提娜的女兒,她很脆弱,身體有點超重,情緒一直不太好。開始討厭自己,開始談到自殺的話題,梅根曾央求了幾個月的時間,最後母親才同意她在MySpace上申請了一個帳戶。母親想,讓女兒通過網絡交朋友也許是不錯的,畢竟梅根還是個敏感的女孩,很需要感情交流。
「每次上體育課時,大家都會叫她肥婆,」她的同學蘿拉說,「有一次,我還看到她自己躲在衣帽間裡哭泣。」
後來,梅根在網上結識了一個叫喬希的16歲英俊男孩,喬希說她很漂亮。可是,這個喬希壓根就不存在。她是梅根一個朋友的媽媽虛擬出來的,與她們家只隔了四戶人家。她和她的女兒一直通過網絡捉弄梅根,讓她認為這個叫喬希的男生喜歡上了她。
六周之後,喬希突然變臉,說她卑鄙,朋友們都覺得她很骯髒。很多其他的人也加入了這場網上暴行,罵她「肥婆」,「娼妓」。多個女生也自稱是喬希,通過MySpace網站給梅根發信息,稱很討厭她,並不斷地羞辱她。這些據稱不明就裡的女生不斷跟貼殘忍地落井下石。
一開始,13歲的梅根開始還擊,用她能想到的最難聽的話來回敬汙辱她的那些人,可是這些卻招致了對方變本加厲的報復,更加惡毒的咒罵透過網絡鋪天蓋地地襲來,梅根脆弱的自信心受到了極大的考驗。
「媽媽,這些人太恐怖了!」一次打電話時,她對著話筒抽泣著跟母親說。打完電話後一個小時,這位13歲的小姑娘就跑進臥室在壁櫥的橫梁上用皮帶自縊身亡。
梅根事件結果
警方稱,那個捏造喬希的婦女勞麗。德魯沒有受到任何指控,因為她的行為不適用任何一條法律。
事情發生後,勞麗一家一直沒有在公共場合露面,只是通過律師否認了對她的指控。48歲的勞麗·德魯竟然無罪可控。她51歲的丈夫科特是當地一家工廠的經理,她是一個廣告銷售員。警方的說法也激起了美國民眾的憤怒。
一個叫莎拉·威爾斯的網民最先確認了勞麗·德魯的身份,並把她的名字貼在了網上。隨後跟貼的人很快把勞麗的地址、電話號碼等其他信息全都曝了出來,旨在鼓動社區裡的人發起一場孤立羞辱她的戰役。有意思的是,第二天竟然有另一位博主向莎拉發起了報復,把莎拉的姓名和地址電話也貼在了網上。
憤怒的電子郵件鋪天蓋地地向他們湧來,他們甚至還收到了死亡威脅。整個街區的人都知道了他們,鄰居們連手孤立他們,有人用磚頭砸他們的窗戶,他們還受到了漆彈的攻擊。全國範圍內的大批判逼迫勞麗中斷了自己已經做了九年的廣告工作,因為她的單位也因此受到了影響。她的家人和朋友也為此受到壓力。
網絡暴力的危害
每個人都可能成為網絡暴力受害者,網絡暴力的肆無忌憚,正在以其獨有的方式破壞著公共規則、打破著道德底線。
網絡暴力的危害很廣,從近年發生的網絡暴力事件的危害進行匯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網絡暴力混淆真假
真真假假的世界,尤其是網絡這樣一個虛擬的社會,真假原本就難以辨識,而在網絡暴力事件的不斷衝擊下,原本難以辨識的真善美和假醜惡變得更加難以區分。通常,對真理的曲解並不在於信息源本身,而在於真理在傳播的過程中被歪曲混淆,網絡暴力事件,往往是真理被曲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混淆了對與錯,真假難辨。
2、網絡暴力侵犯當事人權益
網絡暴力中,參與者非理性的群體攻擊侵犯了網絡暴力事件當事人,對當事人的身心造成了傷害,並直接侵擾了當事人的現實生活。
3、網絡暴力影響網民的道德價值觀
除了直接造成的危害和影響外,網絡暴力行為的頻繁發生,會影響網民的價值觀。
4、網絡暴力阻礙和諧社會構建
網絡暴力事件加速個人信息的洩漏,引發社會恐慌,阻礙和諧社會的進程。至少70%以上的人遭遇過不同程度的個人信息洩漏狀況,個人信息安全關係到個體的切身利益,個人信息遭到侵犯,使得當事人缺乏安全感,容易引發不安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