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
2025-04-23 11:41:24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是出自《莊子·山木》裡的一句話,意思是要告訴人們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雙眼,要把事情考慮周全,這其中還有一個故事我們可以說的,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看一看吳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吧。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
吳王一向很專橫,要想說服他是件很難的事情。
有一次,吳王準備進攻楚國。他召集群臣,宣布要攻打楚國。大臣們一聽這個消息,低聲議論起來,因為大家都知道吳國目前的實力還不夠雄厚,應該養精蓄銳,先使國富民強,這才是當務之急。
吳王聽到大臣們在底下竊竊私語,似有異議,便厲聲制止道:
「各位不必議論,我決心已定,誰也別想動搖我的決心,倘若有誰執意要阻止我,決不輕饒!」
眾大臣面面相覷,誰也不敢亂說一句說,於是,匆匆退朝。
大臣中有一位正直的年輕人,他下朝後心中仍無法安寧,思前想後,他覺得不能因為自己而不顧國家的安危。這位大臣在自家的花園內踱來踱去,目光無意中落到樹上的一隻蟬的身上,他立刻有了主意。
第二天一大早,這位大臣便來到王宮的後花園內,他知道每天早朝前吳王都要到這裡散步,所以,他有意等在這裡。
過了大約兩個時辰,吳王果然在宮女的陪同下,來到後花園。那位大臣裝著沒有看見吳王,眼睛緊盯著一棵樹。
吳王看到這位大臣的衣服已經被露水打溼了,卻仿佛沒有察覺一般,眼睛死死地盯著樹枝在看什麼,手裡還擒著一隻彈弓,便很納悶地拍拍他的肩,問道:
「喂,你一大早在這裡做什麼?何以如何入神,連衣服溼了都不知道?」
那位大臣故意裝作仿佛剛剛看到吳王,急忙施禮賠罪道:
「剛才只顧看那樹上的蟬和螳螂,竟不知大王的到來,請大王恕罪。」
吳王揮揮手,卻好奇地問:
「你究竟在看什麼?」
那位大臣說道:
「我剛才看到一隻蟬在喝露水,毫無覺察一隻螳螂正弓首腰準備捕食它,而螳螂也想不到一隻黃雀正在把嘴瞄準了自己,黃雀更想不到我手中的彈弓會要它的命……」
吳王笑了說:
「我明白了,不要再說了。」
終於,吳王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啟示
啟示我們做事要顧全大局,聽取被人的意見,三思而後行。最重要的是,做事不僅要想到眼前的利益,還要顧到自己身後的隱患。
有個童謠,內容大約是這樣的:「公雞吃蜜蜂,蜜蜂蟄禿子,禿子扛獵槍,獵槍打老虎,老虎吃小孩,小孩抱公雞。」原先也不怎麼去探討其中的意思,只知念念唱 唱玩玩。現在想來,這大概也算是世界在孩子們眼中的樣子吧!說明白了,就是,這個世界沒有誰可以獨霸天下的,都有自己的軟肋與天敵。
無論多高多大的樹木,如果被害蟲盯上了,不死也是在劫難逃。害蟲對樹木來說是很猖狂很不起了,然而,它遇上麻雀、青蛙、啄木鳥這些天敵,日子也不會好過的。青蛙可是捕蟲高手,然而它也有自己的天敵,蛇一直對它虎視耽耽呢!螳螂捕蟬,黃在後,這個世界就是一物降住一物,說來也很公平。